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酒泉市肃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9-02出版) 作者:酒泉市肃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666
前言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肃州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部志书一《肃州区志》经过广大编纂人员5年多的辛勤努力,于近日出版印刷。这是40万肃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肃州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肃州,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缓坡地带,巍峨高峻的祁连雪峰屹立南缘,宽阔富饶的绿洲平原舒展腹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汉代设郡、隋朝置州后,更以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闻名遐迩。西凉国曾在这里建都,诸多朝代以这里为省州府之地,这里是锁钥三秦、保卫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是通衢西域、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历代中原王朝的使者经这里前往西域,波斯、古印度等国商贾、学者经这里到达长安、洛阳,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传播友谊和平的长廊。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涌现过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有治国安邦的文臣武将,有博通经文的硕儒名流,也有自然科学的名家,精英荟萃,各领风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勇敢的肃州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全区上下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肃煳区志》坚持以马克思列宁i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承上启下、继承铷新的碌熙,以其全面系统、详实可靠的资料.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实事求是地记述了1990年以来肃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是一部反映肃州历史与现状的百科全书,也是国内外人士认识肃州、了解肃州最具权威性的史书。对继承和弘扬肃州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愿40万肃州人民以志为鉴,继往开来,同心协力,奋发图强,推动肃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把肃州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内容概要
肃州,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缓坡地带,巍峨高峻的祁连雪峰屹立南缘,宽阔富饶的绿洲平原舒展腹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汉代设郡、隋朝置州后,更以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闻名遐迩。西凉国曾在这里建都,诸多朝代以这里为省州府之地,这里是锁钥三秦、保卫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是通衢西域、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历代中原王朝的使者经这里前往西域,波斯、古印度等国商贾、学者经这里到达长安、洛阳,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传播友谊和平的长廊。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涌现过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有治国安邦的文臣武将,有博通经文的硕儒名流,也有自然科学的名家,精英荟萃,各领风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书籍目录
概述大事记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规模第二节 人口构成第三节 人口普查第四节 计划生育第二章 民族宗教第一节 民族第二节 宗教第三章 国土资源第一节 国土资源分类第二节 国土资源规划第三节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第四节 国土资源管理第五节 国土资源储备第六节 法规宣传第四章 环境保护第一节 综合管理第二节 大气环境保护第三节 水环境保护第四节 声环境保护第五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第六节 规范化管理第五章 农业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二节 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第三节 种植业第四节 林业第五节 畜牧业第六节 乡镇企业第七节 农业机械第八节 水利第六章 工业第一节 工业经济综述第二节 行业分类第三节 电力第七章 商贸流通第一节 商业经营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第三节 粮油贸易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第八章 旅游第一节 旅游管理第二节 旅游资源第三节 旅游商品第四节 旅游服务第九章 交通第一节 公路第二节 铁路第三节 民航第十章 邮电通讯第一节 邮政第二节 有线通信第三节 无线通信第四节 互联网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第一节 城乡规划第二节 城乡建设第三节 城市管理第十二章 财政税务第一节 财政第二节 国家税收第三节 地方税收第十三章 金融保险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第二节 银行第三节 保险第十四章 经济管理第一节 计划第二节 统计第三节 审计第四节 物价第五节 质量技术监督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第一节 组织机构第二节 重大决策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第四节 纪检监察第五节 综合协调第六节 组织工作第七节 宣传工作第八节 统战工作第九节 政法第十节 党校第十一节 机关党建第十六章 民主党派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酒泉市委员会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酒泉市委员会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酒泉市委员会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酒泉市委员会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酒泉市委员会第六节 九三学社酒泉市委员会第十七章 群众团体第一节 总工会第二节 共青团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第十八章 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 人大机构第二节 代表选举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第五节 主要工作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章 肃州区人民政府第一节 政府机构第二节 主要工作第三节 法制建设第四节 信访工作第五节 外事工作第六节 机关事务管理第二十章 政协肃州区委员会第一节 政协机构第二节 历届会议第三节 主要工作第二十一章 军事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第二节 驻军第三节 民兵第四节 兵役工作第五节 拥政爱民第二十二章 公安第一节 刑事侦查第二节 治安管理第三节 交通管理第四节 监所管理第五节 消防第六节 国内安全保卫第二十三章 检察第一节 刑事检察第二节 渎职侵权检察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第五节 监所检察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第二十四章 审判第一节 刑事审判第二节 民商事审判第三节 行政审判第四节 案件执行第五节 审判监督及信访接待第二十五章 司法行政第一节 普法第二节 公证第三节 律师事务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第五节 人民调解第六节 安置帮教第七节 法律援助第二十六章 民政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第二节 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第三节 老年人权益保护第四节 拥军优属第五节 社会团体和婚姻登记第六节 勘界与地名第二十七章 劳动第一节 体制改革第二节 就业管理第三节 社会保险第四节 劳动管理第五节 劳动保护第六节 安全管理第七节 劳动争议仲裁第二十八章 人事第一节 干部管理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第三节 机构改革第四节 职称评聘第五节 工资福利第六节 人才交流开发第二十九章 教育第一节 教育体制第二节 教学设施第三节 电化教育第四节 教师队伍第五节 教育经费第六节 教育结构第三十章 科技第一节 科研成果第二节 科技推广第三节 科技服务第四节 科普活动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第六节 防震减灾第三十一章 卫生第一节 体制改革第二节 卫生队伍第三节 医疗机构第四节 医疗技术第五节 药品管理第六节 中医药第七节 诊所管理第八节 卫生监督执法第九节 疾病预防控制第十节 妇幼保健第十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第十二节 卫生城市创建第三十二章 文化第一节 文学艺术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第三节 群众文化第四节 图书管理第五节 文物普查第六节 文物管理第七节 馆藏概要第八节 文物保护第九节 重点文物简介第三十三章 民俗方言第一节 民俗第二节 方言谚语歇后语第三十四章 广播电影电视第一节 广播第二节 电影第三节 电视第三十五章 档案史志第一节 档案馆建设第二节 档案管理第三节 地方志编纂第三十六章 体育第一节 学校体育第二节 群众体育第三节 竞技体育第四节 运动会第三十七章 乡镇概况第一节 城关镇第二节 总寨镇第三节 西洞镇第四节 清水镇第五节 金佛寺镇第六节 三墩镇第七节 上坝镇第八节 西峰乡第九节 银达乡第十节 泉湖乡第十一节 果园乡第十二节 东洞乡第十三节 丰乐乡第十四节 红山乡第十五节 屯升乡第十六节 下河清乡第十七节 铧尖乡第十八节 临水乡第十九节 怀茂乡第二十节 黄泥堡乡第三十八章 人物第一节 人物简介第二节 人物表录附录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酒泉市东南端,南依祁连山,东与高台县、肃南县接壤,北隔夹山与金塔县相望,西与万里长城终点嘉峪关相连,东经98015-99030,北纬390一加6,海拔1340一-2200米。西北部呈正方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长约104公里,南北宽约84公里,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2002年,辖20个乡镇,164个村,1334个村民小组,6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居委会_015个民族,总人口35.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3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4%。历史悠久肃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从事牧业、渔猎、采集、原始农业、冶炼等,4000多年前,这里的居民开始与远方有经济和商业往来,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文化已较为丰富,汉代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立酒泉郡。自隋朝仁守二年(602年)建立肃州起,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期间管辖范围、隶属关系及名称多有变化。隋大业元年(605年),撤销肃州改立福禄县,并入张掖郡。义宁元年(618年),福禄县从张掖分出,改称酒泉县。唐初,酒泉县隶属肃州。唐代中后期,相继被吐蕃、回鹘、契丹占据。宋属西夏。元、明两朝,分别称肃州路、肃州卫。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改肃州为直隶州,直隶甘肃行省布政使司,领高台县。民国2年(1913年)改为酒泉县,隶属第七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9年9月25日,酒泉和平解放。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隶属酒泉分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城区废镇建市设街设组,农村废保甲设乡设村。1950年,城区设酒泉市(区级),辖西关、西南、北大、东关、东北、东南6个街,共20个行政组。农村设西南、嘉峪、河北、城东、临水、西店、总寨、河西、河东、祁明10个区,辖88个乡270个村。西南区辖黄草、长沙、香庄、中深、西峰、蒲莱、塔寺、冯侯、文殊、河口10乡。嘉峪区辖中暖、樊小、果园、新建、新城、嘉峪、老鹳闸7乡。河北区辖杨洪、两明、关明、夏明、余新、怀茂、怀中、蒲潭、蒲金、银达、高黄11乡。城东区辖上三沟、铧尖、铧沙、二墩、沙滩、花寨、四坝、头墩8乡。临水区辖阉门、临水、临镇、前所、官下、中渠、石河、三墩、长城、常祁10乡。西店区辖漫水滩、集泉、店子、西店、三奇堡、沙河、东洞、北沟、四号、新地、滚坝、西洞12乡。总寨区辖总寨、营尔、新沟、小沟、新上、上坝、下坝、双闸、单闸9乡。河西区辖金佛寺、上河清、红寺、丰乐、头坝、观东、观山、东坪、西坪9乡。河东区辖马营、东渠、西渠、三合、三泉、清水、半坡、中截、大庄、下河清10乡。祁明区辖祁连、明花2乡。1951年,城区6个街划分为20个街。1954年,祁明区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区仍设酒泉市(区级)及20个街,金塔县新民、新山2乡划入酒泉县河北区,西南区黄草、西峰划出,新设城郊区。西店区东洞、四号和河西区东坪、西坪乡划出另设小庙区,农村共有11个区102个乡。1955年,酒泉市(区级)改为城关镇,20个街并为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南大、东关6个街。
后记
肃州修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元代修《肃州志》,明代《明肃州新志》已佚,嘉靖二十三年(1544),肃州兵备道副使张愚初创《肃镇华夷志》稿,万历四十四年(1617),肃州兵备副使李应魁继重其事,完成《肃镇华夷志》稿。顺治十四年(1657),肃州监收临洮通判高弥高重刊,定名为《肃镇志》,编入出舆图20副,记述肃州沿革、山川、水利、景致、堡寨、关隘、烽堠、奉使、宦籍、人材、节孝、流寓、种属、住出、风俗、货利,总计36目,约20万字,详细记述酒泉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等。2006年6月,兰州商学院高启安与敦煌研究院邹惠莉将其校勘、笺注,完成《肃镇华夷志校注》,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乾隆二年(1737),肃州分巡道黄文炜、军需观察沈青崖纂修的《重修肃州新志》包括河西总叙1卷、肃州志15卷、高台县志6卷、安西卫志2卷、沙州卫志2卷、柳沟卫志1卷、靖逆卫志1卷、赤金所志1卷、西唾记略1卷,30卷12册,约33万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肃州知州徐浩将一些碑文古迹补入《重修肃州新志》,刻成乾隆《肃州新志》,光绪末,何衍庆等人对《重修肃州新志》重新编排,增添新的内容,补入诗词文章,编成光绪《肃州新志》。光绪年间肃州举人郭维成撰修了《肃志备采录》。1948年,国民政府酒泉县县志局编纂成《酒泉县要览》,主要内容为酒泉的建制沿革、疆域地貌、气候特点、民族人口、交通水利、物产田赋、城镇古迹等。1983年,酒泉博物馆刘兴义、李兆平、冯明义等人将《重修肃州新志》抄本进行首次整埋,印刷1000册,为一些读者和研究者查阅酒泉历史资料提供了方便,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2006年,肃州区史志办公室将《酒泉县要览》整理,标点断句,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规范异体字,附于《肃州区志》。1961年,酒泉市文教卫生局、文化馆编纂《酒泉市志》(初稿),共11章33节约7万字,内容包括当时酒泉市(酒泉、金塔两县)1949~1961年间酒泉的地貌地形、地质结构、矿产分布、气候特点、土壤水文、动植物、人口社会、名胜古刹、文化遗迹等。1984.年10月,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修志,酒泉市(现肃州区)成立修志机构,组织各部门编修专业志63部,新编《酒泉市志》于1998年8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印刷2500册面向国内外发行。2003年8月,第二轮修志开始,成立肃州区政府区长王军任主任、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和区委办、政府办主任为副主任的肃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确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方学贵同志主抓《酒泉市肃州区志》编纂工作,并抽调张岩明、张仁德、白忠文、赵龙飞、陈翠萍参与修志,区史志办制订了《酒泉市肃州区志》编撰方案和篇目,经编委会讨论后印发各乡镇、区属各部门及省市驻肃州区的相关单位,并对参与修志的人员进行培训,区史志办派专人深入乡镇、部门具体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大量的文字、人物、照片资料,史志办人员对乡镇、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编排,于2005年底完成资料稿。
编辑推荐
《酒泉市肃州区志》是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