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柏林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安东尼·比弗  页数:367  译者:王宝泉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总是注重最终结果。”阿尔贝特·施佩尔在战争刚结束后痛苦地对美国盘询者这样说道。希特勒政权最终的失败是否将抹杀其前期的成就,他不愿去想。没有其他事情比最终失败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和其政治体系的本质了,施佩尔和其他著名的纳粹党徒一样却拒绝承认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曾有一个历史时期,有关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话题有如此吸引力和重要性的原因。有些国家,尤其是德国的青少年,发现第三帝国有许多值得他们崇拜的东西。仅仅在两年前,纳粹的敌手才得以第一次看到他们复仇时刻的来临。1943年1月1日,一个愤怒的苏军上校将一群憔悴的德国战俘领到了斯大林格勒的一群瓦砾堆前,“这就是柏林将来的样子!”他指着周围毁损的建筑物吼道。六年前看到这些文字后,我就立即意识到下一本书要写些什么了。在柏林国会大厦墙上保留下来的涂鸦中,你仍能看到东西两座城市连接的影子。你可以看到因复仇而欢腾的俄国人,他们是如何把侵略者从东线战场的最东端赶回了帝国的心脏。希特勒也对这次决定性战役的失利困惑不已。在1944年11月,当苏联红军在德国的东部边境集结时,他再一次提到了斯大林格勒。他在一次大规模的演讲活动中称:“随着苏联军队1942年11月在顿河突破了罗马尼亚防线,德国的倒退就全面开始了。”他把责任归咎于他不走运的盟友,指责他们投入的兵力不够,并且忽视了斯大林格勒薄弱的两翼,却只字不提自己坚决地对那些危险的警告不予理睬。希特勒总是前事不忘,却未能把它作为后事之师。这次讲话还极其清晰地阐明了德国人已经深深地陷入了一个荒谬的逻辑中。这篇讲话后来以《投降就是毁灭》为题出版。他警告说,如果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获胜,迎接德国人的将是毁灭、被强奸和受奴役,“许多人会被送到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之中”。希特勒极力否认这是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这使德国人意识到自己让一个极度混乱的因果关系蒙骗了,不过已悔之晚矣。希特勒声称要消除布尔什维克主义,却把它带到了欧洲的心脏。一代德国青年人在恶魔般狡诈思想的灌输下,实现了希特勒对俄罗斯的残酷得令人发指的入侵计划。戈培尔的宣传不是简单地丑化犹太人、共产党人,以及整个斯拉夫民族,而是使德国人恐惧和仇恨他们。在这些滔天的罪行中,希特勒设法让整个国家听命于他,并使人们相信即将到来的苏联红军的暴力行为不过是纳粹领导人预言的印证。斯大林有着更远的打算。只要有适合自己的象征性的东西,他总是乐于使用它们——第三帝国的首都确实是“这场战争中我们部队所有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但他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兴趣。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他的安全局局长拉夫连季·贝里亚制订的一项计划,就是在美军和英军到来之前,把建在柏林的原子研究试验室的所有设备和铀运走。根据前共产党间谍克劳斯·富克斯博士提供的情报,克里姆林宫已经知道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曼哈顿计划。苏联在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要远远落后于美国,斯大林和贝里亚深信,如果能在盟军到达柏林之前俘获德国的实验室和科学家,那么苏联也能像美国一样制造出原子弹来。到战争结束时,人类所经受的灾难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后冷战时代非军事化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而言。然而这段影响了数百万人命运的历史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一个人在选择个人行为时应该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人类在极度苦难或是堕落时都能暴露出人性中最光辉或是最黑暗的一面,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生与死现象一样具有完全不可预知性。许多苏联军队(特别是前线部队),和那些后来的部队不同,他们对德国的平民十分的友善。在一个残酷恐怖的世界里,当所有人性概念几乎全被意识形态所摧毁时,正是少数一部分人出人意料表现出的友善和自我牺牲精神,照亮了这一个本已无法回顾的历史故事。在完成这本书的调查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1945年1月,乘胜追击的苏联红军终于到达纳粹德国的边境,随后,对德军纵深达100公里的梯次防御进行多地段突破……在围攻柏林的战斗中,被纳粹德同先前犯下的残暴罪行所激怒的俄国人,显露出人性中的阴暗面,开始了大肆破坏,使数十万的平民死亡,数百万恐慌的平民逃离家园去往两部。借助最新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以及来自德国、美国、英同和法围等圉家的历史资料,安东尼·比弗生动叙述了在第三帝国最后崩溃的日子里,众多平民和士兵特别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掩饰下,这是一段浸透了自傲、愚昧、狂热、复仇、野蛮和兽欲的令人心碎的历史,亦是一段面对人类苦难和人性丑陋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忍、求生意志和自我牺牲的历史……

作者简介

  安东尼·比弗,英国历史学家、历史题材畅销书作者。在温切斯特和桑德赫斯特接受了军事教育,并曾作为一名后备军官,随军在德国和英国服役。结束军旅生涯后,他先写小说,后改写战争纪实,大概他发现,现实生活特别是战争时期生活的戏剧性总是超出人的想象力。比弗的绝大部分著作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其中:《西班牙内战》和《克里特:战斗和抵抗》获得伦西曼奖;《保卫斯大林格勒》以其真实的细节和曲折的叙事,获得约翰逊散文文学奖、沃尔夫森历史史实故事奖和霍桑顿文学奖,已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二战系列·攻克柏林》获得第一届今日朗文历史理事奖。同样已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比弗曾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被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他还是伦敦大学贝克特学院历史学、古典文学和考古学的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新年中的柏林第二章 维斯瓦河的“纸板屋”第三章 烈火、钢剑与“崇高的复仇”第四章 伟大的冬季进攻第五章 向奥得河进军第六章 东部和西部第七章 后方大清理第八章 波美拉尼亚和奥得河的桥头堡第九章 目标柏林第十章 政治集团和总参谋部第十一章 致命一击的准备第十二章 等待总攻第十三章 易北河上的美国人第十四章 总攻前夕第十五章 朱可夫在屈斯特伦登陆场的小山头第十六章 泽洛高地和施普雷施河第十七章 元首的最后一个生日第十八章 金鸡飞走了第十九章 被轰炸的城市第二十章 虚幻的希望第二十一章 市区之战第二十二章 森林之战第二十三章 意志的背叛第二十四章 自我毁灭第二十五章 帝国总理府和国会大厦第二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二十七章 悲哉,战败者第二十八章 骑白马的男人术语诠释

章节摘录

  1944年,柏林人生活在食品短缺和生活重压之下,这个圣诞节没有什 么值得他们庆祝的事情。第三帝国首都的许多地方都由于轰炸而变成了瓦 砾堆,柏林人的黑色幽默也变得充满怨恨。在这样节日气氛全无的日子里 人们经常说的话是:“实际点儿,还是去买副棺材吧。” 早在两年以前,德国国内的气氛就已经起了变化。1942年圣诞节前就 已经谣言四起,人们都在议论保卢斯将军的第六集团军已在伏尔加河被红 军围困。纳粹政权无法承认德国国防军中最大的兵团已注定在斯大林格勒 的废墟和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大草原上被歼灭这一事实。为了让这个国家做 好接受坏消息的准备,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宣布这个圣诞节为“日耳 曼式的圣诞节”。这在纳粹主义中就意味着保持节俭的习惯和坚定的意志 ,而不会再有烛光、松枝环和歌声了。到了1944年,传统的圣诞烤鹅已经 变成了遥远的回忆。 房屋临街的墙壁已经倒塌,以前的客厅或卧室墙壁上挂着的照片还依 稀可见——女演员希尔德加德·克奈夫注视着一架突露在破落楼板上的钢 琴。没有人去碰它,她在想还有多久它才会落到下面的瓦砾堆里呢。寥寥 数语潦草地写在毁坏房子墙壁上,告诉从前线返回的儿子一家人都还好, 并且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纳粹党的布告提醒人们:“抢掠者将被处死! ” 空袭十分频繁,晚上是英国人的,白天是美国人的,周而复始,柏林 人感到他们待在地窖和防空洞里的时间比在自己床上的时间还要长。缺乏 睡眠使人们变得更加歇斯底里,也更相信宿命的安排。担心因为宣扬失败 论而被盖世太保告发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在说着同样的话。防空洞 中的人们都在说“快学点俄语吧!”大多数柏林人已经不再用“嗨,希特勒 ”来打招呼。罗沙·鲁伊是一个年轻的纳粹党徒,他离开柏林已经很长时 间了,当他进人一家商店用了这句话打招呼时,所有人都转过来瞪着他。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在平时用过这句话。鲁伊发现现在最常用的问候语 已经变成了“我们还活着”! 从这样的黑色幽默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荒唐可笑,而有时这也正是 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柏林最大的防空设施建在动物园里,它是在极权 主义时期用钢筑混凝土建成的巨大堡垒。它的上方有高射炮做屏障,下层 是宽敞的掩体,每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大批的柏林人就会挤在这里。乌尔 苏拉·冯·卡道夫是一位记者,他将这种场面描述为“如同‘费德里奥’ 中监狱那一幕一样”。爱侣们在螺旋楼梯上紧抱在一起,那样子就像是在 参加一场“滑稽的化装舞会”。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毁灭的气息,人们的生 活将会与这个国家一起消亡。人们不顾一切地花掉手中的钱,因为很快它 们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还有一些无法证实的故事是关于年轻的女人与素 不相识的陌生男人在动物园、车站和防空洞的阴暗角落里媾和的传闻。随 着红军越来越接近柏林,有更多的女人不顾一切地要合弃自己的贞操。 在散发着幽蓝灯光的防空洞里已经可以感受到悠闲而恐怖的地狱气氛 ,人们穿着最保暖的衣服挤在一起,他们的小箱子里装着三明治和热水瓶 。理论上,所有的基本生活需要在防空洞里都可以得到满足。这里有卫生 设施,并且有一名护士,女人们可以在这里帮忙。孕妇的分娩也好像由于 炸弹爆炸所带来的振动而变得更快,人们感觉这些爆炸就如同来自地心一 样。防空洞的顶篷被漆上了发光的油漆以应付时常发生的停电,这里的灯 会先变暗,然后摇曳着渐渐熄灭。供水由于主要管道被炸而停止,厕所里 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对于一个以前十分洁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种极大的 痛苦。政府经常会在厕所贴上封条,因为许多沮丧的人把自己锁在里面自 杀。 柏林无法为它的三百万人口提供足够的避难所,因此这些地方通常都 会人满为患。在主要的通道、休息大厅和卧房里,空气污浊不堪,天花板 上不断有水珠滴落。盖森·布朗宁地铁站结构复杂的地道原本只能容纳 1500人,而通常都会有超过三倍于此的人挤在里面。人们用蜡烛来检验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当地面上的蜡烛熄灭时,大人们会把孩子们举过肩膀。 当放在椅子上的蜡烛熄灭时,就已经开始达到撤离标准。当第三根也就是 大约与下颚等高的蜡烛噼啪作响时,掩体里的人必须要全部撤离,不论此 时的空袭有多么猛烈。 柏林有三十万体格强健的外国劳工,他们的衣服上都有一个能够标识 他们国籍的字母,这些人是绝对禁止进入地下掩体及防空洞的。这是纳粹 政策的一种延伸,为的是防止这些人与德国人混杂在一起,但政府这样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拯救德国人的生命。被强迫参战的劳工,尤其是东 部的劳工,大部分已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遭到围困,他们已经被当成了牺 牲品。然而许多外国劳工,无论他们是被强迫还是自愿入伍都更愿意待在 那里,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而其他的外国劳工,比如那些在柏 林郊外的兵工厂劳作的人们,只能在菲德烈街车站深处用报纸和剧本来建 造他们自己的避难所和波希米亚亚文化群。他们的情绪随着红军的逼近而 日益高涨,而那些剥削他们的人却正相反。大部分德国人在看到这些外国 劳工时心中都充满了惶恐,他们将这些人视作“特洛伊木马”,只要敌人 的军队逼近这个城市,劳工们就会开始他们的攻击和报复。 柏林人的内心埋藏着深深的恐惧,这是由于他们的祖先曾经受到过来 自东方的斯拉夫人的入侵。恐惧很容易化为憎恨,随着红军的逼近,戈培 尔也在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他一再地宣传,去年秋天红军在侵占内默尔 朵尔夫这个东普鲁士东南角小城时,是如何残暴地对待那里的居民的。 一些人在空袭时拒绝进入避难所,他们有自己的理由。一个已婚男子 定期到普兰兹劳尔堡区去与他的情妇幽会,他不能到这个社区的防空洞去 避难,因为那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一天晚上,情妇的房子受到了轰炸,而 这位不幸的情夫当时正坐在沙发上,碎石瓦砾一直埋到了他的脖子。空袭 过后,是一个叫埃里克-施米特克的男孩和一个非法躲在防空洞里的捷克劳 工,听到了这名男子痛苦的呼救,寻声跑上楼梯救出他的。当他被从废墟 中挖出来并送去医治以后,14岁的埃里克不得不去告诉受伤男子的妻子她 的丈夫是在另一个女人家中受伤的。怒不可遏的妻子闻听此言后尖叫起来 ,她的不安更多是因为她的丈夫与另一个女人在一起,而不是因为他所遭 到的不幸。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对于真实的成年人世界的认识是十分残酷的 。 P1-3

编辑推荐

  《二战系列·攻克柏林》是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安东尼·比弗的战争史诗剧。全书借助最新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以及来自德国、美国、英同和法围等圉家的历史资料,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在第三帝国最后崩溃的日子里,众多平民和士兵特别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攻克柏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