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居之路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远东  作者:冯燮刚  页数:185  字数:14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安居之路走出房地产迷局》中谈及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既涉及作为当前焦点问题的房地产,也涉及国家的经济转型。作为作者曾经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应其之邀,读了书稿,写下如下的话,权作推荐意见。

作者简介

冯燮刚,博士,生于1972年,四川眉山人。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并于1997、2006年分别取得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信银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关系论经济学、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在《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财经问题研究》和

书籍目录

序言引子:沉重的房地产迷局第一章  历史、现实与未来 中国经济增长30年历史素描 利益多元化与“以脚投票” 立足现实,选择未来 小结第二章  “地产推动中国” 货币化分房 房价收入比持续居高不下 黑洞效应:大规模投机性持房 经济传动:“地产推动中国” “高处不胜寒” 小结第三章  十字路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进退维谷的中央政府 “土地财政”支撑下的地方政府 人人喊打的房地产开发商 欲罢不能的商业银行 望楼兴叹的城里人 在城镇边缘徘徊的农民 “陆”在何方第四章  在开放市场中的科学原则 和谐共赢:开放社会的基本政治法则 经济自律:千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其他重要法则第五章  机制的缺失与健全:经济自律和市场约束 “圈地” 造房 住房市场投机 小结第六章  和谐共赢:房地产与宏观经济软着陆 强势政府:中国经济发展的组织中枢 中央政府:改良税制 地方政府:经营市场,服务企业 城镇居民:抑制投机,和衷共济 房地产开发商:规范经营 农民:完善土地产权 中国安居之路第七章  后市观察:顺天谋事,成事在人 “百日剧变” 长期趋势向好 市场转轨势在必行 平稳转轨事关重大 SOS:救市与平稳转轨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现实与未来  住房问题涉及国计民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千个人的想法往往超过一千个,同一个人还常常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又一个想法。正如哲人所言,要想改变世界,必先改变世界观。看问题的视角往往比对问题的意见更加重要。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则观察到的东西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讨论问题之前,协调看问题的视角,使其尽可能一致,避免无谓的争论,对促成问题的解决,无疑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增长30年历史素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持续时间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成就。对这30年的经济增长,国际国内有很多看法。笔者根据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和主要生产要素,将这30年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在全国推广农地承包制,将农户确立为中国农村、农业中的基本经济单元,打破了以生产队为基本经济单元的大而公的集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自由度,激发了农民为家庭温饱、小康而种地的热情,中国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农民人力资源及相应土地资源投入有效性的提高,为该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主要的动力。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自然是1978年安徽省率先开始的“包产到户”实践。1980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在政策层面正式确认了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突破了旧的体制框架。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占86.7%,中国农业基本完成了由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到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制度”的过渡,农村经济面貌从此气象一新,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也在此基础上蓬勃地发展起来。  ……

编辑推荐

  从“百日剧变”到安居之路,冯燮刚博士为您指引房地产的将来。  房地产商为富人盖房,政府为低收群体提供住房保障,谁来解决庞大的“夹心层”(中等,中高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高收入群体有购买意愿而无购买力,那应当指望谁来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  如果不能按照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整合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土地,那可以指望用什么资源来完成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呢?  ——中国如何走出迷局,踏上安居之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安居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