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上的倒影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丹津·葩默  页数:338  字数:225000  译者:叶文可  
Tag标签:无  

前言

《心湖上的倒影》是一九九六、九七年在美国,以及一九九八年在澳洲所做的一系列讲演录音,经誊写、编辑后出版的。受邀演讲,我通常比较喜欢主办人选择一个题目,然后由我做即席演讲。我常常没有办法确切知道自己会说些什么,或这场演讲会导向什么方向。这种开放的方式,容我有余裕对在场群众观机逗教,同时让讨论更加活泼。然而,这些演讲最后并没有透彻分析所讨论的主题,只是好像反映出当时的重点。这些演讲内容难免重复,有些在编辑时舍弃;当某个观点需要强调,或者这种重复是整体解说的一部分时,重复的内容就会留下来。听法者的性质,东西方非常不同。在东方,所有的佛法讲演,听众大部分是比丘和比丘尼等全心的修行人。但是在西方,听众大半是在家人,对佛法,他们通常兴致高昂,但是很少有时间正式修行。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讲演的面向都必须顺应听众的需要。在这本书中,我尝试以实用的和贴近的方式来呈现,而不只是一种学术兴味,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所以,我大部分使用日常用语,试着让一般人都能够接近这些法教。佛陀自己也运用当时的普通语言来表达专有名相的意义,譬如“斯堪达”(skandha)这个词,翻译为“蕴”或是“心法与色法”,字面意义是某种事物的“聚集”,他同时运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和故事来阐明他的意思,而没有让佛法变得暧昧难解。《心湖上的倒影》如果缺少许多朋友和协助者的真诚奉献,将永远不可能诞生。我担任的部分是最容易的,只需要在友善的听众面前喋喋不休。接下来冗长而辛苦的工作──将这些漫长的讲演誊写、整理和统一,这项工作花了数周、数月的心力来完成,我既感谢又惊讶。我必须特别感谢丹津•旺莫法师整理澳洲的记录,这些纪录是由桑妮亚•戴维斯、克里丝汀娜•匹柏、珍妮•毕斯威克和旺莫(怀特霍尔)完成的。美国讲演录音带由阿利雅•亚汉(法兰茜斯卡•詹肯)非常用心和奉献地誊写整理。我也非常感谢雪狮出版社的编辑,他们读过全文并给予许多宝贵建议。我尤其感谢宝琳•魏斯午,她不但帮助整理录音带,同时担任繁重的选材和编辑工作。他们的工作和我的演讲内容,对这本书同样重要。对上述所有人士,还有其他没有提及的人,我由衷地说声谢谢。

内容概要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是丹津?葩默的经典演讲合集。作者基于多年修行体悟,为读者阐释在禅修中应对止观、觉知与心性抱持的正确知见,厘清了佛教系统中上师、金刚乘与观想的意义;并善于运用生动的譬喻和清澈的洞见,打破许多人对于禅修和佛教的错误观念以及对生活的迷思,让人们时刻保持觉知,以清明的心活在当下。此外,针对女性在佛教中的角色与定位,作者也以专文讨论,并期待引起人们的正视。

作者简介

  丹津·葩默,西方著名比丘尼、女瑜伽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岁时到印度旅行并遇到她的上师,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批比丘尼。1976—1988年间,作者曾在喜马拉雅山的洞穴中闭关修行12年,后来英国知名记者维琪?麦肯基为其撰写《雪洞》一书,使她的事迹广为人知。自1992年起,丹津?葩默应世界各地邀请巡回演讲,并为兴建比丘尼院和成立女性国际闭关中心募捐。

书籍目录

推荐序:湖滨沉思
译后语:清澈如水的声音
作者序
第一章 西方女瑜伽士
第二章 动机与修行
第三章 戒与三学
第四章 六道
第五章 女性与修道
第六章 奢摩他——止
第七章 毗婆舍那——观
第八章 觉照力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
第十章 施受法
第十一章 心性
第十二章 心灵导师的角色
第十三章 金刚乘
第十四章 观想本尊
名词解释

章节摘录

第十一章 心性根据传统,佛教徒的修道分为三个阶段:见、修、行。首先,我们培养正确的知见,并依此修持,然后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依据佛教传统,所谓的见,在梵文是椎斯提(drishti),藏文是塔哇(ta wa),它意指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佛陀教导的四圣谛是「道」的真理,我所指的「道」是八正道,八正道始于正见。我们不妨想一下,为什么「见」被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对生命的基本看法影响所有的思想和行为,即使人们说他对生命不抱任何哲学,这也是一种哲学,这种理解将影响他们生活中的思想和所有的行为,成为万事万物的核心。我们的知见决定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我们认为重要和不重要的、我们的成见和偏见。它也会决定我们是不是重视精神事物,并为精神旅程打下基础。我们今天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们天生对为生命寻找心灵空间有兴趣。你认为拥有心灵空间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你的知见;如果你不认为调整自己的心灵是件重要的事,你不会在这里,我们的根本观点是基础。藏传佛教的修心法门,譬如大手印和大圆满,将我们的基本知见(内心的开展出自这种基本的知见)和我们如何将它融入日常生活,做了一个区别。只有广阔的知见是不够的,如果这些知见和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我们就有危险了。莲花生大士曾经对赤松.德赞国王说:「你的知见必须广大如天空,但是,你的行为必须细如麦粉。」有些人培养了广阔的知见,看任何事物都是空性,都是广大的虚空,发生的所有事都是空乐相互依存的变化,这听起来真是太好了。于是当他们傲慢、无礼、缺德、不诚实时,便宣称这没有关系,因为反正一切都是空性。他们相信密乘容许自己为所欲为,他们说:「没关系,因为这全都是我们本性的呈现。」他们所指的本性是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们应该小心照顾自己的知见,使其非常清明和广阔,同时保持行为的谨慎确实,避免落入西藏人所说「黑色恶魔的道路」,以为究竟实相既然是广阔的空性,做什么都没有差别。我们用「见」来表示「对心性的了解」。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心的呈现。西方社会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把重点集中在头脑,它对我们修行方式影响很大。当我们开始修大手印或大圆满,西藏喇嘛经常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心在哪里?」,然后他们问:「它在心脏吗?它在胃吗?它在你的脚吗?它在全身吗?它在你的体内吗?它在你的体外吗?」他们很少会问是不是在你的脑袋里,他们想不到这一点,这种想法多么愚蠢!然而,大部分西方人会回答:「嗯,很明显的,心是在脑袋里。」很有趣。心在哪里?在你尚未把整个问题丢掉然后说「它显然是在头脑里」之前,假设某人控诉你偷了他的钱,而你回答:「你指的是我?」你用手指的是胸部中心,而不是你的脑袋。我们大部分的感官都在头部不是吗?包括鼻子、眼睛、耳朵,但是当我们说自己感受到某种非常深刻的东西,指的是自己的心脏。不妨想一想,问你自己这是怎么一回事。就佛教的观点而言,头脑只是计算机。它是设计程序的那个部分,但是,驱动计算机的能量是什么?失去这种能量,计算机就完了,驱动计算机的能量不在计算机当中。最近,我读到一系列由最优秀的脑外科医生所写的文章。其中一位说,虽然我们目前对头脑的了解很多,但还是没有找到心。西藏人知道头脑是什么,如果有人非常传统、没有办法接受新观念、墨守成规,西藏人称他们为「头脑绿了」,意指这个脑袋发霉了。他们了解头脑和思想有关,但是思想不是心。佛教谈到心时,指的不只是知性功能,而是更深奥的东西。事实上,英文的mind和heart这两个字是可以互用的,它们通常是相同的字眼。它的字源,在梵文里是基塔(chitta),在藏文里是参姆(sem),同时意指mind和heart。这里,该注意的是heart,它提供能量,有如运作计算机的电流,没有电流,计算机就完了。所以,当我们禅坐时,必须学习将这份能量带给心。让我们回到「见」的议题。依据传统的说法,我们本初的智慧心是觉知和空性的结合。如果我们可以达到绝对的心性,也就是我们根本潜在的自性,不二的觉知就出现了,这时候我们就是意识,意识就是我们;我们了了分明,如果不是了了分明,那一定是睡着了、陷入昏迷或死亡。我们了了分明地觉知,但是这份觉知并不具体,无法紧抓着它说:「这是我的觉知。」或「这是我。」它是透明、开阔、广大的。依据西藏说法,它是空的,空在这里指「如同天空」。他们说,心如天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想到一片深远、广大、蔚蓝的天空,它是包容万象的;它高高在上,同时又在地面,天空从什么地方开始?它不是「这是我的天空,这片是你的,那片是我的」,它属于所有人,它支撑我们。失去了空间,我们便无法存在。西藏人用天空或空间比喻我们的本初心,因为它无尽又广大,然而它无法掌握,而且它和空间也不相同,因为它是有意识的,一旦我们接触到心的这种层次,就像是第一次清醒过来。这种觉知是不二的,没有主体或客体,没有「我」在做什么事,只有完全的觉知,它是广大无尽的,超越时空,我们所有的念头和情绪都在其中生起;了解这种觉性,即使只有一分钟,就是所谓的「见」。了解我们本具佛性,这点很重要;不必加进额外的东西,甚至不必开发什么,我们早已拥有一切,只需要把它揭露,它一直都在那里,原本就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不认识它。这好像我们站在太阳下面,却进入屋内拉下百叶窗,然后说它是黑暗的,但其实太阳一直都在照耀着。这种天生的智慧心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认识它。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令人敬佩的丹津•葩默大方地与我们分享实修者的生活。本书清晰明朗,写得很好,读来令人愉快。丹津•葩默的真诚和动机是我们所有人的典范。——马丁•巴彻勒 《生活禅》作者丹津•葩默是西方实修的人里最纯正的、最有成就的一位。——杰克•康菲尔德 《踏上心灵幽径》作者丹津•葩默,这个时代一位真正的女瑜伽修行者,把她的一生贡献给佛教,带给我们她在雪洞修行多年的经验,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富有启发的精神之路。她赋予我们觉醒的力量,并找回了迈向宝贵的古老传统的现代实践方法。丹津•葩默是我们需要倾听的声音,她的讲述真诚坦率,具有轻松的幽默感和真正的洞见,这一切来源于她丰富的实践。——素淳•艾利昂 《智慧女性》和《塔拉曼陀罗的创始人》作者丹津•葩默呈现给所有的佛教实修者最及时最深刻而且是最明晰的建议。她扯掉覆盖在我们自欺表面的多层面纱,她的讲述平实而不神秘,她的话语与朴素的智慧和清澈共鸣。她的声音不断地提醒我们在此生忠实觉察并热爱的一切。——罗伯特•比尔 《西藏象征和图标》作者

编辑推荐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的作者丹津•葩默娓娓道来,如同与好友对谈,讲述实修者可能遇到的困惑,分享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女修行者的经验,言语之间透出她对人的爱,对女性同道的特别关照;她的话语朴实自然,静如深潭,活泼如流水,仅仅阅读,就感受到她的安详美好。

名人推荐

凡夫心在未经调伏之前,都是散乱的;散乱心如风中之烛火,无法呈现稳定的事物形象。因此,若想见到事物的实相,必先安定其心,方可观照真切。安心法门甚多,要诀在远离愦闹,择一静处,系心于所缘境。儒家言定静安虑得,有如佛家止观之道。止观成就,则定深慧现。智者之所以能摄人,在于其心常处三昧,心清净故身语清净,诚则灵,灵则感应道交。本书作者出生英伦,成长于灵修背景,因其母亲为灵媒。以累世因缘依止藏传佛教出家,并在喜玛拉雅山雪洞中闭关十二年,乃发菩提心,游化全球,随机度众。我与她相识近三年,并在她二次访台期间担任口译,互动频繁,觉其开示扣紧现实生活,不徒托空言,彰显佛法对人生的救济功能。她在台湾的讲演与受访记录,结集成《雪洞出红莲》一书,脍炙人口,影响至深。本书乃其第四本中文译书,为她在西方国家的演讲开示录,风格依旧,如老友灯下对谈,如奶奶慈蔼叮咛,更如觉者大开法筵。我有缘在拜读英文原著之后,恭阅中文译稿,比对之,深信读者若能再三思维,并依开示笃行,必深获利益。——郑振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湖上的倒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1条)

 
 

  •    丹津·葩默写的书,肯定很好,她是《雪洞》中的主人翁,独自在雪山的洞穴里闭关12年,她的话都是来自她的内在
  •   喜欢丹津·葩默的描述,很有获益
  •   心湖上的倒影,对修心者非常有指导意义。推荐阅读。
  •   看重作者实修的体验,特别是女性修行者的特殊体验
  •   实修者的书,她的另一本书雪洞也已买了。
  •   传奇的女性修行者丹津•巴默的智慧
  •   这本书不只是给实修者的指导,是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指导,绝对能令处在所有负面情绪的人立刻发现生命的意义。
  •   钟爱的书籍,对实修者非常有意义。买了好多本,赠予对修心有意乐之朋友们。
  •   心湖的倒影,是一本了解佛学最最好的书,它可以把你所有的疑问一一解读。和当下的力量一样,都是极为难得的人生的精神食粮。
  •   就是因为这本书所以配着买了雪洞来读的。这本书解决了久存的疑问,作为实践了藏传佛教修行之道的西方人,观点更来得客观,实际,坦诚,也更切近佛法形式下的真面目。有许多作为东方人不便说,不敢说的种种,在这里都一一析评,最重要的是修行中的实际问题,解说的很实用。
  •   心湖上的倒影
  •   非常好的一本书。实修方面给人很多启发,语言浅显易懂,&;hellip;&;hellip;。真好!
  •   实修之必读。
  •   适合实修者参考,简明易懂
  •   这本书是于雪洞一起购买的,虽然还没有时间去看,但看到封面就让我喜欢,封面宁静的画面,就让我感到修行的意境之美。有时间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拜读。
  •   西方伟大的女性的真实行为,叫现今汉传佛教的出家人汗颜不!?
  •   作者的事迹非常感人,说的话也非常朴实,对修行很有帮助,值得看看。
  •   听一位真正的女瑜伽修行者的经验,有如深潭,宛如幽谷。
  •   非常喜欢这本书,尤其是关于女性修行这一部分。
  •   让心归于平静,才可以比较近的接近于事物的实相
  •   买了准备春节读的,一个春节都在读这本书,哪也不想去。现在好多书一读就感到作者是为了稿费才写的,一点自己的感受都没有。但这本完全是作者在真诚地有感而发。有很多别的书里没有的内容,日常很多困惑的问题都有了答案。这本书买得真的很值!特别适合决心向内寻求的读者。
  •   喜欢,因为是雪洞的续集,理论的部分更有滋味和指导意义
  •   光是看到封面就让人静下心来了
  •   喜欢里面那篇关于女性修行者的开示。
  •   我还买过她的雪洞。语言平静又极有洞见。
  •   OK,修行者可借鉴。
  •   文字流畅不生涩,是一本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完的书,推荐。
  •   很好。觉得书中的语言易懂,明了。能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明白。
  •   非常不可思议的加持。感恩诸佛菩萨!
  •   还没看,很期待!希望等得到启发。
  •   书质量不错,服务也好。
  •   看看讲的怎么样
  •   非常喜欢,建议感兴趣灵修的朋友可以拜读!
  •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写的很容易懂。
  •   挺有哲理的一本书
  •   水平不够,看起来费劲。
  •   内容质量都很好。
  •   非常受益,翻译的也好!
  •   慢慢学习、体会
  •   这个很好看的,建议买啊大家
  •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   是一个可以了解佛教的角度。因为是实修的经验,不是为了写书而胡扯的东东。学到了东西。
  •   大师实修之讲解,受益匪浅。
  •   演讲文字结集。可读
  •   挺好看;
  •   对禅修的书都感兴趣
  •   觉得很不错,大家可以买来看看,反正打折也不贵。
  •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这封面的隐士在湖面上映出的倒影,挺酷的
  •   这个社会很多卖弄口才的灵修商人和演员,但真正修行的并不多,而丹津葩默就是默默修行过来的人,她应该拥有高级证悟,但却并不常把内证显现出来,面对无数还在迷惑中沉醉的人,她娓娓诉说着适合这些人的话,那已经与她真正的内在不再有关系的方法,像一位奶奶慈爱着幼小的孙儿,与孙儿用儿语交流。
  •   值得一读,净化心灵,修身养性,在如此纷杂焦虑的环境中,读此书犹如品甘泉!
  •   厘清了若干基本问题,解惑。
  •   送给喜欢瑜伽 感受内心的朋友
  •   非常不错。清晰易懂,直性深刻……
  •   一直喜欢看丹津巴默的书~非常好的书,值得阅读~
  •   非常棒!很有助于实修!
  •   非常好的书,没有实修经验是体会不出来的!
  •   字字珠玑,震撼自心,智慧慈悲,依言奉行。
  •   机会太难得了,亚马逊给力,珍贵的一本书!希望亚马逊在中国表现越来越好!!
  •   非常好的指导书,对初修者很实用,已经买了好几本送人用了
  •   此书果然是实修得力者所书 对实修有很大指导作用!我以前的许多疑惑 也在书中的问答录得到解答 比如怎么看灵修(包括new age思潮) 怎么看待基督教犹太教及其神 觉得解释得很有智慧很圆满即使是初学也很适用 为何要修 戒定慧三学 止观内观 都说得非常清楚即使不是学佛人 只要是想提升心灵层次的 都推荐买了好好看 她并不推销信仰... 阅读更多
  •     佛陀自己说过:我不讲妄语
      这仿佛也是丹津巴默墨守的戒律,全书没有不真诚之语。作者对有些问题不确定,都是非常老实的承认了。讲到一些一般人会认为是困境和痛苦的经验,作者只是说:一个有趣的经历。能平淡平等的看待快乐与痛苦,这本身就是修行的验证。
      令人惊奇的事,作者的修行与生活如此贴切,就算是常年的闭关,你还是觉得她没有离开生活的高高在上,这打破了很多人想要寻求传奇的心态,作者想告诉你,这种心态本身就在障碍你。
      全然的阅读吧,无论丹津巴默是否开悟(这也是不可以讨论的),她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修行者!顶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