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李青岩 编
前言
万历中《铜陵县志》序畲敬中明邑人昔史迁传货殖,统论海内舆图,凡山川田赋俗尚物产之类,区分条悉,披简犁然。后之志疆土者,多摹拟之。夷考江南为南楚,谓俗好辞,民偷生,鲜积聚,多贫。铜古丹阳境,实南楚也,沿革靡常,向不史见。迨宋曹彬下江南,樊若水献渡江策,捷于铜。迄今邑西南渡口对岸名六百丈,相传若水所纪,非以其地襟带险阻,为要害之所必据者乎。唯我高皇帝龙起江淮,首东渡下集庆都焉,遂光复海内舆图。铜隶池,为上游近地,声教渥被,闾阎熙恬,非复昔日僻在南楚比。奈何迩岁以来,厥田下下,十居八九,中泽鸿鸣,湛鳖蛙聚,间有沃壤,又多为邻饶责并,以故视昔称多贫极矣。即有俊髦好辞者,困妨本业,罢去勿遑也。岁癸未,金溪念斋熊侯来绾邑符,闵恻凋崎,多方抚敉,请贷岁供,请助种耕,请预为堤筑,监司一一韪行之,不啻婴稚得哺,回歉为稔,卒免逋移,而其俊髦好辞者,得以专力本业,恐负率兴意称彬彬矣。召报政监司上书贤侯者甚伙,延伫可以待迁,而侯顾不薄铜,若恐一日去铜者,爰检邑乘,谓芜蔓勿核,勿核胡传,毅然欲重梓之。
内容概要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铜陵县知县李青岩等修、丁卯经魁史应贵等纂的《铜陵县志》付梓问世。全志共14卷,约34万字。从卷之一至卷之十四,依次分为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官署、官守、学宫、武备、户口、田赋、积贮、坛壝、庙宇、乡耆、风俗、坊表、选举、武科、资选、征辟、封荫、名宦、乡贤、乡宾、政事、忠贞、孝友、笃行、义行、文学、隐逸、游寓、列女、方伎、仙释、兵氛、祥异、古迹、艺文等类目,体例比较完备,资料比较翔实,记述比较详明。 该志书先后三修,历经10年,成书不易。乾隆十二年(1747年),铜陵明经朱良珍偕子贡生一澍、孙文学枋捐资修志,未能成稿。乾隆二十年(1755年),朱成阿就任铜陵县知县,“嘉朱生父子祖孙,持志不替,牒申上台延邑中绅隽,设局重修”(见朱成阿《铜陵县志.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钱金殿“五奉檄摄铜篆,参谒郡台,谆谆以邑乘为谕。适前令长朱君移交志稿,披阅周环,知其增删更正,一秉宪规。”“爰集纂修采访诸绅士诣五松书院,按条审定”(见钱金殿《铜陵县志·序》)。是年,李青岩就任铜陵县知县,“越数月,朱生一澍以新修县志进,且日:“此前尹单、朱二公,先后详请各宪与邑中绅士修之,前署篆钱公加审订焉,历十载始克成书。生将出资囊,付剞劂,愿丐一言以为序。”“予于是书,幸得荟萃而观纂修之成,朝夕披览”(见李青岩《铜陵县志·序》),“澄心考核,用登梨枣”(见钱金殿《铜陵县志·序》)。该志书的慎始慎终刊刻问世,为我们今日铜陵留下了难得的宝贵史料和文化遗产。 该志书纂修告竣,知县朱成阿功不可没。在理论原则上,他认为:“夫史与志,其义无同而体裁微异,国史美恶备书,邑志则纪美不纪恶。虽日善善,欲长以示风励,顾美不可掩,美更不可溢。掩美则乖彝好之公,溢美则蹈谀闻之伪。扶风称龙门有良史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肤,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信斯言也。”在修志实践中,“搜罗从前各旧志并府志,参考互证,去伪存真,别疑似于毫厘,晰是非于微渺,指日告竣,可以传信将来。其间所载名山大川、赋役土产、城垣衙署、祠庙坛宇之类,皆可以参考订正。”并“与采访诸士约,恪遵宪檄,增删更正,矢慎矢公,勿遗勿滥,庶补前事之阙而折其衷”(见朱成阿《铜陵县志·序。又识》)。纵观是志,可见古人修志之敬业精神与学识水准。
书籍目录
铜陵县志目录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前言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说明 乾隆《铜陵县志》提要 《铜陵县志》序 《铜陵县志》序 《铜陵县志》序 《铜陵县志》纂辑司事姓名 凡例 县境全图《铜陵县志》旧序 万历中《铜陵县志》序 崇祯年重修县志序 顺治乙未重修《铜陵县志》序 顺治乙未重修《铜陵县志》序 顺治乙未重修《铜陵县志》序 顺治乙未重修《铜陵县志》序 乾隆丁卯重修《铜陵县志》原序卷一 沿革 星野 疆域附形胜 山川附岩岭、泉洞、矾洲、河湖、港溪、涧潭、塘渡、 滩陂、沟井卷二 城池 官署附公宇 官守附禄秩卷三 学宫附书院、儒学、义田、学田 武备附武职卷四 户口 田赋 积贮卷五 坛壝 庙宇卷六 乡耆附市镇、街巷、道路、杠梁、埂坝、墩寨、义冢、 物产 风俗附节候 坊表附碑亭卷七 选举 ……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后记
章节摘录
叔才,铜陵大家,世以资名,子弟之豪者,驰驱渔弋为己事,勤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笑,莫肯命儒者,遇儒冠皆掩目远去,若浼己然。虽胡氏亦然,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帑,延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其父母教(已)〔己〕之笃,追四方贤才,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裒然为才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予愚而从之游,尝为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日“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恃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溯于中而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期然而然,则子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言窃笑者,固庸者耳,岂所宜惭哉。姑恃予言归,以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而悟,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后记
自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以来,明清两代纂修的《铜陵县志》共有8种,依次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纂修本(已失传),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沈梅等纂修本8卷,万历十五年(1587年)熊荩臣、何自谦等纂修本lO卷,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允升、张九方等纂修本(已失传)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刘日义、李士蛟等纂修本8卷,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蒋应仔重修本(已失传),干隆十二年(1747年)单履中纂修本16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青岩、史应贵等纂修本14卷。依据全省旧志整理规划,铜陵市志办公室负责同志会同市、县志办专业人员反复查阅现存5种旧《铜陵县志》,经比较后研究决定,对清乾隆二十二年纂修本首先进行点校,由市、县志办共同承担,聘请原市志办主任周大钧同志点校。该书是公元1757年刊印,本室现藏本是从安徽省图书馆复印的影印本,共分4册。
编辑推荐
《铜陵县志:乾隆》由黄山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