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作者), 叶欣 (作者), 过承祁 (作者), 等 (作者), 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编者) 页数:519
Tag标签:无
前言
发源于怀玉山脉最高峰六股尖的新安江,热情饱满,浩浩荡荡地流向东方。跌宕起伏八百里后,在逶迤连绵的乌龙山下的一片旷野,汇聚了悠悠的兰江之水,也汇聚了这里的灵光精气,继而东逝。而这片旷野上,则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在这天赐的“人”旁,就是严州府治所在地建德梅城,它是严州文化的辐辏。 从梅城往西,经朱池,越铜官,溯江而达徽州歙港;往东则依东关,顺胥口,沿七里滩而望富春渚。这长长数百里江域,即为闻名遐迩的严陵之地。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我们可以看见“建德人”这一古人类文明之光的映射,可以揣摩严州人民口口相传的伍子胥、朱买臣的传闻,可以倾听周文育、李频、江公望、胡国瑞等贤达的乡音,可以捕捉孟浩然、刘长卿、杜牧、范仲淹、陆游等大诗人的踪迹:可以谛听从玉泉寺、开元寺、万福寺传来的梵音;可以嗅出自宋以来历朝严州刻本散发出的油墨清香;可以体味从徽州文化传承而来的地方文明。所有这些,都是严州这方热土上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严州特别是严州府治所在地建德的精神财富。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风雨剥蚀后留下来的薪火,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古代严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浙江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自严州之域置县以来,经整整1800年历史风雨的淘洗,特别是由于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此地所承载的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已逐渐被风化。人们今天所面对的,仅仅是那些令人心痛的历史碎片而已。
内容概要
《严州文化丛书(第2辑)(套装共3册)》包括:《人生春秋》、《严州书画》、《严陵山水》。 《严州文化丛书(第2辑)(套装共3册)》主要讲述了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风雨剥蚀后留下来的薪火,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古代严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浙江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自严州之域置县以来,经整整1800年历史风雨的淘洗,特别是由于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此地所承载的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已逐渐被风化。人们今天所面对的,仅仅是那些令人心痛的历史碎片而已。
书籍目录
《人生春秋》目录:一、诗人篇(一)严州诗史的报幕人——谢灵运(二)沈约——第一个写新安江的人(三)“任笔”留题沧浪水(四)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五)江清月近孟浩然(六)刘长卿碧涧诗情(七)杜牧:被睦州山水醉倒的诗人(八)诗坛“三章”传美名(九)“三拜”诗人方干(十)诗人之神李频(十一)蓼烟疏淡约云泉:漂泊睦州的词人柳永(十二)陆游与严州的文学情缘二、才人篇(一)“新史学的开山”袁枢(二)吕祖谦与严州的书院(三)创编“小四书”的融堂先生钱时(四)元代大儒金履祥在严州的足迹(五)“平原孤隼”周文质(六)肖像大师王绎(七)刘伯温与严州(八)《聊斋志异》的功臣赵起果(九)“培养天才的泥土”宋蹯(十)章燮:注释《唐诗三百首》第一人三、高人篇(一)中华药祖——桐君……四、高僧篇五、贤牧篇六、良将篇 七、忠义篇后记《严州书画》目录:南朝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莫嫌憔悴沈腰瘦唐代张旭三杯草圣传白居易:一樽相劝散穷愁杜牧与《张好好诗》宋代日抚一曲《履霜》的范仲淹苏轼过七里滩可以赋咏自适——陆游范成大:睡过严州二百滩朱熹:寂寞富春山扑朔迷离的杨妹子赵孟坚和严州元代《梦奠帖》在严州的一次神秘之旅(附郭畀)鲜于枢:既生瑜,何生亮一代广大教化主——赵孟頫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俞和——赵孟频的传承人萨都刺与《严子陵钓台图》终生吟咏不辍的邵亨贞惊鸿一瞥:《杨竹西小像图》明代清代近现代主要参考文献《严陵山水》目录:第一章 新安江第二章 千岛湖第一节 龙山岛第二节 羡山岛第三节 小金山第四节 蜜山岛第五节 方腊洞第六节 情人谷第七节 好运岛第三章 寿昌江第一节 寿昌江第二节 城山第三节 魏驮山第四节 四灵山第五节 古城山第六节 梅岭第七节 曹溪与铁帽山第八节 过浴山第九节 大慈岩第十节 玉华山第十一节 鸟石山第十二节 洪坑第十三节 寿昌西湖第十四节 彭头山与默山第十五节 万松山第十六节 青龙山第十七节 仙池山第十八节 金姑峰与淤蝎溪第十九节 观音尖第二十节 圣湖第四章 洋溪与下涯溪第一节 洋溪……第五章 三江口第六章 兰江第七章 建德江第八章 桐江附录:建德山脉述略后记
章节摘录
王黼为六贼之一,是胡国瑞的内侄姻亲,但耿直的胡国瑞不屑与之为伍,在公开场合每每与之争论,惹得王黼很不高兴。王黼贪婪无比,于相府中设立应奉司,四方贡献先经相府,视为私物,胡国瑞对之坚决反对,他说:“相府非有司之地,且于私地而来四方之贡献,疑若已私矣。”这样公私不分,能行吗?王黼十分恼火。他见这位姻亲不但不买自己的账,反而还要拆台,于是就指示手下爪牙散布流言,诬蔑攻击胡国瑞,造谣中伤,准备置他于死地,由于时局急转直下,王黼倒台,“六贼”被清算,胡国瑞才逃过一劫。 胡国瑞安于馆职,不屑奔竞,放着现成的“大树”不去靠,反而还要对着干,在旁人看来,绝对是个“大傻帽”,但他却安之若素,滞留馆职七年之久,未有升迁,还是郑居中看不过去,向皇帝报告,说胡国瑞因为不会钻营投靠,“久滞儒馆,士论惜之”。朝中舆论为之鸣不平,始得升迁为司封郎中,在朝廷降下的《诰书》中,有“裁抑侥冒,一正纪纲;奔况矫虔,既以遄阻”之语,意思是说朝廷这样做是对钻营奔走、跑官要官之人的一种抑制,以整肃朝政纲纪。而胡国瑞“安恬久次”,应该“在所甄升”,以示奖掖表扬之意。诏书下降之日,同僚朝臣们才知道胡国瑞高尚的操守和品行,对之愈加尊重。 宣和二年(n20)十月,胡国瑞的家乡睦州爆发了方腊起义,消息传到京师,朝廷召集百官商议对策,有主张镇压的,有主张招安的,议论纷纷,胡国瑞认为:起义的百姓原来都是善良之人,只是不堪地方官吏的欺压、搜刮,是被逼的,应该罢除苛政,减轻人民负担,这才是根本,他还列出具体苛捐杂税的名目上报朝廷,经皇帝批准后罢除。因老母在乡,胡国瑞要求随军同行,于是任命他为钱粮乡导官,随军而行。后来,他将避居于衢州的老母迎入京师。因功晋爵一级,除吏部郎中,进朝议大夫。 徽宗对胡国瑞还是比较欣赏的,一次召见时曾问过他,听说爱卿文学、政事过人,水平是有的,为什么老是升不上去呢?这话明显是在推卸责任,不过胡国瑞回答得也很巧妙:“臣下愚钝,误蒙陛下收录,己属望外,又因脾气死板,屡屡忤触上司,得罪大臣,几次要倒大霉,幸得陛下护佑保全,方能保住老命,哪里还敢奢望升官呢?”徽宗说:“那么,就让你去担任御史,纠劾百官罢。”但又为执政大臣所阻而未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