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南京 作者:倪锡英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文坛,群星闪耀,著名作家如鲁迅、巴金、丁玲、张恨水、林语堂者不胜枚举,著名作品也自不必赘言。然而有这样的一个青年才俊,他和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里名噪一时,却因为英年早逝,尘封达70余年之久,不为现代人所知晓,他名叫倪锡英。 倪锡英,1911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镇长大厦村,系元代大画家倪瓒(倪云林)21世孙。少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时的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因成绩优良而留校任教。不久,由宋美龄女士推荐至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任教。1931年,他来到江苏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倪锡英同李可染、陈增善、杨法熊等五人在徐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赵光涛的带领下,开辟中原及西北地区的社会教育,筹办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1942年中秋,年仅31岁的倪锡英先生因染肺疾在重庆去世。 倪锡英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更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他留下的唯一一套散文集便是“都市地理小丛书”,由当时最为权威的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31年,年仅20岁的倪锡英先生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泰山曲阜游记》,甫一发行,便声名远播。之后至1939年间,又陆续出版了《杭州》《南京》《北平》《广州》《上海》《西京》《洛阳》《济南》《青岛》九本。在这套丛书中,倪锡英先生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简明、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这些城市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从而给我们留存下那个时代这些城市各自的特色与印记。 倪锡英先生撰写的“都市地理小丛书”作为民国年间影响颇广的一套文化旅游丛书,在众多的民国图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南京出版社本着挖掘、整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重新整理、出版这套经典性的丛书。此次重新出版,考虑到这是一个“悦读”的时代,所以我们一方面采取了原大影印的形式,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国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影印件的两侧,配上横排简体字,以方便年轻读者。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的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那么几处建筑,仍伫立在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展示着它们一如当初的模样;总有那么几声吆喝,艰难地穿过时空,追寻着现代人的耳膜,诉说着当初的生活;也总有那么几样美食,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寻常巷陌人家的饭桌上,提醒着人们“传统”如斯。我们希望各位读者忙里偷闲,能够随着我们的书,去探寻你身边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思考我们与身边这座城市的共同未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丛书在出版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倪锡英先生的女儿倪冰如女士、女婿顾宪龄先生和外孙倪红缨先生的鼎力帮助,在此谨志谢忱。 南京出版社
内容概要
本书是“都市地理小丛书”中的一本,丛书源自1931-193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都市地理小丛书”,在这套丛书中,倪锡英先生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简明、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南京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南京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从而给我们留存下了那个时代南京的特色与印记。
作者简介
作者:(民国)倪锡英
书籍目录
目次一 南京的史的探讨二 南京形势概述三 入南京之门——下关四 建设中的新南京五 紫金山下两大墓六 总理陵园七 南京两大湖八 南京胜迹九 南京政治机关巡礼十 南京生活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铁路作界,西面沿着玄武湖和中山门一带的城墙,南面接着京杭国道起点的京汤路,东面连着紫金山脉尽头的群山,和江宁县接壤。因为总理陵园具有如此的特殊性,又兼以它四周山林的美丽,所以总理陵园的新建筑特多,而风景也格外好。在陵园的领域之中,随处能看到的,便是“警卫的森严”,“园林的幽美”,“天然风景的雄秀”,以及“新建筑物的宏伟”。如果有人要笼统的问一声:“南京什么地方顶好?”那么这答案该这样说:“总理陵园是南京顶好的地方。”
编辑推荐
《南京》编辑推荐:旅游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具有怀旧情怀的人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