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作者:许劭 页数:253 字数:200000 译者:马树全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中,《予学》的独特和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作者站在一个令人惊诧的高度,对成功的奥秘做了最深刻的挖掘,揭示出了“给予”对人生意义产生的巨大作用;人生的质量由“给予”决定,“大成功需要大施予”。这个视角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更是惊世骇俗的。另一方面,《予学》从其深刻的内涵和严谨的论述,达到了思想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自成一家,特别是它所关注的问题,都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却又被人们忽视的,这就构成了《予学》作为一门学说,不仅哲理深邃、启人心智,而且适用面广、实用性强的鲜明特色。 《予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在强调“给予”的同时,告诫人们也要学会“不予”。这与《予学》的要旨并不予盾,而是事情的不同方面亦是成功所必需的。
作者简介
许劭,东汉末期著名学者,他不仅以才华出众为人推崇,而且以评鉴世事、人物闻名当世。他对曹操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是在曹操未显贵时作出的,可见许劭的辨人之能和远见卓识。
书籍目录
得失卷一 天地所以伟大绵长,是它不断付出的结果 生为最重之利,亡为最大之弊 贪婪造就愚人,舍弃成就智者 大成功需大舍弃;大祸患启于大贪婪 获取而不剥夺地人,是获取之至境 得失之患,源于不舍 大施予才能大成功 取为后,予为先;得为后,舍为先 不懂施予者,必得而复失顺逆卷二 安于顺境者平庸,安于逆境者平安 善施者顺,吝施者困,常予者安 担忧死亡者愚;担忧生存者智 不受利害的侵忧,内心便可保持平和 永远不要怨怼环境,以苦为乐,方可彻悟人生 成小事者劲也,成中事者情也,成大事者忍也 成功要义在于做减法尊卑卷三 过度的欲念,开贪婪之花,结愚蠢之果 卑者只有自强才能他强,寄托在他人身上的希望,往往便是失望 做人做事,不留后患为先 过度的权力使人丧失本性 予人之至缺,乃予之至道 不懂得“予”的学问,便不能获得大的成功 所有的争夺都没有保存自身重要 权势带来的平安,乃最脆弱的平安休戚卷四荣辱卷五成败卷六兴亡卷七
章节摘录
书摘 范景文以名节自励,从不收人贿赂。只要是有德才的人,他反是无私相助。一位曾行贿不成的人对他说: “当官不谋私利,古今难觅了,你为何难为自己呢?” 范景文斥责他说: “最大的私利,乃是保全生命,我不收贿赂,正是为此。你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我为你感到羞愧!” 范景文乐于助人,百姓十分仰慕他。一次,当地发生饥荒,范景文舍出家财,赈灾救民,范景文对百姓说: “和我的一点钱财相比,你们才是无价之宝。没有你们,我的衣食从何而来?请放心收下。” 百姓感恩不尽,事后又纷纷归还他财物,范景文一律不受,他诚恳地说: “我并非品德高尚,而是自知你们乃我衣食父母之故。我现在衣食无忧,实乃你们所赐,我施予一点实在应该。” 范景文口碑甚好,政务突出,随后连连升迁。他在署理铨选职官任上,大公无私,使众贤士皆得重用,一时贤士欣然,小人怨恨。 有人对范景文说: “你执掌用人大权,自当为己着想。你不贪不取,一旦无权无势,何以为靠呢?” 范景文回答说: “为国选贤,乃是朝廷大计,若存私心,害国害己,祸大难料。我并非讨好贤士,也不是故意和小人做对,此乃职责使然啊。” 魏忠贤擅权时,许多人便劝他投靠魏忠贤,以获更大的重用。范景文坚决拒绝,他对家人说: “如今奸人当道,与其同流合污只能使自己背负骂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啊!我知道自己难以立足朝廷了,不过这样正可保住我的清誉。” P13
编辑推荐
成大事者都是要有远见卓识的。在多数人以猎取为能之时,许劭的《予学》着实独树一帜,“高人一等”。它的价值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找到了决定人生成败的最本质的东西,而在此之前,人们或是茫然不知,或是不屑一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予学》的古籍整理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能促人改变观念,不仅仅以猎取和占有为能,而且要在“给予”这条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功夫。这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道德素养,更是对人对己都有利的处世谋略。 学古人“舍”与“得”、“予”与“取”的智慧,小予小成,大予大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