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李剑阁 著  页数:46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以农村经济研究部为主,组织中心各研究部30余位资深研究人员,与几个省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涉及17个省(市、自治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 749个村庄的大规模实地调查,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面l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若干典型案例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剖析,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本书汇集了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综合性研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变化,讨论了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现状,对2 749个村庄大规模实地调查的主要发现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在各项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重大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中篇为专题研究,主要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村庄布局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新型农民组织发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农政策、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下篇为地区案例篇,该部分收入了课题组成员完成的十余篇调研成果,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  新农村建设问题涉及面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是初步的,不少见解和主张还不够成熟,有些看法不同研究人员之间也不尽一致。希望本书有助于读者对我国当前农村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能够帮助读者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内容概要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研究部30余位资深研究人员参与该项课题研究。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首次披露了课题组对全国17省(直辖市、自治区)、20个地级市、57 个县(市)、2749个村庄大规模实地调查的重要发现,收录了研究人员对若干典型案例的调研报告,系统介绍了课题组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政策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分为上、中、下三篇,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问题,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可作为各地制定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上篇:综合研究总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新课题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全面要求三、逐步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五、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六、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八、建立符合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九、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十、顺应农村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1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进展——对全国2749个村庄调查的综合分析一、村级组织的现状与特点二、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收入差距悬殊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土地流转状况四、土地征用是农村矛盾的焦点五、农村宅基地的现状与村庄整治六、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七、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八、农村信贷状况九、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十、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十一、农村致贫原因发生重要变化十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一、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二、农业结构的变化三、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变化四、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五、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关联度的变化六、农村消费方式的变化七、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八、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九、农业、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3 工农业关系演变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三个阶段:工农关系视角二、向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转变的标志和时间判断三、部分工业化困家和地区在工业反哺农业阶段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四、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分析五、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必须正视对农业的历史欠债六、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必须依靠工业反哺农业七、正确理解工业反哺农业或“以工哺农”的实质八、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和方式4 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一、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的现状及演变轨迹二、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形成的原因三、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变化的趋势……中篇:专题研究下篇:地区案例研究

章节摘录

  三、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构造与模型描述  本研究所运用的中国CGE模型包含49个生产部门,劳动、土地和资本三大类生产要素,以及100个代表性的城乡居民分组。  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力和资本被所有的部门使用,土地仅被农业部门使用;劳动力要素首先根据城乡行业特征被区分为城镇劳动力、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农业劳动力,然后每类劳动力内部进一步依据受教育程度区分为非熟练劳动力、半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  在住户分组方面,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广东、四川和辽宁三个省份的城乡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汇总数据。根据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将调查样本合并成5个“阶层”——农村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家庭、农村中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家庭、城市中收入主要来源于转移支付的家庭、城市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的家庭,以及城市中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家庭;然后在每个阶层中,根据家庭人均收入的高低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0个组,每组包含该阶层人口的5%。这样就得到了城乡总共100个家庭类别。将如上的分组数据加以集结并将其结构上的信息反映到全国的社会核算矩阵中,就在模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不同类别的家庭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多样性;而各“阶层”中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10组居民的福利收益的变动则为考察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模型假定每一类家庭都拥有熟练、半熟练和非熟练三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向非农部门提供劳动力是本模型重点刻画的家庭行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规模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规模都日趋增大,但由于一些制度因素和现实中的困难,这种转移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受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公共产品分配方面的制约,他们难以向城镇大量迁移。而另一方面,农村非农活动的增长又非常有限,使得农村家庭在当地非农部门的就业也受到限制。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弹性的。  模型分两个步骤来刻画家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非农劳动力的供给和城乡间劳动力的转移。

编辑推荐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分为上、中、下三篇,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问题,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以农村经济研究部为主,开展了涉及17个省(市、自治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的大规模实地调查,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若干典型案例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剖析,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