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 劳伦斯·贝尔格林 页数:297 译者:周侠
Tag标签:无
前言
1298年夏,欧洲海军强国之一热那亚集结兵力准备对最尊贵的威尼斯共和国舰队进行埋伏袭击。尽管此前双方正式签署了休战协定,但为了争夺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路,两国间的海上拉锯战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素以“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而著称的热那亚人在旷日持久的对峙中一直处于上风。1294年,热那亚人利用“将所有战舰连在一起形成的战舰方阵”不但粉碎了威尼斯军队发起的进攻,而且还迫使其狼狈逃窜。第二年,热那亚人又将威尼斯海上商舰击沉,从而最终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海战得利之后,热那亚人继续围追堵截直至把威尼斯人逼退到陆地。1296年,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大肆屠杀威尼斯战俘,给世人留下了“贪婪且凶残”的印象。但威尼斯人并没有因为遭到这一连串的打击而一蹶不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重整旗鼓。勇敢的威尼斯海军司令指挥着军队再次袭击热那亚舰队,挑起了两个不可一世的城邦共和国之间著名的“库尔佐拉战役”。在新任海军司令兰巴·多里亚的指挥下,拥有88艘战舰的强大的热那亚海军很快便借着周围的有利地形,顺利停泊在靠近突尼斯的温暖水域,并企图“通过守株待兔的方式”来诱惑威尼斯舰队进入他们的埋伏圈。但是精明的威尼斯人并不上当,无奈的热那亚人只能靠偷袭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多里亚司令终于失去了耐心,他指挥热那亚舰队北上进入了威尼斯湾。由于北上途经城市实际上都在热那亚人的掌控中,所以热那亚舰队在沿途没有遭遇较大规模抵抗的情况下,在距离威尼斯城东南四百多英里的库尔佐拉海岸附近抛锚停靠。
内容概要
我们看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富家子弟,1271年,17岁的他,与父亲和叔叔开始了他们的亚洲之旅。此后,他深得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忽必烈汗的信任,并被忽必烈汗委以重任。他曾代表大汗一次次踏上危险的征程,期间辗转生活在各个国家、部落,他到过一些非常神奇的亚洲城市,其中一些城市远比当时西方城市发达得多。本书中,我们还将见识马可·波罗超出常人的生存能力。 马可·波罗和比萨知名作家鲁斯蒂谦共同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颠覆了之前欧洲人所认为的蛮夷中国的传统观念,《马可·波罗游记》是19世纪之前出现的对中国所做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描述。
作者简介
劳伦斯·贝尔格林是位优秀的作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的代表作品有《在世界的边缘:麦哲伦的环球之旅》《雅梅斯·阿吉:一个生命》《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奢华的生活》《卡波恩:他的为人与时代》《数以千计的呼唤:欧文·柏林的一生》。
劳伦斯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
书籍目录
序欧洲篇 第一章 威尼斯商人 第二章 金牌 第三章 亲历者 第四章 瘾君子 第五章 高原漂泊者 第六章 蒙古秘史亚洲篇 第七章 万王之王 第八章 朝廷为官 第九章 生存之战 第十章 将军与女王 第十一章 人间天堂 第十二章 神风印度篇 第十三章 追寻者 第十四章 蒙古公主 第十五章 浪子后记:故事讲述者
章节摘录
铜、砂金、黄金、白银以及亚洲的奴隶,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威尼斯。一些外国商船甚至把从君士坦丁堡、希腊和埃及遭到破坏的神庙和建筑物上拆下的大理石柱、柱基、石板和石块也运到了威尼斯。但运回的这些珍贵的古代文明的遗迹并没有被重视,只是被随意堆放在威尼斯各个码头,或者散落在圣·马可广场的某个角落,要么干脆被用作了某位公爵或者有钱人豪宅的建筑石材。莎士比亚曾借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的话来评论种类繁多的商品:“贸易和丰厚的利润成就了所有的国家。”当时,“威尼斯贸易”几乎成了“全球化”的代名词,而在那个时代,“全球化”仅仅是一个刚刚催生的理念。为了扩大贸易范围,威尼斯人打破种族和宗教分歧与各个国家的商人进行贸易,他们先后与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甚至与蒙古鞑靼人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于马可·波罗的原因,虽然波罗家族不是首批到达亚洲的威尼斯商人,但他们在威尼斯的知名度却是最高的。无论走到哪里,威尼斯人独特的口音和方言很快便能表明其身份。和其他罗曼斯语一样,威尼斯语也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同时还引入了其他语言的词汇、句法以及发音。如,德语、西班牙语和克罗地亚语,甚至还融入了一些法语。同时,威尼斯语中的一些典型词汇也被引入到了英语当中。贡多拉是一个源自威尼斯语的词汇。尽管人们何时便开始使用这种纤长、优雅的黑色航行工具无从考据,但在马可·波罗的时代,贡多拉是泛指在运河上行驶的各种大型航船、小划艇以及平底船等不同船只。威尼斯人所使用的“军工厂”一词来自阿拉伯语中的“作坊”,主要是指制造和储备武器的地方,在马可·波罗时代的欧洲,它主要指威尼斯的造船中心。在造船中心,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早期的流水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用事先加工好的龙骨、桅杆等标准化预制件制造出一艘船来。一位名叫佩罗·塔富尔的西班牙人曾这样描述过战船下水的过程:“一只被小船拖着的战船映入我们的眼帘,只看见所有物品都通过窗口运送并从各处集中在了一起,有船上专用的绳索、食物、各种武器,还有投石器和追击炮等物品。当船行驶到街道尽头时,水手们便带着做好的船桨纷纷登船,就这样,一只装备齐全的战船便完成了。”
后记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的许多内容都非常翔实,但没有人把马可当作史学家,人们还是习惯称他为“百万先生”。1392年,《马可·波罗游记》的佛罗伦萨译者阿马利奥·伯纳贵斯说,威尼斯人马可之所以写下自己的故事“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排解内心的寂寥”。此外,他还提醒读者,“书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所以在我看来,即便不是马可在杜撰,也可能只是些奇闻逸事而已”。伯纳贵斯的理由也不无道理。马可的合作者鲁斯蒂谦曾信手篡改了几个有关基督教的奇闻,理由是他认为杜撰的故事会比反映真相更令人振奋。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创作过程中,尽管纯粹的文学加工的内容并不多,但读者对马可的真实经历仍有所怀疑。伯纳贵斯最后还说:“也许马可讲述的经历都是真实的,但我本人并不认同。世界各国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我翻译它纯粹是觉得好玩,绝不是因为我相信它的真实性。”这种事听上去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另外一部由约翰·曼德维尔爵士编写的与《马可‘波罗游记》相仿的作品,便是用虚构出来的各种虚假故事和骗人的神话冒充事实的作品集。约翰爵士用法文写成的这部(《游记》最早出现在1356年,因此有人称他为“英国的马可-波罗”。与马可不同的是,这位出身赫特福德郡骑士家庭的爵士,恐怕连自己藏书丰富的贵族图书馆都没离开过。但他自称于1322年(也有人说是1332年)启程去了圣地,后来又到过印度、波斯和中国,最后于1356年(或1366年)结束旅行返回家中。他还声称,教皇在看过他的游记报告后,认为他所记录的一切属实。
媒体关注与评论
马可·波罗终于又复活了!毫无疑问,劳伦斯·贝尔格林,这位美国最具活力的传记作家对他笔下人物的成功塑造是无人可比的 ——西蒙·温彻斯特(《地图改变7世界》的作者)作者饱含激情地重述了关于马可·波罗经久不衰的故事。书中从大量的马可·波罗手稿和资料中为我们真实还原了马可是如何历尽艰辛到达13世纪的中国,以及他到中国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 ——乔纳森·斯宾塞(《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的作者)
编辑推荐
《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传》:他是全球探险家崇拜的偶像,儿百年来他一直激劢着人们去探寻那令人痴迷的神话和传奇。他是一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环球旅行家,他是早期的东西方交流的拓荒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