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作者:王邦雄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艺术的味道:面对图像文化》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思路,对绘画、设计、城市雕塑以及戏剧、舞台美术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熔于一炉,从而为视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艺术与社会艺术啊!艺术?科学知识社会学对艺术史的启示解构主义·太极哲学-艺术当代艺术的语义平衡美术新闻与美术评论休闲·娱乐·当代艺术双年展对话前沿!后沿?第二讲 艺术与哲学复制与拼贴次要的胡说难圆其说与精致漫画从毕加索谈起……哲学的绘画主体心理与现代绘画说画第三讲 艺术与生活儿童美术教育随想反叛与选择艺术精品之外艺术品走进生活第四讲 艺术与文化林风眠的现代意义名者,实之本也平面绘画的价值作为文化的美术实验美术的文化价值转型时期的青年美术水墨之道理解美术第五讲 艺术与色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达色彩理解色彩探究色彩创造色彩第六讲 艺术与环境雕塑之外的话题走向环境艺术城市·文化·雕塑设计·雕塑家·人文精神场所精神与雕塑人·时代·产品看不见的设计图像·设计在当代图式·概念·信息第七讲 艺术与人体赤裸裸的人体含羞走来美感与性感——人体艺术刘海粟画学片论第八讲 艺术与戏剧面对图像文化信息时代的图像底与图——文化格式塔图像——导演与设计戏剧理论层次说导演人和空间对话剧场的阅读图式结构与舞台艺术当戏曲遇上话剧视觉·心理·舞台美术舞台美术知识结构漫议舞台美术随想录电视片的视觉形式关于舞台美术问题的几点思考大舞台美术——论包豪斯后记
章节摘录
我不想自吹自擂,自以为是。上海确实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人才很多。即使在美术方面也同样如此。传统的、古典的、现代的、前卫的、超前卫的各个不同层次,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上海找到它的影踪。即使是参加国际性的艺术大展上海的人数也为数不少。问题是海平线画展有它自己的选择,主办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所以严格意义还不能代表上海美术的整体水平。平心而论,它的开放性、宽容性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即使如此,我认为上海美协还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由一个官方来策划并组织在当时还算比较开放,并容许画家自由选择作品、不加干涉的画展,确实需要一定的胆识,也确实推动了当时上海美术的发展。问题是以后逐届海平线画展有每况愈下之感,当然有传媒上的不足。但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形势的迅速发展,主办者应该推出更能代表上海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以回应全国其他省市美术的新挑战。应该承认在历届海平线画展中推出的作品一般都属于我所称的“远近距离”作品。以区别“近距离”作品(“近距离”即是指拉近艺术与观念,艺术与生活的精神距离。他们喜欢描述日常生活琐事,常以自己最熟悉的人物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这种倾向在过于平静的文化背景中默默加重并以复数性与印痕效果把他们的最新感受重叠在与之相当熟悉的生活真实中。详见《独自叩门一一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海平线画展的作品比较侧重在艺术的自律性方面,比较注重艺术的制作效果与视觉效果,都比较稳当,妥帖。我不想对“近距离”与“远距离”作品作某种价值评判.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它们各有所长,“近距离”、“远距离”作品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它对应于不同审美需求与不同的精神世界。但必须指出上海的艺术家应该加强对迅速变化的社会作出应有的反响,在律动的生活中来震颤一下自己最真切的体会。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留下无愧于上海的痕迹。不然的话,在人们的记忆中常常只留下“海平线画展”这一事件而留不下印象深刻的海平线画展中的作品.事件与作品是两回事。 在首届海平线画展时我写过一篇《作为文化的美术》。在今天“海平线回顾展”之际,原本想写一篇《作为商品的美术》。怕标题太注目,后作罢。但应该承认,今时已不能昔比,商品意识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时下讨论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凸显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的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我国也已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美术人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处身在这个大众社会、大众文化价值的控制支配之下。在大众传播之类的现代文化工业中,文化生产并人了一般商品生产的形式之中,商品生产的规律支配了文化生产。
编辑推荐
《艺术的味道:面对图像文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思路,对绘画、设计、城市雕塑以及戏剧、舞台美术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艺术的味道:面对图像文化》的学习,能使你了解当代校园艺术文化知识、思想与学术的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