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年 9月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冯克力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前言
《老照片》出典藏版,克力要我写点文字。一两周来,重读已出的58辑,常常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沉思什么?感慨什么?一句话说不清楚。十五年前,我受命创办山东画报出版社。五六月间,来京参加培训、在运河边,结识两位朋友:刘方炜和李书磊。朋友才华横溢,纵论天下之余,策划《图片中国百年史》选题。历来有各种各样的文字中国史,却无一本图片中国史——此构思独特和伟妙令我们激动万分。这样一个策划者、出版者均力所难及的选题,居然得到各方支持,于是,在“一本书主义”感召下,在进一步充实作者,出版社全体十八位员工十八个月的奋斗下,一部上下两卷、重十八斤的大书面世了。这部书的出版过程,实际就是出版社的艰苦创建过程,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照片》就是一个直接的结果。其实还可回溯到更久以前。1985年,山东画报杂志在全国画报界率先开始了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一改几十年来简单图解新闻的画报报道方式,增加文字量,讲求文字的艺术性,图文并茂,立体地表现社会、人生。那时,克力和我(还有姜奇)都是变革的始作俑者。这可否算是“读图时代”的端倪呢?(有人说,《老照片》开启了中国的读图时代。)倏忽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便从1995年10月31日,我在济南四里山下,出版社年度选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老照片》设想算起,也快十三年了。《老照片》的辉煌似乎已成为往日的神话。我辗转到了北京,惟克力和他的同事张杰仍耕耘不辍,精彩稿件层出不穷,实在是很对得起多年来忠诚的读者,也很令我感动。如最近几辑中,《1959年:和领袖一起读书》、《罗隆基生命中的几位女性》、《我收藏的一册“杜高档案”》就吸引了我。我敢说,这些内容,这些照片,在别的地方是读不到的。毛泽东真是一个行事别致的人,治国如做功课,带着一帮人到处读书。现在还能这样治国吗?关于罗隆基的故事,则可与《老照片》中章诒和的几篇以及关于康同璧母女的一篇对照看。人生的怪异令人唏嘘。杜高档案也是这样,与杜高本人解读劳改老照片一篇形成互补——《老照片》所展示的人生和历史就是这样一点点地丰满起来,完整起来,生动起来,渐渐还原久已消逝的真相,而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又可折射出一个时代活生生的全貌。《老照片》所做的工作,似乎与理论家恰恰相反:理论家总想通过分析得出确切的历史结论,而《老照片》却在不断展示历史新的侧面,对已有结论形成挑战。这就是徐宗懋所说的“挖掘未曾公开的照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同样是“未曾公开的照片”,也有内涵深浅、画质好坏之分。要从浩如烟海的照片中选择,还真需要一点专业眼光。这正是当年大量跟风出版老照片者无法胜任的。记得编辑《图片中国百年史》时,曾有几幅照片印象特深。一是1860年的北京城,巍峨壮丽的高墙,似乎坚不可摧,然而就在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到北京,火烧圓明园,从此完整的帝国不再;一是1949年毛泽东进中南海前,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全家合影。那是毛泽东事业的顶峰,家庭似乎也是最美满的时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的转折点;一是1970年蒋介石在金门岛的掩体中遥望大陆,那阴郁的面容令人想到,他是一个传统观念很深的人,知道“光复大陆”已经无望,“落叶”是无法“归根”了(几年后他就去世了)。如果把这张照片与1920年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合影对照看,则更有意味(《老照片》第一辑);还有一幅火车横穿长城,表现“现代”穿越“传统”的照片……这些照片传达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事实,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感、深刻的象征性以及人生的觉悟和无奈,有许多值得反复咂摸的东西。克力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又对现当代史有特别的爱好和独特的理解。从一开始,他就关注解放军将领与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对坐交谈(《胜者与败者》)这类不为一般人看重的照片,并尽力发掘其中的曲折内涵。此次选入的国民党军官对投降的日军训话(《轮到我训话》)、“中共台湾地下党遭破获”等都属于这种表现事件或人生关键的照片,记录了一个阶段结束,另一个阶段开始的瞬间。克力似乎还特别醉心那些并不曾影响历史进程的“逝鸿片羽”,如“1943年根据地农民投豆选村长”、“1946年天安门城楼上悬挂蒋介石巨幅照片”、“毛泽东与潘光旦”、“群众集会上的胡耀邦”、“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车抛锚了”、“1984年宋楚瑜在蒋经国和时任州长的克林顿之间做翻译”等,这些照片常常给读者意外之喜,使人联想到,人和历史的命运本来似乎会有更多的可能……《老照片》创办的时候,是我“动员”克力主事的,并答应一定尽力帮他,社里的几位同事也很热心。他是个比较散淡的人。第一辑做了许久才出来,谁也没想到反响竟如此强烈,于是一发不可收,而且出版节奏越来越快。克力几次对我说:“你给我找了个活儿干”,也不知是满意还是埋怨,也许两者都有吧!这“活儿”他一干十多年,从不惑之年到五十多岁,头发白了许多。我不知道、《老照片》将来会是怎样的命运,但起码,《老照片》所成就的一段业界传奇和它呈现历史的朴实态度,还有这套集《老照片》之精华的典藏版,我想读者是不会忘记的,克力的辛苦不会付之流水。2008年6月1日 北京嘉铭桐城
内容概要
本书是《老照片》丛书之“逝鸿片羽”。书中收录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读者揭开了过去那一件件鲜为人知的事件。 一本珍贵的老照片,就是一本回忆录,本书向我们再现了过去,让我们认识过去,了解过去。
作者简介
冯克力,1954年生于济南,服过兵役,做过工,后供职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起受命编辑创办《老照片》,任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青岛总兵衙门前的德军士兵英租威海卫时期的“中国军团”斩杀义和团民逛妓院的联军士兵山东巡抚杨士骧访问英租威海卫整装上路的一战华工甘博镜头下的中国剪发的故事七十年前的荣氏企业“全家福”威廉·史密斯和他的中国老照片支援长城抗战的清华学生慰问长城抗战的女界代表表演刀术的士兵被俘的红军女战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即景国民党的“训政”教育成果鲁迅出殡签名处抗战前夕的四川饥荒通过钱塘江大桥的首批“旅客”二十九军野战医院“八一三”抗战中的难民救济淞沪抗战后的难民收容所县长与他的“令旗”被日寇俘虏的中国随军护士被俘的抗日少年展示战利品崂山地区的抗日游击队一张照片与背面的题字重庆隧道惨案投豆选村长与胡适亲属的合影协同作战的中美军事人员“飞虎队”来华助战的美国兵中美军队会师姆色轮到我训话毛泽东宴请国民参政员圣诞之夜向苏联“飞虎队”献花的日本少女凯旋南京的新六军重回卢沟桥在美国受训的中国飞行员整装待发的支前担架队胜者与败者美式装备的国军士兵“百人斩”罪犯伏法为了“告别”的聚会五十年前的金圆券风暴“重庆号”巡洋舰在烟台溃逃中的“国军”士兵战乱中的母子落幕前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时代转换之际的影像1950年的“吴石案”一次茶话会泡吧的美国士兵留越“国军”营区里玩耍的儿童应征人伍的台湾青年“五反”中递交坦白书的资本家“五反”时上海街头的宣传画和标语上海弄堂里的宣传表演“阅兵”的台湾小学生“布拉吉”“联合国军”战俘营幸存者辗转赴台的国民党士兵台湾女学生的操枪表演施放“心战”传单获赠“荣衔”的孀妇抵达基隆的国民党游杂武装人员“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集会上的工商界家属“社会主义到了”欢呼公私合营的资本家儿童节上书蒋“总统”冲击美国“使馆”的民众台湾的“除四害”运动台湾军训女生合影农民赛诗会荒原上的瞬间一笑蒋介石出席金门炮战阵亡将领葬礼“大跃进”中诞生的小汽车北京街头的活报剧如此“师道”排队领菜窝头的下派干部杜勒斯在金门胡适出殡马赛街头的“革命舞者”被管制的“四类分子”即时“判决”亲历“夺权”斗争唱“语录歌”的小女孩毛泽东的车“抛锚”了一座教堂的劫难在台上示众的部长们跳“忠字舞”的人们布置“光荣倒旗大会”会场“文革”中的农村学习班斗私批修“讲用会”星火战斗队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小小“追星族”井冈山的民兵迎接西哈努克送别蒋介石灵柩的台湾民众台湾的“反共宣传”1976年的一台演出佩戴黑纱的“毛泽东号”机车1976年:山东博山街头自发悼念遇罗克的民众星星画展友谊关前美军撤出台湾
章节摘录
插图:青岛总兵衙门前的德军士兵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强占青岛,史称“胶州湾事件”。面对侵略者的行径,面对仅有七百余人的来犯之敌,驻防胶州湾、统帅近两千守兵的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竟未采取任何御敌行动,只是一味地拍电报,等待清廷指示。最终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在德军的“监督”下,将所部撤离了防区。“胶州湾事件”对于山东、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事件的本身,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再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德国强租青岛九十九年。在对青岛长达十七年的殖民统治中,侵略者形成了大量的档案,其中包括数量相当可观的照片档案。右图摄于青岛被德军占领之初。1898年4月10日,德国《柏林画报》刊登了第一批“来自胶州的照片”,炫耀其殖民大国的“业绩”。包括在清军练兵场上演练阵势的德军照片,德军士兵登上清军兵营门楼不可一世的照片,总兵衙门前德国海军士兵洋洋得意的照片,等等。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后,大兴土木。青岛的许多老村庄被强拆,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现在有些人认为,青岛是德国人建设的,如果没有德国人,就没有青岛的今天。可是,我不禁要问:德国人为什么要建设这片远离本土的异国他乡?难道是为了中国人吗?(吴坚)
编辑推荐
《逝鸿片羽(老照片典藏版)》试图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片蕴含的话语、传递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