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上海世界书局  作者:熊丙奇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前言

  继出版《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教育熊视》之后,熊丙奇最近又出版深度剖析中国教育问题的第四本力作《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相信它会一如既往地获得社会的好评。  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在规模、速度上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也成为一个人民群众十分不满的问题领域,与医疗卫生和住房一起,被列为“新的三座大山”,可以说是“成绩巨大、问题成堆”,具有强烈的理论需求和意见需求。国家正在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采取了公众参与、问计于民的新方法,探寻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学者、公众和大众媒体的教育批评、建言献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高度分化和多元化的现实中,“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由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并且由人民来评价。这也正是熊丙奇的“教育熊视”应运而生,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丙奇生活在上海,却是四川人。其教育意见之辛辣、教育视角之独特,并非“知道分子”哗众取宠地吸引眼球,也非愤青式的情绪宣泄。他的出奇制胜,其实只是守持了一个价值:坚守民间视角、教育立场。这是一种质朴无华的、基础的和底线的立场,从而保持了学者的客观和良知。很多年前我就认识到,教育研究、教育意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道德勇气而非学术造诣。

内容概要

  熊丙奇先生的教育评论素以锐利直言闻名,其显示的不仅限信息和知识,而尤具眼光和器识。《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是他继出版《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教育熊视》之后,又一深度剖析中国教育问题的力作——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的2008—2010年中国教育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民间解读,并结合三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教育改革,诊断了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编、著有《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天下无墙》、《教育熊视》等书籍20种30余版次。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新闻展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2008年获评中国十大教育博客(新浪网)、十大教育明星博客(搜狐网),2009年获评十大教育博客(人民网)、年度致敬教育时评家(腾讯、中国教育电视台网)。

书籍目录

病相之一:生存,还是发展?国内不少地区的教育,今天其实还在生存线上徘徊,缺基本设施、缺钱、缺办学环境,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举步维艰;要他们在生存之外,考虑教育的尊严,让教育充满人文,虽然很有道理,但未免有些“超前”。报告1:教育尊严生存,还是发展?报告2:教育投入教育投入的“世纪话题”报告3:教师待遇怎样真正确保教师工资待遇?报告4:教育均衡教育发展均衡路报告5:教育布局把大学办到县里去报告6:希望小学“希望小学”本不应该再存在报告7:代课教师谁来决定代课教师的去留?报告8:招生指标重点高校如何去当地化?报告9:大学等级警惕大学等级化趋势加剧报告10:依法办学民办教育:“正规”是个大问题报告11:大学学费涨学费是“把穷人赶下车”报告12:高考移民如何将“高考移民”纳入法律轨道?报告13:打工子弟外来工子女:有学上了,还要能上好学报告14:农村弃考农民工子弟弃考高中是“上进心不足”?病相之二:育人,还是育分?我国教育存在以下三大传统观念——“改变命运”、“赢在起点”、“争做第一”,以这三大观念为轴心组织和发展起来的教育体系,让所有受教育者不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在教育中得到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而是在教育的竞技场上,与同辈为命运、为生存、为成功进行“厮杀”。这种教育实则将所有受教育者“教育”为成功者和失败者,撕裂了这一代年轻人本应该拥有的平等、同情与关爱。报告15:竞技教育反教育的竞技教育报告16:锦标主义足球“从娃娃抓起”与教育“以教师为本”报告17:分数公平一分之差:高考录取中的公平与不公平报告18:高考改革高考改革为何如此频繁?报告19:学生减负素质教育怎样动真格?报告20:录取优惠高校的“录取优惠政策”大比拼报告21:考糊学生五校联考的目的是选拔超人吗?报告22:实名推荐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成北大如意算盘报告23:加分政策加分政策应由谁主导?报告24:志愿博弈高校的“囚徒困境”与考生的“志愿博弈”病相之三:生不生。师不师?师生关系的变异,并非一校、一师、一生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一校、一师、一生的问题,不过是当前教育的切片,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其他学生几乎都遭遇同样的问题,这也才使得每一起师生关系问题,变得这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共鸣。报告25: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因何变异?报告26:“表象”管理“范跑跑”与“杨不管”:真相与臆断报告27:人性管理校园踩踏事故何时休?报告28: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缺惩戒而是缺爱报告29:教育进步“白毛女应嫁黄世仁”和教育者观念落后报告30:批评教育教师更应有批评“教育”的权利报告31:教师管理老师“每天一博”报告32:有偿家教立法治理有偿家教是自讨没趣报告33:学生评教学生评教能提高教学质量吗?报告34:灰色交易学校应铲除吃“回扣”的土壤报告35:师德规范制度之弊能靠教师扭转吗?报告36:母校逝去中美教育的差距病相之四:“学术”。需要武装保卫?国内的有些“学术明星”们,获得“学术名声”,有两大江湖途径:其一,电视媒体,行话为“媒体评价”,借助某些强势媒体的话语权,迅速确定“学术地位”;其二,官方评奖,行话为“官方评价”,获得政府立项的课题基金,得到政府设立的各类奖项,由此排定在本学术圈的江湖座次,拥有调配学术资源的权利。报告37:学术争鸣武装保卫的“学术”报告38:学者品行“屁眼教授”:打骂学术报告39:诺奖情结华人诺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耐人寻味报告40:院士头衔官出院士必然败坏学术风气报告41:量化考核非“量化”不能考核?报告42:教授分级教授如此分级报告43:学术尊严一张中专文凭的学术尊严报告44:学术管理教授没有学术管理能力吗?报告45:学术自治行政权与学术权如何真正分离?报告46:学术理想离开指标考核,教授变“懒汉”?报告47:办学业绩“搬砖头”办学报告48:大学丑闻大学的丑闻观报告49:教授效用大学教授的品种报告50:校长抄袭校长抄袭频曝光只因利益争斗吗?报告51:休克疗法治理学术不端不妨采取“休克疗法”病相之五:学堂,还是官场?在大学举办的活动中,不管是庆典活动、学术研究活动,还是工作会议,只要有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员出席,必然奉为上宾。如下的场景在大学里频频出现——在某次学术研讨会上,坐在主席台上的,必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官员,是不是司局长并不重要,哪怕是一个科长,也以代表某个部门某位司长的名义端坐在主席台正中;而本来的学术研讨会主角,一些老教授、学者,却被安排早早到会场,等待领导上台;会议结束时,拍集体照,也必然是要求教授、学者们先去排好位置,位置排好后,等上级部门的年轻干部入座第一排的空座。报告52:高宫校长大学校长何来“亲民”?报告53:校长轮岗校长的官员化管理报告54:校长负责给大学校长说真话的底气报告55:迎来送往史上“最牛”女秘书报告56:大学品质大学,有多少人能做到“坚守”报告57:大学精神怎样孕育大学精神报告58:人才聘用“牺牲”论和“补偿”论报告59:人事纠纷大学处理教授必须透明公开报告60:大学“大气”大学的“为我所用”人才观报告61:海归人才海归都“水土很服”更让人忧虑报告62:校园规划校园人文风景就这样消失报告63:粗放管理大学的“傻瓜”管理体系报告64:可笑校规“变态校规”如何接连出台?病相之六:学生:我县谁?大学生“创意”产生的“人盯人”班规以及自觉高尚地告老师“反革命”,折射出在他们身上,公民教育、人格教育严重缺失。如果有公民教育,难道这些大学生,会不知道公民应该拥有基本的权利?一个班级这么多同学会支持这项严重干涉他人人身权、隐私权的“天使计划”吗?如果有人格尊严,难道这些大学生,会同意以接受监督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业吗?报告65:公民教育“小天使”在行动报告66:教育败笔春晚的败笔更是现实教育的败笔报告67:博导制度博士答辩必须背《论语》?报告68:学生自治从在校学生“非法行医”看学生权益与自治报告69:学生管教圈养教育报告70:公民社会哪里找让学生规矩做人的理由?报告71:学生利益目的的“纯”与“不纯”报告72:魔鬼训练“魔鬼训练营”其实是“反教育”报告73:生活教育苹果、蚊帐与鸡蛋报告74:自主管理馒头和“热得快”报告75:个性特色“90后”究竟有什么不同?报告76:文体教育“阳光长跑”能跑出学生的身心健康吗?报告77:感恩教育捐赠与感恩报告78:快乐学习不快乐的“好孩子”病相之七:大学生。就是人才?报告79:人才供求是社会需求虚高还是大学生就业虚难?报告80:教育选择成才之路单一:高招突破600万报告81:读书价值怎样理解新“读书无用论”?报告82:学历情结虚高的学历要求令“公考”高烧不退报告83:大学白读“大学白读”的感慨与实情报告84:学以致用专业与就业报告85:教育程序大学生择业,提前还是拖后?报告86:大学实习不要让大学生“放羊式”积累社会经验报告87:“被”就业“被就业”曝出了高校的什么秘密?报告88: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路越走越窄报告89:父辈就业大学生就业比拼的是父辈的能量?报告90:就业困局救急思维难解大学生就业困局病相之八:教改,真改还是假改?报告91:利益博弈教育改革的复杂情绪报告92:纠错机制教育怎样纠错?报告93:教改目标让学校回归教育属性报告94:教改推进教改,真改还是假改?报告95:教改原则高校自主权为何总受伤?报告96:行政评估高校评估多而乱,根在哪里?报告97:“先天不足”应该给免费师范生选择的空间报告98:病情反复解决教育“短板”须防止问题重演报告99:依法治教2010年也应成为“依法治教年”报告100:教改愿景教育改革的共识和路线跋:三十年学与问

章节摘录

  病相之一:生存,还是发展?  报告1:教育尊严生存,还是发展?  生存,还是发展?  18年前,我从农村考上城市里的大学,此后,就成了城市人。一直耳闻目睹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农村,渐渐疏远。  去年到湖北出差,来到山区,看到一座山坳中,几间瓦屋,孤零零的,周围是一条羊肠小道,连接公路。这是车行大约十公里才看到的几户人家。我突然想,这些人家的孩子怎样上学读书啊?——虽然我来自四川农村,但家乡的记忆是人口密集,去乡村学校上课,爬山、走路,最远也就五六里地。  后来,在镇上吃饭时,正好遇到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卖药材。——这天是星期天,一个孩子告诉我,他已经上初二了,从上小学时就寄宿,因为学校离家很远,现在每个学期要交100元住宿费,每个月70元伙食费,双休日回家卖药材,就是为了交伙食费。“听说学杂费要免,但今年还是交了。”这个孩子告诉我们。  住在城市的家庭,也许很难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居然这么不容易,住宿不是因为择校、家庭无法照顾,而是很远的地方才有学校。而走读学生上学的道路,各有不同,有的要走田埂、爬山坡,有的则骑自行车,走山里的土公路。记得我当年上小学时,凡是遇到下雨天,我要么会不小心掉进水田,要么会在下山坡的路上摔一跤,总归全身是泥。  在之后举行的一次教育研讨会上,有专门从事农村寄宿生研究的学者告诉我,农村寄宿生的问题,很是复杂:孩子从小离家,缺少家庭温暖,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学校寄宿条件十分简陋,有的孩子的被褥一年也不换洗一次——一换洗就烂了,房间中充满霉味;由于生源问题,一些学校不办寄宿,导致学生上学越来越难,很小的孩子回家一趟很是艰难。

编辑推荐

  教育熊视曝全景,岂止大学有问题。  体制迷墙终必倒,问诊切脉看丙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