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杨新华 编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众所周知,南京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美誉,累计有近450年的建都史,与西安、洛阳、北京并列为我国四大著名古都。其中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虽仅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50余年,不足先后以建业(建康)为都城的六朝历史的六分之一。  永乐十九年(1421)京师虽迁北京,但终明一朝南京作为“留都”长达两百多年,一直保留六部、五军都督府等中央军政机构,明末还一度作为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其地位仅亚于北京。此外,明代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立足江南完成统一大业的封建帝国,南京也第一次成为一统帝国的都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举全国之力经过30多年努力完成的包括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京师都市圈,被誉为“论秀丽和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语),达到南京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巅峰,奠定了此后600年南京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城市格局甚至对今日南京城市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集社会财富、最高智慧与精湛技术建造起来的作为皇权象征的南京明故宫建筑,无论是从文献记载,还是从实物遗存看,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华美,皆远非作为偏安之都的六朝建康宫城(台城)、南唐国都金陵宫城所能比拟。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第一章 金陵自古帝王都 第一节 金陵形胜 第二节 六朝都城与宫城 第三节 南唐都城与宫城 第四节 南宋建康府城 第五节 明代南京都城与皇宫 第六节 太平天国天朝宫殿 第七节 中华民国总统府第二章 龙兴淮甸定金陵 第一节 朱元璋梦都金陵 第二节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中的皇宫 第三节 风水术与皇宫的选址 第四节 明南京皇宫的择址 第五节 明南京宫城的营建 第六节 明南京皇城的营建 第七节 明初南京地位第三章 旷世规模明故宫 第一节 宫城内前廷建筑群 第二节 宫城内后寝建筑群 第三节 皇城及其内的中央衙署 第四节 皇城内太庙与社稷坛 第五节 坛观庙堂 第六节 护城河与皇宫内的水系及设施第四章 家国沧桑故苑荒 第一节 明朝中晚期的明故宫 第二节 清代南京驻防城 第三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明故宫第五章 民国时期明故宫 第一节 民国时期对明故宫的破坏 第二节 《首都计划》中的明故宫 第三节 明故宫遗址上的民国建筑 第四节 明故宫机场对遗址的侵占 第五节 明故宫遗址内的南京古物保存所第六章 遗址考古与勘探 第一节 明“荡寇将军”印 第二节 明故宫黄埔广场水井遗迹 第三节 明故宫遗址公园 第四节 明宫城西华门遗址 第五节 明故宫太庙遗址 第六节 文华殿建筑基址 第七节 明故宫西宫遗址 第八节 南航旧实习机库工地 第九节 明代南京皇城西垣遗址 第十节 五十五所明故宫遗址 第十一节 南京军区总医院工地 第十二节 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工地 第十三节 明故宫武英殿建筑遗迹 第十四节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地 第十五节 地铁二号线明故宫站工地 第十六节 后宰门古代遗存 第十七节 明故宫十二号营院工地 第十八节 北安门街明皇城外建筑遗迹 第十九节 明故宫遗址陶瓷考古大发现第七章 抢险维修护遗产 第一节 外五龙桥拓宽 第二节 东华门遗址公园 第三节 西华门遗址公园 第四节 西安门遗址公园 第五节 午门抢险维修 第六节 明故宫石刻第八章 保护利用与研究 第一节 明故宫遗址现状 第二节 明故宫研究状况 第三节 明故宫大遗址保护规划 第四节 明代“两京”比较研究 第五节 明中都营建与改建南京宫阙的关系附录一 诗文中的明故宫附录二 明故宫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南唐宫城因系大内所在,又称为皇城,或称子城、牙城。它的修筑至少在徐知诰天佑九年(912)至天佑十四年任舁州刺史时已经开始。天佑十四年至武义二年(920)徐温徙治舁州期间,曾派陈彦谦对金陵城进行大规模修筑,其中当包括对大都督府的增饰。以上两次修筑都没有僭越衙署和府舍之等级,因此还不具备宫城的规制。徐温卒后,徐知诰于大和三年(931)十二月重新回镇金陵。大和五年(933)五月,徐知诰接受宋齐丘建议欲迁吴都于金陵,以旧府舍改建为宫城,任命马步都虞侯蔡弘业为宫城迎奉使,负责这次改建工程。这是第一次按宫城规制营改府衙,基本奠定了此后南唐宫城的基础。天祚三年(937)正月,徐知诰始建齐国,改牙城日宫城,厅、堂日殿。南唐正式立国后,李璨对宫城仍无大的改作,仅更改一些门名、殿名,宫室建筑比较简陋,史称“建国始即金陵治所为宫,惟加鸱尾,设栏槛而已,终不改作。”元宗李璨在位期间一改乃父简朴作风,宫室建筑开始奢华壮丽。保大二年(944)正月于宫中建百尺楼、绮霞阁。后主李煜即位后,虽然国势日衰,但于宫室建设却大兴土木,极尽奢华之能事。他于苑中凿池,池中垒叠石像、三神山,号称小蓬莱,又作红罗亭,柔仪殿中所设诸器,皆金玉为之,璀璨夺目。南唐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心位置,其四界今人根据南宋行宫护壕及其上桥道位置一般认为,北界为今羊皮巷、户部街一线,南界为今内桥北建邺路、白下路一线,西界在今张府园小区新发现的有石砌驳岸的水道一线,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一线道路为当时宫西外侧大街,东界约在今火瓦巷一线。宫城的中轴线大约为今洪武路东西一线。宫城的平面形状大致接近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南宋绍兴二年(1132)在南唐宫城基础上重筑的皇城周长四里二百六十五步,约合今2618.88米,这个数字当与南唐宫城周长相去不远。可以确考的南唐宫城城门有朝元门、顺天门、镇国门。异元元年(937)冬十月改齐明门为朝元门,朝元门是宫城南面正门,门前直对御街。顺天门位置不明,也可能是内重宫门。镇国门很可能是与镇国桥相对应的宫城南面之侧门。此外,宫城的东、西、北三面也应该开设城门,但门名无考。第四节南宋建康府城宋元时期,南京的都城地位尽管已失,但作为东南重镇要地,其等级远过于全国其它同级政区。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南京一度作为留都,宋高宗曾三次驻跸建康,是仅次于临安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的城垣虽其府(州、路)城沿用南唐都城之旧,北宋府治及后来的南宋行宫则为南唐宫城旧址,经过南宋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增创改筑,城垣更为雄伟牢固,各项城防设施更为完备。南宋建炎三年(1129)六月,第一次驻跸金陵的高宗自神宵宫人居建康府治,始以建康府治作为行宫,但至闰八月高宗便仓皇离开。绍兴二年(1132)正式就府治修为行宫,此后行宫经过历任知府多次修筑,直至南宋覆亡。元代早期南宋行宫还一度作为建康宣抚司和集庆路总管府衙署。

后记

我生于山东,长于金陵,小时候,不知有多少次经过那片称作“明故宫”的土地。那个时候的明故宫,虽然早在1956年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了民国时期朱自清所描写的“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那种荒凉,但除了高耸的午门城楼和城下那些硕大无比的石柱础还能令人遐想当年这里的万千气象外,似乎其他留存下来的明故宫建筑差不多都被掩盖在周围密集的军事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有军人站岗的华东教练场之中,所以每次我都是匆匆地经过,没有留下多少特别的印象。后来,我有幸在雨花台区从事文物工作多年。长期的文物工作使我对南京城内外的文物渐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敬畏之心、流连之情。每次经过明故宫,我都情不自禁地回首凝望那爬满常青藤的古老神秘的宫墙;每次听到“后宰门”、“西安门”、“西华门”、“东华门”、“北安门”、“御道街”这些已作为故都印记的熟悉地名,我都会在心底泛起一股股莫名的暖流;每次看到那片本应宁静肃穆的遗址周围又平添了一些芜乱喧闹的建筑,我的心中则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惆怅。那个时候,我还有一种隐隐的预感,我将会和明故宫遗址有更亲密的接触。再后来,我果真幸运忝列新成立的南京市文物局一员。宣传、保护、展示和利用明故宫遗址成为我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从那以后,我无数次站在明故宫广阔的遗址之上,那是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讨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的宏伟蓝图,那是在和执法人员一起严肃制止少数破坏遗址的违法行为,那是在欢欣庆祝重大考古发现的第一现场,那是在为明故宫遗址竖立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那是在为西安门遗址公园、东华门遗址公园竣工剪彩的典礼仪式上……当这样多年如一日地和明故宫零距离接触后,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沉重的土地。我爱明故宫,爱那在崭新大地上营建华宇天宫的明初盛世情怀,爱那蓝天白云下已与现代都市和谐交融的古老建筑,爱那新近出土的琉璃瓦当上带着的地下泥土的气息……明故宫遗址是幸运的。虽然经历了600多年自然和战火的无情洗礼,大部分地面建筑早已湮没无存,但仍有午门、西安门、东华门、内外五龙桥等著名建筑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仍有西华门、太庙井、“荡寇将军”银印、白釉铁红书“赏赐”铭梅瓶等大量重要遗迹和精美文物经考古工作者之手被挖掘出土。特别是欣逢当今盛世,对包括明故宫在内的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无论公众、媒体,还是各级政府,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关注和热情。明故宫遗址已经成为人们追寻已经逝去的城市文明的场所,已经成为古都南京最耀眼的地标和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编辑推荐

《南京明故宫(精装)》是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京明故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不错的一本资料书,内容全面而不偏激。
  •   中国的建筑特别是皇城的建制都是有很多讲究和学问。
  •   一般,跟多是描述历史的,
  •   书的内容挺全面的,只是配图太小了,里面的字不怎么看得清楚。整体来说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