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全4册)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作者:燕垒生  页数:1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行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史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凭空构架了一个战争时代,而战争更是此书的一大看点。不论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或是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天行健》都做了很深的刻划,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也许是作者以前写过鬼怪玄异小说吧,《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

作者简介

  燕垒生自述:  很小的时候想做个作家,后来却读了个工科,这个梦看来是永远都只能是个梦了。但对中国文字的奇妙,一直都很有兴趣。也许我们国家经济上不算发达,但前人留下的文字,永远都值得我们骄傲。上网以后,发现居然还有这么个好地方,可以把以前那些写得很恶心的东西都贴出来,躲在一边看看别人的评论,真有点偷了东西没被抓住的快感。我写的东西,多半只是自娱自乐。一直觉得,在网上写点东西,有点卡拉OK的意思。不过玩玩文字,总比赌博嫖娼要好得太多,尽管好象有点不合时宜。不过,本来只是游戏而已,让自己那些奇诡的想象没有用到歪里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吧。  坡公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鲁迅改成了“人生识字糊涂始”,好象有点故作滑稽,但如果当他是感慨,那味道也很长。自然不必硬拖上“文章贾祸”一类老话来做个注脚,只要我愿意,写点文字来渲泄一下,那又有何不可?只要你愿意,手中有笔。

书籍目录

第一卷第一章  裟婆世界第二章  譬如火宅第三章  修罗场第四章  地狱变相第五章  疾风烈火第六章  进退两难第七章  插翅而飞第八章  智者胜第九章  突如其来第十章  大军压境第十一章 敌友之间第十二章 变生肘腋第十三章 惟心不易第十四章 将计就计第十五章 一切苦厄第十六章 饿鬼道第十七章 虎尾哗变第十八章 无常火尾声第二卷第一章  述亡之路第二章  神之剑第三章  西府军第四章  归乡之路第五章  莫非王臣第六章  夺嫡之争第七章  雷霆震怒第八章  帝都平乱第九章  狼兵初现第十章  尔虞我诈第十一章 风行水上第十二章 河上死斗第十三章 星汉灿烂第十四章 兵行诡道第三卷第十五章  胜负一线第十六章  闪电一击第十七章  孤军奋战第十八章  帐中之秘第十九章  九死一生第二十章  以和为贵第二十一章 诈术欺人第二十二章 谋事在人第二十三章 臣罪当诛第二十四章 髀肉复生第二十五章 危在旦夕第二十六章 国之重宝第二十七章 重整旗鼓第二十八章 深谷断魂第二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卷第三十章  龙战于野第三十二章 变化多端第三十二章 真伪难辨第三十三章 天火之威第三十四章 怒雷惊蛰第三十五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六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七章 帝都鏖兵第三十八章 与子偕老第三十九章 众志成城第四十章  帝都决战第四十二章 胜券在握第四十二章 乘胜追击第四十三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四章 窃国者诛尾声

章节摘录

  回到营房,辎重官正在清点,准备开进城去。照例,屠城后休整几日便  又要出发了。只是,现在这最后一战后,剩下的事不过是清扫共和军的余党  。这一次武侯南征,也出乎意料地顺利:二月出师,一路势如破竹,不过十  个月便转战二千里,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师而还,就算武侯,这也是从未有过  的战绩。  共和军起于三年前。当初,镇守南疆的苍月公突然叛变,打出的旗号是  共和军。当时,苍月公是帝国三大公之一。帝国的封爵,王爵只封宗室,三  公世袭,二等爵是文武二侯,下面就是十三伯。苍月公作为一方诸侯,以前  的列代大公都是被倚作长城,谁也没料至U他会叛变,使得帝国措手不及。  苍月公起事之初,极为顺利,两个月便扫平了大江以南,与帝国形成划江而  治之势。  这一代帝君,帝号“太阳王”。尽管太阳王自诩为“如太阳一般明亮”  ,但作为一个君主,虽然可能永不会被后人称为明君,不过必会以性能力高  强而留名青史。他的后宫有一千余嫔妃,据说每次子女们在吃饭时要摆出几  十张大桌子。当然,这些肯定是乡野流民胡说,以皇室之尊,那些皇子公主  不会像平民百姓一样团团围坐着吃饭的。民间传说,太阳王的前生一定是一  匹种马,他的精力,也许已被女人吸干了,苍月公初起时,他居然颟顸地认  为那是谣传。如果不是文侯力排众议,以一支偏师烧尽苍月公屯积在大江南  岸的船只,只怕帝国的历史早已结束了。  尽管每一次战争我都冲锋在前,其实在我内心里,依然是站在共和军那  一边的吧?这让我有点恐惧,仿佛内心的不忠也会在脸上表露出来。  胡乱想着,把甲胄收在箱中。本来这些事都该祈烈做,不过我实在不喜  欢一个大男人摆弄我的衣服,即使是铁甲也一样,因此,总是我自己收拾的  。军中不知道的人,还说我很平民化。说来可笑,一个百夫长,不过是军中  的下级军官,好像也被人看作是贵族了。  这时,我的营帐帘子被撩了起来,是辎重官。他一见我,道:“啊,楚  将军在啊,武侯有令,拔营进城。”  这些事其实跟我没关系,拔营的事,都是辎重营做的,可是,我却道:  “我也来吧。”  好像做些杂七杂八的事,可以忘掉我内心的空虚一样。  辎重营的任务就是收拾,赶车。武侯治军如铁,每次跟武侯出战,每二  十个营帐放一辆大车。战场上人也朝不保夕,因此东西都很少,像我尚有铁  甲,一般士兵的皮甲平常都不脱的。  武侯以四将合围战术攻下了高鸷城,却也损失了近千人。我一边收拾,  一边听着别人的唠叨,不知不觉,东西都收好了。  辎重营的人是最不合算的,每一次屠城,他们都没份,而战后,也只有  一份平均的财物,所以不少年轻力壮的后勤兵老是向我磨着,要去前锋营。  他们并不知道,也许知道了也不愿多想想,前锋营的阵亡率是最高的。武侯  出战以前,前锋营两千人,现在出发时的二十个百夫长死了七个,而全军阵  亡的士兵,十之三四在前锋营。也许,武侯因为此才把第一道屠城令下给前  锋营吧。  我看着长长的辎重车队开进城门。那道厚厚的城门还倒在地上,上面还  留着我的巨斧留下的痕迹,混杂着死人的碎肉、血迹和火烧的焦痕。  P5-6    前言  有一个词叫长远 奇幻这把火来得好猛,感觉中是刚刚烧起来的嘛,转眼间就这么轰轰烈烈了。上个世纪中叶,在拉丁美洲曾经有过一次文学的高潮,从而产生了一种爆炸性的效应,因而有了一个“爆炸文学”的命名。今天来回想一个个作家的名字,一部部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的名字,那光芒,依然辉煌而且明亮。但那次爆炸从低潮到高潮,是好几十年时间,而不是眼下我们的奇幻制造出的这么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异景观。 可不是吗?奇幻,几年前还是一个远在港台,甚至有些咬口的词呢,却突然一下就爆发了,从网站而杂志,从杂志而图书,蓬勃而又生猛,俨然是一个繁芜而庞大的存在了。一个巨婴就这样站立在了我们面前。说实话,面对这样一个甫一出世就身量庞大,而且还蕴含着无数可能性的巨型婴儿,感觉有些复杂,甚至是有些怪异的。正由于此,作为一个幻想文学的出版人,我对这样一种局面在感到鼓舞的同时,也时刻保持着一种警觉。 所以感到鼓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看到中国的文化生产经过这么些年的艰难转轨,本身效用如何可以不谈,倒确乎是转化出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脱离了主流体制性文化的承认与扶持还有一种自我生发与自我成长的可能。奇幻短短几年间在中国的爆发,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远了不讲,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文学形态的出现,都跟体制内的主流文化界的推波助澜有关。什么是主流文化界呢?我想对文学来说,大致包含这样一些组成部分:官方半官方的文化团体,国家资金支持的专业的文学与文学批评刊物,出版社,一些官方半官方的讨论会和一些主要在这样一些团体内、刊物中、图书里、讨论会上树立了话语权的文化官员、编辑和批评家。直到今天,这种局面并没有太大改变。 但是,由于网络这个开放平台的兴盛,公众的写作活动终于溢出到了体制之外。这不是说,过去没有人私下写作,但那仅仅只是个人写作而已,这些写作的成品要成为一个公共性的产品,最终还得在上述主流或体制内的框架下寻找惟一的正式出口。这个出口,因为审读制度,更因为主流文化界对于新兴的、带有较强通俗文化特性的文学形态,普遍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拒斥心理,使奇幻之类的文学性书写不可能有出头之日。但是,网络这个真正具有公共性的书写平台,给了这一类通俗的、娱乐性的写作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于是,网络写作开始爆炸性成长。奇幻文学正是在这爆炸性成长中声响最烈的那个部分。同时,也随着网上文字向纸质媒介的转移而向杂志与图书转移。如果不急于谈文化建设上的价值,只从纯粹市场的意义来说,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已经比较市场化的出版机构对此作出了迅速的反应,而不是体制化的、主流的文化界认识到这种书写所具有的巨大活力与潜在的文化与商业价值而予以了充分的评估与认同。我们只看到主流文化界在庙堂之中高谈阔论之时,却对眼下由年轻人的写作与阅读兴趣左右着的大众文化市场上所发生的种种现象集体失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我们是那么热衷于文化的讨论,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在市场中成长的文化,在市场中定型的文化,集体奉行一种鸵鸟政策,那么,文化批评与文化建设本身就已经有了一个巨大的缺陷。很多很多年前,汉语文里就有了武侠小说。20世纪80年代文化禁锢打开后,武侠小说便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上势如破竹。今天,我们部分的主流文化界在金庸们其实早已经功成名就后,才予以追认。而且,这种追认不是按其本身非常鲜明的市场化与类型化写作的特性使其安于本位,而是将其拔高为与鲁迅一类伟大人物同值同构的大师,给人一种颇为怪诞的感觉。 市场的文化与文化的市场有着自身的运作规律,也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美学。科幻世界杂志社多年来在文化市场中悉心开垦与耕耘,在体制性的主流文化之外,开辟出中国科幻文学一片崭新的天地,并于2005年正式创办《奇 幻世界》杂志。杂志创刊以来,发行量节节上升。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科幻世界》杂志在幻想文学领域内多年默默耕耘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市场经验与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是顺势而为,因应了幻想文学中奇幻这一前景巨大的写作与阅读热潮。这两方面的结合,足可以保证我们在当下新兴的幻想文学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保持住我们领先的位置。 这个领先位置的取得,当然得益于我们理念的领先。 理念领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这奇幻写作的繁荣局面保持一种警觉。这种警觉就是在编辑过程中既有对当下情势的因应,也要暗含一种意在于久远的引导。 前面说过,奇幻文学的兴起,得益于文化出版的市场化,如果失去这个前提,将很难设想当下出现的这种幻想文学勃兴的局面。科幻世界杂志社这群始终致力于中国幻想文学建设的出版人,当看到奇幻文学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强烈爆发,并看到怀揣着不同目的的那么多人与机构都争先恐后参与这种市场狂欢的时候,却十分清醒地对这个很初级的市场化中的低质的、无序的竞争——换一种说法,就是对一种刚刚形成的写作资源过度的、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开发——将对奇幻写作的远景可能形成的破坏保持着充分的警觉。看看这些年来中国的出版界就可以知道,很多出版机构并不真正致力于对于作家、对于作品负责任的甄别与培养,而只是投机性地参与到无序无度的市场低质开发与竞争中,以致于很多可以持续开发很久的写作领域,因为这种破坏性开发而在瞬息之间便烟消云散。所以当下奇幻的繁荣。如果界内之人,大家都用稍微严格一些的眼光略作观察,的确就会看到许多瞬间破灭的泡沫,以及泡沫消散后可能隐含的危机。 为此,当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了《奇幻世界》杂志的时候,就明确了一个宗旨,即我们将主要致力于新人的发现与合作。这种合作,当然是以双方的商业利益为前提,但是,出版方与作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任何个体的写作,不会时时刻刻都保持在一个高峰的状态,而我们长期积累的出版经验,除了保证足够的市场开发力度外,更懂得如何将作者的创作力视为一个应该尽量提升与尽量长久的资源加以合理地开掘,并与之共同发展。我们珍惜这个资源,也希望年轻的奇幻作家们计之长远,对自己的创作能力倍加爱惜。我们希望与年轻的奇幻作家们共同拥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现在,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双方都共同拥有一个长久美好的将来。 我想,我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已经比较充分地体现在了我们的杂志中间,并且相信,这就需要在充分市场化的前提下,在将来的刊物与图书的出版过程中,使这一追求更充分地体现在编辑工作中间。 今天,我们在《奇幻世界》进入良性运营状态之后,与时代出版社合作,将读者们在杂志上已经初步认识与了解的作者们有特点有质量的奇幻长篇陆续推出,也正是我们这种努力的一个部分。 中文语境中的奇幻写作刚刚起步,要有一个健康而持久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更为长远的眼光。就当下的情况来说,首先,怎样把中国奇幻写得不像武侠小说延伸出来的一个分支,就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对于幻想文学来说,在中文传统的文学宝库中,无论是从写法上还是题材上,都积存了丰厚的资源与绵长的气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经验,中国式的幻想性文字,其实都与作者的现实感有很深的关系。而最终幻想文学的真正价值,除了幻想本身,也和其与当下现实的曲折联系有很深的关连。 千头万绪一句话:有了超过预期的火爆,我们还要想到另外一个词:长远。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行健》的好,并不惊艳绝俗,而是力图使文章走厚,波澜不惊却玄  机暗伏,千丝万缕纠结一处,引得你总有一天走到那丝线交汇处,然后悚然  而惊。  ——江南  燕垒生的小说,胜在底气,所谓厚积黻。这点是很多网络小说难以做到  的。  ——新浪网原创频道主编:沈笑  我看过的网络小说里,能把大白话操练得如此精练纯熟而又引人入胜的  ,实在寥寥无几。  ——树下野狐  带读者出入无情的战场与黑暗的宫廷,令人释卷不能。一部难得的硬派  铁血奇幻。  ——今何在  读《天行健》时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墨蓝的海底,一只巨大的蝠鲼突然  从我头顶轰炸机般掠过,我猛地惊醒,知道其实飓风正从海面刮过,掀起巨  浪滔天。  ——骑桶人  《天行健》很沉重,读起来闷闷的。但读完整本书后总觉得有一股澎湃  的暗潮在心里久久不息地涌动,书中贴近现实的人、贴近现实的人生,也许  比那些豪放悲壮的作品更能令人反思吧。  ——多事  他的文字,如同一尊古旧的黑釉陶,从已被遗忘的久远年月里一直站立  到现在。简洁平畅,却又有着出奇沉静的质朴姿态,那种独属于大丈夫的壮  美,浑厚而粗犷,难以言说。  ——萧如瑟  这可能是目前最值得阅读的网络长篇奇幻小说了。  ——斩鞍  终于有人写一篇不属于“网络小说”的长篇而贴在网上,其划时代的意  义,是不言而喻的。  ——江南  《天行健》就像寒夜里面的一炉温汤,喝的时候有实在的温暖。但是汤  总要喝完的,这就是它抹不掉的悲剧性。  ——晋江文学城站长:nina  作者自序  小时候爱看书。当然,看的都是些童话故事之类的课外书,小学二年级就捧着一套扉页上印着“好就好在投降”的《水浒全传》看得不亦乐乎。只是母亲对我这个爱好深恶痛绝,告诉我要改掉“看课外书这个恶习”。只是,这个恶习好象现在仍然是我的恶习中最主要的一种。那时要找一本书实在太难,书店里的书家里绝对不会给我买,借书证我也不知该怎么办,偶尔找到一本好看的书,就躲在一边,象一个饕餮之徒一样大快朵颐一番,如果找不到,就只能看着书店里的封皮,想象着里面的故事内容,所以那时的理想之一就是做一个书店员工。  这当然是一个不会实现的理想了。许多年前,我在《科幻世界》的前身,那时还称为《科学文艺》上读到一篇台湾作家张系国的《倾城之恋》,那种纯净的文字和奇幻的想象都令我非常喜欢。那时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写一个故事,写一个被蛇人围困的孤城的故事。这当然只是一句无稽之谈,那时就觉得多半会和孩提时代可笑的雄心壮志一样成为泡影,只是,许多年后却奇迹一样地成为现实,并且就登在《科幻世界》的子刊上,冥冥中也真似有种奇妙的缘份。  第一个草稿写于九十年代初,那时还没有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笔记本上,写完一本再换一本。然而写到第三本时,却突然发现第二本再也找不到了,失望之下,也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勇气。直到五年前买了电脑开始上网,才想起继续这个故事。只是要照着本书打字,实在不如另起炉灶来得容易,于是就用这个背景,重新开始。写完第一章的一万多字时就觉得索然无味,想就此结束,成为一个短篇故事算了。这一放又放了好几年,后来正值互联网普及,业余时间都趴在电脑前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就想不妨把这个故事扩充成一个长篇,权当练习打字。快写完第一部的时候,偶尔和一个台湾的网友foxflame又聊起了张系国,我说我曾看到过一本三联版的《五玉碟》,大概是张先生的新作,只是定价太贵,没有买。他告诉我这是张先生的《城》,分《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三部,就是在早期的《倾城之恋》和另一篇《铜像城》的基础上扩充写成的。“非常好看”,这是他对这三部曲的评价。  当时的后悔难以言表。不过后悔这东西过一阵就会忘,因为我知道迟早能看得到的,很久以前的这个愿望又浮上心头,几乎和抬杠一样,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故事写下去,写成一段幻想中的历史。  也许是年纪大了点,不再有少年时的冲动,却也多了韧性,所以这个决心居然已经接近实现了。到现在为止,这个故事已经写完了一百余万字,计划中全部将会达到一百五十万字以上。这样的数量,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实在有点力不从心。当我开始写这一系列的第一个字时,并没有想到也会有灾梨祸枣的一天。在此还想再表达一下对张系国先生的敬意,虽然我至今仍然未能读过《城》三部曲,毕竟这个不象样子的东西仍然可以说是追随着张系国先生的脚印而踩下的足迹。  这样一个故事自然谈不上是文学。想起另一位我极喜欢的作家张恨水在他的《金粉世家》序言中写着:“吾之作《金粉世家》也,初尝作此想,以为吾作小说,何如使人愿看吾书?继而更进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读吾之小说而有益?至今思之,此又何必?读者诸公,于其工作完毕,茶余酒后,或甚感无聊,或偶然兴至,略取一读,藉消磨其片刻之时光。而吾书所言,或又不至于陷读者不义,是亦足矣。”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民国武侠中的恐怖奇谈,文笔力图使文章走厚,波澜不惊却玄机暗伏,千丝万缕纠结一处,引得你总有一天走到那丝线交汇处,然后悚然而惊。是目前最值得阅读的网络长篇奇幻小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行健(全4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很不错 再不买就没了
  •   燕垒生代表作
  •   很快很快的很快很快的
  •   大学时代的记忆
  •   不错的经典,值得一看!
  •     《天行健》我在高中就有耳闻,但是没太留心。真正让我上心的是在贴吧偶然看到一句话:“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我感到很激动,百度出处,看到kindle商店卖,所以就买了……
      
      说实话,看的过程很纠结。楚休红从骨子里散发的懦弱和逃避与一个时代格格不入。他的理由大家懂,但是却不会得到宽恕,所以他死了,所以被人尊敬的砍了头。
      
      整体看起来很腻歪,剧情拖拉,打蛇人6本书,平定纷争1本书,结构不甚严谨。我感觉就像个胖子,平白堆砌了很多肥肉。倘若多多描写感情的蜕变,或可显得愈发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总来说,生活不忙的话,可以看看,体验下一个单纯汉子的心理转变。
      
      推荐阅读方式:扫读。
      
      kindle版定价:14.4
      http://www.amazon.cn/%E5%A4%A9%E8%A1%8C%E5%81%A5-%E7%87%95%E5%9E%92%E7%94%9F/dp/B009P4P0MK/ref=sr_1_1?ie=UTF8&qid=1395721797&sr=8-1&keywords=%E5%A4%A9%E8%A1%8C%E5%81%A5
      
      免费下载版……私聊
      
      特别提醒:亚马逊的kindle版,此书第七本重复一部分,挤掉一部分。个人感觉不影响哈。
      
  •      未读此书之前,听闻此书的网上口碑还不错,还是对这本书怀有些期待的。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本书,一看就觉得上当了。网上对燕垒生的文笔颇为推许,我自认还是很杂食的,对书的文字极少挑剔,但这本书的文字排列组合的方式不知怎的,让我感觉像看着一群奴隶被役使一般,读起来觉得非常苍白寡淡,缺乏生气。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读完这本不合口味的书的缘故纯粹是因为我想知道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获得这样大的名气。读完后,我并没有找到这所谓的原因,而是对这本书形成了极差的观感。
       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军事小说来说,这本书的世界设定粗陋不堪、漏洞百出,帝国和五羊城的社会架构和统治体系从开始就令人费解,读完这本书后,也不能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主导这本书的情节构架和走向的是作者以为高明的历史和政治隐喻,可作者最后描述出来的不过就是“孟良崮上虎贲垮,千里驰援有天霞。非我见死不相救,奈何共军有高达”这样的水准,我读完之后只觉得幼稚可笑。
       作为战争小说的重头戏,这本书对军事战争描写的也乏善可陈,即不能描写出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也不能让战争的残酷震撼人心,不要说与江南、老猪、说不得等网络名家相比,即使和我以前读过的名不见经传的早期小说《猛虎王朝》等相比,也是等而下之,根本就没有出彩之处。
       再说说人物,本书最主要的配角有两个,一明一暗,明的是文侯,暗的是南公子。读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作者用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就是让这两个配角去制造各种各样貌似高明的阴谋。所以当前面写的城府深沉、智计超人的文侯因为情节发展需要硬生生被作者猥琐不堪地弄死后,本书的写作节奏立即开始混乱了,也就注定本书以烂尾告终。
       再说南公子,作者始终不让他露面,也许有人以为这样很高明,但是想想吧,作为一个乱世的团体领袖怎么可能完全躲在幕后,你以为写的是张无忌吗?写到这,我就想起来当年看过温瑞安写的《四大名捕斗天王》里面的查叫天身为当朝大臣,居然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这样荒诞的写法真叫人替作者的智商着急。
       作者另一个推动情节变化的方法是让配角进行各种背叛,这简直是在向最擅长写背叛的温瑞安致敬,但读温瑞安的书,背叛是他写的非常出彩的地方,各种意想不到往往令人拍案叫绝,但天行健里这种种背叛简直就是早预订好似的,读到背叛发生时,让人毫无意外。此外,温瑞安的笔下的背叛让人对背叛者充满了恨意,这是他早年被好友出卖在台湾坐黑牢的因果造成的,但燕垒生笔下的背叛却只能读出淡漠的感觉,作为没有经历的人却嗜好写这种情节,只可能是因为心底充满对他人的不信任。
       再评一评主角,也就是这本书的灵魂--楚休红。这个人在这本书的作为恰恰就是本书书名的反义词,与别人妻子通奸的他当然算不上君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和他的作为更是沾不上边。在整部书中,楚休红面对着命运极少试图进行抗争,整本书里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像是一个军人、一条汉子所为,读着读着我就不禁怀疑是楚休红而不是郑昭是天阉。更糟的是,读到后来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这则当年著名新闻《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一小时 丈夫躲隔壁忍辱》,作者塑造的楚休红与这新闻的主角太相像了,没有血性,没有骨气,没有作为男人或者是说作为人的底线,没有任何自己应该拼死也应保护的东西,只会在心中动一些无关大局的阴微心思。作者在书中试图以“犬狼爪牙、猪羊之心”给楚休红这个人物定性,他的本意应该是楚休红有的是仁者之心,但我在本书前后看到的是楚休红分明怀有的是一颗逆来顺受的“M”之心,无恨兼无爱。再联想那句据说是作者发表的激愤名句“斯世已难逃匪穴, 来生愿做异邦人”,文如其人,楚休红为什么是这种性格就原因分明了。现在又没有闭关锁国,同是文青,原来以骂中国为乐的酒徒都移民澳洲开始以骂澳洲为乐的生活了,年纪不比酒徒大几岁的燕垒生居然被动地到寄托来生真是让人好笑,这和文中楚休红的行事风格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本书后期越写越像为作者不齿的意淫写法。安排楚休红登上高位,尊为“楚帅”,不知作者当没当过兵,懂不懂什么叫袍泽、战友、手足,要知道军中男儿最厌恶的就是做事不果断、无担当、婆婆妈妈、让部下缚手缚脚、不能给所在集体争取利益的领导,这样的人在部队要当个班长都难管得住兵。什么人能成为军中的上位者?要成为一个军中精英团体的领袖,靠得可不是什么领袖魅力,而是能够代表和维护这个团体利益的能力,难为作者还得塑造这么一群纯粹的人、毫无私心的配角给楚帅当部下。
       本书收尾时,作者为了给楚休红创造出一个悲情结局,同时又不贬低"楚帅"的能力,开始给五羊城一方狂开金手指,不,应当是金大腿才对,被蛇人屠杀清洗过的南方居然有能力发动战争,刚拥有土地的南方农民居然愿意从军打仗,这样斧凿扭曲的痕迹比比皆是,在最后,作者又毫不犹豫地拖出了南方军的“高达”:气球轰炸,至此整本书被写得稀烂,简直是烂到不能再烂的结尾。
       看完全书,做个结论:我认为作者的想象力匮乏,根本不适合写架空这种非现实题材作品,从这本书的苍白缺乏感情的文字来看,作者压根没有创作热情, 很多文青是以写作这种流行小说为耻的,也不知作者是不是抱着这个心态在写作。
       总算是把这本“名作”吐糟完了,我到最后也没搞明白天行健的名气是怎么来的,也许是比烂的结果,也许是因为实体出版,书商造势的结果,这其中的真相我就不得而知了。
  •     
      燕垒生的作品是同事推荐的。开始读了一些短篇,一些恶心的情节写的微妙微翘、丝丝入扣,好几天吃不下饭、喝不下水。
      
      《天行健》是看的他的第一篇长篇——真的很长。情节性很强,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读完;对人物刻骨也很入骨,最喜欢主人公楚休红,虽然他是个悲剧性的角色。主人公短暂起伏跌宕的一生很有警示意义。
      
      以前很少看国产小说,科幻类的现代小说就更不用说了。看完这部小说,以前的偏见有所转变。
      
      读后感用一句话概括:玄幻即现实,现实即玄幻。
      
      推荐大家阅读。
  •      燕垒生,真是个天才,对人物刻画非常到位,情节紧凑,语言虽不华丽,但有血有肉,我读过的最棒的小说之一,那句 楚休红再见了 勾起了我无尽的悲伤 ,这本书是灰色的 读完好几天会心情不好,但是我感觉又是真实的,也许生活本身就是这样。
  •     在武侠玄幻小说里面这本书已经可以算是一流的了吧。第一人称的描写在后期不可避免地导致情节的局限性是本书一个较大的败笔。但是第一人称让楚休红这个形象印在了读者的心中,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的读者都爱上了这个男人——楚帅死掉了之后,看这本书就索然无味了。
      
      可能是因为作者在中年才写出了这书后面的很大一部分,跟其它的网络小说比较,它已经少了一些志气,多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讽刺和无奈——南宫闻礼/南武公子两个人的对比,帝国和共和国在本质上面是完全一样的(有点法国革命的感觉),楚和枫的无奈,苏纹月的死,文侯的心机等等都是在其它的武侠里面很难见到的——也许其它的小说很虐心(比如《昆仑》的后半部分),但是《天行健》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经历:当一腔热血挥洒干净,当深陷纷争身不由己的时候还是委曲求全,拼了命的坚守自己的良知和底线,这就是楚休红,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勇敢过,懦弱过,愤怒过,畏惧过,最后只剩下悲凉。
      
      象征之一:百辟刀
      楚休红的佩刀(后来被无形刀取代),第一个寓意是武侯赋予的“不能有妇人之仁”。百辟刀就像楚休红的心一样,锋利无匹,坚韧异常,但是出刀时每一刀的目的都是守护——守护自己的生命,守护自己的亲人,兄弟爱人,国家等等。全书一直是以战争,打斗,政治纷争为主题,楚休红是一把利刃,但是及其容易被利用,事实上他也总是在被利用,后来也利用别人。他从来都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有很多的读者说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是,我却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对待敌人从来都是不手软,对待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时他总是最仁慈。在书的后半部分,楚休红从文侯那里得知了百辟刀的真正寓意——开国儒将李思进悟到刀的真意,或者是军队的真意:守护。守护之心永远不变,而守护的过程可以不择手段。一只部队如果只会打仗杀人,哪怕天下无敌,也算不上什么军队——守护才是军队存在的意义,“魂兮归来,永守亲族。”,这一句话大概到处了很多传统的中国人的心声,延续后代是奋斗一生的唯一目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这一辈子活得不清楚,活得太憋屈,时光过后自己的思想胆气以至于原则全部都在这个污浊的世界被抹去,所以将自己这一生没有完成的东西交给孩子来完成,如果儿子不成,就孙子,世世代代永不放弃。后来百辟刀的破碎也就是暗喻楚休红已经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了。面对国家的争端,他纵然有天下无敌的地军团也无法改变什么——作者在大概告诫每一个读者,历史的车轮根本不是任何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这书也讽刺了很多的东西,大框架大概就是法国革命吧——旧政府旧制度是有了问题,但是它至少还能转,大家恨死它就把它搞垮,这个过程中就有人从中夺权,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进步了一些啊,表面上还是提倡什么“人生而平等”、“共和制”之类的东西。但是对历史的看法,对旧帝国的看法一定要客观——旧制度里面不乏楚休红这样的仁义之人,也有南宫闻礼这样力图改革的官员,新制度的领导人一个两个也没安好心,但是他们退让了——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他们喊了口号。可以想象,这口号一旦喊了出来,不管新的政府再怎么禁止,大家都会有类似“平等”这类思想——人权运动成了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些又有谁能改变呢?
      
      楚休红二十几岁的时候便看透了这一切(哎,虽然后来他也没有多活几年)。我以为整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楚休红跟丁亨利最后的那一次对话。一方面楚休红还在做梦,居然还提什么招降以后的事情(他们还会让你活着?);一方面,又觉得楚休红是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军团换来了天下百姓暂时的幸福——毕竟全部的势力都被统一了之后不会有战争这么恐怖的事情了。他也有可能在向丁亨利,这位共和军中唯一信得过的人托付遗志——开启民智。
      
      教育,只有有效的教育才能改变这一切。试想如果多数人明白了楚休红的想法,共和军这种看似及其有序,实则目的不单纯的起义也闹不起来。。。(也说不好什么事情会发生了,大概像英国的光荣革命吧。)
      
      燕垒生说,《天》是一个可怜的人被一步一步推上时代的漩涡的中心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吧。在某种程度上说,楚休红是幸福的——生命的最后,有兄弟下属的死忠,有枫的喜欢,有了自己的孩子(郑思楚)。这一辈子奋斗过,做了他能做的事情,他本来不能做的事情,他本来不想做的事情。但他也是可悲的:他的名字虽然在政权更替的时候被淹没在历史大潮中,辛辛苦苦为天下的百姓奋斗一生,《旭日初升》中却有无数的人看着他被斩首,他们喊着“打倒帝国,共和国万岁”,楚休红是心寒的。他大概在那一刻对这群人的智商感到绝望了吧(他们只是把打到很万岁换过来喊而已)。但是下一刻,他看见了枫,最后一刻他和枫怀念的是战争岁月;最后他看见的是自己的孩子——那一刻,他心里又有了希望吧。
  •      很大气的一部恐怖小说!刚看第一部的时候,觉的小说人物名字挺不错的!够恐怖!后面发现小说塑造的人物都很鲜明!就是太血腥了,我看死那么多人,血淋淋,晚上做过恶梦!一共四部,我还是最喜欢第一部!后面有一些政治斗争,不恐怖吓人了!
  •     因为看的版本问题,有些章节我不都清楚是哪一部的了。
      其实写到后来,燕垒生已经失去耐心了。大段情节在楚休红的叙述中简单带过。很多人觉得作者在耍赖。但我觉得这倒是燕垒生的实在:他清楚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心力像以前那样写下去了,极限就在这里,他没有弃坑,也没有草草完结(像萧鼎),他选择了最好的方式,给了《天行健》一个有力的结尾。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很少有小说能像《天行健》那样,有那么多形象鲜明的角色,比如二侯,比如路恭行,比如邵风观,比如祁烈。燕垒生的不凡当然不止这些,但我很欣赏他能用很少的笔墨,写出一个让你无法忘怀的人。甄以宁这些不论。叶飞鹄这种出场极少,甚至连结局都是在别人的叙述中出现却极有血肉的人,没有多少人能写出来的。
      燕垒生缺的是耐性,但他已经很有技巧了。几乎所有中国作家都缺乏耐性(至少活着那些是)。
      
      百辟刀碎,固然意味着楚休红的悲剧结局,但所谓“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刀已碎,心不变,楚休红依然是那个善良的楚休红,做他认为正确的事,尽管辜负了很多人,尽管他夙兴夜寐枉徒劳,但刑场上枫的那一声“楚休红”还是让我觉得他的一生值得了。
      
      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人都做过坏事(包括楚休红自己),但令我讨厌的只有两个:陶守拙和南武公子。前者拆我CP,而且完全是损人不利己。而后者,他太恶毒了,不但恶毒,还玷污了共和,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厉害,但是令人讨厌的人渣。
  •     我心目中的中文奇幻第一书,也是金庸之后写格斗最佳的文章。这小说洋洋洒洒,一百五十万字,但是结尾还是仍显仓促,这也是当时作者选用第一视角叙事的时候所没有料到的吧。当然,燕垒生笔力强劲,当时在杂志上看烈火之城的连载,人物、叙事、情节和思想都大有可观,而且情节流动自然至极,但是文章写到后来,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是文中的“我”虽然官职眼界都有增长,但是仍然不能全知全能,所以对于一些情节只能跳出来叙述,另一方面就是后半段颇有些敏感的东西,作者虽然自称这是垃圾小说,但是这小说融合了那么多的作者心血,当然也加入了作者的理想和思考。所以其中有难以下笔之处,也在所难免。文中悲天悯人之情,权术军法之战,奇术异人之争,都让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文中的古体诗词,比如烈火之城中的葬歌,又比如最后作为结尾的妖异狰狞的结尾诗,其中那关怀天地之情,看尽历史之叹,都让人掩卷长思。
      如果说金庸一人将武侠这个类型文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天行健这本书,也是目前标杆性的作品。尽管燕垒生自称写的是“垃圾”和“地摊文学”,其实他自己内心对于这文仍然倾注心血,并且不允许别人把这本书和其他的网文并列的。
  •     很久以前读了这部小说,作者写得很用心,感觉这是一部英雄的悲歌。里面的英雄人物几乎都成了枭雄阴谋家的炮灰,从而悲剧的落幕。这也许也是现实的残酷,英雄往往拘泥于太多的原则、底限、责任,最终成为不择手段的枭雄的踏脚石。英雄要想战胜枭雄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必须学会一点,那就是“不择手段以实现神圣使命”。
  •      不得不说,《天行健》的架构真是不错,想象力汪洋恣肆,又能处处找到现实的影子。只是书中差劲到极点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大失所望。
       书中为了表现楚休红的“婆婆妈妈”、“妇人之仁”,对其心理活动的着墨可谓不遗余力,却不够巧妙,我能感受到的只是作者喋喋不休的说教与做作,丝毫不能产生共鸣。
       同时,可能架构过于宏大,感觉作者到后面有些收不住了,太多地方只能草草带过。
       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写,我想这部小说会出色很多吧。
  •     一部中国风味的银河英雄传
      
      各大人物性格塑造较真实立体
      主角最后不给力
      莫名的强悍又书生气
      结果挂了
      
      私生子也没有善终
      
      总体来说
      没有过度yy
      没有后宫种马开挂
      还颇有古风古韵
      算是近年来难得佳作
      
      
  •     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觉得这活脱脱就是一部新中国建国史啊。
      
      共和军遭到政府军多次围剿后处于覆灭边缘,突然杀出蛇人(日军),于是两方不得不联手抗敌,期间共和军改变根据地,更换领导班子,扩大力量,渐渐获得部分地区统治权。其后又发动土地革命,顺应民心民意,最终夺取政权。上位后打土豪分田地,便形成了天行健最后的结局。
      
      而楚休红等作为抗击蛇人的英雄,在内战中惨遭失败,则是张灵甫等抗战名将的真实写照。其他吴万龄,可娜等,也有我党渗透英雄的影子。太子二太子的内部斗争,估计就是之前几个国民政府的纠缠了。
      
      其他尊王团和文革的相似,以及国军的装备优势,如飞虎队般的风军团,坦克一样的铁甲车,也实在是不得不让人遐想。最后共和军的飞艇,估计是燕大玩红警2后对于共和军理所应当拥有基洛夫的潜意识投射……
      
      可能就是我想多了,或者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      有一个很有思想的同学推荐我看这部《天行健》,看了以后深觉此文之犀利,思想之深刻。小学毕业,欢迎批评,求不喷。
       先让我很无知的猜测一下,帝国后来的剧本和某大陆某时期的契合之处。北部为帝国的中心,(某北平)一个所谓的独裁统治(某资本主义),然后在各个地方出现的共和主义分子,在南部星火燎原,此势力被主流势力几次打压,差点沦为历史,后来出现帝国和共和之外的第三方势力--蛇人,使得两势力不得不表面合作,又各怀私心的“合作”关系。最后,第三方势力被消灭,这两股势力开始了“人心”争夺战,文化大革命式的民众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最后连幕后的主宰者都被这疯狂的“民心”所震慑,这群民众主宰了历史的方向,胜利的天枰也倒向口号更为响亮的共和军一边,最后,共和后来居上,赢下了这场战争。一样的麻木的群众,一样的猜忌,一样的万古枯换来的新开始。
      
       五毛勿喷,我只想说,若身处乱世,我们身不由己,身处盛世,我们仍身不由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有没有这样一种时候,你会觉得想哭、却发现眼眶早已干涸得挤不出半滴泪水,想喊、张着嘴用尽了最大的力气却无法发出任何声音,想跑、却发现腿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样无法挪动半步?我说的不是做梦,是看到《天行健》里楚休红死时的感受。
      
      死有两种,眼前的和只听过的。
      
      眼前的死,总是让人撕心裂肺,那是让人眼睁睁地看着最珍贵的东西逝去,会让人产生一种被人剖开胸腔时还要被逼迫着直视的愤怒感,当然,也伴随着深入骨髓的痛,令人麻木的痛。楚休红是一个善良的人,身为军团元帅,手握天下最强雄兵,围大敌后因爱惜麾下将士,也出于对战争的厌倦,决定向对方投降,只求天下从此止息干戈。这样一个善良到显得有些幼稚的人,在军营里所交朋友并不多,有的最终与他陌路,甚至死于他手,然而也有的是他政敌,最终却与他成为莫逆,为救他而强攻帝都天牢舍生忘死。楚休红看着诸位属下兼朋友明知是陷阱也还是跳进来了救他的时候,那种悲愤,可说是令人睚眦欲裂,所谓张睢阳齿,大抵不过如此。因为反战,因为爱惜朋友士卒,他放弃了争夺天下之主的机会,天真地以为解散大军后,能回到校园里去当个老师,却被当做诱饵,反过来害死了他最挂念的那些同袍。将军百战声名裂,回头万里,故人因我长绝。泪无语东流,万事皆休。
      
      可这种死,是庄重的,是有仪式的,我们的愤怒、悲痛与遗憾是围绕着他们离去的,他们会觉得有些遗憾,可也只是有些而已,毕竟这些惨烈是与我们分摊了的,不会太寂寞。可有些人的去世,是寂寞到不会惊起一丝涟漪的。
      
      再没有什么事比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听到故人去世更难过的了。李尧天是水军战神,百战百胜,少年成名,惊才绝艳,在出征海外时遇大风浪而死;邵风观是风军团首领,与楚休红起名,起初与楚不谐,后两人和解,最终却因信守与楚之约而与所率全部一起被剿杀。两人俱是当世名将,与楚惺惺相惜,可是他们的死,用楚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无不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就那么死了,一点声息都没有。”这种名将之陨的故事,在天行健里并不鲜见,有人指责说燕垒生太虐,甚至连男主角也不放过,让他死于断头台上。这其实就是天行健与一般小说不同处。兵凶战危,战场上的生死,命运的残酷,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死神不会因为你有多优秀而对你手下留情。真实的死亡,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机会,让你涂涂抹抹正襟危坐,死得狼狈不堪,才是绝大部分人的宿命。一部好小说里,主角光环其实是无意义的,那只是作者让主角在一个走马观花的世界能活得更久点,能多见识一会这个世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于是楚休红可以活到故事快结束,看到了一些死,也听到了一些死。很不幸的,在悲痛和遗憾过后,他完成了使命,然后也被送上断头台。有读者抱怨他怎么能死,主角怎么能死,而后面应该还有故事的。其实,他死得不早,而是太晚,因为他这样的人,其实是为了见证那些那些文侯武侯、四大军团、共和军、帝国军的盛衰枯荣而被苟延残喘的,如非为此,他早被作者杀在了半途。
      
      再来说楚休红是怎么死的。我说的不是楚休红的死因,不是why,是how。他在断头台上,被戴上了头套,然后被砍掉了头颅,然后台下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尽管很多年后他们回忆起来的时候说所有将军里只有一位楚帅仁德无双,待百姓甚好。但其实多年前的此时此刻,他们正为他的死欢呼。
      
      于是这个故事就有点像薛定谔的猫,对于某些人来说,楚在断头台上,是被目睹着死去的,他死于善良,死于对和平的渴望,他希望世间的人少死,他的目的实现了,而代价却是他和他最好的朋友大面积地死;对另外一些受他恩惠的人来说,他们是不知道他死了的,相信他还活着,包括行刑时站在台前的、他的遗腹子,但从此以后的时光里,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故事的结果就是,楚休红的死,兼具了两种状态,有些人明明是看着他怎么死的,却一直以为他死在了某个不知名的时空。
      
      于是看着死的那种痛由他一人承担,而被听闻死去的寂寞也由他一人承担。一个最痛恨死,既讨厌自己死也讨厌别人死的人,最终带着死亡带来的全部苦楚离开。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一场悲剧,也是天行健书名里隐喻着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轨迹。
      
      天行健一书因第一人称的局限和语言上的平朴无华,而并不认为是小说之上品,然而就在将残酷命运进行肢解,将残忍的真实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这个角度,足称佳作。
      你以为你是主角,头顶光环横行无忌的时候,生活会告诉你,其实上帝只是让你来看看别人的生活,然后将你带走,不分时间地点方式。你的离开并不会影响这个世界太多。尽管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更多时候是别人人生的配角,我们相互观赏然后尽量看着相互离去,不要让在乎的人太痛太寂寞,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楚休红看了太久,所以最后他最痛最寂寞。这是燕垒生给予他畅通无阻的光环时,也一并赠予他的小礼物。
      
      路边的说书人说,“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其实那说的是贪慕虚荣的屠夫,不是英雄。真的英雄,死于善良,死时带着穿彻心扉的痛,和不为人知的、绵亘万里的寂寞。
      
      
      
      
      
      
      
  •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被作者波澜壮阔的构架所吸引,感觉自己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气魄的武侠。主人公的塑造也十分成功,不是奸猾权谋之人,也不是直肠子的愣脑,颇有中庸之分,看到有网友对主人公的评价不高,大约是嫌弃楚休红过于婆婆妈妈,优柔寡断,但我想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可以说的上是圣者行为了。楚休红这个人,不仅令人想起一位历史上真正的武圣,关羽关云长:同样忠肝义胆,同样心思缜密,同意仁者王心,楚休红所没有的,大概也就是关羽的骄傲吧。因此,我是十分欣赏楚休红这个角色的。这本书写的中规中矩,少有跌宕起伏,深深的打上了现实的影子,往往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很是胸闷,不过这种现实主义却也非常符合我这种小人物的。之所以给他打三分,就是因为结尾的确是太烂尾了,楚休红就这么死了,窝窝囊囊的死了,作者的坚持也就这么死了,窝窝囊囊的死了,我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无奈,但是,我这个读者心也就这么死了,窝窝囊囊的死了。
  •     重看了一遍《天行健》,蛇人被消灭后,本已达成协议的帝国与共和军,因着尊王攘夷团的暴民之举,又一次兵戎相见。看到这里时,不禁又想代主角而入,率地军团杀光乱民,但转念一想,自己这样做,又何异于5月35日他们的屠城?心里很难受,如果有些事的是是非非是很分明的话该有多好啊!最终楚休红还是没有拥兵自立,投降给共和军后,本以为可以还乡为民的他却不料与地军团的将士一起难逃被杀戮的命运。南武公子说这是为了共和国更好的长治久安,这些人也是可以被牺牲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共和国不过是又一个新的,改头换面的帝国吧。
      
      有时大家在底下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历史终将证明一切。所有的预先推测,不过是聊以慰藉人心罢了。所谓的共和,民主,终究不是可以被强行推进下去的。一切的理论框架,也只是在综合分析抽取过去的历史,而对将来,所有人都无法预知,而该来的也并非总会来。
      
      小说中说到所谓善于利用民心一事,有时是这样吧,正态分布真是上帝的杰作,所以大多数终究是难以逃脱受人摆布与愚弄的境地。
      
      天之道,非人力可逆,有些看似成功之举,更可能只是一连串历史的巧合,而更多的竭力而为,却只当了野心家们的垫脚石。
      
      也许还是埋头读书才是更为正确的选择,毕竟,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不会因了外在世界的改变而失色。
      
      知识才是最好的东西,不为其他,只为心底的充实。就像汤用彤先生说的那样,人生更应该追求的不是光荣,而是peace of mind。
      
      2012.2.7
  •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这句话很有意思的反映了整部书的基调和气魄。
       中间断了两次,分三段我终于啃完了这部长篇。伏延万里,气势磅礴。
       没有肤浅的嗜杀,没有狂热而盲目的追逐,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充满痛苦纠缠和蜕变的斗士,一个真正勇敢的军人。同样是战争故事,同样是尔虞我诈,大叔写出来就完全没有了快餐文学和庸俗浅薄的低质量气息。对苍生的悲悯,对战争的厌恶,对内心的守护、对命运的无奈,还有那些军人间的情谊和背叛~~~当时冲动的买回全套书的举动现在看来是合适得甚夸张。
       其实最后情节的设计甚对我的胃口。
       我已经很淡定了,随着年龄增长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真正进入我心的东西了,然而对于侠、义、忠、信的东西我始终都不愿放手。大概这是我潜意识里最高的准则和最崇尚的品质吧。所以最后那5万地军团杀回帝都送死的时候我哭了。丢人的是我哭完之后发现它的确是牵绊我心,让我内心一直纠结在这个点上睡不着觉……不像其他东西哭完就忘。
       比起当下一些个小学水平的“作家”写着些无聊幼稚的废物,天行健端的是上上之作。
       我喜欢武侠一类的小说,就是喜欢那股侠气。
       让自己赞赏,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一个是作者的文学功底;一个是整本书的基调和气质,写不写的出侠气,写不写得出信义。至于情节什么的我反而不怎么苛刻。天行健两者都符合了,而且质量还不低。
       缺点:前后质量不一呀,万年大坑也没有这么个补法,匆忙草率的很,后头几本,完完全全没有达到前半部的水平。那些个成段成段的情况简要陈述就像是烧制得流光溢彩的艺术品上的好些个因烧制失败而形成的丑陋的黑色凸起物一样。更大段落的匆忙描绘,让本身的流光溢彩也暗淡了下来。
       我得说我是很喜欢这部作品的,遗憾虽有,但确实是真的喜欢。那个结局对我胃口,使我对后半部书的无力也不想多作不满了。
  •     重温了一遍《天行健》,悲剧性的结尾是楚休红生命奏出的最强音。不记得哪个作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悲剧才是永恒的主题,那些大团圆结局的只不过是悲剧的开场而已。
      
      楚休红这个人:来自社会的最下层,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光,所以他优柔寡断、但也坚韧不拔、而且不甘随波逐流,很多两极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我就是喜欢这样不完美的男主,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优柔寡断的男性角色总是特别偏爱,例如被很多人诟病的张无忌。可能因为不完美才是人之本性,也可能从这些作品人物中看到了自己……
      
      楚休红从一个百夫长到整个帝国的最高军事统领,可以说他的青云直上真的应了“时也,运也”,不无巧合,大时代的背景把楚休红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被时代压榨出了惊人的力量,让他不得不在漩涡中泥足深陷,在他不甘于随波逐流之际,也让他成为了帝国坚实的栋梁。这算不算黑色幽默,楚休红只是想在乱世中保持他的仁者之心,保护他想守护的东西而已。从跟随文侯开始,这个人物成长的速度令我惊叹,从对文侯命令不折不扣的实行,到逐渐的对当权者产生质疑,在征战中得出了一套他自己的人生哲学。楚休红已经从一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士兵悄然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伐谋者。
      从高二看《天行健》的连载,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八年,一路走来,看到最多的是楚休红内心的挣扎,和在各种权利斗争的倾轧中谋求和平。几乎没有欢乐,楚休红好像什么都不喜欢,不断的为他的最终目标奔走劳碌,与他最投契的邵风观还开他玩笑,问他是不是喜欢男人,连个癖好都没有,人生太无趣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苦逼了,每日都像一个苦行僧一般,研究兵书战册,权衡多方势力,识破各个妄图颠覆来之不易的和平的阴谋诡计,守护他自己那颗千疮百孔的“本心”。楚休红每时每刻都是痛苦的,他在不断做着有违本性而又能将这种违背降到最小程度的抉择;但他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自己不觉得这是忍受不了的痛苦(难道是农民的儿子能吃苦),因为他上过战场、见过真正的生死,他的坚忍是无数鲜血淬炼出来的,每到生死关头,他永不放弃,纵使天道不可违,仍要尽最大的努力,唯一的一次放弃是他坚信和平终于降临的时候,也是这一次放弃使他走上了断头台。楚休红也不相信任何具有蛊惑人心能力的言论,对任何意识形态都保持高度的警惕、从而甄别是非,选择一条基本不偏离他的心的路来走。而且深有自知之明,而这种自知之明也是将楚休红推上巅峰的一种不可获取的特质,当他成为帝国的元帅,他也知道“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他所不能够的,所以他在失败的时候能由衷的敬佩南武公子。楚休红的坚守的原则是我特别特别敬佩的“仁者爱人,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战争不是唯一解民倒悬的方法,而只是野心家的借口;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名将的最高境界”。好长哦,他不愧是有“泥将军”称号的元帅,真的很罗嗦……那个乱世,好像他所有的信条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多亏了楚休红,能坚守如斯。
      
      最后的部分,本来应该是最精彩的,战争场面气势恢宏,多方势力波谲云诡。但可能是场面铺陈的太大,导致燕大笔力不逮,稍有遗憾……
      
      现在奇幻世界又开始连载《地火明夷》了,看的我感慨无限,楚休红的时代已经完结,但新一代的将领正在逐渐展露头角。我期待着……
  •     当我看到燕垒生写到,郑司楚的脑袋被陈忠一刀劈成两半,死时还说“原来我是这样死的”,我不禁笑了,为了燕垒生那率真的性情而笑。其实郑司楚并不是主角,只不过是《天行健》这本书中主人公楚休红的私生子,他娘给他取名郑司楚不过是为了纪念楚休红。郑司楚在《天行健》外传中出现,那时天下已经初定,他老爹楚休红的残余部队仍然在奋力反抗,当年所谓“共和军”二十万之众,围剿已经投降的楚休红(此时他已经被囚禁)的四万“地军团”,经过残酷的突围战,地军团的三个最出色的将军战死,剩下两个将军带领二万人突围成功,至此带领部下竖起义旗开始反抗事业。说实话,这是一场没有前途的斗阵,之所以曹闻道和陈忠死死坚守,不过为了向世人宣扬楚帅那种真正的“共和”思想。颇具喜剧性的是,这次前来征剿残余部队的参军就是楚帅的私生子郑司楚,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尽然有不逊色于其父亲的智慧,最后还亲手用当年他爹所用的刀杀死了自己亲爹的“亲兵十侍卫”在当年突围中剩下的三人,这实在令很多读者无法接受,所以遭到了很多读者喷水,燕垒生很生气,所以干脆用陈忠的刀把郑思楚一刀劈了。读者不禁无言以对,燕垒生的洒脱、不羁的性格显露无疑。
      
       我第一次认真的看完一部长篇的以第一人称写完的小说,看完《天行健》总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楚休红闭上眼睛,像自己也进入黑暗一样。当然,《天行健》这部作品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作者的文字功底欠佳,很多场景描写过于电影化,看起来不像是文学读物,人物铸造上有些人物的描写略显不足,性格不突出等。这些缺点却丝毫不遮掩这部作品的光芒。这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奇幻小说,涉及到战争、政治、医学、道学、科幻等各个方面,描写了楚休红从一个百夫长成长成为元帅的故事。这个故事建立在一个架空的历史中,不看到最后根本不会想到,原来事情始末是这样的。在帝国、共和军、蛇人(只是工具)三足鼎立的环境下,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描写,燕垒生像看透了世道一样,让主人公楚休红夹在其中,“唯刀百辟,唯心不易”,艰难的做出一个个抉择,最终走向了毁灭。
      
       楚休红
      
       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人公,我们恨他是因为他总是优柔寡断,爱他是因为关键时刻他总能够化险为夷,善良的本质令他的魅力只增不减。看完这部书的读者,没有人能够否定楚休红的智慧和杀伐决断的才能。他第一个攻破高鹫城城门,此后一路飞黄腾达,很多次明知是鱼饵送死,他都义无反顾,率先冲杀,一次次在明显的颓败中扭转战局。创立“地军团”(严格来说是文侯让他创立的),“信、义、廉、忠、勇”五个营的将军各具奇才,在他的带领下,扫荡了曾经的军神陆经鱼,攻破了文侯的潜逃部队,以四万人围困了“共和军”第一智将丁亨利的七万部队,外传中陈忠兵败,叹息到“此仗非楚帅不胜”,要不是最后南武公子用计赚取了楚休红,囚禁了他,很难想像能有什么样的部队能够顶得住他地军团的四万精锐之师。楚休红出色的临场的反应和应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他只是这点优点的话,那就绝对创建不出这么一个战无不胜的雄狮。武侯机智过人,治军威严,但是太过嗜杀,为人凶残,最后死在高鹫城中,不免颇为遗憾。文侯阴险毒辣,善于治人,但是他的治人是建立在威严和利诱的前提下,于是最后众叛亲离,最为信任的部将也反他。南武公子,机智超过武侯,阴毒超过文侯,忍耐更是超过所有人,因此他的了天下,但是最后不过十年时光,之前最为遵从他的共和第一智将丁亨利叛逃西北,不能不说是个极大地讽刺。纵然一时多少豪杰,能够以自己的魅力至始至终受到自己部将追随的,也只有楚休红一人而已。邵风观说,我一点都不比楚休红差,可是他最令我恐惧的是他那无比真诚的善良。在乱世中,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楚休红却是个另类,他厌恶各种阴谋暗算,政治斗争,也只有他真正看清楚南武公子的真面貌,只不过是个文侯一类人而已,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人命在他们这些政治家眼中一文不值。楚休红始终不愿意投降共和军,因为他觉得这个“共和”是假共和,不是“人人平等”的真共和。楚帅待人以诚,却并不缺少应有的理智,往往能够从敌人的任何细微动作中寻找到最佳突破口,关键时刻绝不犹豫,冲锋时重来走在最前面,凭着过人的智谋和胆识以及几乎天下匹敌的武功带领自己的部队不断前进。
      
       可是,即使是像他那么优秀、看似明智的人,却总是迷茫的,自己心里知道真正的“共和”是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来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也许楚休红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王国吧,他只想结束战争,还天下一个太平。内心对于南武公子的鄙夷使得他绝不愿意投降共和军。最后,与自己的有惺惺相惜之感的丁亨利大战几次,丁亨利不愧为名将,几次都绝地逃生,令楚休红大为扼腕。当一个军队迷茫的时候也就是他即将毁灭的时候了吧,当楚休红以四万部将围困丁亨利的七万共和军主力,准备全军进攻时,帝都却被南武公子的共和军攻陷了,帝王、张龙友被囚禁。地军团顿时想失去了方向一样,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下去。智将廉百策、有统帅之风的杨易都向楚休红进言,让他自立为帝,以免受到共和军的牵制。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廉百策已经看出即使投降,南武公子绝不会放过楚帅这样一个心腹大患,全军上下也有一战之力,未免不可能成功。可是,这个关键时刻,楚帅却犹豫了,他不想让自己变得像文侯、武侯那样,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枭雄,他只想天下太平,之前为了帝都而战不是为了帝王,而是为了天下百姓,他觉得南武公子不能够给天下带来太平,南武公子就是另一个文侯而已,而且更为阴毒。所以他倾尽权力去战斗,只为了早点结束战斗。但是,他却低估了南武公子的宣传力度,尽然让全国都相信了他的那种虚假的“共和”宣言,此时的楚休红该是累了吧,罢了,他实在没有任何能做的了,如今他的地军团反而成为了天下最不稳定的因素,与其他带着地军团踏向死亡之路,不如就此投降,换来天下太平。
      
       没想到的是,他连一个教书匠的工作都没法当,直接被关了起来,共和军二十万大军趁主帅不在围剿地军团,听着外面轰隆的炮击声,他的心沉了下,本来四万铁军是可以顺利突围的,但是各部将都不愿意留下楚帅一人,决定拼死冲入城中营救楚帅,几乎是不可攻下的高大城墙还是被这只铁军给攻倒了。当杨易冲入最后一道牢房,看着楚帅被囚禁在监狱中,喜道“楚帅果然在这儿”,接着就被突如其来的长矛刺穿了身体,楚帅痛哭流涕,我也跟着哭了,杨易最后一口气说,“钱文义已经战死,能够为楚帅而死,。。。。”,廉百策也攻入进来,瞬间被刺死,地军团最优秀的三位将军就这样死了。钱文义之前在楚休红还只是百夫长时曾经背叛过楚休红一次,可是后来楚休红不计前嫌,以诚相待,换来的是他的以死明志。廉百策本来是张龙友派在楚休红身边的卧底,却为楚休红的魅力所折服,致死不渝的追随楚休红左右,为其出谋划策,成为地军团中的第一智将,最后为了营救楚休红而死。杨易一个二太子党的罪人,心高气傲,视众群雄如草芥,演绎出了角斗士般的高亢斗志,天下只有楚休红降得住他,不是楚休红的才智超过他,而是楚休红的“仁心”令所有人都动容。
      
       楚休红死了,是一个悲剧结局,唯一的希望是楚休红与白薇的一夜风流留下的种子,可是在外传中我们不免失望了,虽然郑司楚拥有楚休红的智慧,可是行事却完全有违他亲爹的宗旨,这也难怪,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爹是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为什么楚休红选择这样一条道路,他明明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我想说的是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楚休红,他期盼天下太平,期盼真正的人人平等,真正的共和,他坚信南武公子无法带来真正的和平,可是全国的老百姓都相信南武公子,再奋斗下去结果只能够是逆流而动,徒然带来更多的伤亡。也许是他累了,真的累了,从百夫长成长成为全国最精锐之师的元帅,他承载了太多责任,太多希望。我想当他宣布投降,走向帝都时已经明白自己的末日就快来了,可是他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且连他的部将都不放过。楚休红流着泪看着为自己而死的将军,坦然接受了即将来临的死亡,他是个英雄,是一个像司马迁笔下项羽一般的英雄,虽然失败了,历史迟早会证明有这个人曾经那样执着的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在阴谋家的破坏中失败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武侯、文侯、南武公子、张龙友等枭雄的极大讽刺,他们能够长久的存在历史中吗?不能,迟早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楚帅的“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心境。
      
      
  •     那一年,楚休红还是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厌恶战争却又不得不参加战争。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扮演着这个看似矛盾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脑袋被共和军砍掉——杀人者必被人杀,不管你是否情愿。
      楚休红就是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命运是悲哀的,他没有太多的自我选择,甚至缺少机会去逃避这些选择,当战争的机器开动的时候,小人物的命运就是被推动着去做炮灰。即使到了最后,当年的百夫长成为帝国民众爱戴的楚帅,他也还是一个小人物。当他是一个百夫长时,他无法逃避武侯、文侯等上位者的安排;当小人物成为远比文侯、武侯还要显耀的上位者后,他所要面对的也愈发残酷,他不仅要无可奈何地安排其他众多小人物的命运,充当自己曾畏惧(应该心里也会有点憎恨)的刽子手,还要无力地听从国家和历史的安排。国家和历史是否被某些事物安排我们无从可知,不过作为一个人,却大都无法超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呼之欲出,其实仔细认真地去想想,也着实是无奈之举。小人物的命运都几分是真正能够由自己把握的呢?尤其是在文中,如《烈火之城》,十万大军仅仅有两千多逃出生天,与其说是个人的努力不如说是幸运,是战争机器的纰漏。在这种巨大的反差面前,说什么“君子以自强不息”更多的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这句话是和小说中的忘忧果是同性质的东西,最好不用但有些时候又不得不用,假如没有这些凭借,小人物或许早就在梦想和现实的巨大裂缝中被生生撕裂了。这句话,只能说是现实和梦想的妥协,是小说中血腥战争和和平期望的缓冲。
      《天行健》的引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在狭小的时间和空间的夹缝里,着力去表现小人物的离合悲欢,细腻地描写小人物的内心矛盾以及面对同一境地不同的人做出的选择,当然,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不自由的。这也造就了《天行健》与近些年其他连载小说的不同,稳健的笔力已然是其他小说所缺乏(不管那些小说是被读者催熟的还是作者本身力有不逮,即使是认真的经年大作也少有能像燕垒生这样在文中非常契合地穿插一些优秀的诗词的),宏大场面的叙述也侧重于通过局部的细节描写来完成(我们很少看到有诸如几十万大军阵列如何或者战争场面的宏观综述),何况燕垒生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不同一般的功力(楚休红自然是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人物,而曹闻道、杨文义、小王子等人形象描写虽然不甚饱满,更偏向于我国古典侠义小说的人物,但在作者笔下也各展风骚、个性鲜明,比起其他网络小说近乎千篇一律的人物自属上乘),尤其是在贯穿四部书的思想上,以更接近现实的虚构去抒发小人物的辛酸和“厌战”思想,与其他的倡导个人主义精神的动不动闭关几百年、天降机缘或者不断突破以求得最终的“孤独”(孤独指成为最后的主宰者或着隐居)虽然不能武断地说谁高谁低,却更能打动人心进而影响读者。
      唯一的遗憾就是从第二部开始情节发展有些仓促了,这也是时下许多连载小说难以避免的。又如之后的外传,虽然满足了读者,却未免显得有点画蛇添足,这些外传本身与《天行健》主旨已联系甚少,再者从技术的方面来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远比把这个圈给画圆满更能引人遐想,虽然急于阅读情节的读者未必会留意作者在文中留下的没有结尾的开端。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     初识燕垒生是在大二,那时候每天泡在自习室都快变形了。于是定期抱着《奇幻》杂志,终于被我发现了燕大。
      这部天行健我看了两遍,每章都有不同的震撼。楚休红从小小的百夫长到统领百万师,正好符合我对英雄的幻想——英雄,就该这样拯救世界。但是在楚休红的内心,却包含了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妇人之仁”,每每与他的处境冲突,便流露出对战争的愤怒与无奈。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灵魂,所展现出的与众不同却更打动人心。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完美的角色了……
      燕大的文笔细腻,描绘的却是恢宏的战争场景,有使人身临其境之感。虽然人物角色设定较少,对蛇人的身世解说也显得略微单薄,但天行健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幻作品。拜读数次,不胜感慨
  •     前几天再翻天行健,突然觉得楚帅和项少龙很像。首先,这两本书就极其相似——题材偏正史偏战争偏严肃,虽然有别于正统文学的夸张之处(天行健的蛇人,寻秦记的墨家),但主角却是的的确确的正常人,没有玄幻没有斗气,纵可敌十人也无法敌百人千人,纵有美女相伴却也面临过生离死别的肝肠寸断,相比大多起点小白的种马横行、天下无敌可谓是正经了许多。意外的是两者还都还加了点科幻元素(前者的克隆装置,后者的时光机器)也是不谋而合。其次,再回到两位主角身上。楚休红和项少龙都可称为多情的典型,他们都同情女人,却也因女人心伤。他们都厌恶政治上的斗争,却被政客玩弄股掌之间。他们都勇武过人,有智慧讲义气是非分明,却缺乏主见与野心,被故事挟持着盲目向前。楚休红的一生,苦多乐少;项少龙则是苦忧参半。他们既选错了一个时代,也选错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无法改变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只是在作者的安排下成为主角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见证一切,随后被人遗忘。
      然而,单以两位主人公自己的命运而言,实在不可同日而语。项少龙携美眷隐居草原过起了神仙日子,楚休红却命丧断头台,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是什么让这境遇相似性格神似的两人结局却如此不同?鄙人不才,分析下来当有三条原因:
      1、作品原因。纵然两部作品有着众多相似点,归根到底,寻秦记是喜剧,而天行健是悲剧。这从项少龙选择秦国一方而楚休红选择帝国一方就注定好的了。所以,无论赵国公主死的多么悲惨,主人公多么坎坷挫折,结尾前形势多么紧迫,结尾必须是团圆的结局。而天行健无论楚职位升的多高仗打得多漂亮,结尾也是注定失败。虽然可以有隐退的结局(事实完全能在外传中看到燕大这种意图),但主角的死去更能体现作品的格调与力度,也使天行健一跃处在同时期无数作品之上。
      2、人物原因。永远不要忘了一点:项少龙是一名穿越者。所以纵使其被吕不韦或赵国人妖什么的玩弄掌心,其见识也在诸位之上。纵然被故事牵着鼻子走,项少龙懂得在命运的岔路口及时选择合适的道路,所以能抓住机会从赵国逃离,又能及时做好隐退的准备。相反楚休红把握不了大致的方向,猜不出时代的结局。其实他的选择比项少龙多的多,许多时候他都能选择某条小径走向幸福人参,直到故事最后他还有隐退、自立、投向共和军另三条路可选,可惜还是选择了眼前最笔直最宽阔最保守最无须思考的道路,最后义无反顾地坠落悬崖。
      3、作者原因。这个理由无须过多说明。黄易行文乐观潇洒,燕垒生则多阴暗恐惧。楚休红你落后者的手上再加故事本身的设定不死才是不合常理~~
      最后,说两人命运完全不同也有待商榷。楚休红虽然死,也是和心上人同时而死,也算是某种幸福了。人也未必会被后世所遗忘;项少龙则从历史上完完全全被抹去了,他的事迹烟消云散,他辛苦获得的地位权利也被完全没有奋斗过的嬴政夺走。从这一点看,是生是死也就无所谓了罢。巴顿说:将军应该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夺走生命。那或许真的是最好的结局吧。
      
  •     不得不承认,大叔还是欠缺驾驭这样长篇的能力,倒是无心系列那种篇幅比较合适。贞观幽明录那一系列没看后面,不知怎么样。
      显然,从大概第五、六部开始,故事已经“脱线”了——脱离了作者能驾驭的那条“线”。但并不是说,就必然以这样一个很差的结局结束。
      不是说主人公不能有悲剧结局(当然yy小说读者确实不喜欢),但悲剧要有分量,才够悲剧。对不起,我没看出来楚休红的死(连累他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有什么分量和意义。
      如果楚休红自始至终是忠于帝国,忠于帝制(不一定非要忠于某个君王),那么最后明知逆天也力战不屈,战死或被处决,那是够份量的悲剧。
      如果他心向共和,毅然投身,却被奸人所害,成了共和变质的第一个祭品,那也是够份量的悲剧。
      如果他心念郡主,所以要扶小王子开创新的基业,终究力有不逮,失败而身死,那还是够分量的悲剧。
      如果他索性自立,但最终被消灭,没有成王,反而败寇,那都算是够分量的悲剧。
      甚至,他可以在最后遵命投降,然后遣散自己的军队,自己也隐姓埋名,退隐江湖,但终究是别人的心头大忌,被搜捕、被暗杀,那也是够分量的悲剧。
      还有很多种可能:他助文侯一臂之力,反戈成功;他在帝都混乱之际实施兵谏乃至兵变,对帝都实行军管;他清除朝中异己,控制帝君……哪一个选择,哪怕最后失败了,身败名裂,都比这个结局够分量。
      因为这个结局里面,楚休红到死,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他所有的选择都是放弃选择,听天由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这个结局,完全没有体现出自强不息这四个字。
      楚休红不是杨威利,虽然可以看出大叔是在用杨元帅做参照在写。但杨元帅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为什么这么选。杨元帅的死虽然猝不及防,但他留下的班底却竟然能倒逼莱因哈特作出妥协,保留一线火种。而楚休红死了,什么都没留下来。
      一地鸡毛。
  •     《天行健》(燕垒生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很早就听说过燕垒生的大作《天行健》,在网上读过片断。后来听说全书出版,向出版社求得一套。灯下展读,大为震惊。与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相比,《天行健》无疑显得另类。其厚重大气之处,在纯文学之长篇里也极为罕见,作者虚构了一个庞大的自足空间,穿插了无数中外历史的典故,倘若深入其中,不难发现某些史实的模拟。此类作品,大概惟有台湾张系国的《城:科幻三部曲》可以相提并论。楚休红,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中国籍男子,在血与火的史诗战争之中,特立独行,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楚休红的结局很惨,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所谓共和理想,主动上了断头台。性情如此,作者也无法控制他的生与死。小说里其他的人物,如武侯、文侯、陈忠、郑昭等,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不过《天行健》第六册之后,笔势已衰,草草收场,殊为可惜。
  •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  就是这句,就这样记住了。   书名是出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士困,君子以厚德载物。”吧?    欲看未看啊~  其实不想看它的的结局的,因为好象是悲剧收尾... ...  但是又怕不看结局会错过很多。挣扎
  •   燕壘生這樣寫完全在接受範圍之內,但是最後這三本看著太糟心了,看到後來已經沒法連續的看了,必須歇一會才能看下去,三本看了一星期,有的時候放下都有點不想拿起來了,看到最後一聲歎息啊,哎....
  •   燕垒生最出彩之作还是道可道系列,可惜没写完。
    天行健个人觉得其实很无感。
  •   可悲的是你完全对了
  •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   乃不是一个人。
    我看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对照建国史。
  •   牛。感觉找对了。
  •   燕大在一篇序言里说 天行健 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蓝本......可能是为了避嫌.......
  •   尊王团那段确实挺明显
  •   没错,到后面越看越觉得像
  •   当看到蛇人说话时,他们的说话方式不就是抗日电视剧里日本人说话的方式吗...
  •   本来燕大就是在借古讽今啊,所以 楚休红必死!
  •   燕大自称 天行健 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蓝本......
  •   最后那莫名其妙的窝囊结局竟然合你的胃口……
  •   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当时觉得那个兄弟情谊真的很让人感动~~~~个人喜好而已
  •   不觉得这窝囊的主角、窝囊的结局很对不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吗?
  •   这么说是有点哦~~~~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感动嘛~~~~是有点感动嘛~~~~娃娃你怎么都这么薄情嘛~~~
  •   窝囊废实在让人感动不起来,因为他们往往是自作自受╮(╯_╰)╭
  •   ……你这么说太不客观了嘛~~~自作自受的说法不恰当嘛。哎,各自保留观点就好了,各有各的道理,就是看问题看重的角度不同
  •   难道男主不是自作自受么?自己死了也就算了,还把一大票兄弟都连累了
  •   怎么能这么偏激都怪男主呢~而且这也不是单纯的连累嘛,是互相的信任和情谊嘛~~~~~~~
  •   谢谢你的文章
  •   看了你的书评,我对楚休红的死有点释怀了,不然这个结局太真实了,真是的让我心灰意冷
  •   结局有点惨
  •   他的理想辜负了他
  •   楚休红的成长和现实环境有点纠结啊!
  •   楚休红不是你说的那种小人物,他之所以为帝国而战是因为帝国有他的一切,他要守护,而当时的共和军,也不过是野心家的棋子,南武根本不是为了共和。
  •   恩 ,同意,在看的时候,很有点中国民国的味道
  •   的确如此,楚休红的能动性实在太糟糕了,一个劲的被如何,被如何,随风落叶般任人摆布,就算他做什么也是完全没积极性地不得不如何如何,和书名差了十万八千里
  •   楚休红虽死,火种却流的可哪儿都是。地火明夷,再造共和!
  •   楚休红就是一介凡人,他没有杨威利的理想,或是莱因哈特的野心,仅仅是时世把他推到了前台。这样一个普通人,一直是随波逐流,当自己拥有能够决定未来的权力时,反倒不知所措。这个结局恐怕是燕大早就想写的,但是后来的铺垫有点偏离,最后又硬是把结局给强写出来,所以感觉有些突兀了。
  •   结局的悲让人觉得很莫名其妙。环节,情节上漏洞百出。结局是作者想出来的,但是铺叙,描写上太粗糙。文侯的精明会把重要的事物交给张友龙吗?而张友龙在秘密山洞里造工器,怎的又有时间出来成文侯的心腹?文侯去了狄蛮之地怎的被抓回来,后来狄蛮率兵攻打敌国破了城池,狄蛮这么厉害当初怎的文侯被抓没声音图像?海老的精明处事老道,怎的去军营刺杀楚休红?当初蛇人被抓还有带回帝都审问,海老的作用应该更大吧,楚休红在军营就毒死他了吗?郑昭前部说明是海老的人,怎么后来又成共和的人了?等等...种种逻辑上的混乱,完全是为了结局而结局。
  •   燕大其实写累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星海》,当时燕大就想直接把郑司楚写死算了。。。
  •   小说是在借古讽今,但里面的漏洞确实多了一些,突兀处也较多
  •   la ji shu! pian laozi de qian.
  •   星海里一刀把郑司楚给砍了,我愣了很久
  •   我倒是觉得更主要是因为视角选择造成的,主观视角在创世纪里很难发挥作用,很多事情楚休红没法经历,又不能像第三人称一样代入上帝视角……然后也确实累了,这部书确实是把不是网文的文字贴到了网上,写起来太累。那些小白文的作者都天天抱怨写吐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