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徐王婴 页数:338 字数:317800
前言
为什么总是看不清前行的道路? 为什么总是担忧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悲观者说,从2012年始,中国将进入停滞的10年、20年,甚至30年;乐天派言,再过10年,最多20年,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国…… 妄自菲薄与狂妄自大皆不可取。关于未来中国10年、20年乃至30年的预判,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笔者学浅,不敢遑论中国前途。但匍行于中国民营经济前沿地带,观现代商帮之兴衰起落,感中国社会之变化发展,颇有一些感触。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此30年,乃中国潜龙藏海的蓄养之时;2012年,将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30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将从此揭开藏龙出海的序幕。 为何在熊气弥漫之时,预判中国这只藏龙将应势升腾?因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龙蓄积了启动的能量;更因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与世界风云历练了中国龙崛起的能力。 但眼下,的确有熊气缭绕之相:继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中国股市、楼市,乃至实体经济都现出疲软之势。舆论界“冬天论”、“失落论”声起;“30年河东,30年河西”也仿佛被应验。 传统的中国纪年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六十一甲子,笔者看来,在两拨30年的发展高潮当中,会有一个相对的低谷,走过这个低谷,必将有又一轮的_升腾之势! 第一个30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商品短缺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经济至上”。 第二个30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商品过剩时期,经济中速发展,民生、文化与经济并重的“科学发展”。 据此,在闻听中国政府下调经济增速之后方能不畏不怖。中国未来10年不是停滞的10年,而是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凤凰涅槃的10年。而经济结构及增长方式的调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前景光明但路途曲折,要有足够的转型期准备。 中国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在国强与民富的问题上,第一个30年,选择“小河先满满大河”;第二个30年,则选择“国强”与“民富”并重。 为此,本书展示了煤炭与钢铁行业的“寡头乍现”——中国草根企业跻身重化工业领域后又转身而为配角。内在逻辑在于,国强与否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否,而国家安全,往往建立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之上;但“国有主导”并不排斥民营参与,更不打击“民富”的滋长。在“国有主导”的同时,国家亦积极鼓励与民营的“共进”。 在资本与实业的关系上,第一个30年,企业或经济主体更多地选择投机,资金往往从实业流出,炒房、炒股、炒期货,甚至炒钱,因而产生泡沫;第二个30年,为了重振实业,首先要挤泡沫,企业家或者经济体有一个壮士断腕的过程。 本书不惜篇幅描述“热钱沦陷”的景象,实为对资本回归到实业的呐喊与呼吁。 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第一个30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地政府搞各种文化节、艺术城乃至文化市场,都是为了招商引资或者实现赚钱效应。第二个30年则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真正以文化复兴带动中国经济的振兴。 本书“文化淘金”部分展示的是转型期文化与经济扑朔迷离的关系。政府欲以金融创新及经济手段助推文化的复兴;事实上,唯有文化力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内生力量,希望第二个30年,文化能够为中国经济插上翅膀。 在科技与商业的关系上,第一个30年,商业力量往往左右科技创新的步伐。商品短缺产生巨大商机,又往往导致企业满足于山寨和复制。第二个30年,将是科技改变商业的变革时期,为从过剩经济突围,有识之士将用科技创新缔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 本书“芝麻开门”部分描述一批冲浪者与拼缝者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创业不息、创新不止,捕捉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新经济机遇,演绎了“科技改变商业、创新超越传统”的剧情。 当然,写作此书并非简单罗列这两年的经济现象。本书以财经记者出身,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的晓墨之视线为线索,以纪事体的写法记录了2010年到2012年初中国经济的种种现象,欲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揭示出一些本质的东西。 两千多年来,朝代在更替,但管仲“利出一孔”的统治思想却得到了延续和发扬。明末清初,正是“利出一孔”的思潮扼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改革开放,恰恰始于打开利孔。利孔开阖,以何为度?当思“国强”与“民富”的最佳结合。 当前社会有两种思潮:第一种思潮认为改革失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都是市场化的恶果,也即利孔打开为万恶之源;第二种思潮认为,中国的成功是由于“国家垄断”,而所谓的“国家垄断”指的是“利出一孔”的回归。 事实上,所谓的“改革失败论”是否定过去的市场化;“国家垄断”是否认未来的市场化。如果没有过去30年的市场化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而如果没有未来的深化改革,中国也不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要发展,必须打开利孔;而开阖之度,当思“国强”与“民富”并驾齐驱。 中国奇迹与日本奇迹都基于相同的发展模式,即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导向型,因此,中国模式恰似日本模式的延续和集大成。但日本继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速增长后经历了两个“失落的10年”,中国经济在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该如何避免失落和停滞,从而顺利地实现转型与升级呢? 拐点时期,恰逢国际政治、经济i军事形势最复杂多变的时候。当此之时,中国承受压力,中国企业承受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承受巨大的压力。 大浪淘沙,大浪过后始见金。 2012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传来春的讯息。 温家宝总理3个小时的答记者问,更是向人们传递了中国深化改革的信心。可以预见,随着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将全面进入又一个30年的发展时期。 比尔·盖茨曾说:“传统的银行方式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30年,新的模式会替代旧有模式;中国前途,将谱写新的传奇,新的辉煌! 有洗牌,就有新生;有拐点,就会有柳暗花明。 蓄30多年改革开放之势,历国际风云与全球化之战,中国龙,必将腾起于世界之林!
内容概要
本书揭示了在看似熊气弥漫之时为什么却预判中国之藏龙将应势升腾的原因。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30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商品短缺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经济至上”。同时,也预示了中国第二个30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将是商品过剩时期,经济中速发展,民生、文化与经济并重的“科学发展”。有洗牌,就有新生;有拐点,就会有柳暗花明。蓄30多年改革开放之势,历国际风云与全球化之战,中国龙,必将腾起于世界之林!
作者简介
徐王婴,女,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浙江丽水,工商管理EMBA硕士。曾在《浙江经济报》、《市场导报》、《浙商》杂志、《上海证券报》等财经媒体耕作十数年;现供职于浙江产权交易所,兼任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等职。著有《对话浙商》、《浙商之变》、《草根力量》、《浙商1.5代》、《中国多头》等多部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寡头乍现
第一章 煤炭重组
第一节 律师出山
第二节 收编民企
第三节 基金隐现
第四节 整合背后
第二章 钢铁整合
第一节 铁本为界
第二节 日钢之变
第三节 沙钢奇迹
第四节 宝钢行动
冷思考 利孔开阖与国、民进退
第二部 热钱沦陷
第一章 步步惊心
第一节 期货惊魂
第二节 熊市逼人
第三节 悲情跑路
第四节 吴英生死
第二章 限购时代
第一节 绿城危局
第二节 探底之路
第三节 房企失血
第四节 并购大战
冷思考 拐点之后,向左还是向右?
第三部 文化淘金
第一章 艺术被“股票”
第一节 黄河咆哮
第二节 文交所热
第三节 机构蠢动
第四节 我本孤独
第二章 殿堂被“草根”
第一节 恍人故宫
第二节 古风存否
第三节 玉石无价
第四节 西泠寻踪
冷思考 被产业的文化与失落的灵魂
第四部 芝麻开
第一章 当代“票号”
第一节 阿里藏宝
第二节 快钱崛起
第三节 浪漫易宝
第四节 支付天下
第二章 仗剑天下
第一节 华立智慧
第二节 精功之道
第三节 复星纳海
第四节 天使之剑
冷思考 总有一种力量掀开新的序幕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 收编民企 改良版“煤改”方案出台。 新版方案至少意味着,尚未拿到补偿款余款的温州商人,可以用占股49%的方式,从大股东退居二股东,继续经营当年自己投资的中小煤矿。 如果说,黄祥苗的案例可以看做未来浙商以占股49%的方式留守山西煤矿,从而收获这个产业蛋糕的典范,那么,像黄祥苗一样善于顺应地方产业政策意图,并诚信经营、刻苦打拼,则将是未来浙商在许多领域得以留守的必备条件。 因为,中国煤炭行业最终会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就像美国、澳大利亚一样。而民营企业即便不会最终出局,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担任配角。 2010年9月24日。 新华网消息:已近尾声的山西煤矿兼并重组进程,有了新的改良方案。为避免浙江民营资本利益受损,山西省将允许滞留的温州民资人股国有煤炭企业,持股比例最高为49%。 按照新方案,温州投资者可设立由被并购的小煤矿和参与兼并重组的国企组成的子公司,并依附于国有煤矿。兼并重组后没有拿到的补偿余款,可作为资本入股。但在新设立的子公司中,国有企业占股51%,民营资本占股49%,双方可共同参与公司管理运营。 这一改革方案和以前山西煤改方案有较大区别。此前山西出台的兼并重组方式只有两种,或参股国有煤企,或取得赔偿款。但这两个政策,在温州商人看来都有一定的不足。按照第一个方案,小煤窑在被兼并进国有煤炭龙头企业之后,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照第二个方案,当时温州投资人在山西投资的近500座小煤矿,投资额高达500亿元,悉数要被国有煤炭企业并购,赔偿额却和温州商人的投入相差甚远。 温州投资者基本都选择了拿赔偿款这个方案。但截至2009年年底,大部分温州民企的补偿余款,都没有拿到。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山西宁武县,就有温州投资的小煤矿22座,没能拿到的总余款估计达30亿元以上。 如今,改良版“煤改”方案出台,至少意味着尚未拿到补偿款余款的温州商人,可以继续经营当年自己投资的中小煤矿。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格言在温州煤老板身上是否也将屡试不爽呢?无论如何,温州煤老板黄祥苗的案例让那些仍然钟情于山西煤矿投资的浙商看到了些许希望。 作为温州煤老板的代表人物,2010年初,黄祥苗就获得了山西政府的批准,在昔阳组建了一家丰汇煤业集团,兼并收购昔阳当地10家主要煤矿。黄祥苗成了山西唯一一家拿到重组令牌的外省籍煤商。《中华工商时报》在《民企参与激活晋煤重组》一文中介绍了他的故事: 时年44岁的黄祥苗来自人称“煤老板之乡”的温州苍南县。20岁那年,黄祥苗就离开苍南县腾洋乡的家,在河南灵宝一带矿山替人打短工、做小包工。这一干就是5年。1991年和1996年,他两次进山西,瞅准机会投资入股与人合作经营煤矿。2002年,他进入当年以大寨闻名的昔阳煤业圈。2004年6月,他被推选为昔阳县温州商会会长后,先后当选为第六届和第七届昔阳县政协常委、昔阳县工商联副会长、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现在黄祥苗的矿业版图已横跨内蒙古、河北、山西、广西、陕西等地,并拓展到金矿、铜矿、房地产等领域。一位熟悉黄祥苗的知情人士认为,黄祥苗在山西多年经营的人脉,以及和昔阳政府的密切关系,帮助他一次次在地方政府的煤业运作中获利。 事实上,在以往山西政府的几次煤矿整顿中,黄祥苗不仅安然无恙,而且每次都获得了新的机会。比如2005年8月,当山西关闭1304个非法违法煤矿时,黄祥苗在昔阳政府的支持下逆势扩张,兼并了昔阳县森隆煤业公司。 屡次逆流而上的黄祥苗,在2009年的“煤改”中是否还能一如往常,成为稳立潮头的侥幸者? 事实上,在这场引起全国高度关注的山西煤炭资源重组“运动”中,由于煤矿并购主体均为山西政府指定的大型国有企业或省内民营企业,浙江籍民营煤商纷纷被排除出局,黄祥苗也没有逃脱被兼并的命运。重组在2009年4月启动后不久,黄祥苗在昔阳的两家煤矿因为产能不达标,遭到当地一家国有煤矿的兼并。当时,这两家煤矿的资产总额已达到2.63亿元,年产值1.5亿元。 但在2009年的六七月间,黄祥苗的命运突然出现转机。 2009年10月27日,黄祥苗与昔阳县政府签订协议,通过融资15亿成立丰汇煤业集团。按照山西省政府于2009年5月出台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黄祥苗全权负责昔阳县内煤矿并购事宜。这无异于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不仅在浙商中,而且在整个山西圈内都引起了轰动。 2010年8月1日,黄祥苗旗下最大的煤矿正式投产,年产120万吨,其余4座主要煤矿也于该年年底完成基础建设。按照黄祥苗的计划,他收购的10个煤矿全部投产后,集团年产值将在20亿元以上。 这样的喜剧性变化对浙商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有人猜测,出现这种转折的端倪是,作为温州煤老板的代表人物黄祥苗频频在不同公开场合为山西“煤改”说好话。比如:“此次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退出,并不意味民营资本从煤炭产业的退出。”“现在社会上所传山西整合重组大搞‘国进民退’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这样做,更有利于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 是黄祥苗投政府所好、主动替政府代言的原因,还是山西“煤改”需要这样的民企特例,抑或兼而有之? 无论如何,据说黄祥苗在昔阳的煤矿经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他的煤矿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涉及人员伤亡的生产安全事故,他的从业经验、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认可和信任。”昔阳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在解释为何授权黄祥苗进行当地煤矿的整合时说。 这里,还要穿插这么一个故事:黄祥苗在2002年初到昔阳时,便以1200万元买断了当时效益不佳的国有铁炭窑沟煤矿,从而帮助地方卸除了一个财务包袱。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他的这种冒险行动。他到银行打出200万元订金时,填汇款单的手都在颤抖。大概就是这种千万不能输的压力,使黄在接手铁炭窑沟煤矿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般地谋求生存。多年来,他吃住在矿上,不分昼夜地工作,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下井解决一线难题,改革采煤方法,两年之间就把铁炭窑沟煤矿的年产能从3万吨扩大到30万吨。 有媒体说,黄祥苗善于顺应地方产业政策意图的经营方式,是他获得政府赏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黄祥苗的案例可以看做未来浙商留守山西煤矿,从而收获这个产业蛋糕的典范,那么,像黄祥苗一样善于顺应地方产业政策意图,并诚信经营、刻苦打拼,则将是浙商能够得以留守的必备条件。 因为,中国煤炭行业最终会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就像美国、澳大利亚一样。而民营企业即便不会最终出局,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担任配角。 如此说来,在这一轮“煤改”中,大概可以给黄祥苗颁发一个“最佳配角奖”。 无论如何,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正进一步向国有大型煤炭集团集中。 按山西省政府提出的煤炭兼并重组目标,未来山西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平朔煤炭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煤矿集团、晋城煤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山西省各地方政府均以8大煤炭集团为主导,形成了“1+2+5”的格局。而地方主体企业、地方骨干煤矿企业、省内外其他煤炭集团只是山西煤炭大集团的补充。 但只要还有这个“补充”的必要与可能,就会有浙商腾挪的身影。浙商天生就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韧性。经过大浪淘沙般的产业洗牌,仍然有不少浙商会坚持留守在山西,留守在中国矿业、矿产投资领域。因为,浙商或民营企业的名字绝不仅仅是“轻”、“小”、“加”。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