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牛贯杰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史学研究,康乾盛世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瞩目,而且其关注程度有愈益增加之趋势。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中,以康乾盛世为题发表的学术文章,在中国大陆有18篇,而进入本世纪后的第一个5年里,同类命题的文章则增加到31篇。若以清朝康雍乾社会为背景的研究论文,则更多达数百篇。①事实上,人们对康乾盛世的注意,远远超出了史学研究的范畴,其最早可溯及清代的康熙年间。也就是说,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已经在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康熙十二年(1673)的六月初九日,康熙皇帝设宴瀛台,与群臣共赏荷花。大学士图海等奏称:臣等躬逢盛世,愧无寸长,仰国酬万一。今荷皇上隆恩赐宴,天语殷勤,虽家人父子无以逾此。②此奏明显带有阿谀奉承之意。其时,清朝统治者争夺全国政权的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举,又逢雄踞一隅的三藩异志欲乱之际,应该说毫无盛世之象。但是随着清朝政权的日益稳固,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的繁荣,盛世之说遂得官方认可,并逐渐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譬如,康熙五十年(1711)以后出生的人丁,在清朝被称为盛世滋生人丁,或盛世人丁;高龄儒生参加科举的现象,亦被誉之为盛世休征等等。各种所谓的祥瑞,也时常冠以盛世嘉祥之语。清代文献中盛世词语的使用也日渐频繁。如记载清朝政务活动的《清实录》,盛世一词在康熙朝《实录》中出现过6次,雍正朝5次,而在乾隆朝则高达37次。贺长龄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是一部辑录道光朝以前政府官员及学者经世文章的清人文集,在这部集子中,盛世一词被使用了31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意愿和人们关注的程度。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同样受到了当时西方世界的重视。自明末以来,逐渐深入内地的西方传教士,不断地将他们所收集到的中国社会的各方面信息传递回欧洲。传教士们对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王朝的精彩描述及充满赞叹的感受,不仅使西方国家开始了解18世纪的中国,而且也唤起了他们对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浓厚兴趣与向往。沙守信是耶稣会神父,1701年来华。他在1717年去世前,大部分的时间在中国江西省传教。他曾在1703年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中华帝国疆域辽阔,每一个省都是一个王国,有的出产稻米,有的生产布匹,每个省都有它们独一无二的土特产。所有这些物品不是经陆路,而是通过水路运输的。因为这里河道纵横,风景秀丽,这都是欧洲难以与之相媲美的。①来华的外交官也发出了与传教士同样的信息和感叹。尼斯米列斯库曾是罗马尼亚外交官,先后出使过瑞典、法国等国,1675年又作为俄国使节来到中国,并于次年在北京觐见了康熙皇帝。

内容概要

“康乾盛世”与以往的“盛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长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各种因素。而与此同时,脱胎于旧的机体,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地球的西半部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使得以往令人瞩目的中国封建“盛世”的辉煌黯然失色。    我们今天研究“康乾盛世”,并非对其进行简单注解,或夸耀褒扬,而是通过被称为“盛世”的各种表象,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清代康雍乾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盛世”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如前所述,“康乾盛世”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及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学术积淀深厚,研究领域广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因此已经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的学术领域。  关于“康乾盛世”及其时代的考察是本研究专题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我们仅能够在某些问题上展开讨论。李强《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一书,通过对制钱的流通、供应和管理状况的分析,阐述和描绘了货币在康雍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尹树国《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一书,则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探讨康雍乾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进而揭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某些基本特征。陈桦主编的《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从更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其研究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

作者简介

牛贯杰,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留所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晚清统治格局研究》(合著)、《清史十五讲》(合著)、《原来曾国藩》,《原来李鸿章》、《大清历史新闻》(道光卷)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市场”切入 第一节 市场:“康乾盛世”的经济脉动 第二节 有关清代全国市场的讨论    一、20世纪60年代:围绕“民族市场”与“统—市场”自论    二、20世纪80年代:吴承明及其清代国内市场研究    三、20世纪90年代后:清代全国性市场的提出 第三节 清代市场的—般状况    一、清代的基层市场    二、清代的地方市场    三、清代的区域市场    四、市场网状结构及全国性市场网络第二章 从商品长距离运输看清代经济的“全国化”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粮食贸易    一、粮食贸易的首要环节:清代的粮食生产  二、清代的粮食流通量  三、清代粮食贸易的动态考察  四、清代粮食贸易的走向   1.湖广   2.江西    3.四川     4.江南     5.福建     6.广东     7.北方地区 第二节 全国商业交通网的发达   一、内河商业交通     1.松花江、辽河水系     2.海河水系     3.黄河水系     4.淮河水系     5.长江水系     6.钱塘江水系     7.珠江水系   二、六大主干商路     1.主干商路之—:“乌鲁木齐—归化—北京—卜魁”      ①“古城—归化—张家口”路段      ②“张家口—北京”路段      ③“北京—吉林”路段      ④“吉林—卜魁”路段     2.主干商路之二:“广州—南昌—杭州—北京—库伦—克图”      ①“广州—闽浙赣交界区”路段      ②“闽浙赣边界—杭州—北京”路段      ③“北京—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路段     3.主干商路之三:“桂林、广州、永明、全州—衡阳—汉口—开封—北京”      ①“桂林—衡阳”路段    ……第三章 清代的商人参考文献图表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从“市场”切入第一节 市场:“康乾盛世”的经济脉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对康乾时期经济显著增长现象的认识似乎已为不争之论。清代时期,“经济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过历代有为的王朝”,“诸如粮食生产、农业和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市场一体化,以及财政制度、租佃制度、雇工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均大大超越前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就中国经济史学的地位而言,“中国经济史研究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确实占有一种‘一家独大’的特殊地位”,“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我国的史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因此,清代经济史可谓中国史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究竟什么是康乾时期经济发展最为鲜明的外在标志,或者说,理解康乾时期的经济发展由何入手,何以集中体现其发展水平,这一问题的答案直到今天似乎仍不明确。上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史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史学工作者着力最多、争议最久的重要问题之一”,当然更是清代经济史研究的理论起点与终极关怀。然而何谓“资本主义萌芽”,学界却莫衷一是,存在很大分歧,仅萌芽产生时间就有“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清代说”等不同观点。其中,资本主义产生于明清之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看法。

编辑推荐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由黄山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研究丛书·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   布鲁代尔式的历史,足见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赞一个。
  •   这本书是一套书中的一本。可以学习借鉴。作为参考书。
  •   本书对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描述,内容丰富,史料扎实。本书的问题在于缺乏分析框架。这是国内经济史学的通病。当然,要说全然没有也不确切,例如本书也论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然而,当资本主义萌芽的分析框架无法为历史写作提供更多视角之后,就只能就事论事了。因此,本书自身有相当的缺陷,但对以后的研究,是有用的。
  •   “康乾盛世”研究丛书,当初不应该买这样的,被标题和目录吸引了,拿来一看,全部是摘录别人的文章,摘就摘吧,就不要写著了,编还差不多。要做这样的书,不是不可以,但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就这本书,所参考的书籍,能代表当前研究么?遗漏了很多的书。书中大量地图,是用别人的复旦等机构开发的研究成果,却不标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