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萨苏 页数:321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出生于1945年12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了几个月。但从我有记忆开始,上一辈人有关“东洋鬼子”、“矮东洋”、“东洋乌龟”的回忆就不绝于耳。日本兵如何烧镇上的房子、如何强暴“花姑娘”、“逃难”的日子如何艰难、当“良民”如何受屈辱,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镇上不止一处“火烧白场”(被火焚毁的房屋废墟)有的依然荒废,有的已成为我们游戏的场所,有的已被新建的房屋覆盖,但老人们都能一一指认,哪一处是“长毛”(太平天国部队)烧的,哪一处是日本兵烧的。有关抗日战争的课文、歌曲、小说、戏剧、电影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奇袭阳明堡、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松花江上》、《保卫黄河》、《游击队员之歌》、《太行山上》、《延安颂》、《抗大校歌》,《鸡毛信》、《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红灯记》、《沙家浜》,持续不断地加深着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革命群众的英雄形象和日本侵略者、汉奸、伪军、卖国贼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面目。记得1957年我刚随父母迁居上海,“日本商品展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战后第一次在上海升起日本国旗。据说,要不是政府防范在前,肯定会有爱国青年将它扯下。但另一种声音也逐渐增强——要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别开来:日本人民反对战争,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愿意与中国友好,现在正在与美帝国主义及日本反动派作斗争,所以我们应该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每年的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和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的活动,中国都会派代表团参加,特别是对“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斗争”的支持更有集会、游行等多种方式。1960年夏我在上海参加高中入学考试,作文的试题就是《给日本朋友的一封信》。
内容概要
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不惜生命来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
书籍目录
序 高粱红了——关于书名的一些话 战役揭秘篇 血斗南苑——北平陷落前二十九军的最后一拼 猛龙过江——中国炮兵击伤日本亲王之战 晴天霹雳——震惊日军大本营的“上海号”事件 狼入太行——日寇“特别挺进杀人队”真容 亮剑冀东——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 困城之谜——八路军围攻深泽之战 铁甲悲歌——追寻中国早期装甲部队在抗战中的影子 横刀出山——中日战车部队在缅甸的恶战 矢尽弓折——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 轻骑绝杀——鱼雷艇文天祥中队击沉日军鸥号炮舰纪实 雷震出云——记抗战中中国海军的一次英勇出击 我国我土——日军记载中的山东八路、鬼子和汉奸 九地伏兵——日军战车兵眼中“土八路”的地雷战 第一滴血——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七十万魂不还乡——日方史料中在中国阵亡人数 白刃疑踪——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 血肉惊雷——东北军和日军战车的一次殊死战斗 惊天一击——刺杀天皇特使案真相探秘 陆航之花——凋谢在西安城下 击落太阳——被八路军击落的日军侦察机 昔日重来——存于日本的老照片重现中国抗战 最后一战——从恶战到投降 人物轶事篇 气高骨硬——蒋百里将军侧记 闪击先驱——抗战中傅作义指挥的“闪电战” 铁骨丹心——沙场内外的董其武将军 血拼乌加河——一个抗日老兵的回忆 傅部之虎——“急火星”孙岚峰 虎到绝路——吕公良将军之死 海水火焰——黑白汤恩伯 一二八空战轶事兼谈鲁迅先生的一点偏颇之处 林徽因的流星雨,一九三七 十九张老照片再现大帅张作霖之死 弃守锦州——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甲首三千——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 不怕吃败仗的大阪兵团——记日军中的另类第四师团 中了大彩的中将师团长 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不吃猪肉的日本兵 日本兵与中国便衣 “土八路”的神秘武器 从日本老兵的作文到鬼护士 死在万家岭的日军大尉 复我故乡——抗战传奇英雄口述的收复平乡之战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从此,一木到死都抱定了白刃战威力无边的观点,甚至率部下用刺刀拼美国坦克。由此来看,二十九军凶猛的冲杀可能的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如何,日军的第一次攻击失败,日军记载时间是28日凌晨4点钟。这一仗的时间一部分中方记载与日方略有不同,比如学兵团原北大学生王俊峰(从北平脱险后依然投身军旅,最后的职务是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回忆是早晨6点钟打的,但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王君奎(当时和同学刘国柱在帮助二十九军研制防毒面具)则回忆日军确在凌晨开始进攻。关于这批日军始料不及的地雷,据二十九军的老人讲,有两个说法。一说这批地雷还是七七事变之前,佟麟阁带军官教育团进行演习时候埋下的,因为此后局势一日三变,也就没有来得及将其拆除,仅仅在地图上标出了雷区了事,却不料有此收获。另一个说法是前一天晚上刚给学兵团发枪(有一部分学兵团,第三大队冯洪国——冯玉祥的儿子所部,七七事变以后就发了枪),学兵们兴奋得睡不着觉,听着枪声纷纷要求去团河增援。营中有个参谋是南京军校出来的高材生叫王汝厉,看到这种情况,就让他们在阵地前埋地雷,免得他们自行出动。没想到第二天日军恰好选择这里突破。随便抓个参谋就是军校高材生,二十九军好阔气。但有时候太阔气了也不是好事。小小的南苑居然挤了一个副军长(佟麟阁)、两个师长(赵登禹、郑大章),还有好几个旅长,部队加上机关人员不到七千,番号却分属三师一旅的八个团(三十七师的两个团、一三二师一个团、军官教育团、教导旅两个团、骑三师一个团,还有学兵团。实际上三十七师的两个团是原来的守军,奉命和一三二师交接防务,这时在南苑其实只有团部,主力已经奉调北上。教导旅也有一部分离开了南苑,军部的机关人员倒很多),互不统属。这个仗指挥起来不乱套才怪。更乱套的是人事的安排。27日,二十九军得到潘毓桂转来日军的通报后一面通电守土并要求中央军火速北上,一面急令南苑守军加强防御,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受命担任总指挥。赵的确是猛将,可是这位在喜峰日和日军拼过大刀的猛将刚到南苑还不到一天,无论对部队还是对布防情况,都来不及掌握。他的身边还有佟、郑两位更熟悉情况,而且级别不比他低的军官。二十九军是军阀部队,其他师旅的部队会不会听一三二师赵登禹师长的调度很成问题。宋哲元的考虑是一三二师即将接防,接防后赵登禹是最合适的指挥人选。
后记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少年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首诗,并不是诗人写的,写诗的是一个杀伐一生,最后死在自己人枪下的中国将军,他的名字叫作吉鸿昌。而这首诗,也第一次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那一代中国人,于危亡之际,怎样痛切地看着他满目疮痍的祖国。我的老家是河北,在那片土地上,八路军中的精锐——冀中十七团、十八团曾威震幽燕,日军的铁蹄,也曾蹂躏过那里每一个县城。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原河北高法孙光瑞院长,是这样描述当年的岁月——“5月一天,我和李玉光和张冠军两位区长在一个村子中开会,突然村子中来了许多鬼子和伪军,将我们堵在一个院落之中。该院子只有一个北房,无处可藏。于是我们将文件藏在砖垛里,把二十响顶上火,然后我对李玉光和张冠军笑着说,今天咱交代了。就静等鬼子上门。”我祖母曾说过一段远比传奇沉重的事情。她告诉过我,“孙光瑞的部队打鬼子,八路军招兵,招五百人,同时就要二百五十口棺材。一仗下来,村里各家不是军属就是烈属。可再招兵,还是招多少有多少!”枪不如人,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今天我们能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第一次对外敌人侵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也是中国军民付出代价最为惨重的一战。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日军士兵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他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都没有带枪,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那个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这日本兵鬼使神差地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或者士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好奇地问:“你们过的怎么样?发的钱多吗?”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了。”大概是觉得这个日本兵挺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沉默了一下,又说道:“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说完,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向树林中去了。“这是个广东兵,看起来很瘦。”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节选自《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编辑推荐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精装典藏版)》:1957年8月21日,随88师在杨树浦方向直冲日军阵地的中国战车(近处为日军阵地)。这张照片是日本记者浜野嘉夫拍摄的。三个月后,浜野嘉夫在南京城外被中国战车部队击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