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保罗·肯尼迪、 卿劼 海南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保罗·肯尼迪 页数:277 译者:卿劼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内容概要
《联合国过去与未来》记载了1945年世界上50个主权国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以“避免后世再遭战祸并重申基本人权”。时隔60年,联合国依旧矢志不渝,恪守此训。在《联合国过去与未来》一书中,保罗·肯尼迪用历史实例阐述了联合国的起源与功能,客观评价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并预测了联合国在未来世界中将面临的挑战。肯尼迪的阐释,使联合国众多的机构和组织有了具体而鲜活的形象。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和法国这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人道主义危机中如何摒弃不同政见并提供援助的一幕,同时也指出五国间因缺乏合作而削弱了共同对待某些问题的积极性,如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影响问题。 肯尼迪认为,虽然联合国很容易犯错,如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受制于强大国家政府的奇思异想,或者是它的个别管理决策者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存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世界到底可不可以通过各国协定而不是国与国冲突的方式来管理呢?《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的深思熟虑,应可启发我们对当代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反思。
作者简介
保罗·肯尼迪,牛津大学博士,曾任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撰写过包括畅销历史著作《大国的兴衰》与《为21世纪作准备》在内的13本专著。他是许多学术期刊编委会的成员,并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撰稿。肯尼迪在联合国50周年纪念时起草了一份《如何改善组织业绩》的官方报告,期间听取了大量的专家意见与建议。《联合国过去与未来》即是以此为基础创作的。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前言译者的话第一部分 起源第一章 1815~1945年动荡发展的新世界秩序新世界秩序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联盟的建立国际合作的进展联盟的危机经济的衰退各国退出与世界动荡二战爆发与联盟“破产”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三条腿的凳子”《联合国宪章》的巧妙措辞与安理会的特权军事维和与自卫权其他部分的解读新秩序的展望第二部分 1945年以来联合国在各阶段的发展第二章 安理会之谜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否决权与国际事务联合国秘书长——世界第一公仆应对伊拉克战争联合国面临的重重挑战变革的呼声与争议9.11恐怖袭击第二次伊战的考验第三章 维和与战争维和制度的发展联合国维和的早期试探UNEF的建立刚果危机维和任务的失败与成功维和行动的新问题过渡中的新角色索马里的灾难艰难的南斯拉夫维和行动卢旺达大屠杀陷入低谷的联合国维和窘况的改善联合国的不足与努力第四章 南北经济议程联合国的经济职能布雷顿森林机构国际经济体系的新发展新成员的加入联合国体系的创新石油经济的冲击恐慌带来的对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南方国家的发展与分化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批评经济领域的改进与不足世界贸易的不平等发展第五章 联合国任务温柔的一面联合国的“柔性”机构新机构的涌现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新变化联合国和经济与社会合作联合国会议的新焦点联合国组织的巨大压力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斯德哥尔摩会议的成果里约地球峰会环境问题的有限改善全球性的儿童问题妇女权益的缓慢改善1995年北京妇女与发展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章 推进国际人权由来已久的人权思想世界人权宣言共鸣与争论关于公民与政治权利的公约践踏人权的暴行人权领域的长足发展全球人权会议与维也纳宣言联合国人权议程的进步与反思喜忧参半的人权形势不可磨灭的维权成就第七章 “我们人民”:民主,政府与非政府参与者对宪章民主性的质疑关于联合国大会的持久争论改革大会制度的呼声与构想非政府组织争取民主革新的努力红十字会与无国界医生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与世界能源研究所推进妇女权益的行动教会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影响乐善好施的慈善基金会各国媒体的积极作用建立国际公民社会的憧憬与担忧第八章 承诺与21世纪的危险发展的眼光,理智的设想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重中之重的安理会改革维和行动的历史教训建立联合国军队的设想重振军事参谋团的障碍维和形式的多样化寻求新的维和领头人社会经济领域的挑战在政治阻碍下的改革之路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致命弱点国际事务的全面推进对联合国大会的评价及建议走“中间道路”的全面改革方向后记——又见丁尼生和人类议会答谢附录《联合国宪章 》
章节摘录
对国际秩序进行灾难性攻击的结果就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夏季,日本独自发动了对中国的入侵,其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并且还对西方军舰进行了有预谋的攻击(轰炸美国军舰潘莱号),以图在年末之前将它们从长江流域与通商口岸中逐出。各国的外交抗议根本就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日本继续着在中国的侵略。1938年3月——也就是在轰炸事件的几个月之后,希特勒派兵进入了奥地利,那里除了犹太人、社会主义者、工团主义者以及信奉自由主义的天主教徒以外,所有居民都近乎疯狂地欢迎他(他出生于奥地利)。这是一个典型的主日政变——当时法国人正陷在政治危机中,而英国内阁的大部分成员都在自己的乡间庄园中享受早春的周末。国际联盟对此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当然,由于成员中最大的国家处于梦游状态,部分舆论也认为既然奥地利人讲德语并且在1919年也曾申请加人德国(但是遭到了拒绝),那么现在德国这样做也未尝不可,所以联盟也无法作出任何反应。可是德国这样做真的合适么?随即,所有国际法规都陷入了最严重的危机中。希特勒在1938年夏秋之际开始行动,之后又在1939年春天展开了对一个纯粹的凡尔赛会议成果——主权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这一戏剧性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极大地伤害了凡尔赛体系。即使是那些并不赞同姑息的人,在德意志帝国收复使用德语的萨尔州与莱茵兰的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异议,况且德国在吞并奥地利的问题上,是完全遵照威尔逊政策的规定的(即民族自主原则)。我们很难证明德国是强行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分裂的,因为在波希米亚有很多使用德语的人(尽管在历史上从来不是德国的一部分)。并且也不可能证实在希特勒入侵的布拉格以及接管的捷克的其他地区中,只有很少的德语使用者。而我们要说的重点是——在这些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关键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联盟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1938年10月初召开的慕尼黑会议,能在那些初期梦想失败的原因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
后记
本书一开始就引用了丁尼生诗作《洛克斯利大厅》中有关未来的“人类的议会,世界的联邦……大家遵守同一法律”的著名诗句。那些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风流人物是多么乐观啊!现在,读到这样的诗或是其他类似的诗句,都让人感到苦乐参半。丁尼生难道不知道新科技和可怕的世界大战(包括空中轰炸)会降临到这个世界,并可能驱使人类走向猜疑、军备竞赛和大屠杀,而不是全球和平么?或者说,丁尼生的启蒙思想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人都顽固并本能地讨厌国际秩序,而更喜欢他们自己国家的管理政策——尽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推向战争、流血和伤害。
编辑推荐
《联合国过去与未来》以联合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对其过往功绩与失败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否满意联合国过去的业绩,风起云涌的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促使我们向联合国谋求帮助。《联合国过去与未来》不单是一本关于联合国的“知识史”,其中还涉及了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政治结构与策略,并且在描述联合国政策产生的同时也对其形成政策的思想给予了相当篇幅的阐明。《联合国过去与未来》就国际组织的变化,以及其如何实现单一国家无法达成的人类共同目标进行了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