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英)约翰·霍布森 著 页数:315 译者:孙建党
Tag标签:无
前言
可能有读者担心“这会是另一本典型的关于西方崛起的著作”,为使他们放心,我要声明本著作并非如此。与几乎所有关于该主题的著作不同,本书没有按照标准的欧洲和种族中心论的框架来重述大家所熟知的主题。与以往的叙述不同,笔者提出了一种理论,从而使东方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因此,尽管我的目的在某些方面与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千年纪》有所区别,但我同样乐于给读者带来惊喜。我集中于叙述许多东方的发明、人文和地理,它们使西方的崛起成为可能,而所有这些在传统的叙述中都被忽视了。如果允许,我愿意借用《千年纪》序言中的词句来表达一种意思,即本书谈什么和不谈什么。 在本书中,读者将看不到任何关于授职权之争、三十年战争抑或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内容。尽管书中讨论过意大利商人群体,但他们一直是作为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中更为广泛的创新发展的模仿者而出现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技革命更多的是承始于伊斯兰中东地区和北非。
内容概要
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全球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作者简介
约翰·霍布森(John M Hobson).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著有《国家财富:国际经济和政治变化中的比较社会学》(1997)、《国家与国际关系》(2000),与林达·维斯(Linda Weiss)合著《国家与经济发展:一种历史比较分析》(1995),与史蒂夫·霍布顿(Steve Hobden)合编《国际关系的历史料会学》(2002)。
书籍目录
图表前言和致谢地图 奥博—戴尔世界投影图第1章 反驳纯粹西方的欧洲中心论神话:发现东方化的西方第一部分 作为“先发地区”的东方:东方通过东方全球化发现并主导世界,公元500—1800年 第2章 伊斯兰和非洲开创者:在亚非大发现年代构建世界和全球经济的桥梁,公元500—1500年 第3章 中国开创者:第一次工业奇迹和中国孤立主义的神话,约公元l000—1800年 第4章 东方保持优势:东方专制主义与印度、东南亚和日本孤立主义的双重神话,公元l400—1800年第二部分 落后的西方:东方全球化和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公元500—1498年 第5章 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和欧洲封建制度的东方起源,约公元500—1000年 第6章 意大利开创者的神话,公元1000—1492年 第7章 瓦斯科·达·伽马时代的神话,公元1498—约1800年第三部分 作为“后发地区”的西方与后发优势:东方全球化与西欧作为先进西方的重塑,公元1492—1850年 第8章 1492年神话和发现美洲的不可能性:亚非对西方后来居上的贡献,公元l492一约l700年 第9章 英国工业化的中国起源:英国是擅长模仿的“后发国家”,公元1700—1846年 第10章 塑造欧洲种族主义身份和创造世界,公元1700—1850年:作为一种道德天职的帝国文明使命 第11章 英国工业化的黑暗面和放任主义的神话:战争、种族帝国主义与工业化的亚非起源 第四部 分结语:东方化的西方与西方的欧洲中心神话 第12章 理性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和东西方大分裂的双重神话,公元1500—1900年 第13章 东方化西方的兴起:身份/动力、全球结构与偶然性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广泛意义上,正如埃里克?沃尔夫所指出的(本章开头所引用)在主流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隐含的(尽管偶尔也比较明晰)必胜主义的目的论,所有人类历史都不可避免地、渐进地通向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性的终点。这样,传统的世界史叙述认为,人类历史肇始于古希腊,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农业革命中得以发展,之后一直延伸到千年之交意大利主导的商业崛起。这一过程继续发展,直到中世纪鼎盛之时欧洲在文艺复兴中重新发现了完美的希腊思想,当时伴随着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民主精神的兴起,从而将欧洲推向工业化和近代资本主义。 翻开任何一本关于近代世界兴起的传统书籍,西方常常被描绘成主流文明,并赋予一种创造精神的品质(这在两本名著的题目上得到体现)。尽管东方社会有时也被提及,但它们显然被置于主流历史之外。通常的情形是,即使谈到了东方,也是单独讨论。因此,人们能够仅仅集中于西方部分而了解主要历史,这样东方社会基本上就以一种旁白或者不相关的脚注出现。但是这一旁白很重要,不是因为它很少谈论到东方,而是因为它仅仅描述东方阻碍其自身发展的落后的内在特性。这再次为西方优越以及为什么“西方胜利”是不争的事实,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这里有两个要点需要解释。第一,这一叙述是假设西方从一开始就是优越的;第二,西方胜利和崛起的历史,是在撇开东方或“非西方”的情况下叙述的。欧洲一方面被看作是自主或是自我创造的,另一方面被看作是理性或民主的,从而完成了自我突破性的发展,这就是我谈到的欧洲中心论内在的刚性逻辑。这两种观点,巩固了欧洲中心论对被设想成“圣母玛利亚童贞生子”的“欧洲奇迹”的解释。因此,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的起源与西方的崛起合二为一,对近代资本主义和文明兴起的描述就是西方历史。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界历史需要重写。而我们正处于这项工作的初级阶段。本书为此在学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霍布森的论点证据充分,值得认真思考。 ——珍妮特·阿布一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的作者) 本书研究深入,涉及范围广,积极回应了欧洲中心论观点,并证明有众多的非欧洲人民对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是作者曾祖父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的经典著作《帝国主义》的后续之作。 ——马丁·伯纳尔(《黑色雅典娜》的作者) 约翰·霍布森的描写极具雄心,从字面和寓意上都力求重绘世界历史版图。借助于一系列经济与文化史学的既有成就。他对这一千年的世界史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叙述”。这也许是对“东方对西方崛起有所贡献”的最好概括。他认为,西方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阿拉伯人和中国人知识的采纳。对非洲劳工的奴役和对亚洲经济体非对称贸易协定的实施。作为对欧洲胜利的反驳,本书实乃其曾祖父之《帝国主义》的回应。 ——尼尔·弗格森(《帝国》的作者) 证据表明。对于西方20年的崛起,亚洲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霍布森博士用扣人心弦的笔调和富有挑战性的构想,将这些碎片拼在了一起。他的宏伟构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视角。 ——埃里克·琼斯(《欧洲奇迹和循环增长》的作者) 这是一本重要的比较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著作,既言简意骸地反驳了欧洲中心论,又收集了欧洲和亚洲历史方面令人信服的证据。霍布森认为。所谓的使欧洲主宰世界的许多发明实际上是从亚洲(通常是由中国)扩散到欧洲的,弧洲(中国)直到l9世纪仍然和欧洲一样发达。 ——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两卷本)的作者] 本书富有洞察力和独创性,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描写现代世界历史的文本。霍布森博士突破了学术界对东西方关系原有的认识,对西方文明既定的设想进行了校正,追溯了东方对西方的蒙恩。这是一种罕见的智力再现——一部非凡和发人深省的著作。 ——萨西·瑟罗《《伟大的印度小说》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