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作者:倪蓉 编 页数:144
内容概要
“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同样提出要求“了解不同地域的人以及风俗与文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从2000年就开始致力于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幼儿园的一条个性化发展之路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不断地探索发展。在历时8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2-6岁一整套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的园本化课程,并将其作为“选择性课程”对“共同性课程”的补充。将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民间游戏和民间音乐等以主题和分主题的形式融入新课程中,比如:小班《玩游戏》中的“跳格子”、“小老鼠上灯台”、“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等就是与新教材主题《我的幼儿园》中二级主题“你玩我玩大家玩”配套使用,并且提供了“小八腊子开会喽”这样既富有童趣又具有很浓厚的民间色彩的沪语儿歌;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与新课程有机结合,比如:大班《中国韵》中的“百家姓”、“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弟子规”等就是新教材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有效补充和学习材料。《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强调每个教育活动在设计上的高品质,具有明显的易操作性。 此书中汇集的许多优秀民俗活动方案,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际的有机结合,力求使理念具体化,成为幼儿教师们便于掌握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如,将民俗课程与新课程的主题有机结合,在新课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对新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补充和诠释等等,而且还适应幼儿园教师的普遍需求,把课程教案按托、小、中、大班分别进行汇编,通过淡化结果,注重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预设性和生成性的融合。
书籍目录
序一:让民俗文化教育从娃娃开始序二:专家的话第一部分 课题总报告探索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第二部分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目杯总目标分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托班(2-3岁)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第五部分各年龄班活动托班(2-3岁)一、月饼真好吃活动与指导1.甜甜成成的月饼2.做月饼3.月亮活动方案月饼真好吃圆的和方的二、爷爷奶奶好活动与指导1.亲亲我2.糕糕甜甜3.老公公活动方案亲亲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节日好--重阳节亲子活动三、童谣乐活动与指导1.手指谣2.动物朋友3.宝贝玩玩活动方案金锁银锁两只老虎四、宝宝过新年活动与指导1.新年好2.放鞭炮3.拜年4.雪花飘飘活动方案……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摘自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我们一定要挖掘和强调民俗的精神内涵,不能只注重单个的表象。比如,对于剪纸、包粽子等单个行为来说,是简单而单调的,但是我们要把它们放到整个传统文化中,才有意义。 ——上海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吴祖德 民俗是一种生活状态、生产状态、思维状态,要绵延不绝地流传下去,需要传体和受体。现在的孩子受现代文化冲击很大,渐渐地就淡化了传统文化。对民俗来说,若不“受”,何以谈“传”? ——复旦大学文博系 吕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