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上海远东 作者:鱼丽 页数:203 字数:20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张良的地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张良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评论张良,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定论,可谓掷地有声——帝王师;张良的人生成长经历,完全属于励志版本;张良的谋略,颇有风神之至;张良作为一介谋士,是属于谋之大者。 关于张良的传奇故事很多:博浪刺秦、黄石授书、救危扶汉……他屡出奇谋、屡建奇功,看似神奇,实际上如果除去这些外在的光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张良,痴迷而执着、大度而多谋、真实而简洁。
书籍目录
引子:刺奏第一章 复仇 丞相府中的公子 东方隐者第二章 天涯 兵书的故事 在下邳任侠 仗义救了项伯第三章 风云 神交刘邦 复韩,还是复韩 在中原逐鹿 谋取关中 刘邦进咸阳第四章 王者 解决灞上危机 天下第一宴 项羽大分封 从彭城到关中第五章 争霸 在下邑画策 借筷子阻谏分封 楚汉天平上的砝码 刘项相争 楚河汉界 三角形拼图 项羽的末路第六章 邦国 巧收韩信兵权 定都终结者 分封雍齿 自请留侯 未央宫里的家庭风波 商山四皓 谋之大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复仇 丞相府中的公子 一般而言,作为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总会留下几句相关的经典性话语,谋士也是如此。比如,和范蠡有关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和魏征有关的是“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作为西汉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张良,也有一句经典性的话语,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简洁概括地说明,他为创立西汉王朝立了大功,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张良的位置,仅次于萧何、曹参。而且,对张良,还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定论,可谓是掷地有声——帝王师。 这是刘邦给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司马迁身为一名卓越的历史学家给予他的评价,度身定做,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张良最初的形象,却和帝王师这种洒脱的气质似乎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历史成就一位大家,手法各不相同。仔细分析来看,张良的人生成长经历,完全属于励志版本。 张良本是韩国人,从小被人称为“姬良”,因为,韩国本为姬姓之国。它的先祖是周天子王室(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所以,周王室的后世子孙都以姬为姓。 关于张良的身世,史书上记载得很少,后世学者根据自己的推测,演绎出不同类型的版本。张良小时候,父亲就已经过世了,支撑他的天就塌了一半,可想而知,张良母亲的处境也相当困难。 张良还有一个弟弟,母亲经常背着兄弟俩暗暗长吁短叹。 张良年长些,已经懂事了,他见母亲这样,自然难过,便问:“妈妈,你为何总是叹气、伤心落泪啊?” 母亲拉过他和弟弟,悲戚地说:“你祖父和你父亲都曾为韩国两代君王的丞相,我们家曾经那么地荣耀,自从你祖父死后,全靠你父亲全力支撑,但是,你父亲如今也早早撇下你们走了,现在,你兄弟俩这么小,这以后可怎么办哪?” 原来,张良出生于韩国丞相府中。他的祖父开地,曾经历任昭侯、宣惠王和襄哀王的宰相。他的父亲平,也曾做过厘王与悼惠王的宰相。 提及韩国,倒也颇为有趣,它原是从春秋时的晋国中分出来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大臣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出于一己私利,瓜分了晋国,自此以后,赵、魏、韩成为中原大国,加上原来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但是,七雄之中,韩国却是最弱小的,像个受气包,一直受到邻国的夹击。它的东面是魏国,当时,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北面是赵国,自从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将宽袖长袍改为窄衣短袖,又将笨重的战车改为骑马射箭以来,国家也强大了许多:西面是秦国,原先也很弱,后来,秦孝公下了一道“求贤令”,招纳到商鞅,为秦国大变法,终于成为霸主;南面是楚国,从春秋时就开始忙着开拓疆土,一直到战国时都没歇着。周边的几大强国全都声势浩大地搞改革,一派忙碌景象。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张良,作为一个「五世相韩」的富贵公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处在国弱遭欺的辱境,最后因韩国的灭亡,他不得不孤注一掷,寻求刺秦机会。博浪沙一刺,虽未成功,但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却应是一个转折。作者深入张良的内心,用生动活泼、富于现代气息的语言描给了张良精彩的一生,叙述他从一个复仇者,慢慢成长为「帝王师」的过程,同时也详细地写出他为人的挣扎与努力、痛苦与执着。本书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那段狼烟弥漫的历史,深刻认识这位风神谋士的风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