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文武 页数:293
前言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乾隆皇帝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英明帝王”。他和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共同开创的大清朝的“康乾盛世”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在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背后,大清帝国已经呈现出了末世的征兆,而作为统治这泱泱大国的乾隆皇帝,却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沉醉在自己“天朝大国”的美梦里。殊不知“天朝美梦”的背后是贫苦百姓的度日如年,苦苦挣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记取的王朝。华丽的乾隆帝国乾隆皇帝对自己的一生自许颇高,多少有点儿和自己的爷爷康熙大帝试比高的劲头儿。是啊,你看,我爱新觉罗·弘历文治武功哪方面不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佼佼者?即使以往的那些盛世明君有谁又达到了我的高度?论文治,乾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不但精通满文、汉文,连蒙、藏、维吾尔等多种语言文字都能熟练掌握。乾隆喜爱书法,至老不倦。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其诗歌总数多达四万多首,几乎和《全唐诗》相等。他主持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共收书3460种。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分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内容概要
作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君主,乾隆皇帝遭遇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中的世界日新月异,这是骄傲的乾隆皇帝不想看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乾隆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祖先打拼下来的江山,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个君王所能享受到的所有尊荣。不过,坐享其成的乾隆,还是“兢兢业业”地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乾隆时代。 乾隆时代,不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在对外关系上,都达到了顶峰。乾隆作为这泱泱大国的唯一主宰,亲手将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但同时也亲手结束了这一切。繁华过后,清王朝的隐患终于浮出水面。 繁荣、浪漫的乾隆时代,在一派祥和兴盛中开场,却在危机和隐患的夹击下没落。 本书将为你揭晓清王朝由盛转衰的秘密……
书籍目录
鼎盛与革命:沉睡中的“东方大国” 乾隆与他的“盛世王朝” 风起云涌的世界景象 辉煌与腐朽:雾里看花的政治格局 守成君主的政治游戏 腐朽: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繁荣与衰落:兴盛与危机并存的“盛世经济” 清王朝最后的经济腾飞 暗潮涌动的浮华背后巩固与扩张:英明帝王的军事作为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炫耀:战争的隐秘动机兴盛与压制:文化工程与文化公案的并存 绚烂光彩的文化盛宴 文化.专制统治的牺牲品大邦与闭关:走上下坡路的乾隆时代 传统“大国”的浮华与繁荣 闭关锁国:国势衰弱的直接诱因忠诚与奸邪: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老面孔 盛世皇帝的左膀右臂 “和砷效应”:不得不提的弄权巨贪追忆与反思: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乾隆皇帝的功过是非 无法挽救的没落王朝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盛世”是现代人评价历史时经常使用的时髦词。从“文景之治”到“康乾盛世”,仿佛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作为的君主和能臣,不断创造着治世的辉煌;仿佛总是在老百姓最苦难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救世主,为他的子民们建造一个“太平盛世”。于是,乾隆皇帝也凭借着自己的“文治武功”在青史上留下了“盛世之主”的美誉。只是这美誉曾被人比喻成“凤尾”,纵观18世纪的乾隆帝,这个比喻却也贴切。毕竟,他的盛世是靠着老祖宗的阴功,祖辈和父辈驰骋沙场、节衣缩食换来的。因此咱们的乾隆皇帝开始了漂亮的凤尾应该干的事,赦免宗亲,肃清吏治换来了“文治”的盛世;平定叛乱,开疆拓土换来了“武功”的盛世——看看,一幅太平盛世的美好画卷展现在咱们老百姓的面前了。然而,咱们的老百姓忘却了他凡此种种的举动靠的是什么?咱们的老百姓忘却了“文治武功”背后的暗流汹涌:大兴土木、生活奢靡、宠信奸臣、民族压迫……矛盾一点点地出现,矛盾一点点地累积,矛盾一点点地爆发!清平的盛世有人曾经给“盛世”下了这样的定义:一是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二是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三是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四是兴盛的局面持续时间较长。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样的标准是否符合科学,我们也暂且抛开自己的文化背景,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标准也当一次历史的“审判长”,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指点江山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一个朝代强盛与否不是来自于军事的强大,也不是来自于文化的鼎盛,而是取决于统治阶层治理国家的政策。正所谓军事的强大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却需要政治的保障。由此可见,无论军事、经济还是文化,这里所要谈的一切都要从政治谈起。乾隆时代政治的决策权不是掌握在宦官手里,也不是掌握在外戚手里,更不是掌握在权臣手里,这一点,无论是野史里的乾隆,还是正史里的乾隆,都毋庸置疑,这位皇帝有一个原则,“大事我做主”!因此,谈乾隆时代的政治就离不开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不像康熙皇帝那样“临危受命”,也不像雍正那样“夺嫡之争”,乾隆是“密制建储”制度的第一位受益人,因此,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没有“死党”,所有的人都在察言观色,试探着这位新皇帝!所以,这位皇帝更希望通过自己治国才能的展现而在臣子们、臣民们心中树威立信,于是就有了后面他矫正了祖父和父亲的“宽纵”和“严惩”,推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宽严相济”的政策,结果呢,既得到了亲贵的支持,建立了自己在亲贵中的威信,又严惩贪渎,建立了自己在百官中的威信。另外,经过康雍两朝的大治,我们这位皇帝当上了守成之君。他的守成可不是“隋炀帝式”,而是真正渴望能有自己的建树,或者前面所说的,是希望当一个称职的“凤尾”。于是减免赋税便成为乾隆或者说新朝廷争取各阶级民众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如遇有水、旱、雹、地震等灾害,也都增加赈济和减免额赋,并一再废止各地的多项杂税,再加上重农兴桑、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人们怎能不把他当成治世的明君呢?
后记
乾隆王朝是清王朝引以为傲的“盛世”,但“盛世”之下,其实难副。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会看到,“乾隆盛世”来自康熙、雍正两代人的财富积累。有幸能享受到这份财富,这是乾隆的福气。有了雄厚的资本做铺垫,施展起拳脚来自然会虎虎生风。但是老本不能吃一辈子,乾隆这位大清帝国的掌舵人既没有爷爷康熙的胸襟,更缺乏老爸雍正的魄力,当他满足于自己的这条大船坚如磐石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一道道裂纹和虫蛀蚁噬的黑洞。这条大船在乾隆船长手里被过度地透支了未来,继任者们即使想让它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却每每无功而返。小修小补已经无济于事,而改弦更张对于将祖宗家法奉若神明的他们显然不切实际。这条千疮百孔的旧船在洋鬼子的坚船利炮面前风雨飘摇,终于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结束了自己两百多年的辉煌与耻辱史。掩卷沉思,我们感慨良多。解读那段历史,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向我们诉说。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力求全面地展示乾隆皇帝乃至清王朝的功过是非,试图以正说的方式还原乾隆王朝的真实历史,让我们感悟过去,展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正说的基础上,也糅进了一些传说故事,希望读者在客观地审视历史的同时,还能轻松地笑上几次。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它在过去的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成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处漂流,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眼中的乾隆帝国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清史稿》对乾隆的评价国家之正供,原出于闾阎,今地方被灾,应行赈恤,以取之于民者用之于民,是属理之当然,虽多何所吝惜。 ——《清高宗实录》乾隆对赈济灾民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方面都达到了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我则认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清史学家戴逸眼中的盛世
编辑推荐
《乾隆帝国:华丽而又停滞的王朝》:盛世之巅的英明帝王,盛极而衰的封建王朝。清王朝经历了前期几代帝王的努力,不但成为中原的主人,更是取得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与此同时,世界的另一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乾隆时代,清王朝已经不得不正视来自西方诸国的威胁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