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汕头/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143  

前言

  唐国忠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内容概要

  汕头位于我国广东省东南部,是我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东南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它是一座标准的亚热带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的特色是:海阔、石奇、洞幽,风光秀丽。南澳岛不仅景色秀美,还保存了众多的史迹……   《作家笔下的汕头》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明清时代的厦岭村西岩觅韵灵山禅寺一宋碑冠山书院文脉长曾山古寺与双峰书院唐伯元故居达濠古城石龙寨妈屿岛隐藏在乡村里的故宫拜访古代先贤百年一叹草衙门一代名贤张夔“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林大钦与状元先生第“井丹先生”林大春名门才俊萧端蒙周光镐及其《明农山堂集》丘逢申与岭东同文学堂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秋天磐石品春礐石海之思雪涛银浪话妈屿故乡的小溪青云走笔五丛榕西浦石景山水留痕点画间自云深处品味地方风情到汕头吃粥去家家都挂红灯笼水乡茶居汕头,还是怀旧点好潮剧潮汕抽纱民间养猪趣俗神奇的摔神习俗潮汕粿食与养生潮汕牛肉丸南澳海鲜饕餮宴

章节摘录

  明清时代的厦岭村  陆集源  俗话说,未有汕头埠,先有厦岭村。  汕头市区这块地方,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光华溪北岸的厦岭村(今称光华埠)。  明代初期,这里属揭阳县延德乡。《揭阳县志》记载:“太祖洪武二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揭三乡十三都。是年,置蓬州守御干户所于厦岭村。”《潮阳县志》记载:“英宗富皇帝天顺七年(1463),剿平厦岭贼,以潮阳知县陈瑄为潮州知府。”李羚送陈瑄书序云:“揭有沿海而村日厦岭者,以渔为业。”从上述志书记载,可以得知明代初期已有厦岭村了。当时的厦岭是一个渔村,“扼商彝出入之冲”。在今汕头老市区未成陆之前,厦岭村濒临大海,海船从妈屿口进来后,在厦岭、西港至溪东一带水面停泊,就是后来《澄海县志》所指的东港埠、西港埠和溪东埠了。  明天顺四年(1460),反抗海禁的沿海“顽民”魏崇辉、“海寇”许万七等,聚众占踞厦岭、西陇、赤窖一带,联合浮陇、华坞、月浦、玉井等村贫民和“程乡贼”刘罗宁,互相呼应,抗拒官府,地方官无力对付他们,揭阳知县陈爵奏报朝廷,钦差两广都宪叶盛,命左布政使陈亹会同招抚,收编“巨舰百余只,凶械干余具”。陈回省后,魏等复反,声势更大,围攻揭阳县城逾月。天顺七年(1463)秋九月,明王朝发兵征厦岭,都师张通、副师陈濂,从海上出兵进攻;参将刘炜督粮;潮州佥宪毛吉、都阃胡英统兵陆上进攻;潮阳知县陈瑄、揭阳知县陈爵,率民协助。经过水陆挟攻,终于攻破了厦岭,“斩首数千颗,俘获三千余”,众余奔溃,官军追至碣石澳。厦岭遭受空前浩劫,被夷为平地。事后,官府视厦岭为贼巢,不准民居。  到了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设置澄海县,厦岭归属澄海,那时,厦岭已成为商船停泊、货物集散的繁忙港埠了。《澄海县志》载:“邑之为埠有三:日东港埠,日西港埠,日溪东埠,为水陆要冲,商贾舟航所聚,舆贩所集,其初盖云漫星繁矣。”这东港埠就是厦岭。明代中后期,商贾舟船在从厦岭至溪东一带两三公里的水面停泊,其繁荣状况有如“云漫星繁”。  清代初期,郑成功抗清武装力量活动于闽粤沿海,清政府对东南尚海实施严格海禁。康熙元年(1662)、三年(1664)先后两次实施“斥地迁界”,沿海居民内迁30里,厦岭又一次遭受浩劫,房屋及船只被烧毁,溪港堵塞,居民被赶走,从此厦岭荒废了二三十年。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平定了台湾,解除了海禁,厦岭和其他沿海港一样,恢复了航运,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埠。《澄海县志》载:“邑自展复以来,海不扬波,富商巨贾,卒操胜赢,兴贩他省,上溯津门,下通台厦,象犀金玉,与夫锦绣皮币之属,千船万舶,悉由澄分达诸郡,其自海南诸郡转输米石者,尤为全潮所仰给。每当春秋风信,东、西两港,以及溪东、南关、沙汕头,东陇港之间,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干百计。”此时的厦岭(东港)已经是一个镇了。《澄海县志》载:“全郡要镇有五,澄居其三:大场、厦岭、新港。”厦岭的天妃宫,潮人称为“妈祖宫”,它是厦岭港繁荣的象征,“厦岭妈”在潮汕各地很有名气。  明末清初,厦岭以南海底沙脊冲积地逐渐聚积成陆地,原来的东港、西港、溪东等处,也逐渐淤浅,海船停泊地也就逐渐移到新浮积起来的沙汕头(汕头市区前称)。雍正八年(1730),原在厦岭妈宫设立的税站,已经被称为“汕头口”了。“汕头”地名逐渐取代了厦岭,古厦岭港逐渐成为汕头港的一个内河停泊区。  ……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家笔下的汕头/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