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罗伯特·丹沃 页数:335 译者:公晓燕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艾森豪威尔在知天命之前的大部分经历都非常平淡,即使他是同年西点军校毕业生中第一个获得中校军衔的人,但如果他在50岁之前退休或者在1941年之前因某种原因去世的话,那么他将终生默默无闻。但是,他在51岁时开始飞黄腾达,其职位由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至北非盟军总司令、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其军衔也在短短的10个月中连升三级,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再至上将,最终成为五星上将,可谓一帆风顺。其升迁之快,在美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 作为一名二战英雄,在战后短短的几年间,他就完成了由军事家至学者、政治家的转变,速度之快、领域跨跃之大也令人咋舌。虽然他在就任总统时已经6P岁,但仍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书籍目录
传奇生命的磨砺 出生贫寒之家的平凡少年 从西点军校的人生起步 屡屡与战争失之交臂 在将星的辉亡照耀下 将近天命之年的中校奠定胜利的建言 战争的脚步改变着一切 从上校到准将的快速晋升 不可违抗的华盛顿调令 向陆军参谋长发火 关于太平洋战区的反攻基地 关于以欧洲战场为重点的战略走上欧洲战场 在欧洲公众面前的初次亮相 大将风采的逐步显露 终于获得的战役指挥权力 挥师北非的两栖登陆作战 他的肩头缀上四颗将星 将轴心国军队彻底逐出北非双重威力 丘吉尔首相深夜的登门拜访 周密筹划后发起的强势进攻 墨索里尼政权的崩溃重返欧洲大陆的行动 坐稳盟军总司令的宝座 进入“霸王”行动的具体实施 诺曼底将由此名扬天下 忧心如焚、听天由命 穿透暴雨恶浪的进发 惊心运魂的登陆抢滩缓慢撕裂的僵滞战局 滩头阵地上来了美英要人 登陆后的艰难扩展 全局的要点在卡昂 “沙漠之狐”名正言顺地逃离战场千军横扫 “眼镜蛇”为突破僵局出洞 挥出蓄势已久的重拳 “血胆将军”的进攻速度 盟军的坦克开进巴黎街头大合奏中的不谐之音 军事活动必然受制于政治考量 与桀骜的蒙哥马利之间的争执 “市场-花园”行动后的解释最后的反扑 始料未及的德军大反扑 希特勒在西线的孤注一掷 一片混乱中的中流砥柱 盟军将士用牺牲换来的大捷向莱茵河的挺进 勒马德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前 莱茵河上的头功之争结束使命 攻克柏林不是他的战略目标 平息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的愤怒 扫荡西线的所有德军 德国人必然无条件投降攀登政治权力的顶峰 战争结束后的最初日子里 投身竞选美国总统的政治大战 开始白宫主人的新生活 促成朝鲜战争的最终停战 与毛泽东的一次狭路相逢 伟大最终回归于平凡
章节摘录
战争的脚步改变着一切在返回美国的途中,儿子约翰向艾森豪威尔谈到了他的未来。当时约翰已经17岁了,他打算像父亲一样进西点军校。对于儿子的选择,艾森豪威尔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不清楚儿子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且他个人也觉得如果约翰能成为律师、医生或者商人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此,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向约翰讲述了如果进入军界他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军队中,事情的安排与地方不大一样。”艾森豪威尔说,“一个军官不管他多优秀,也不管他的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好,他的提升受到资历的严格限制。”以自己为例,艾森豪威尔指出,从1911年起,他一直在军队内,在过去的29年期间,尽管他一直受上级的表扬,并且被认为是像他这样年龄和级别的军官中最优秀的一类。他进过部队的初级指挥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指挥参谋学院,并到高级指挥学院深造过。但这些对他的提升却不起丝毫作用,资历限制着他的晋升。以此速度发展下去,艾森豪威尔可能要到1950年才能获得上校军衔,那时,他已经60岁了,陆军部是不会把那些离规定退休年限很短时间的上校提升为将军的。艾森豪威尔非常坦率地告诉儿子,他获得星级军官的可能性“等于零”。然而,对于约翰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他还能继续呆在军队中,艾森豪威尔解释说,他发现军队中的生活。非常有趣,它使我能与有能力的人、高尚的人和对祖国有高度献身精神的人接触。”艾森豪威尔说,他不为提升问题而苦恼自己,尽管他确实曾经为提升问题而对陆军的晋升制度不满。但在儿子面前,他显得很豁达,他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我在军队里的愿望是。使每一个我为他工作的人在我被调动工作时感到遗憾”。当然,艾森豪威尔还是强调了与“西点”严格的军校纪律相比,其他学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的哥哥埃德加向约翰许诺:“我出钱送你上大学读四年书,毕业后再修三年法律,学成之后,到我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我保证付给你至少两倍于一个军官所能得的工资。”同时,埃德加还补充说:“如果你有能力另辟生路,我还可以全力支持你创办自己的事务所。”约翰这时候已经不需要像父亲艾森豪威尔那样为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而被迫选择军校了,他前面的选择可谓多姿多彩。但是伯父的建议并没有让他心动,约翰谢绝了伯父的好意,他去西点军校的决心并没有因为父亲和伯父的劝说而有一丁点儿动摇。约翰调皮地耸丁耸肩膀,说:“埃德加伯伯,感谢您的一片好心,我决定到西点军校碰碰运气。”事后,约翰向艾森豪威尔解释说:“亲爱的爸爸,每当您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您总是流露出满意的神色来,并且为自己能够同高尚杰出的人物交往而自豪。我的选择就是受您的影响,您的所作所为使我下定了决心。”约翰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我在解甲归田之日能够像您这样指点江山的话,那我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我和您一样,绝不会为职位的升降变迁而苦恼。”听到这些话,艾森豪威尔的眼角有些湿润了。约翰的决定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且进一步证明了艾森豪威尔对事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艾森豪威尔并不需要别人为他证明什么!约翰选择军队,不仅仅是因为在军营中长大,也绝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对他29年部队生活的理解。尽管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为麦克阿瑟工作时受到许多挫折,但他仍对未来寄予希望,而希望又从下一代茁壮成长起来。艾森豪威尔告诉约翰,他期待着能够提升为上校后退休,他接着说,“当然,出现紧急情况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一一但是我们在谈事业,而不是在谈奇迹。”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第二年,紧急情况出现了,也许奇迹即将发生。的确,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做出重大军事和政治决定的前夕,美国参与战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地都在积极训练后备军。1940年2月,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并兼第1营营长。此时,艾森豪威尔可谓如愿以偿。他正式摆脱了长达8年的坐办公室做参谋或助理的工作,不用再从事军事计划的制订和答辩,而是投身部队,与士兵和武器这两个基本要素打交道。他认为,正当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发生革命,并且美国越来越可能卷入这场战争的时候,再没有一个职业军人能寻找到比他更好的职务了。他有一种兴奋感,称1940年是他参军以来“最称心如意的一年”。尽管他已经50岁了,身体还非常健康结实。大多数人认为,他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部队工作和野外生活,使他恢复了旺盛的精力。他有着宽阔的胸脯和肩膀,运动员一样的健美体形。他全身都生气蓬勃,行走时步履轻松,双目炯炯有神。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他的头顶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几缕浅棕色的头发披在后脑勺和脑袋两侧。有人说艾森豪威尔秃顶反使他的相貌显得更英俊,也许是因为对他大而多变的嘴起陪衬作用。他仍旧保持着富有感染力的开怀大笑,思想活跃,思路敏捷,说话滔滔不绝,表现出充分自信。艾森豪威尔的工作是帮助训练美军部队,要求这支部队在战争一旦爆发之后,既能够承担防御敌人袭击的任务,也可以作为回击的先锋力量。当时,训练部队和扩充部队这项任务正在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领导下进行。计划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把军队的数量由19万扩充到500多万。同时采用全新的武器装备系统,并进行彻底的组织、纪律和战术方面的改革。在组建新军中,艾森豪威尔恪尽职守,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他制定出训练时间表,进行视察,给新任命的下级军官上课,领导野外演习,研究欧洲战争的经验教训,并以此改进,部队的装备和战略战术。艾森豪威尔非常重视士气,并尽他所能地鼓舞和保持士兵的高昂士气。他认为“只有每个人了解下达命令的原因和目的,他们才愿意,或能够最有效地进行战斗”。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注意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听他们发牢骚,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解释,并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不允许由于偏袒或不公正而导致士气低落,并尽力公正地对待士兵。当然,艾森豪威尔也不是一味地袒护和纵容士兵,而是随时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他相信“军队不能娇生惯养,那样只能宽容和鼓励无能。”在训练方面,艾森豪威尔主张部队尽量从实战需要进行训练。为此他坚持让已经精疲力竭的士兵们继续操练,以寻找将来可能在战时暴露出来的弱点,这也与他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观点是一致的。那段时间里,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里被许多事情占据着:训练计划的制订、新装备的抵达时间、训练营新兵的接收等等。在闲暇之佘,他也会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对于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合格的,有资格指挥一支部队”,追求晋升不应该成为目的。他觉得自己确实是喜欢部队,而“长期、艰苦的战争,将把沉溺于无聊的妒忌、个人恩怨的这类人物送进坟场,而使那些考虑工作胜过考虑个人晋升前景的人,涌现出来。”1940年9月,艾森豪威尔对一条消息感到很高兴。驻本宁堡的第2装甲旅旅长巴顿写信告诉艾森豪威尔,很快就要成立两个装甲师,这在美军历史上尚属第一次,巴顿希望指挥其中一个师,并希望艾森豪威尔能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说:“这太好了。我想,在你的师中指挥一个团。这或许是奢望,因为我差不多还有3年时间才能得到上校军衔。但是我想,我能很好地指挥一个团。”巴顿回信说:“我要请你或者担任参谋长(这是我所希望的),或者当团长。你可以告诉我,你想担任哪一种职务,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在一起会成功的。”巴顿的话让艾森豪威尔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他知道在全军中,他享有。卓越参谋军官。的声誉。许多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告诉他,这位或那位将军,曾寻求他担任师的甚至军的参谋长。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名声、这一特长,将极可能使他像1918年那样两次失去参加战斗的机会,想到这一点,他就痛苦得几乎不能忍受。为了避免被抽调去做参谋工作,他给陆军部所有的朋友写信,请求务必让他留在15步兵团。同时,10月底,他向在华盛顿的马克,克拉克透露了他的志向,想在巴顿领导下指挥一个装甲团。为此,他请克拉克去见参谋长,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1940年11月1日,当巴顿再次写信劝他快点申请调动时,他焦急万分。巴顿说:“如果你有门路,就要走门路,因为很快这个军将有10个新来的将军。”10个将军!一个仅仅是中校的人怎么能与10位将军竞争?艾森豪威尔申请调动,肯定会因他的军衔太低而遭到拒绝。这时,两种担心一直缠着艾森豪威尔:一是担心军衔太低影响他提升作战指挥官;二是担心声誉会让他去做参谋工作。没过多久,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陆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杰罗发电报说,拟邀请艾森豪威尔到作战计划处工作,并要求艾森豪威尔迅速做出答复。艾森豪威尔给杰罗写了一封长达三页、密密麻麻的信。表示尽管自己非常愿意杰罗做他的上级,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更愿意留在部队。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担任指挥职务。杰罗和巴顿并不是唯一想要艾森豪威尔的军官。驻刘易斯堡的第3师师长汤普森这时也请求让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参谋长。正在与杰罗商议此事的马歇尔最后决定让艾森豪威尔留在刘易斯堡,这样,尽管艾森豪威尔逃脱了在首都华盛顿当参谋,但还是被安排在参谋的位置上。不过,艾森豪威尔对此已经很满意了,刘易斯堡的工作也是在扩充军队,艾森豪威尔驾轻驭熟地高效率地工作着。1941年3月,第9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要求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参谋长。于是,在3月11日,艾森豪威尔被晋升为上校。没有一次晋升比这次更使他高兴。由于成为上校,他最大的愿望得到了满足。3个月后,他又接到新命令。1941年6月11日,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他的第3集团军需要一位参谋长,他知道他需要怎样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高瞻远瞩,对掌握一个部队这样重大的问题有深刻了解,积极主动,足智多谋。”克鲁格认为艾森豪威尔是最合适的人选。两天之后,马歇尔同意了这项任命。从上校到准将的快速晋升1941年6月底,艾森豪威尔一家动身到第3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休斯敦萨姆堡。他们在7月1日抵达,这一天正好是艾森豪威尔与太太梅蜜结婚25周年。艾森豪威尔送给梅蜜一块白金手表作为礼物。这是他用在菲律宾积蓄下来的钱买的。梅蜜很高兴,她后半生一直戴着这块表。她高兴回到熟悉的、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特别是由于她的丈夫现在是上校,他们有资格住在一幢萨姆堡漂亮的旧式砖房,四周有着遮阴的走廊和一个大草坪,1941年7月2日,艾森豪威尔被克鲁格将军任命为副参谋长。8月9日,又晋升为第3集团军和南部防御司令部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在参谋协调行动和处理行政工作方面干得十分出色,很受克鲁格将军的赏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年8、9月间举行的路易斯安那演习中,艾森豪威尔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体现。这次演习是美军正式参战前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克鲁格的第3集团军24万人扮演进攻角色,正在“侵入”路易斯安那,而本?利尔第2集团军18万人扮演防守角色,“保卫”着美国。马歇尔坚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演习,就是为了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和装备上的缺陷,同时,也是为了发现军官中有才能的人。艾森豪威尔渴望得到这次考验,8月5日他写信给杰罗:“下星期,我将去路易斯安那,这里的老前辈都说,我们去的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去与泥浆、疟疾、蚊子和痛苦在一起生活。但我愿意到战场上去,所以我不在乎。”参加演习的这支部队也是自1918年以来,美国投入“战场。最大的一支部队,比南北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格兰特将军的军队还要大两倍。为了筹划这次演习,艾森豪威尔倾注了?大量心血,有时甚至几天不睡觉。他发现有些排、连军官不称职,这使他很伤脑筋,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这里做指示,那里下命令,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每天清晨。他还把主要负责的军官召集在一起进行讲评。对于实际作战的艰苦,艾森豪威尔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他认为“我们必须揭露和强调战争中对一个单位或一支部队都是致命的每一次失误、失败和混乱。”演习期间,艾森豪威尔搬到战场上去,住在查尔斯湖附近宿营地的帐篷内。于是,他的帐篷“成了高谈阔论的场所,军里海一个人似乎都可以到这里进行严肃的讨论,大笑或发牢骚。。即使谈论占用了艾森豪威尔有限的睡眠时间,他也总是欢迎他们。不仅是军官们,而且新闻记者们也聚集到他的帐篷里来,无拘无束地讨论。这些记者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也渴望了解如果美国参加这场战争,他们的工作将是什么。同样,与其他军官一样,记者们也被艾森豪威尔的热情坦率、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性格吸引住了,当然,对那些挑剔的记者来说,艾森豪威尔的诚实更是令他们吃惊。他坦白地告诉记者出了什么错,他调侃军队对未来战争不适应,嘲笑那些假坦克,或那些两边挂着“坦克”标记的普通卡车。有记者因此认为,正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保持了自己的本色,因此他绝对是处理公共关系的天才。那次大规模演习的收获是无法估计的,它使部队熟悉了大规模的协同行动,加速了消灭不利因素的过程使老资格的军官们注意到某些年轻人已经有能力执行参谋或指挥工作中最困难的任务;此外,还使一些负责的将领有了在战场上指挥大部队的经验。同时,部队还取得了在大范围内供应补给的实际经验。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这次演习的收获也非常大,可谓大出风头。由于克鲁格的第3集团军是按照艾森豪威尔制订的计划,包抄利尔的第2集团军并迫其撤退的,艾森豪威尔也就成了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纽约时报》军事记者汉森,鲍德温报道说:“如果是真的战争,利尔的部队就被消灭了。”在专栏《华盛顿巡礼》中,德鲁,皮尔逊和罗伯特报道说:“是艾森豪威尔构思出和领导制定了击溃第2集团军的战略,艾森豪威尔思维敏捷,加上非凡的精力,对他来说,军队这一行是一门科学。”对于铺天盖地的宣传,艾森豪威尔表现得很冷静。这是他第一次受到新闻摄影的大量介绍。尽管自从布雷迪时代起,新闻摄影已经成为美国军事活动的重要特征,但镁光灯在艾森豪威尔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一种相当新鲜的玩意。他调侃自己说,“对于那些摄影记者来说,我还是个陌生人,在波耳克营的一次检阅中,克鲁格将军、英国军事观察员戈尔丁少校和我被拍了一批照片。在说明中,他们两位都被介绍对了,但把我说成是‘D.D.艾森豪比因中校’:总算把我姓名的字首搞对了。”同时,艾森豪威尔的谦虚也成为大家喜爱的品质之一,他真诚地说荣誉应当属于克鲁格将军,坚持是别人不是他应该得到赞扬的表示,更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9月下旬,在克鲁格将军的推荐下,艾森豪威尔被提升为准将(临时任命)。升任准将之后,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而他在国旗下致礼的照片,也通过电讯发送到各地。这时,美国人和新闻界才发现艾森豪威尔竟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上相的人之一,于是讨要签名照片的信也像雪片似的飞了过来。艾森豪威尔的回信透露着他惯有的幽默:“想到有人要我的照片,我高兴得马上急忙寄了出去:要你改变语音将是悲剧性的。你想要三张或四张吗?”尽管艾森豪威尔非常乐意分发自己的照片,但对于第3师军官们的列队欢迎,他还是表示反对,事后,他告诉克拉克“我简直毫无办法,我永远反对这类事情。我希望我不要摔倒!但是,如果前景不比向希特勒军团发起冲锋的命令更使我害怕,那就糟了!”这次演习结束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演习中也暴露出陆军的许多缺点,演习评价专家麦克奈尔认为,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是纪律,他说:“毫无疑问,这次演习中的许多缺点,因缺乏纪律而一再出现,我们的部队是最能遵守纪律的,如果他们缺乏纪律,那是领导的过错。一个司令官如果不能发扬应有的纪律,就必须调走他。”接受了麦克奈尔的建议,除了把注意力集中在训练、装备、通讯和下级军官问题上外,艾森豪威尔把重点放在了高级指挥官身上。他写信给参谋部的杰罗说“在这支军队中,每一位高级指挥官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带领一支大部队达到高水平的训练标准,所需的精神力量和魄力是巨大的;只有经过高度专业训练和具有毫不动摇决心的人,才能成功。”不幸的是,这些品质难得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些军官很有魄力,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另外一些军官的情况却是相反。他说高级指挥官应当有“铁石心肠。去开除不合格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是老朋友,“但是必须如此”。他说这是个难题,而事实上他在成了高级指挥官后,他才认识到这有多困难。在整个战争中,他感到最痛苦的某些时候,就是他不得不解除他的同学和朋友们的作战指挥职务。10月和11月同演习前的几个月一样忙。艾森豪威尔要先在基层部队采取措施以纠正在演习中暴露出来的缺点。这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必须要解除正规军和国民警卫队中某些军官的职务,而又迅速制止因解除职务而产生的争吵和谣言,以避免挫伤军官和部队的士气。2月初,艾森豪威尔注意到随着美日之间的谈判的进行,美国国内公民的紧张情绪开始逐渐缓解。而军队内部也有了反应,认为日本不过是虚张声势,战争至少暂时不会在太平洋爆发。甚至12月4日的一份社论,也说。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并没有和美国作战的愿望”。而几天前,华盛顿还有人以10比1的条件打赌,认为战争迫在眉睫。艾森豪威尔隐隐地感觉到事态的发展有些异样,但由于忙于演习的善后事宜,尽管他知道战争早晚要爆发,但他没有时间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编辑推荐
《艾森豪威尔》由京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