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 页数:160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内容概要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自古就是商业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福州具有典型的古城风貌,闽江穿市而过,因市内有三山,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称……
《作家笔下的福州》是“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之一,该丛书是以海峡西岸20城市和东岸台湾7个城市作为区域概念、由两岸作家共同撰写、两岸出版单位合作出版的,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的合作新模式。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
漫话福州
雪峰寺和枯木庵
寻访欧冶池
洒满阳光的墓地
三坊七巷的家族版图
登罗星塔
走进陈宝琛故居
拜访古代先贤
闽剧鼻祖曹学俭
苟利国家生死以
记林纾
黄乃裳的“分内事”
吾祖严复
沈家大院(节选)
辛亥革命的枪声(节选)
感悟绿色山水
福州赋
鼓山极顶
思恋旗山
徜徉在福州的后花园
长乐三岩小记
水都福州
浴风踏浪平潭岛
青芝山榕树风情
美丽的琅岐岛
梦幻之山石竹山
春风得意罗源湾
幽雅青云山
品味地方风情
故乡的榕树
夏日的茉莉
寿山石记
榕城佛跳墙
吃在福州
章节摘录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当闽江下游,为福建的省会。 福州的名称,开始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因州西北的福山(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而得名。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福州建置的发展变化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先秦西汉时期。福州在《禹贡》属于扬州的地域。在周代为七闽地。春秋以后就成为越王勾践后裔的属地。秦为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封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东冶,第一次在冶山(冶山盖因冶铸而得名)下建立冶城。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就冶城原址建立冶县。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改冶县为侯官都尉。汉献帝建安元年(196)立侯官县。侯官县的名称从此确立。 第二阶段为六朝时期。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立建安郡。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改建安为晋安郡,而徙建安郡治于闽北的吴兴县(即今建瓯县地)。当时晋安太守严高以冶城地势险隘,迁城于屏山之南,兴建子城。著名文学家郭璞为此写了《迁城记》。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468)曾改郡为晋平郡,至齐仍名晋安郡,迄陈废帝光大二年(568)改郡为丰州之后,晋安之名始废,至今福州市内仍有一条河,名叫晋安河。 第三阶段为隋唐至清末时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丰州为泉州,十二年(592)并改东侯官为闽县,自是始有闽县之称。隋炀帝大业二年(606)改泉州复称闽州。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复置泉州。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泉州复称闽州,同年将武荣州改为泉州,是为今泉州之始。自此以前的泉州都是在现在的福州。这一点是谈福州地理沿革的人所应特别注意的。 福州自严高迁城之后,又经历了三次大扩建:第一次是唐昭宗天复元年(901)节度使王审知扩建周围达四十里的罗城;第二次是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王审知被封为闽王,筑南北两夹城,遂将屏山的一部和乌山、于山三座山都围进城内;第三次是在宋太祖开宝七年(974)郡守钱昱又增筑东南外城。此后三山便成为福州的代称。 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福州太守张伯玉鼓励居民种植榕树以荫烈日,宋神宗熙宁年问太守程师孟又相继提倡植榕,从此浓荫满城,行人尤受其荫。于是福州又有榕城的美名。福州的名称自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之后,中间虽有长乐郡、长乐府、福安府等短暂时间的改称。基本上没有大变化。开元二十三年(735)置福建经略使,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分为福建路,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的福州路,置福建行中书省,明清两代设福州府,其治所均在福州。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从此遂为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一个口岸。 ……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福州》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4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我市的历史文化面貌、山水胜景及风情风物。该书收集了多位名家好手的优秀作品,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多层面展示了客家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利于增进两岸读者的文化认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