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龙驿延平》编委会 编 页数:196 字数:120000
内容概要
《龙驿延平:中国闽北千年古县延平历史文化》一书经多方努力终于付梓,这是延平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延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展示延平悠久历史、山水名胜、风土人情和深厚文化积淀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可喜可贺!南平市延平区是福建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东汉建安元年(196)始置南平县,是福建省最早见于记载的五县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平曾几易其名:南平、延平、永平、龙津、镡州、剑浦、南平、延平,其中最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南平、延平之称。延平地理位置独特,“占山溪之雄,当水陆之会,为八闽之襟喉”,这种“八闽四达之冲”的区位优势及其历史所形成的枢纽地位,使她当之无愧地成为闽北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延平山姿水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英才迭出。
书籍目录
序/张国旺黄雄
探寻千年遗存
触摸延平履痕/卓如茵
宋代南剑州州学/林蔚起
蛇王庙和蛇节/林蔚起
延平摩崖石刻一瞥/陈建生
游定夫纪念馆/游恒派
历史名人与双溪楼/涧笙
悠悠古井/林蔚起
顺天圣母庙与古戏台/夏冰
到茫荡山看廊桥/黄睦平饶建华
承载宋儒遗风的名村凤池/陈建生
品味千年古镇峡阳/安言
拜访古代先贤
游酢之雪/张建光
“道南传人”罗从彦/卓三
“延平先生”李侗/常顺根
朱熹拜师归儒/罗小平
延平理学先驱吴仪/刘光舟
啸吟诗人陈陶/孟国楚
延平第一位状元黄裳/谢德糇
品读工部尚书刘璋/陈利华
九峰山中真名士——胡琼/张华
廉吏罗明/陈利华
明代理学家游居敬/高琴
画笔传神吴东槐/黄延午
文天祥与南剑州/叶芗茗
“笔架先生”海瑞/孟国楚
延平郡王郑成功/程楷
感悟绿色山水
登三千八百坎/马照南
触摸黄金/张建光
茫荡山随笔/黄文山
茫荡山上赏百合/许怀申
王堂选与茫荡山/金文钦
宝珠的魅力/刘光舟
欣赏九峰/程楷
名邦古邑话三山/叶芗茗
深邃幽谷溪源行/许怀中
石佛山走笔/程楷
走近中岩瀑/张水源
绿竹清音/胡凤俤
品味地方风情
烛火构筑的桥/夏冰 饶建华
大腔木偶戏/夏冰
太平鼓一打天下太平/黄彦渊
刀花打出万种风情/黄彦渊
太平的十番鼓乐和凉伞/黄伊
徐洋三月三/黄伊
峡阳战胜鼓/草草
峡阳的台阁/黄智杰
优美南词/黄彦渊
竹筒饭·竹筒茶/黄智杰
峡阳桂花糕/杉杉
闽江边上的太平鱼宴/草草
寻找故事传说
神剑化龙/刘光舟卢保康
李侗智警张三府/郑仁喜 郑用熙
朱熹讲学峡阳里/应积满
铁拐李和薯岭/袁学林
和为贵/应积满
郑成功护驾延平城/黄睦平
隆武帝题“白云圣迹”/黄睦平 饶建华
“百忍堂”的故事/应积满
郑和铜钟与依朝雪山寺/张水源 饶建华
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朱学新 卢保康
文天祥与古城墙/朱学新
重读延平诗文
九峰月朗
三寺云深
龙津春浪
猿洞秋风
中岩瀑布
黯淡洪涛
梅山朝旭
衍麓晴霞
旧州学碑记/[宋]张致远
祭李延平先生文/[宋]朱熹
水云村记/[宋]黄裳
琴堂序/[宋]吴仪
道南书院记/[明]邱浚
游定夫书院记/[明]曾予钦
延平问答序/[明]周木
双塔记/[明]叶向高
文笔山记/[明]骆天闲
神剑化龙赋/[清]童元璠
剑津赋/[清]谢纯镳
峡阳屏山书院记/[清]彭蕴来
欣赏古县新姿
山·水·城/胡凤俤
梦开始的地方/胡凤俤
闽北中心城市——延平/胡昌明
“东扩”“西拓”看今朝/詹国兵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延平湖/詹国兵
这是一方创业热土/胡凤俤
光明的事业,南线的追求/胡凤俤 陈茂军
“永丰”正在这里快速崛起/詹国兵 胡凤俤
“三红”电缆别样红/陈阁珠
山水绿延平/张水源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剑津为朱子讲学往来处,其西溪沿流而上日峡阳,巨镇也。乾隆初,分驻南邑邑丞,所辖一十五图。道光二十六年,杨君应斗宰是乡,修废举坠,谓:峡阳民风朴而未淳,士习端近啗,皆由薰陶之术未周。乃与诸士绅,议立书院,陟蠍降原,相其形势。睇及屏山之麓,旷远清幽,曰:“此可为育才地矣。”爰捐俸倡始,以次题捐,咸涌跃做助。于是营基购址,庀材鸠工。中建讲堂,刊奉朱子白鹿洞教条。复构后堂,以祀四贤。前后东西两廊门庑外,扩地数亩许,堂之背又隙地十余亩,周围缭以墙垣,更绕以旁舍,其得五十一间,遂颜其堂曰屏山。始于戊申四月十八日,成于本秋八月十二日,阅已酉而工竣。余以丙午奉恩命,视学闽疆,按试至津。知峡阳应试生童甚多,历科科名不绝。岁科试竣,还朝奏报。庚戌春,应孝廉銮阶来会礼部试,应君蔚华余已酉所拔南邑高才生,亦以内廷召试入都,晤于邸舍。二君皆峡产也,以新建书院碑记请。余惟国家敦崇教化,诏中外郡县,咸修学宫。敕谕学臣,加意教育,旁及僻壤山陬,无不得设义学、书院,凡以广德心,以一士习,储民材以待朝用也。且教立则经正,经正则庶民兴,行而无邪慝。其极至于道路相让,风俗仁厚,而刑罚措。今杨君能以经术润饰吏事,权篆数月,即汲汲于讲学之区,以化民成俗。徵诸一事,其为治之不苟可知矣。而诸生生长理学邦,濡染授受,渊源当益奋兴。求为有体有用之学,以明新至善之道,为必可由。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不可缺。以枉尺直寻,饰非怙过,为必不可为。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主敬行恕,存养省察,为不可不勉。而及上祢周程,远宗洙泗,于以自内文明之治。他日进则为名公卿,退则宣上之德。观感闾里,以同风俗,以副圣世,不遗荒远,永久无数,作人之意,岂不懿欤!方今圣天子恭默思道,曰与大臣表章正学,讲求正心诚意,本心法为治法,此尤士君子争自濯磨,亟欲报效之秋。夫士行为民俗之根,牖民以淑士为鹄,固非独系一乡一邑也,亦在勉之而已。余故徇二君请,为约略其言,使馋储石。至其题捐役费,租田约禁,另碑故不书。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