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在意你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陈冬青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陈冬青  页数:210  

前言

蔡小伟    摆在面前的是厚厚的三摞样稿,这是每周文摘报社的同志送来的,为纪念《每周文摘》创刊三十周年从历年出版的《每周文摘》中精心摘编的合集,希望我为这套书作序。    这套书有三本,书名分别是《宽窄都是路》、《没人在意你》、《健康学得会》,书名都是大白话,一看没有太多修饰,细一琢磨却别有一番意味,挺有嚼头的。    约略翻读一二后,竟不舍释卷,在阅读了全书的大部分内容后,有三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作为《每周文摘》出版三十年的摘编合集,选题与所处时代、生活是否贴近、对味甚为关键。可喜的是,书中选编的随笔杂感等文章话题贴切、取材广泛,对社会公众感兴趣的大小事件和问题,如道德伦理、世相随感、励志修身、新人新事、新问题、新思潮乃至新时尚,能从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反映时代的进程,从身边世态百相中的小事提炼选题,将来自现实生活的、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动具体的素材端到读者面前,以诚相待,说事论理,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所摘文章大多不长,算得上短小精悍,不一定篇篇都微言大义,但至少可以说是耐人寻味,方寸之间,仍有小韵味,大胸怀;仍见小趣味,大手笔。    二是令人感奋。我个人一直认为,报纸不仅是集纳信息的新闻纸,更应当是能够解释现象、引导舆论、表达立场看法的有思想的观点纸。全书不猎奇求异,不迎合、不媚俗,在事实选择、思想深度、价值判断等诸多方面讲求品位,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世相中,将积极的、正义的、向上的内容化为老百姓喜欢的理趣,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或激浊扬清、陶冶情操,或净化心灵、优化风气,在析事明理中强调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生存的韧性和爱的力量,那些独到的感触、深邃的哲理催人深思、给人启迪和教益,字里行间充溢着文摘报人那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深深的人文情怀。    三是好看。大凡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都是神形兼备,文字活泼但不轻浮,叙事翔实但不啰嗦,重视细节但不渲染,度的把握十分到位。书中摘编的文章笔触朴实,多从小处入手,不求华丽宏大但是言之有物,或感悟人生,针砭时弊,于一事中提炼出一定的哲理,剖析出其理性的力量;或抒情写意,立意隽永,文风精练优美;或幽默诙谐,三言两语,却妙趣横生;或平铺直叙,朋友间拉家常般地娓娓道来,没有丝毫造作,不见一点雕琢。评析之间流淌而出的丝丝暖意,饱含了编者们的真切情感,读起来令人更感轻松、亲切,不觉得累。    这自然是一套好书了。好在哪里?好在题材广泛、形式鲜活、文笔灵巧、篇幅短小,更好在有文化品味,有思想见识,有力透纸背的那份社会责任感。我为这套书的付梓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抚卷长思,知其功夫在书外。在书中,我们看到了编者们在题材选择上的操守、在张扬人性和爱的力量上的责任、在行文格调分寸上的准确拿捏。而这些,不正是《每周文摘》三十年来所秉持的精神和风骨吗!    《每周文摘》正式创刊于1981年,她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内部刊物《报刊动态》,可以说与改革开放同步,也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产物。三十年来,  《每周文摘》坚持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同心的办报理念,倡导“正义、责任、良知”的核心价值,坚持敏锐而不偏激、理性而不盲从、贴近而不媚俗,在不断创新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一种精神,也打响了自身的品牌价值。要办好一张报纸不容易,要三十年持续办好一张报纸更是不容易。我想。文风亲切,贴近读者,坚持主流社会价值观,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每周文摘》的活力所在;一代又一代文摘报人的传承坚守与开拓创新,则是《每周文摘》一纸风行全国三十年的原因了。    这套书总的名字是《尘与土》,书名借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既感念于报人们三十年来不曾停歇的劳作与追求的艰辛,更表明了每周文摘报社谦卑、不自矜的态度。是啊,三十年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只要坚守三十年来的风骨与精神,相信《每周文摘》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谨以此文为序,并祝愿《每周文摘》越办越好。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内容概要

  《尘与土《每周文摘》三十年集萃:没人在意你》从《每周文摘》创刊以来的浩瀚文字中精 选了关于世相随感、众生百态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其文说事论理,充满趣味。不迎合、不媚俗。《尘与土《每周文摘》三十年集萃:没人在意你》在事实选择、思想深度和价值判断上讲 求品位,见解独到,妙趣横生。世界无限大,新奇各不同。学会用自己的眼 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去了解人生百态,不怨天尤人,不逆来顺受,以平常心 去看待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书籍目录

世相篇真实是我们骄傲的中国人“吃一堑”  外国人“长一智”焦虑的中国城市令人汗颜的绿色通道小周立波走红老周立波尴尬如何让我们再相信“大师”机场悬赏中国人没有虚荣心?精神层面的干净天上“炫富”人间积德洋标签背后的匮乏方的房子圆的人被房子坏了心情别说你是为了我好街上的目光“不相信”生活都是谎言旅途艳遇君子斗不过小人和什么人一起喝酒容易醉受伤的优越感名片是猫身上的跳蚤恨只恨公司给的薪水太高!流行是一种软暴力晒出来的幸福生活好色才是真男人?人一有车就自卑藏富于借钱多,人傻,速来!荷尔蒙中国的后现代生活年龄的梦境乐子我就爱说别人的坏话革命是不是请客吃饭?良心的价格“红包”文化忽悠电视台是这样教育人的老外热爱中国文化?乞讨营销学道路“丛林法则”“被升官”名片那些事儿让我们尽量不说谎吧!明白人胆子大记者的特权鸟笼效应你在“医人”啊!别被优点绊倒现代动物权谋减肥年代“套话”朵朵开攀比理想高速服务区的局帮人找工作点菜学翻脸不认人把真钞验成假钞请柬猛如虎择校之惑饭局陪吃客“无用”的朋友最有用游客凶猛话少。是为了环保想学邓文迪不容易因为是免费的我们没有朋友代子求职道不同“大爷”文化“亲爱的”婚嫁有别傲慢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到底谁变了最雄厚的两大骂人资源立地成神取名有大智老实的姑娘会恋爱儿子给我上的民主课依赖保姆的时代相亲餐厅让人窒息的爱女儿学校的“整风运动”仇富者难富联想每一张钞票都可疑平等向交警投诉警察Q大学迎考评记接见不接待看房记积分催眠大法    众生篇王选的遗嘱高僧的频频破戒假如没有读书不会做人的惊人人缘可爱的老头们一对老人两个车间你什么时候最美星云大师的“床头书”我家的蚁族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不开方梅贻琦的操守胡适不做广告香港磨刀王:锋利也是一种奢侈儿子。我读不懂你女人是可以貌相的喜欢刘若英心理测验的批发商养大的儿子成了客没人调查的“穷人”女人味误导男人为身份的虚荣埋单?大家“办公室万人迷”的招数金领的另类“技能”熬成智者向乞丐行乞傻子如何装不傻黑心好心戒心家规“不讲理”小资和大资请假达人攀比看房励志替有钱人着急别客气命中有贵人哭够了再说社交系真正的给予最后一步“苦难”崇拜一个小学生的超级“官瘾”我们都是皇帝的后代好人累找熟人看病你有资格收破烂吗?有空小姐台湾的“外籍新娘”眷村里的叔叔伯伯们我势利吗长相会花就叫赚    随感篇善良  丰富高贵小善大爱现代人对付无奈的无奈之计为什么中国人不会“选择”城市好看了  人受罪了就业就是“比爹”?真话与寂寞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流行与流传简单与复杂电视时代的悲哀饭局是个什么局一代不如一代?多树点中庸榜样忽视是一种更深的关注最难成为普通人有什么好急的不设防“告密者”的道歉治疗的选择清明的表情善良比聪明重要机会的底线不会来事最有钱的人在比什么吴组缃的六字真言穷人也可以布施穷人的朋友是穷人中国人晒肚子美国人晒脑子有些事可以不谈父母的“有效期”不干最下流的事女人的精明不要写在脸上多数人的一个梦男人都想有这样的艳遇谁的生活不造作亲情不测试小的与大的羡慕之余别想太多别人付薪我学本事谁敢简单生活视而不见有什么不一定用什么以后你要和我一起辛苦啦最难沉默那些掉在人堆里找不见的姑娘老子是谁偶尔犯傻无法不爱韩剧没人在意你梯级生活我们为何如此愚蠢这些事逼不来细腻让我们相互允许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原来悼念可以这样表达

章节摘录

明白人胆子大    老猫    朋友之间,经常能遇到“明白人”。比如说有一天喝茶,在座的就有一位特能忽悠,他信誓旦旦地跟大伙说,茶是酸性的饮料,和果汁可乐之类的没什么区别,不能多喝,尤其是在胃酸的时候,坚决不能喝。    什么东西都不能喝太多,这我懂,但茶怎么会是酸性的呢?这和我一直以来的印象不一样啊。我刚想质疑一下,他拍着胸脯说,我能蒙你们吗?我以前就是卖茶的!你们不信,喝完茶打嗝的时候咂摸一下,肯定是酸的。酸性物质消耗钙,人喝茶太多就缺钙。    那好吧。我是一个谦虚的人,既然是这样,说明我以前的知识有误,修正一下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告诉自己一百遍,茶是酸性的。    同样的事情我遇到过好多起了。“明白人”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出现,不断使我的知识乃至人生观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有一阵股票特火的时候,就有人劝我:你应该去炒股。如果没有闲钱,可以把房子卖掉。反正你住那大房子也没什么用。你要是炒了股,一年以后你就能买更好的房子了,听我的没错。    他的分析让我怦然心动,我开始认真盘算起卖房的得与失了。我甚至去咨询了现在房屋的售价,而且停止了购置家具之类的无聊举动。外面的股市一天红似一天,我们办公室的同事几乎人人手中都有股票,把人刺激得那叫一个兴奋。终于我动摇了,这时候只要有人支持我几句,我可能就要有所行动了。    恰好我又遇到了那位“明白人”。这位听完我算的账以后摇头说:“不好,股票升值哪有房子升得快?你冒那风险干吗?听我的,房价不会跌,你就守着那房吧,等于守着一大金砖。”    我晕了,我这不是折磨自己吗?    后来我发现,所谓“明白人”,也不见得是真明白,他们只不过是习惯于用很确定的口气来说话罢了。因为这样可以给人很多暗示,比如我是内行啊,我有经验啊,我知识丰富啊,或者,我是圈内人。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这个世界上要是有人很肯定地、居高临下地、毫无商榷余地地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千万别立刻相信。你得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仔细地过滤,实在不行就去查资料。所谓“明白人”的特征,一是能说,二是爱当领袖,三是喜欢被承认,你不承认他真跟你急。至于目的是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也许,他就是喜欢打击别人的自信,也许,就是虚荣吧。    前两天一个朋友真的胃酸了,问我什么是碱性食品。我在网上一搜资料,看到一行字:茶,属于强碱性食品。    你说,那小子真的卖过茶吗?    摘自《华商报》    记者的特权    王小峰    我踏进媒体圈后,有一次买了一只足球。第二天下午,球没气了。售货员说已经超过了8个小时,不退。    眼看着售货员耍赖没办法。最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是《北京青年报》刘净植的名片。我严肃地说:“您什么时候想给我换,随时给我打电话。”说完转身就走。售货员追到了楼下,连说对不起,说马上给我换,如果还遇到漏气现象,80个小时之内都可以给我退换。我换了一只新的足球后对售货员说:“把那个名片还给我,那不是我的名片。”售货员气得半死。    我装修房子,装修公司在把我搞定之后,服务态度急转直下,因为定金交了。不管我怎么要求,他们就是不当回事。一次,我在跟工头争执的时候,正好主编打电话催我稿子,我就说了些下午去采访第二天能交稿子之类的话。放下电话,我突然发现工头的表情严肃了起来,问我:“你是记者?”我说:“是,我是《中国装修报》的记者。”从此一切顺利。    还有一次,我买了个摩托罗拉牌手机。回家后发现,屏幕显示的字体都是反的,只能对着镜子才能把字看正。这太麻烦了,为了看一个小屏幕我还要预备一个小镜子。第二天,我去退换。售货员说:“只能换同一个型号的。”我说我对这个牌子失去了信心,想换成诺基亚的,服务员说:“不可以,我们从来不这样。”    我费了半个小时的口舌,服务员就是不答应。这时候领导打电话给我,我说在换手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给换。领导说你等着。没一会儿,他扛着一台摄像机进来了:进屋就一通乱拍。经理急了,连忙阻止。我的领导说:“听说你们这里服务质量有问题,我们来曝曝光。”结果你肯定猜到了。从此我用上了诺基亚,还附送我一块电池。    记者的特权,有时候不过就是能争取到他该有的那份权利而已。    摘自《智慧与幽默》    鸟笼效应    郭韶明    “鸟笼效应”说的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买了个空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这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实际上,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先给自己挂一个空鸟笼,然后,不断地往里塞东西。    比如先是头脑发热,买了一个新潮的电脑控制抽水马桶。接着,事情开始没完没了。马桶这么新潮,瓷砖不能差了吧,淋浴房不能随随便便吧,洗脸池得与酒店媲美吧,水龙头怎么着也不能太次吧。    麻烦这才刚刚开始——卫生间如此有品质,其他地方怎么能委委屈屈呢?于是。整体开支蹭蹭地涨,想想源头,还不是一个小小的抽水马桶?  还比如一个空花瓶。男友送你一束漂亮的花,你无处安放,拿着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终于决定穿戴整齐下楼去花店买个花瓶。    从此,男友遭殃了。为了不让这个花瓶空着,男友必须隔几天就执行送花义务。不然,花瓶空着多可惜?    摘自《中国青年报》    P46-48

编辑推荐

生命漫长而艰辛。    在成长过程中,纯真、平和而快乐的心境也渐渐离自己远去。    陈冬青主编的《没人在意你》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调节情绪,学习待人接物,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书中选编的随笔杂感等文章话题贴切、取材广泛,对社会公众感兴趣的大小事件和问题,如道德伦理、世相随感、励志修身、新人新事、新问题、新思潮乃至新时尚,能从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反映时代的进程,从身边世态百相中的小事提炼选题,将来自现实生活的、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动具体的素材端到读者面前,以诚相待,说事论理,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没人在意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