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郑意长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前言
郑意长是我的博士生,在他结束博士论文答辩离开复旦不到两个月时,突然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的博士论文已交出版社,马上要出版,希望我能为他写篇序,时间限定为“五天之内”。这让我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他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联系好了出版社,且出版社愿意马上付诸出版,否则绝不会“限定”我“五天”内交稿——这可是对我这个导师下的绝对紧迫的没有商量余地的“限令”;喜的是,他的论文能够如此快地正式付诸出版,说明论文的质量不仅答辩委员会认可(评价是“优秀”),且出版社那儿也没有遇到麻烦,这在我的已经毕业的学生中还是头一回,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应该说我是甚感欣慰的,也正因为此,在接到信的第二天,我就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手头所有杂事,提前动笔写了这篇短序。 郑意长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近代翻译思想之演进及其现代阐释”,这个题目完全是他自己独立思考后选定的,我只是提了点修改参考意见。这是个他比较熟悉、擅长的选题。他是外语系英语专业出身,本科、硕士阶段念的都是英语,毕业后在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任教,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英文的翻译及其研究。应该说,对翻译思想作研究,是他的专长,也是专业的需要,而对近代翻译思想作现代西方理论和理性意识下的阐释,则是一个迄今尚未有人专门涉及过的课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不仅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体制开始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包括文学)发生了巨变。
内容概要
《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写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小说所经历的多方位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巨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域外小说的翻译。在内忧外患的社会大背景下,在中西文明以特殊的方式交融的洪流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怀揣着各种翻译初衷所形成的极具特色的翻译思想是中国译学乃至世界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梳理并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思想及其演进轨迹,无疑是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与此同时,“描写翻译理论”为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诠释特定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翻译文化和翻译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野。它“视文学为复杂的动态系统,深信理论模式与实际个案研究应该持续地相互作用,采取描述性的、倾向目标组织的、功能性的和系统性的文学翻译研究方法,并对制约着译作生成及接受的规范和限制因素、翻译与其他类型的文本处理之间的关系、译作在特定文学中,以及在多种文学之间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表示兴趣。”所以,“描写学派的功劳在于给予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无止无休的争论。……还可以为繁荣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拟以“描写翻译理论”为理论参照,对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从小说翻译功能观、文本选择观、翻译方法论、叙事模式、译本文体观五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学理审视和现代性阐释,期盼能把握其演进的脉络和主干,捕捉其演进的规律性,进而获得对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全新认知。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前人研究综述及本研究之理论参照、意义及内容第一节 近代翻译思想已有研究述略第二节 本研究之理论参照第三节 意义及内容简介第二章 近代翻译思想的小说翻译功能观之演进第一节 从“广中土之见闻”到“小说为国民之魂”第二节 从“顾以中西文异,虽欲私淑,亦莫得所从"到“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第三节 小结——在强大而又衰落的文化系统中“自我定位”第三章 近代翻译思想的文本选择观之演进第一节 从“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到“择当译之本”第二节 从“哈葛得之流”到“只译名家著作”第三节 从“短篇便等于无物”到“芥子里面藏着大干世界”第四节 从“用力甚鲜,而获益甚巨”到“译者未必能无失其意也”第五节 小结——历史大变革中不断修正的“预备规范”第四章 近代翻译思想的翻译方法论之演进第一节 从“译事三难:信、达、雅”到“译意不译词”第二节 从“不若纯用元书之为尤美”到“任情删易,即为不诚”第三节 小结——对待“文化他者”彷徨态度的表露第五章 近代翻译思想的叙事模式之演进第一节 从“使人堕五里雾中,茫不知其来由”到“若此节则原书所有,万不能易”第二节 从“法国前驻俄公使某君所著”到“书系入作者口气,今仍其体例”第三节 从“纯以中国说部体段代之”到“写景至美,而感情强烈,至足动人”第四节 小结——特殊文化语境下的文化改写第六章 近代翻译思想的译本文体观之演进第一节 从“处处均得古文家义法”到“全非抄袭旧小说的白话,乃是一种特创的白话”第二节 从“好在小说重关目,不重名词也”到“翻译名义之当从音译,抑从义译,此必视制语时之情况为衡”第三节 小结——译本文体——近代文学话语建设中的“第三语码”结语附录一 中国近代翻译思想大事年表附录二 中国近代主要翻译思想家简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全文共分为六章,除本章之外,第二至六章将从上述五个不同角度梳理、阐述近代翻译思想之演进过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中进行相关的现代性阐释。 第二章“近代翻译思想的小说翻译功能观之演进”共计三节:第一节和第二节通过列举和论述蠡勺居士、康有为、梁启超、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以及鲁迅等的小说翻译功能观,认为近代翻译思想的小说翻译功能观走过了一条从“广中土之见闻”到“小说为国民之魂”再到“顾以中西文异,虽欲私淑,亦莫得所从”直至“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人华土”的演进道路。第三节则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这一演进进行了阐释,认为近代翻译思想的功能观随着小说翻译事业的日趋成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这一嬗变过程实质上是翻译思想及翻译文学努力地在强大而又衰落的文化系统中进行着的“自我定位”。 第三章“近代翻译思想的文本选择观之演进”分为五节:第一节至第四节从小说类型、小说品位、小说篇幅以及所译本语言四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文本选择观的演进;第五节则在吉迪恩·图里“预备规范”的理论视阈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视与解读,认为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态地去批评中国近代翻译思想中文本选择观的好坏,近代翻译思想文本选择观演进所经历的曲折与坎坷充分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大规模翻译活动的“预备规范”始终是在近代历史大变革中不断修正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