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思风流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周满江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它的内在精神已渗透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其影响是弥久深远的;当代中国人——无论是谁,都无被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是,立足于当代中国,从我们的问题或我们的精神需要出发,以新的视野或现代意识,对中国文化中某些被反复咏叹的东西给以重新观照或解读。  现代派诗人、著名文学史家闻一多先生宣称:“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如果善于理解这种逆向思维的丰厚内涵,并由此引申开去的话,那么,我们则想说:中国文化虽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但假如只满足于平面式的浅尝辄止,就很容易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最终反倒是空泛无得并且莫知归依了。所以,我们现在才尝试着变换习惯性的认知方式,移果就因、因反作正,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这是一些世世代代都在反复谈论的话题。问题在于,今天应先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口吻重新谈论它。我们力求以扎实确凿的史料为根基,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对其进行多元观照与文化透视,反映重大历史、文化主题,并给予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缘此而往,就有可能寻找到另一扇尚未被开启的门扉,那里面当有着不尽胜境、无限风光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辨理……所以,本丛书强调知识性,但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不是纯粹的学术专著;强调可读性,但不是违背史实的任意杜撰;强调个人新见,但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浓郁的文化观照反思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是本丛书的特色和宗旨。  本丛书中的每一种,都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注重深人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采用彩色插页和黑白附图(编者按:本丛书采用了少数今人作品,因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恳请当事人见书后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样书、稿酬。)的方式,从而更具有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广大读者群,使其在轻松、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收获,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鉴赏品位。  本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  本丛书第一辑推出9种,如依类相从取近者归纳的话,大略可以划分为三种范型:  一种是选择若干个体性人物为观照中心,从他们所处的世纪历史大屏幕上,用宏烛幽,凸现其活动轨迹,就异同得失里,以现代人清醒的理性观念,揭示其生成的“合理性”,给出社会一文化意义上的评析。如《专制变奏曲:从吕后到慈禧》,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的几个铁腕女人切入,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与错综纷杂的人际关系的描述里,显现了专制集权政治在女性独尊时期的特殊形态。如《宿命错位:隋炀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评述三个颇具争议却不失典型价值的亡国之君,进而阐释因为专制独裁体制所决定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根源。  又一种是截取某一特定历史时段的大环境,借助某些重要事件作为审察契机和联结链条,剖析、描述相关王朝兴废盛衰的演变过程,在冷静缜密的理性眼光里,也渗透了唏嘘慨叹的深沉感性色彩。如《玄思风流:清谈名流与魏晋兴亡》,评论从传统儒生里生成的清谈名士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那种特具的双重性和不断嬗变,以充实丰富自己思想的与时共进的精神。如《天宝十四载:盛世终结与李杨情变》,特别选择了这个年份作为叙论原点,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特殊的爱情故事,放在唐代广阔的人文、社会背景上予以重新解构再现。如《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述说名士名妓的悲欢离合中融入了一个朝代的兴亡史,而繁华事散,亲历当年遽变惨祸的故老孑遗终于作出认真的反思。如《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强调仅得13年治绩的雍正帝,于康、乾之间承前启后,却独具不可或缺的重要转捩作用;并且分别,以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近代的迅猛发展为参照系,多角度审视康乾盛世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气、学术、文艺等。  再一种是就某一历史时代的文学家群体为研究基点,结合其创作业绩,就相关的个人情怀气质、生活趣味,与周围总体环境、时代潮流、民风习俗等比照对析,以了解那蕴隐于其人其作背后的更深层的主流艺术精神、美学理想和人生价值取向。如《侠心剑胆: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揭示作为时代精神的、被唐代诗人充分张扬出来的人性自觉意识、人格自尊观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高举的理想主义旗帜,才是唐诗乃至唐文化之魂,是以后的任何封建王朝所永远不能企及也不可再造的。如《浅酌低唱: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指出时代环境决定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双重性和人格分裂,词作为他们感情宣泄的中介,也相应决定了其独特的言情、娱乐功能及传播方式。如《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由异族主宰、种族等级森严的大一统帝国里,元代曲家的思想心态十分矛盾复杂,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很独特,所以,元曲(杂剧和散曲)从内容到形式、从风格到情趣都与传统的文学迥异。  本丛书的目的是面向社会广大读书界,自然希望得到更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倘蒙您们指出不足谬误之处,相共切商磋酌,那便是表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而我们的欢迎和感谢之情是不言自明的。  2008年初仲春之月于济南玉函山房

内容概要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周满江,1934年6月12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全国赋学会会员,全国王维学会会员,全国诗经学会会员,桂林市儒家学会顾问。1955年毕业。在毕业前夕,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被浙江师范学院(今名杭州大学)中文系录取,随即于8月入学,分配于古典文学研究班。于1957年7月毕业(当时还没有学位制度)。并完全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到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大)工作。1980年,结合教学写成《诗经》一书。此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中的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儒家经典《诗经》的有关知识,除了总结历史上的有关论述外,还写入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此书于1980年出版后,再版三次,总计发行将近30万册。1989年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负责,授权给台湾《国文天地》杂志社在台湾印刷发行,已于1992年出书。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并开始任研究生导师,为配合教学的需要,开始阅读古代的诗话著作,并与张葆全合作写成《历代诗话选注》一书,声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为国内普及诗话著作的第一部书,获1984—1987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85年任教授,工作仍是指导研究生,讲基础课。同时,在课余时间,与教研室的几佼老师合作编选并注解了《古诗类编》一书,全书200多万字。获1990一1993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发表了一些论文,代表性的有《司马迁的世界观与儒道法的关系》,刊于1979年广西师大学报第l期;《教育改革家孔于》,刊于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l期;《孔子与春秋诗论》,刊于广西师大出版社《古典文学新探》。此外,还有待出版的一些书,如由张葆全主编的《昭明文选新注新译》,周参加了部分译注和审稿工作。近年还选注了一本是属江西诗派的几种诗话,其中有《后山诗话》、《童蒙诗训》、《艇斋诗话》等数种。

书籍目录

引言一、乱世精英 经世济民:汉末名流的风度 执著于士的社会责任感 重建儒士的人格 守死善道 士的尊严与君主专制的矛盾二、崇尚自然 关注现实:玄谈的发展与曹魏兴亡 个性、自然与名理之辩 正始名士的风度与覆灭的悲剧 为人世寻找新的上帝三、竹林七贤与逍遥哲学:西晋政局与玄学的发展 寻找君子自新之路 广陵散的绝响 找寻人生逍遥的津梁 寻找消解心灵痛苦之路四、东晋偏安 玄佛盛世:玄学与佛学的交融 江左管夷吾王导的治国方略 风流宰相谢安的富强之策 清谈名士怀清谈名僧的交游 王、谢失势与东晋的灭亡结语附录 汉、魏、晋三朝大事年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 乱世精英经世济民:汉末名流的风度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这种人生责任感,激励起了古代士人的救世济民精神,那些为人敬仰的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无不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尽管儒、墨、法、道主张不同,互相批判,但他们的心目中无不隐藏着对民的仁爱之情和经世济民的责任心。这种精神是士的美德,从春秋战国以至汉末,虽经过了无数次战乱和篡立,社会上充满了暴虐、阴谋、伪善、卑鄙,但士的这种以仁为己任的精神始终光辉灿烂,犹如黑暗中的明星,为贤哲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汉朝末年,是又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维护皇权的名教已经名不副实,选举官吏的清议制度充满了流弊,外戚与宦官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朝廷处处陷阱,人人自危。官场也充斥着贪赃枉法、危害百姓的官吏。就在这样的时世中,一些立志经世济民的仁者发挥作用了,他们像惊涛骇浪一样冲击着朝廷的陈腐和丑恶,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仅是智慧和弘毅,而且还有一种与汉代统治思想大相径庭的新精神、新人格,为魏晋清谈名士的出现,新风度的建立,投石问路,提供借鉴,尽其先驱的启蒙作用。  执著于士的社会责任感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且兆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明朝分散敬亭秋。  这是李白的《寄崔侍御》诗,诗中倾诉了自己所受的漂泊之苦,以及对盛情接待过他的崔侍御的感激之情。一个天才的诗人,却怀才不遇,流离失所,此时,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像陈蕃那样的礼贤下士的太守看重自己呀!  陈蕃(公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在今山东)人,曾做过乐安、豫章太守,后升至太尉、太傅,受封为高阳侯。在黑暗凶险的政坛中,他从不退缩逃避,而是刚正不阿地面对官场上的一切罪恶和丑行,因而深受士人的爱戴和尊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记录当时人对陈蕃的赞美,称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一举一动,连骑马扬鞭都表现出“澄清天下之志”的风度。行动是情志的外在表现,矫饰做作决然不能欺世盗名。当陈蕃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他的居室经常不打扫。一次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父亲对他说:“有客人来,怎么不洒扫一下?”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能只为一间居室费神耗力呢!”薛勤听后,便知他有振兴社稷的大志,是一个了不起的少年!(原文见《后汉书·陈蕃传》)他这种蕴藏在胸中的扫除天下的经世济民的责任感,正是他刚正不阿人格的基础。  ……

编辑推荐

  《玄思风流:清谈名流与魏晋兴亡》以魏晋清谈名士作为论述话题,以扎实的史料,运用生动流畅的笔法,对其进行多元观照和文化透视,评论从传统儒生里生成的清谈名士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那种特具的双重性和不断嬗变,以人生启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玄思风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系列,大学时代就读过...现在只是重读!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