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周期政、李正堂、 高宏存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周期政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前言
古诗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理解,狭义的古诗是与绝句、律诗等近体诗相对的概念,唐代人把他们之前的诗歌和依前代的诗歌格律特点写作的诗歌都称之为古诗。古诗不限字数、句数,不讲平仄,不拘用韵,节奏自由,形式活泼。而广义的古诗则包括所有古代的诗歌。我们这里所选的古诗,取狭义的范畴,且仅指汉代以来、唐代以前的古诗作品。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介于上古的《诗经》、《楚辞》之后,唐诗繁荣之前。《诗经》、《楚辞》是上古诗歌的典范,分别代表了四言诗和楚辞体的最高成就。它们与后世的诗歌有着质的不同,完全是另一种范式的艺术作品。而唐代诗歌虽然古体诗继续繁荣,但最耀眼、最具个性、最能代表唐代诗歌特点的无疑是格律诗。而汉魏六朝的诗歌则是古体诗发展成熟的阶段,它为唐代格律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为唐诗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汉魏六朝诗歌完成了五言古诗由孕育到发展成熟的全部过程。虽然在《诗经》里已经有五言诗句,但尚未出现完整的五言诗歌,完整的五言诗歌是汉代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是一场诗坛全新的革命,虽然从字数来看,它比四言诗仅仅增加了一个字,但从诗歌的容量、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看,却是质的提升。南朝时的文艺批评家铀嵘就认为四言诗有“文繁而意少”的缺点,五言诗则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所以,它一经出现,很快就取代了四言诗,成为诗坛的主要形式。经过从汉到唐八百年时间的探索,古诗从内容到艺术各个方面都日渐臻于成熟。
内容概要
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幼学蒙读,在历经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意义便在于此。让我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在快乐中增学问、广见识,这部浸润着中国千年文化道德传统的国学解读丛书将会带给你快乐和力量。
作者简介
高宏存,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思潮与批评、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研究。有多部著作出版,并主编图书近百卷,成功策划实施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现于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李正堂,中国作协会员,资深出版人。曾任《报告文学》编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总编助理,现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并著有作品多部。周期政文学博士,现为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陶渊明研究方面较有心得,发表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论文十多篇。近年以研究唐代乐舞歌辞为主,有《唐代乐舞歌辞研究》。另外著有《螾庐曲谈疏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万里犹比邻古诗无名氏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阴铿别范安成沈约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谢胱古诗无名氏赠徐干诗刘桢赠范哗诗陆凯山斋独坐赠薛内史杨素第二章 两誓不相弃第一节 思君如流水古诗无名氏古诗无名氏室思徐干寄行人鲍令晖玉阶怨谢胱昔昔盐薛道衡第二节 两誓不相弃上邪华山畿读曲歌子夜四时歌那呵滩第三章 远望可以当归悲歌古诗无名氏却东西门行曹操杂诗曹丕七哀诗王粲思吴江歌张翰拟行路难鲍照关山月徐陵拟咏怀庾信人日思归薛道衡第四章 猛志逸四海大风歌刘邦步出夏门行曹操短歌行曹操白马篇曹植咏怀阮籍壮士篇张华咏史左思杂诗陶渊明临江王节士歌陆厥陇头水刘孝威第五章 忧思独伤心西北有高楼赠白马王彪曹植咏怀阮籍咏怀阮籍咏史左思杂诗(其二)陶渊明拟行路难鲍照拟咏怀庾信第六章 念之断人肠战城南十五从军征蒿里行曹操七哀诗王粲送应氏曹植悲愤诗蔡琰饮马长城窟行陈琳企喻歌第七章 心远地自偏答二郭嵇康咏史(其五)左思游仙诗郭璞秋日孙绰归同田居(其一)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移居陶渊明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第八章 山水有清音游斜川(并序)陶渊明登池上楼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沈约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胱游东田谢胱人若耶溪王籍渡青草湖阴铿第九章 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去者日已疏龟虽寿曹操杂诗孔融挽歌诗缪袭悼亡诗(其一)潘岳拟挽歌辞陶渊明拟行路难(其七)鲍照
章节摘录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董卓曾经派遣军队到阳城,当时正值二月社日,人民正聚在一起举行祭祀活动,董卓的士卒就斩下男子的头,挂在牛车边,装载着抢掠的妇女和财物,回到洛阳,谎称是打了胜仗的胜利果实。从开阳门进入洛阳,焚烧所斩杀的人头,把妇女给士兵作婢妾。《悲愤诗》中“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穿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就是这种惨景的艺术写照,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载。《三国志》记载中发生的地方是在山西阳城,而蔡文姬的家乡是在河南的陈留,说明当时这种惨况是到处都在发生,具有普遍性。在李催、郭汜这次攻掠陈留的行动中,蔡文姬也被掳,马后的妇女中就有她。她在被掳西去洛阳的途中,眼看着离开自己的家乡,心都要碎了。在西去途中,她们不敢语,遭受恐吓、詈骂和棰杖,受尽了折磨。“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她们无助地悲吟,日夜以泪洗面,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个中痛苦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在极端绝望无告之时,她不禁指责上天,你不是公正的吗?我们有什么罪孽,为什么让我们受此灾祸!在这里,蔡文姬写了苦难的国家,苦难的人民,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个。这既是蔡文姬个人的悲愤,也是国家民族的悲愤。灾难并没有结束,蔡文姬辗转来到了匈奴,成了南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具体的经过史书上没有记载。对这段被蹂躏的屈辱史,蔡文姬不愿多提,只是一笔带过。她更多地写了自己在南匈奴的感受。这里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边远、荒凉、寒冷、萧煞是这里的主基调。这里的风俗礼仪也与内地汉朝全不一样。“人俗少义理”,这里没有汉民族那种严格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他们还处于野蛮落后的游牧时期。在远离家乡、人地生疏、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她对自己家乡和父母的思念也就更加强烈。她留心从外地来的一切,千方百计地打听家乡的情况,然而一切都让她失望。在这一天天的失望中,过去了十二年,她生下了两个儿子。终于有一天,曹操感念与其父蔡邕的关系,派人来接她回去,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可更大的痛苦也随之而来,她必须与两个亲生儿子分别,而且是永无见期。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如今母子就要永远分离,这种内心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蔡文姬在这里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写得非常细,也写得非常真实。她先是喜,十二年来天天盼着回去,现在终于可以回去了,可以结束南匈奴的屈辱生活了。再是忧,母子连心,一去将成永别,如何割舍得了。三是悲,真要离别的时候,儿子抱着自己,天真无邪地问这问那,问自己要去哪里,何时再回来,又问母亲怎么能不管我了呢?她怎么回答得上来!“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蔡文姬通过自己内心悲喜交集的心理描绘,抚摩爱子、走了又停下的行动描写,加上儿子天真的问话和旁人的欣羡与哀叫,以及马为踟蹰、车不转辙、观者嘘唏、路人呜咽的侧面描写,写出她丰富而复杂的心理,营造了非常强烈的悲剧氛围,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所谓悲剧就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回归故土,母子团聚本来都是美好的东西,然而,她不得不舍弃一方,这就势必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这样,基于国家人民悲剧之上的蔡文姬的个人悲愤也渲染到了极点。如果以为蔡文姬回来后,她的悲愤就结束了,那就错了。南归后,她的悲愤一方面来源于对远在北方的儿子的思念.她一路上都在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儿子这个问题,内心痛苦不堪。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亲人的离散和家园的被毁。回到家里,她已经没有了一个亲人。父亲蔡邕在董卓专权时,被逼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及董卓伏诛,蔡邕也下狱而死。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她再也无依无靠了。而家园呢,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这是在曹操、王粲、曹植等人的笔下都写到过的景象,“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三是来自那段屈辱生活的后遗症。在被掳去匈奴之前,她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嫁给河东世族卫仲道,可是一年之后她的丈夫就故去了。她回到家里,结果被掳。从匈奴南归后,在曹操的安排下,三十五岁的蔡文姬再嫁给同郡的董祀。董祀正值鼎盛年华,一表人才,官居校尉,又通书史,诸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只是不敢违逆曹操的意思才和她结的婚。
编辑推荐
《古诗英华解读》:国学解读丛书·第2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