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远东 作者:倪宝诚,倪珉子 编著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前言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依附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它能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观念,并构成一定的民族特征和气质。民俗艺术包括绘画、剪纸、刺绣、染织、服饰、建筑、陶瓷、器皿、玩具、雕塑、演艺造型、民俗礼仪和祭祀活动的装饰等,贯穿于各种岁时节日、生俗、婚俗、寿俗、丧俗等礼仪活动中。民俗文化中的造型艺术,是有形的、可视的艺术形式,既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晚期,我们的祖先便能烧制日用陶器、绘制彩陶和岩画、雕琢玉器、运用兽骨和蚌壳进行审美装饰或原始巫术活动。当时的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思想蒙昧时期,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划分,所以这个时期的原始艺术是原始部族内共享的文化创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不断出现新的变革,民俗活动逐渐增多丰富起来,民俗艺术也相应丰富发展起来。当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社会分化出居于上层的统治者和处于下层的被统治者,民俗艺术便出现了两条发展的轨迹:一条是为宫廷、贵族、官僚服务的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一条是为奴隶、平民、普通劳动者服务的民间民俗艺术。两类艺术都属于民族文化,均来自民间,均从民间汲取营养。由于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不同,两类艺术的风格、形式和规模便出现了很大区别。两类艺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其中最具生命力的是民间的民俗艺术,它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劳动者的艺术”。
内容概要
河南浚县的民间泥玩具丰富多彩,著名的“泥咕咕”始于隋唐。浚县杨杞屯以制作泥玩具而出名,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泥玩具之乡”,现仍有1500多名民间艺人精于泥塑。淮阳泥泥狗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被专家们赞誉为“真图腾、活化石”和“现代活文物”。 本书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丛书”中的一种,介绍了淮阳泥泥狗原始民间工艺的有关知识。
作者简介
倪宝诚,1935年生,原籍山东临朐,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彩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河南卷》副主编、 《中国民间剪纸全集·豫西卷》主编、《大河风——河南民间美术文集》主编,主要著作有《民俗玩具》、《朱仙镇门神》、《河南民间工艺开发》、《泥猴张》等。
书籍目录
前言一前言二史前“图腾”艺术的民间记忆 对“精灵”的顶礼膜拜 外形很像梨子的古老哨子“人面猴”与崇猴习俗 造型虚幻、怪诞、神秘 “泥泥狗”艺术的原生态品格 狂妄、张扬的雄性“人面猴” 五彩源于《周易》中的“五行说” 绘有女性生殖符号的“人面猴” 似人非人,似猿非猿 骑怪兽“人面猴” 内涵极富人情味 “泥泥狗”堪称活态文物 以己之人性感悟动物之灵性 享受“天伦之乐” “马上封侯”的吉祥寓意 猴骑羊,大吉祥 猴子喜桃的由来 “泥咕咕”中的猪八戒 舐犊之情 传统技艺中糅进了写实的因素 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幽默和喜剧效果“驮子斑鸠”与鸟俗信仰 “九头乌”的来源和内涵 人禽合一、共存共荣的生殖崇拜观念 喜用黑色彩绘的重要文化内涵 乌造型中表现最多的是斑鸠鸟 远古精灵崇拜的文化遗存 造型简洁洗练,神韵十足 不同部落之间通婚、融合的潜意识 人祖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神话传说 人类早期文明中的生命繁衍意识 虎不称虎而叫“猫” 人面鱼的两种基本造型 奇禽异兽的深刻内涵 神龟渡海的神话传说 有关人祖伏羲的传说 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 “双头禽兽”多见于出土文物或史前岩画 一种对生命繁衍的讴歌 艺人凭主观意念即兴挥洒 最具代表性的是“咕咕鸟”和“骑马人” “咕咕鸟”的造型 公鸡有“五德” 造型准确,高度概括,夸张传神 与鸡有关的习俗 愿作鸳鸯不慕仙怪兽精灵与狮文化 浑沌初开的旷古时代 一种魔力的象征 偏僻地域的超脱艺术 浑沌初开的神话 “独角兽”的深刻内涵 形象离奇古怪的“三角怪狮” 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意识 老艺人王兰田的多角多头兽 龙的来源 天真烂漫的小虎小龙 “十二生肖”的产生 兽角:勇猛、刚正和权力的象征“铌泥狗”、‘铌咕口古,’中的鸟兽虫鱼 崇鱼的图腾理念 龟甲蕴藏着宇宙形成的秘密 蛇在中国史前图腾文化中的地位 蝙蝠备受欢迎 “下山虎”何以畅销 淮阳“泥泥狗”名称的由来 猪为财富的象征 牛与人类的深厚感情 羊的三层深刻寓意淮阳现代“泥泥狗”与浚县“骑马人” 老艺人的童年记忆 创作理念的突破 老艺人创作包公的新理念 “羊羔跪乳”中的现代意识和夸张手法 “泥泥狗”独特的施彩方法 一幅情趣俱佳的幽默画 史前先民对鱼的崇拜 “骑马人”:历史争战的民间记忆 “骑马猴”的吉祥文化内涵 很有装饰趣味和现代感的彩绘小马 钟馗的故事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 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一台让人百看不厌的好戏 双音哨:战争记忆的物化载体 海螺:古代指挥、调动部队的号角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我祖籍山东,具体说是山东潍坊地区临朐县人。临朐距潍坊近,幼年时家乡的门神、风筝、剪纸、社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 生对民间美术都情有独钟。20世纪50年代初,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许多民间老艺人,如木版年画方面的、纸扎方面的、泥塑方面的等等,幼年的熏陶加上工作的需要,使我养成了收藏民间美术品的爱好,诸如门神、灶画、剪纸、皮影、民用陶器、各类玩具等等,多年来,每逢节假日,我便深入山乡辟野,到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的农村或庙会去采风,在与质朴憨厚的艺人亲密无间的接触中,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身边。我收藏“泥泥狗”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那次我因公赴周口出差,约稿任务完成后,朋友赠我十余件被称之为“泥泥狗”的泥塑,当时只觉得“泥泥狗”名称怿怪的,造型离奇、怪诞,感到十分新鲜。从友人口中得知这些怿异的黑色物件产自淮阳每年一度的农历二月“人祖庙会”时,我喜出望外,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我历时近30年的持续不断的寻觅和收藏。而我接触“泥咕咕”这种小巧灵动、色彩鲜活的泥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我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的《豫苑》编辑部任美术编辑。
编辑推荐
《泥泥狗·泥咕咕》讲述了:当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社会分化出居于上层的统治者和处于下层的被统治者,民俗艺术便出现了两条发展的轨迹:一条是为宫廷、贵族、官僚服务的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一条是为奴隶、平民、普通劳动者服务的民间民俗艺术。两类艺术都属于民族文化,均来自民间,均从民间汲取营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