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心灵幽径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页数:349  译者:易之新,黄璧惠,释自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踏上心灵幽径》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修行和心理治疗的经验,纠正了人们对灵性修行的误解——修行是为了逃避痛苦和困难,或是为了寻求超凡的体验;指出灵性修行与占有或智商无关,而是一种发现爱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爱,就踏上了专属于你的心灵幽径。心理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提出“超个人心理学”,从那时起,就有各式各样尝试整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学派与治疗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将东方的智慧与禅修方法,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但能够将心理学、心理治疗提升到与灵性修行对等的地位,切实以整合的观点来看待人性与人生追寻之路的人,实在不多,《踏上心灵幽径》作者杰克•康菲尔德堪称其中的翘楚,而这本代表作也可说是结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杰克·廉菲尔德,生长于美国东岸一个科学与知性的家庭。

书籍目录

导读  心理治疗有如灵性修行的道路PART ONE  踏上心灵幽径:基本法则序曲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第2章    停止战争  第3章    坐定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PART TWO  灵性生活的前景与危险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第8章    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第11章    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PART THR匪  扩大修行的范围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第15章    慷慨与慈悲  第16章    你无法独自完成:寻找老师的带领  第17章    心理治疗与禅修  第18章    皇帝的新衣:老师的问题  第19章    业:心是我们的园地  第20章    扩大修行的范围:不分彼此的心PART FOUR  灵性的成熟  第21章    灵性的成熟  第22章    伟大的乐章  第23章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章节摘录

让你的注意力从表层的“快乐”、“紧张”和“疼痛”进入更深层,检视常被你压抑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以仔细的觉察让各个层次的“疼痛”自然展现。首先,我们可以学会觉察疼痛而不感到紧张,体验和观察身体的各类疼痛——压力、紧绷、刺痛、像针在扎、抽痛和烧灼感,然后就能注意到“疼痛”的所有层面:核心是烧灼、震动和压力的强烈成分,外层通常是身体的紧绷和收缩,更外层可能是厌恶、愤怒和害怕的情绪,以及思想与态度,如“我希望这件事可以赶快结束”,“如果我觉得痛,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或“生命总是痛苦的”。我们必须觉察所有层次,才能得到疗愈。每个人在灵性修行中的某个阶段,都需要处理身体的疼痛。对某些人来说,这是长期的课题。就我自己而言,我有过多次深刻的身体解放,那是有机而安详的,但有时也经验到痛苦而强烈的净化,那时会全身颤抖,呼吸变得急促吃力,灼热和火烧的感觉会流遍全身,强烈的情感和影像也会出现,觉得自己好像绞成了一团。留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必定会被大为开启,通常会伴随极大的狂喜和幸福感。无论是温和还是强烈的身体开启,都是长期禅修的常见现象。当你深化身体的修行,重视生起的一切现象,以开放和关爱的觉察留在当下,身体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禅修也有其他对待身体的态度:禁欲的修行,勇士的训练,征服身体的内在瑜伽。疗愈者有时也会建议用有意识来治疗某些疾病,例如让癌症病患观想自己的白血球是小小的白色武士,将癌细胞刺穿并摧毁。这对某些人有帮助,但对我和像史蒂芬’拉维(stepen LeVine)等致力于疗愈禅修的人而言,我们发现对伤口和疾病倾注慈悲,而非厌恶和攻击,会产生更深的疗愈。无论是单纯的背痛还是严重的疾病,我们都太常以憎恨的态度对待。以觉察来疗愈的方法,是以慈悲和关爱的专注力,碰触最深层的创伤而产生疗愈。就如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所说:“需要我们来爱的,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不完美的人。”有位女学生首次参加密集禅修时,癌症已经蔓延全身。虽然她被告知会在几周内死亡,但仍决定以禅修为治疗工具。她服用极好的中药,针灸,每天进行疗愈禅修。虽然腹部一直因癌症而发热、鼓胀,但她细心照顾免疫系统,又健康地多活了十年。她认为关键在于具有疗愈力量的专注,使癌症停止发展。对身体进行系统性的专注,可以改变我们与它的整体关系。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身体的节奏和需求。若未以觉察注意自己的身体,生活就会过于忙碌,而无法感受适当饮食、运作带给身体的愉悦。禅修能帮我们发现自己如何忽略生活中的身体层面,并发现身体的需求。关于忽视身体,可用苏菲教派的智者,也是神圣的愚者纳斯鲁丁(Mulla Nasrudin)的一个故事为例。纳斯鲁丁买了一头驴子,但喂饱它要花许多钱,于是他想出一个计划:在几个星期之内,逐渐减少驴子的食物;最后,他一天只喂驴子一小杯谷物。这计划看起来似乎成功了,纳斯鲁丁省下一大笔钱。然而不幸的是,那头驴子却死了。纳斯鲁丁在茶馆向朋友谈到这个实验:“真可惜啊!如果那头驴子再活久一点,或许我就能让它习惯不吃东西了!”忽视或虐待身体是错误的灵性修行。当我们关注身体,就开始重新恢复感受、直觉和生活。发展这种注意力,就能体验感官的疗愈,眼睛、舌头、耳朵和触觉都会恢复活力。许多人禅修一段时间后都有这种经验。颜色是纯净的,味道是新鲜的,可以感觉双脚踏在土地上,好像又变回小孩一样。感官的净化使我们体验充满活力的喜悦,以及与当下生活愈来愈亲密的感觉。经由感觉身体的韵律,并以深刻而温和的专注力接触它,就能开启和疗愈身体。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开启和疗愈生命的其他面向。心和感受的疗愈也有相似的过程,也是注意它们的韵律、本质和需求。心的开启常始于打开累积一生、未曾被承认的悲伤,包括个人的悲伤,以及战争、饥饿、年老、生病和死亡的普世伤痛。我们有时会在身体上经验这种伤痛,感到心脏周围的紧缩或阻碍,更常感受到深处的创伤、遗弃、痛楚,以及不曾落下的眼泪——佛教形容人类泪水的汪洋比四大海洋还要大。当我们坐定,并培养出禅定的专注力时,心就会自然展现疗愈。我们背负已久的悲伤会出现,它来自各种痛苦和破碎的期望。我们的悲伤源自过去的创伤和现在的恐惧,以及所有不敢在意识中体验的感受。内在所有的羞愧和无价值感都会出现,因为许多童年和家庭的痛苦、父母造成的创伤、孤立、过去受到的肢体或性的虐待,都储藏在心中。杰克·恩格勒(Jack Engler)是哈佛大学的佛学老师和心理学家,他形容禅修基本上是悲伤和放下的练习。我参加过的多数密集禅修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在处理某种程度的悲伤:否定、愤怒、失落和哀伤。这种悲伤的处理会产生深刻的更新。许多人都曾被教导不应该受悲伤和失落的影响,但没有人能幸免于此。美国有位经验丰富的安宁病房的主任来参加密集禅修,他很惊讶自己仍为去年过世的母亲感到哀痛,他说:“这种哀痛与我处理别人的哀痛不同,那是我的母亲。”王尔德写道:“心是注定要打碎的。”当我们经由禅修得到疗愈,被打碎的心才会敞开,彻底去感受。强烈的感受、内心深处未说出的部分,都会出现,而禅修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它们穿透我们,然后认识它们,允许它们自由歌唱。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杰克康菲尔德为禅修者的道路提供了亲切、温暖而实用的指引,充满澄澈的洞见。本书是所有探索灵性生活者的完美指南。  ——丹尼尔·高曼杰克康菲尔德再次证实他在灵性旅程特别是禅修中,对于心的领域及其韵律的认识与体验是多幺广博。他以西方人少见的开放识见,为读者提供了亲切的心路见闻。  ——史蒂芬·拉维我们太常将心理过程与灵性历程分开,令人高兴的是,本书让我们看到这两个部分如何重新结合起来。  ——拉姆·达斯

编辑推荐

《踏上心灵幽径》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踏上心灵幽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比想象的厚,不错的灵性修行的书
  •   适合有一定心理学和灵性知识的人阅读,即使没有,也可以按照作者的方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可以作为静修的操作指南!
  •   这是一本心灵成长导师级丛书
  •   也是一本好书,使心灵宁静的好书
  •   我在人生最低潮时候看了这本书,看的时候会流泪,因为写的很深入,慢慢的,会开始觉得心里变得很温暖,会一直重复的看,很好很好的一本书
  •   讲的既系统又详细,非常赞的一本指导书。好极了。推荐给所有人。
  •   两三年前就开始留意这本书了,收藏着,一直缺货,现在突然看到有,立马买下来。内容和期待。只是翻看一下,印刷板式一般,下线文字不规则,不知道这是设计还是不是正版呢、
  •   印刷质量一般,但是内容很好,虽然只看了一点,但觉得很受益
  •   以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陈寿文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的《狂喜之后》是2008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在美国,它被誉为近三十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该书也入选了《心理月刊》2008年度好书(共有五本入选)。因为喜爱,所以希望了解更多,故对这本被誉为“继《西藏生死书》后又一开启智慧与慈悲的灵性巨著”的《踏上心灵幽径》 期待良久了,在这个春夏之交终于等到了!    照胡因梦看来:西方社会里能兼具主观的实修体验以及客观的认知能力的精英,寥寥无几,而康菲尔德可以说是其中最擅长说故事的,语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灵修奥义的博学说法者,他也是将南传佛法介绍到西方的禅修大师。    康菲尔德是当代美国佛教的代表人物。他跟随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五年,接受扎实的内观训练,回美国后又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救助工作。他身兼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结合这两个领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踏上心灵幽径》(A Path With Heart)。    康菲尔德主张结合禅修与心理治疗,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并且将修行重点从心智(mind)的专注力和观照力转到心灵(heart)的情感疗愈能量。书中充满灵性的抚慰,提供各类初阶到进阶...的修行方法,也点出物化灵性与灵性团体的潜在危险。康菲尔德不但是个说故事高手,穿插文中的诗篇、哲语更为这本优美的灵性之书增添丰富的文学性。    自康菲尔德18岁在达特茅斯学院遇到了教授佛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陈荣捷(Wing Tsit Chan)博士,受他启发开始学佛至今的这些年,他主要想尝试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活出灵性的修行,如何让它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开花结果?    现代社会否认我们对事实的觉察。我们用否认来远离生活的痛苦和困难,用上瘾的行为来支持我们的否认。上瘾是一种强迫性的重复依赖行为,是我们用来逃避感受、否认生命的难题。广告怂恿我们跟上时代的脚步,继续消费、抽烟、喝酒,渴求食物、金钱和性。上瘾让我们麻木,看不见真实,助长我们逃避自身的经验,我们发现自己愈来愈孤立、寂寞,不仅与人隔离,也脱离了生命的自然网络。一个人在车内,在房子里,用手机、随身听紧紧夹住耳朵,以及深深的寂寞和内在的贫乏感,这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悲哀。     许多人希望通过灵修来逃离这种内在贫乏的生活,这是对灵修的误解。康菲尔德认为投入灵性生活时,最重要的事是: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道路与心联结。因为真正的灵性生活需要深度地开放自己,直面自己的贪婪、无价值感、愤怒、妄想和浮夸,开启智慧与无畏来超越这些力量。我们需要精神勇士的心来直面自己的生活,包括各种苦痛和限制、快乐和可能性。他发现在我们所有的活动之下,深藏著对爱和爱之行动的渴求。灵性与占有或智商无关,而是一种爱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爱,就踏上了专属於你的心灵幽径。这条心路允许痛苦穿透我们,碎裂的心将在此得到疗癒。    佛教传统教导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珍贵的;要看到所有事物的珍贵性,就必须对生活全神贯注,灵修能使我们拥有这种觉察,“当下”和“单纯”的特质开始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时,内在就会显露对地球及众生的爱。读完这段文字后,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向生命的尽头。现在回忆你的一生,然后回想两件你做过的善行。不需要是伟大的事,让回忆自然浮现。    在这种冥想中,几乎每一个人回忆起这种善行的人,都发现它们是出奇的单纯。对某些人来说,良善的片刻只是很单纯地在父亲死前诉说自己对他的爱,或是在百忙中抽空帮出事的姐姐照顾小孩。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惊人或伟大的事,而是人与人彼此触动的时刻,是我们用心关爱他人的时刻。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亲密关系就是我们都渴望的爱。这些触动和被触动的片刻可以成为活出心的道路的基础,它们以最立即和直接的方式发生。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这样形容:“在一生当中,我们无法做出伟大的事,只能以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 (“In this life we cannot do great things.We can only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2:18,北京野兽爱智慧居    《踏上心灵幽径》(美)杰克?康菲尔德著,易之新 黄璧惠 释自鼐译,2009年5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38元 阅读更多 ›
  •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心灵上和身体上的,感觉还要好于“狂喜之后”。如果你要找一本书打开佛教之门,那就是这本了。这本书使我感觉在佛教的修行上,中国人也许已经落后于西方人了(在此再次表达对某些人借佛之名义蒙钱的鄙视!这些人是在毁)。
  •   文笔典雅优美,理论严谨深邃,如此悲智双运的佳作实为罕见,这样的水准恐怕只有肯威尔伯和一行禅师能与之媲美!!我被作者的不凡的文笔深深触动,读了四五遍,每读一遍都会有全新的心得感触,真的觉得很奇妙!!!
  •   这本书最近让我看的心醉神迷。康菲尔德有一颗开放的心。喜欢这句话:“如同大海只有一味,盐的味道;所有真正的教诲也只有一味,就是自由的味道。”这本书的基调也正有这种自由的味道。
  •   就是長了一點,很多都是重複的寫得很詳細,長見識了~
  •   说什么好呢?凡是希望减轻生活烦恼、探寻生命实相的人,都应该买一本好好读读。。。
  •   还以为是心灵鸡汤的那个为写的,结果不是
  •   康菲尔德的作品一向不错。立品图书的出版品质也是很高,从书的内容到外在的装帧、排版、印刷、纸张等等无一不佳。
  •   佛教在美国有了杰克康菲尔德等人以及诸东西方大德们的弘扬下日渐的深入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当苦难来临是逃避是使自己更加痛苦的一个因素,当你不再为了快乐而逃避痛苦时,当你不再为了痛苦而处心积虑的追求快乐时,你会觉得快乐不是那么的重要了痛苦也不再那么的讨厌,对的你已经踏上了心灵的幽径,那里没有狂喜但是有平静,那里也没有悲伤那里有宁静的觉知。这个世间需要佛法来止息痛苦当我们这些人不再寻找外在的方法而踏上自己心灵的幽径时,痛苦将慢慢的止息快乐也将转化成为更为深沉的平静的喜悦。
  •   真诚面对了解心,就如书名,踏上心灵幽径,对于渴望了解自己,还是化解烦恼,对于心理学方面人士还是佛教徒都是很棒的书,难得的一本好书,他是真诚陪伴你生命的好朋友。。。
  •   本书是阿姜查大师弟子经典之作'内容深刻,绝对五星。海关书店原价销售还收12元运费,无耻之极。
  •   这本书与狂喜之后,都是经典之作。如果喜欢灵修,而且你是一个更有怀疑精神的科学灵修者,这本书可以参考。
  •   踏上心灵幽径是一本关于内心成长的书,初读有些困难,一旦读进去,就会享受到书中给人带来的那种放松,安宁。有时间抽空读某些章节,也让人静心,放松。
  •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适合每一个想要拥有幸福生活的人品读!
  •   朴实、求真,不虚无缥缈,讲求实证。非常喜欢他的风格,帮助我认清了许多从前对佛法修学的错误知见。开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日对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再造作诸业。
  •   这本书38元,虽然有27万字,可价格并不便宜。好吧,或许我应该赞美立品为我们带来康菲尔德的绝佳之作,我应该谈论的是有关书里林林总总的内容、内涵或至少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可实在很抱歉,我拿到手后翻了几页,看得我极其郁闷,这牢骚不能不发,希望这本书的责编也好特约编辑也好最好是排版人员都能看到一名读者的牢骚!... 阅读更多
  •   踏上心灵幽径
  •   好吧,心灵有一条幽径
  •     
      借由打开身体的能量中心,我们也许会经历极大的改变,传统上将这些能量中心称为脉轮。这个过程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绝不是完整灵性生活的要素。事实上,身体能量和脉轮的开启,只是因为这些部位被阻塞或卡住,而内在能量试图在体内自由流动,才会产生这些经验。佛教与印度教传统的瑜伽修行有时会刻意制造和引导这些经验,不过能量的开启通常是自发的。以下介绍一些体验脉轮的方法。
      
      第一脉轮在脊椎底部,与安全感和稳定感的能量有关。禅修时, 我们可以通过骨盆底部的强烈感觉来体验它。它开启时,会带来强烈的身体释放,常引发各种与防护和求生有关的感受和影像。这些影像和恐惧可能使我们重新重视自己的身体与人世生活,或者相反——害怕死亡、失控、失去我们执著的事物。我们会在此身此地经验到回家的感觉,并学会安住在生命的真正安全感之中。
      
      第二脉轮在第一脉轮之上,位于生殖器部位,它的能量常使我们向性欲、繁殖和生育方面开放。当释放性欲的能量在这个中心开启时,我们可能会涌出性的影像和感觉,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对某些人而言,这是很愉快的经验;但对某些经历过性虐待或有痛苦性经验的人,就需要勇敢面对这些可怕而有破坏性的能量。
      
      第二脉轮会产生各种性交的影像,伴随肉欲与狂喜的强大浪潮。有位女子在最近一次密集禅修中开启这个脉轮,一开始是长达数小时的强烈情欲和高潮的振动,接着看见各个世界中人与动物交媾的景象。对她而言,树与天空好像在交配,当她打坐时,感到整个世界在她的阴道激烈地进出。这种情形一开始非常强烈,但几天后,她渐渐放松下来,让这个过程进入敏锐而平静的状态,充满与万物结合的细腻感受。这个脉轮使我们与世界的无穷生殖能力联结。
      
      第三脉轮位于太阳神经丛,常与意志和权力有关,它的开启可能会先出现紧张、恐惧、疼痛、紧绷、收缩或呼吸困难的经验。我们会再度经验过去硬撑而未表现的行为,或是因恐惧而屏住呼吸的情形。这个脉轮开启时,愤怒和挫折会倾泻而出,有可能造成能量大量释出。我们会感觉到生命固有的巨大力量,呼吸和行动会表现出新的清晰感与自发性。
      
      第四脉轮位于心脏,可以在身体与情绪两个层面打开。身体层面一开始会感到疼痛,心脏周围仿佛被紧绷的带子绑紧,这是硬撑多年的结果。许多学生谈到心脏开启的感觉仿佛心脏病发作,怀疑自已是否需要救护车。心脏的情绪闸门打开时,会有深刻的悲伤、慈悲的流露, 接着可能是大笑和愉悦。爱、联结、寂寞的议题,以及心灵的重大模式都会浮现,最后甜蜜和爱会充满我们的生命。心的开启速度可能慢,也可能快,慢时有如一次打开一片花瓣,快时会伴随各种感受的爆发。最后,心会以爱和慈悲环抱整个宇宙,成为推动所有事物的中心。
      
      第五脉轮又称为喉轮,常与创造力有关。它开启时,起初会出现所有曾被压抑的影像和能量,以及一生中未曾说出的话或未被看重的事。在身体层面,喉轮的开启会伴随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吞咽动作和咳嗽,或出现自发性的声音。这个中心开启时,我们会找到自已想说的话和真正的声音,了解什么是拥有顺畅的管道,以表现创造的冲动。
      
      第六脉轮在双眼之间,与异象和理解力有关。这个脉轮开启时,我们会再次感到身体的疼痛、烧灼、眼睛周围的紧绷、光线,甚至暂时失明。可能会出现异象,体验到强烈的清晰感或开启灵通的能力。
      
      我们会看见色彩、灵气、脉轮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微细生命能量。这个脉轮净化时,思绪会停止,可能会失去判断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角色。在这心智澄明的空间中,我们也许能看见别人的想法,或是对自己和周遭世界有深刻的直觉与了解,仿佛彻底打开了另一种感官。
      
      第七脉轮也称为顶轮,位于头顶中心。随着它的开启,我们会觉得头顶出现了一个开口,一开始可能感觉到压力和紧绷,会觉得头晕,但稍后就能安住在清明的意识中。能量会在头部灌入或涌出,而出现深度的核心感、幸福感,以及与整个世界的联结感。也许会感觉有强烈的光明倾注到这个脉轮,或觉得头顶好像曼陀罗或位于世界中心的多瓣莲花。从这中心望去,生命中每件事物都处于和皆之中。
      
      除了这些主要的脉轮,随着灵性历程的进行,身体还有其他通道和次要的能量中心会被打开。脉轮的开启和能量的释放虽然有基本的模式,但也可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发生。所有伟大的灵性传统都会描述身体脉轮的开启和能量的释放一犹太教的神秘教派卡巴拉教派,苏菲教派的苦行僧传统,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以及佛教的修行手册。最完整描述能量释放的是印度拙火瑜伽的教导,拙火就是灵性能量或意识,会推动和照亮整个生命,也特别指脊椎和脉轮中的强烈能量释放,以及我们谈过的所有体内的微细通道。
      
      这些过程可能发生在几小时、几星期或几个月之中,对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会持续数年的过程。它们都是深层灵性修行中自然产生的开启和净化的一部分。
      
  •   踏上心灵幽径里有康菲尔德的脉轮修行法嘛?
  •   lz这是引用书中文字么?
  •   §灵性─体验生命中伟大的乐章§
    赵可式- 
    是歌,还是唱歌的歌者?
      在我们身旁,在世界上,我们随时随处可以发现有些人的生命如同一篇动人的乐章,如此美好,可以萦绕人们心头,久久无法忘怀;有些人的生命却聒噪刺耳,成不了谱。是歌曲本身,还是歌者的缘故?亦即是「人」有「好命」,还是「人」将「命变好」?
      人是「有灵性」的动物,因此才有「灵性修行」的渴望。「灵性修行」不再是修道者的专利,而是现代人追求的生命境界。现代人的生活或内心常被迫为诸多状态所盘据,如:痛苦、欲望、悲伤、寂寞、恐惧、分裂、执着、妄想、懊悔、挫败、诱惑、羞愧、愤怒、不满足、逃避、困惑、无价值感、冲突、无意义感等。人们渴望有方法克服,有途径能引领自己达到光明、整全、爱与觉醒的境界,于是东方或西方便出现各种法门,来协助这些渴望的灵魂,唱出自己生命的动听乐章,在扰攘的外在环境中,也能平静自己喧闹的心灵。
    开启智慧与慈悲的心门
      本书作者杰克.康菲尔德是「内观禅」(vipassana)的大师兼心理治疗师。他天衣无缝地整合了西方心理治疗与佛教禅修,创造出一套能够学习并实行的「内观禅修」,开启智慧与慈悲的心门,使现代孤寂焦躁的心灵找到触动生命核心的修行方法。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运用的「密集禅修」,用无数的小故事或禅学公案点醒迷惘的修行者。这部二十三章的巨着,面面俱到地介绍了内观禅修的理论基础与实务方法,各章末还附上「冥想练习」让读者具体修炼。这种教导人们找出转化并触动生命核心道路的修行方式,并不只限于佛教徒,任何宗教信仰者或无特定宗教的人士都可以修炼。作者是美国人,具基督宗教的文化背景,后又在佛寺出家成为僧侣,最后从僧侣生涯还俗,攻读心理治疗。这些生命经历使他洞察普世人类的灵性需要,因而创作出如此佳作。书中引用了许多耶稣基督的教导,以及现代圣者印度德蕾莎修女的灵性蹊径,更使本书具有普世价值。
      人类的痛苦常是「自我的」,例如战争,发动战争者不但承担了仇恨之苦,也让许多无辜者深陷苦海。书中有云:「真正的慈悲所具有的非凡力量,可以转化我们遇到的痛苦。」而慈悲的开启来自人们的「觉醒」,「觉醒」却需要「灵性的修为」。灵性修行从觉察开始,经过觉醒,终至开启了智慧与慈悲的心门。
    疗愈与放下
      这是一个「受伤的世界」,人们心中经常伤痕累累,外表却光鲜亮丽。我曾经问一位专治忧郁症病人的精神科医师:「您每天治疗那么多的忧郁症患者,当您自己忧郁时怎么办?」他回答:「我只好关起门,和着眼泪,吞服抗忧郁的药!」
      在灵性修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本书介绍的内观禅修,能在四个领域培养觉察力,是觉醒与洞识的基础,即:身体与感官的觉察、心与感受的觉察、心智与思想的觉察及管理生命的原则之觉察。从觉察到疗愈,作者提出了五种有益的方法,即:放下、转化能量、搁置一旁、想像的行动与在觉察中演出。这些灵修方法并不能一步登天,而需要每日做灵修功课,天天练习,就像运动员每天的例行锻鍊一样,直至真正的「疗愈」,放下内在的战争,达到自由与爱的灵性修行目标。
    从小我到连结后的大我
      本书最伟大的论述在于:「人类有一种共同的渴望,就是要超越自身的限制,连结到某种比『我』更大的东西,一种比『我的小故事』更大的东西,碰触到一种能含融万物的广大生命体,如此才是灵性修行的真正目的,也才能在自己里面发现和平与连结。」
      这段话点出「灵性的真谛」,人的「灵性」是「与天人物我的连结」。人如果天天往内心去舔舐自己的伤口,日日活在自己的「小我」中,便无法达到灵性的成长境界,就像小狗追逐尾巴,永远只是在原地绕圈子。这也是世间有人做「灵性修行」一辈子,却仍无法觉醒与开悟的理由,因为「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天人物我连结成一个真正的「我」。
    追寻灵性生命者的必读好书
      我多年来照顾成千上万的临终病人,看到形形色色的死亡景象。有些病人平静安详,犹如天使般的形貌,在爱与自由中离世;有的却在挣扎、恐惧、怨恨苦毒中断气。作者说:「灵性修行使我们与『死亡与再生』的奥祕有最亲密的接触,因为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活在许多『结束与开始』的连续过程中。」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灵性的修为在临终时更能发现其平时下的工夫。这本书,是人人必读的好书!
    (本文作者为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