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作者:方红,赵颖 编 页数:97
内容概要
为进一步提高沈阳地区农业生产第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户对农作物主要害虫识别和防控水平,《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主要原作者及相关人员,将其有关章节精练并添加防治要点,编写成《沈阳地区农作物主要害虫识别与防治》一书。《沈阳地区农作物主要害虫识别与防治》实用性强,内容通俗易懂,操控简便可行,是农业生产第一线人员的好参谋。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所限,书中谬误处敬请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粮食作物害虫中华稻蝗斑须蝽白背飞虱稻褐飞虱麦长管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粟缢管蚜)白星花金龟玉米旋心虫(旋心异跗萤叶甲)甘薯叶甲指名亚种(麦颈叶甲)稻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亚洲玉米螟黏虫稻螟蛉稻潜叶蝇蔬菜害虫温室粉虱(温室白粉虱)豆蚜(苜蓿蚜、花生蚜)桃蚜葱蚜马铃薯瓢虫大猿叶虫黄曲条跳甲葱须鳞蛾小菜蛾(菜蛾)茴香薄翅野螟(茴香螟、油菜螟)莴苣冬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菜粉蝶(菜青虫)韭菜迟眼蕈蚊美洲斑潜蝇豌豆潜蝇葱地种蝇萝卜地种蝇黄翅菜叶蜂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朱砂叶螨特作害虫地下害虫
章节摘录
麦长管蚜 麦长管蚜属同翅目,蚜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害小麦、大麦、鹅观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识别】无翅孤雌蚜体长2.3~2.9mm,长卵形,淡绿色或黄绿色。复眼红色,触角黑色,与体长约相等或超过体长。额瘤明显,外倾。腹管细长,圆筒形,约为体长的1/4,黑色,端部具网纹。尾片长圆锥形,近基部收缩,长约为腹管的1/2。有翅孤雌蚜前翅中脉3条,触角第3节有感觉圈6~18个(多数8~12个)。 【生活习性】在我国各地一年可发生约10~20代,但在小麦上,从迁入麦田至消退仅50~60天,故一般发生仅10代左右。在小麦上,前期主要生活在叶片正面;小麦抽穗后,大量集中于穗部,此期是为害的最重要时期,影响小麦乳熟阶段灌浆而导致减产。 【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灌水,防止麦苗徒长。 2.保护利用天敌:麦田中天敌昆虫比较丰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有一定数量蚜虫反而有利于天敌种群增长,不要急于用药。 3.药剂防治:防治适期在小麦谢花后(灌浆前)。应选用对天敌昆虫杀伤力小的药剂,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白星花金龟 白星花金龟属鞘翅目,金龟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为害玉米雌、雄穗和各种果树的嫩花、嫩果等。 【识别】成虫体长18~22mm,宽12.5mm,椭圆形。体表光亮或微具光泽,多为古铜色或青铜色。依据体色和体表(前胸背板、鞘翅、臀板)上白绒斑数目及排列情况,分13个型。唇基短宽,前缘折翘且多少中凹。触角10节,鳃片部3节。前胸背板长短于宽,两侧弧形,后角宽圆形,后缘小盾片前中凹。小盾片长三角形,顶角钝。鞘翅宽大,长方形,除刻点外,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多集中在中后部。臀板短宽,密布皱纹和黄绒毛,每侧具白绒斑。腹部第1~4节腹板近边缘布白绒斑。前足胫节具3外齿,爪弯曲成对。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腐殖质和厩肥堆中越冬。成虫在东北出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虫腐食性;以成虫为害。 【防治要点】 1.捕捉成虫:成虫白天多群集为害,易于人工捕捉;也可用稀蜂蜜水诱集成虫。 2.药剂防治:幼虫多集中栖息于腐殖质和厩肥堆中,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杀成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