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鹰潭/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152  

前言

  唐国忠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内容概要

  鹰潭位于江西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优越,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它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生态保护良好,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距市区16千米的龙虎山是我国道教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   《作家笔下的鹰潭》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鹰潭龙虎山上清镇:千年古镇韵犹存天师府寻踪“心学”诞生地——象山书院大唐遗砚笔走鹰潭商代窑场雨中访曾村走进“进士村”拜访古代先贤走进陆九渊后裔古村落夏言与象麓草堂桐源三题廉吏兄弟——江以朝、江以达吴武陵其人其事“汲汲于养民”的徐九思水利功臣徐贞明道士画家方从义感悟绿色山水烟雨泸溪河登天门山象山·仙人桥九曲洲观光春游仙人城梨花如雪迷人的白鹤湖东湖漫步品味地方风情文化视野中的鹰潭魅力古镇民情风俗味更浓话说灯芯糕贵溪吃茶家乡板栗香天师八卦宴琐谈探访“无蚊村”龙虎山下看悬棺吊装鹰潭的民谣标溪:中国茶亭的标本

章节摘录

  上清镇:千年古镇韵犹存  桂郁良  走进上清,古镇犹如一幅古朴典雅的历史画卷。这里演绎着中国道教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自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结庐炼丹,创立道教以来,张天师在上清镇承袭道统,流传63代,上清镇因此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  位于镇东的大上清宫,素有“神仙都所”、“百神受职之所”之美誉。洪太尉“误走妖魔”,《水浒传》108将从上清宫镇妖井自天而降,谱写了惊天动地的一页。坐落在镇中央的天师府是张天师起居之所,享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称。天师府始建于宋代,现存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修的,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是一处王府式的建筑群。院内古樟参天,浓荫匝地,清静幽雅。天师府内有一石碑尤其值得一提,这就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频撰文并书写的“道教碑”,又称“仁靖大真人张留孙碑”,是元代天历二年(1329)所刻。这座碑的碑文字体方正,秀俊大方,沉着而不失活泼,潇洒而不飘浮。碑上的字早已印成一本字恬,为学赵体行书的范本之一。  上清镇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民风淳朴。古镇商贾骚客云集,青山峻岭争妍,河流瀑布竞秀,古风古韵犹存。  宋代教育家、理学家陆九渊在上清应天山创办象山书院,成为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一代忠臣名相——明朝首辅(宰相)夏言的故里在上清桂洲村,他与奸臣严嵩斗智斗勇的故事至今仍在上清广为流传。徐霞客、王安石、曾巩等历代名人曾在上清留下足迹,写下诗文。元代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上清为百姓治病,百姓为纪念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一代名医,曾建庙宇长庆坊。沿泸溪河三里长的吊脚楼,历经风雨;古街青石铺路,商铺林立,明清建筑工艺精湛;官家府第,门前石匾上刻有门联,大多描绘古镇秀丽的风光,更显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果说吊脚楼是上清古镇民居的一大特色的话,那么沿河码埠则是上清古街的另一道风景和繁华历史的见证。  上清古街,临水而建,先人建房时考虑到饮水、洗衣以及船只停泊的便利,每隔二三十米,便建有码埠。码埠用青石砌起石阶,河边用长条麻石砌成扇形埠头。古时上清镇河运发达,河面船帆来来往往,货运繁忙,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  上清古私宅建筑工艺考究,而且融入了浓厚的民情风俗。宅第大多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雕梁画栋,粉墙黛瓦,高翘的马头墙,几进的厅堂,天井居中,庭院栽种花草,颇有徽派建筑特色。徽派建筑大多是黑瓦白墙,白色的墙壁经岁月的熏染之后,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泸溪河源远流长,流淌了千年,依然那么清澈,那么平静。  道祖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上善若水。”他说水如大道,圣人如水,重在无为,贵在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强好胜。水随方则方,随圆则圆,随遇而安,甘处卑下,甘守低洼之处。效水而行,从善如流,乃修身养性第一要务。水以柔克刚,滴水穿石,顺其自然。处理事务时,要像水一样,润物无声,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以水为镜,古镇人注重修养,崇尚文化,淡泊名利,宁静平和,在青山绿水间怡然自得地生活。  在上清古镇人口处,有一棵古樟,据说是唐高宗武德八年(625)上清建镇时所植,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至今依然那么挺拔、茂盛。古樟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守候着自己的家园,述说着古镇的沧桑。  如今,上清古镇的明清建筑和古店铺古风依然,显示着古镇的发展、繁荣以及浓厚的道教文化和淳朴的民情风俗,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天师府寻踪  齐峰  天师府内的古建筑、古楹联、古石碑和古樟树,无不显示出这座道教祖庭丰富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坐落于上清古镇中间,面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是一处王府式的建筑群。天师府始建成于宋代,现存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修的。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花园等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府门塑有一对石麒麟,正门一副抱柱楹联赫然在目:“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笔迹秀雅清丽、端庄大方,乃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上联是说天师的祖先是汉代的张良,在麒麟殿上会客,后来成了神仙;下联是说天师的地位相当于一品宰相。府门上悬一匾额,上书“嗣汉天师府”。这匾额是清朝乾隆皇帝所题。这是说,张天师是从汉朝开始,历史多么悠久。  ……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家笔下的鹰潭/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