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鉴藏(套装共2卷)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天津古籍  作者:赵海明  页数:全2册  
Tag标签:无  

前言

立石树碑在上面镌刻文字用以纪事记功,在中国是古已有之,历史十分久远。《墨子·非命下》中就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此可知在当时刻石与竹木简牍、缣帛和青铜器物都可用来作为文字的载体。在商代曾发现刻在石器上的文字,但文字很少,极为罕见。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中山国守丘刻石》和秦始皇时期的《泰山刻石》、《琅玢刻石》等文字数量开始增多,书法更趋精美,此时,古人纪事已从“惟勒鼎彝”逐步渐进到“或记于石”的阶段。自汉以降,更出现了不少形制各异,功用不同的石刻文字,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元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几次碑刻的高峰,至今立石刻碑之风不衰。古代石刻文字多见于碑碣、摩崖、墓志、经幢、塔铭、石经、造像和画像石题记等。其中以碑的形式最为常见,所以后人把不同的石刻文字统称为碑刻,清人叶昌炽在《语石》中就有“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当是汉以后始”的说法。在古代还有一种石刻文字,是把名人的墨迹,尤其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摹刻于石,专门供研习书法者而用,与碑刻记功纪事的功能不同,古人称之为刻帖。刻帖之风据传在隋唐五代时期就已盛行,现在所能见到最早而又可信的是宋代刻帖。北宋太宗赵炅命大臣王著访购民间所藏历代名家法书,编为十卷,于淳化三年刻成《淳化阁帖》,据说此帖先刻于枣木板,后又刻在石上。以后,公私刻帖成风,自元、明、清直至民国所刻之帖,不计其数,蔚为大观。

内容概要

本书书中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论述,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为前人所未发。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现任职于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 
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

书籍目录

上卷  华夏瑰宝——石刻的由来与价值  纪功颂德——碑碣往事  融自然之美——摩崖刻石  传经典文化——石经之功  对亡者的纪念——墓忠  绘画雕刻的奇葩——汉画像石与石刻画像  宗教的寄托——造像及其浮屠经幛  集书法之大成——法帖的价值  鬼斧神工——碑帖刻制及其重刻翻刻伪刻  约定俗成——碑帖避讳与碑别字  传统的复印技术——摹搨与传拓  古色古香——拓本的装潢与保护  去伪存真——碑帖鉴藏的意义  循序渐进——碑帖鉴别的次序与方法  鉴藏例说——唐宋拓本  鉴藏例说——明代拓本  鉴藏例说——清代拓本  风云变幻——碑帖收藏市场与价格下卷  二至三画    丁敬    万寿祺    万经    马日璐    马衡  四画    方观承    方若    方峙    方浚颐    方燮    文悌    文彭    文嘉    文徵明    文震孟    丰坊    王士稹    王仁俊    王文进    王文治    王世贞    王世懋    王芑孙    王弘撰    王时敏    王国维    王宠    王昶    王铎    王颂蔚    王鸿绪    王楠    王稚登    王澍    王瑾    王懿荣    邓邦述    孔广陶    孔继涵    巴慰祖    毛凤清    毛怀  五画    冯汉    冯铨    石辐玉    叶志诜    叶昌炽    史恩培    包世臣  六画    江恂    江标    汤右曾    关玩流    米芾    安岐    安国    庄缙度    庄蕴宽    刘之泗    刘世珩    刘权之    刘墉    刘鹗    邢侗    毕沅    毕泷    达受    阮元    孙承泽    孙星衍    朱之蕃    朱文钧    朱昆田    朱桐    朱彝尊    任杰    伊立勋    伊秉绶    华夏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以上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五为上石之法不同。碑通常是采取书丹上石;帖则是摹勒上石,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六为刻法不同。碑经过书丹上石,刻工可不完全顾及所写字之笔势,往往因循刀法之便,或与书丹有所出入;有的甚至不需书丹直接奏刀,因而有些碑刻笔画方峻狠直,有刀石之意味,非毛笔所能再现。而法帖经摹揭、勾勒上石后,镌刻时,刻工是不允许有丝毫脱离原作任意奏刀的自由,皆须忠于原作,尽力使之毕肖。摹刻精者与底本对比,几乎完全一致,可谓下真迹一等。碑帖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集书法之大成。书法除墨迹外,碑刻为大宗。上自殷商下至近代,书法大者盈尺,如《泰山经石峪》等,小者如豆,如晋唐小楷等,历代名家篆、隶、正、行、草书,各种书体无不涵盖:碑帖可谓书法艺术的最大宝库。其次是碑帖的文献价值。具体而言:一是校订史实之作用。大凡改朝换代,必修前史,故于本朝不利者皆窜改删除,正史典籍有不尽可信者。然而碑帖之文,皆为当时所作,或埋于地下,或置于荒野,或藏奔旧家,一般不及窜改,皆可用于校订史实。二是具有拾遗补缺之作用。秦汉以降,碑碣与雅颂同文,古文载之,亦不乏鸿文钜制;而刻帖尤多名家诗文词翰,实可补历代文学资料之缺。此外,碑刻中所涉及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宗教、祭祀、礼仪、政治、军事、医药、世系传记、风土人情、筑路、立界、造桥等无所不包,可谓是一部万有文库。三是具有文献校勘之作用。文献典籍辗转传抄,或有脱漏谬误之处,可以与石经拓本校之,足可更正补遗。再次是碑帖传承了不同时期的不同书体,所以具有考辨文字源流之价值。文献记载籀文为最早,然不见原物何以知籀篆之形,而更不知三干余年前甲骨文之为何物?

后记

这是元人的一首词,表现出词人面对尘世间纷繁变化、尔虞我诈、名利世故,以淡然处之、超然物外的一种人生境界。事经丁亥之变故,余便对这首词又增加了几许相息之处,反倒平添了许多淡定与从容,找回一个完整的我,写字、刻印、撰文便更有了一种心境、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于是,多年的积累,伴随着五百多日日夜夜,便有了《碑帖鉴藏》的问世。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文化繁荣,收藏市场愈发活跃。作为“黑老虎”的碑帖将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碑帖俗称“黑老虎”,就其原义,通常是因为碑帖颜色多为黑色且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有一种厚重感,故而得名;更由于碑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加之碑帖鉴定辨别真伪有相当难度,造假现象猖獗,稍有疏忽,便会吃进假货,故而人们又视碑帖收藏为畏途。于是,“黑老虎”的双重含义让人敬畏有加。还是在中学时代,便对书法、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了探知古代书法名家作品的愿望,于是这个“黑老虎”便引导我进入这个黑白世界中。幸运的是在辛酉这一年,参加工作之初的我,便荣幸地进入了北京图书馆这个文化殿堂,两年后因为书法、篆刻的特长,便调入善本部金石组工作。在随后的石刻、法帖、玺印编目整理过程中,得以遍览馆藏精品,眼界为之开阔,并有机会向碑帖鉴定专家王敏、马子云、刘九庵等先生请教,受益匪浅。

编辑推荐

《碑帖鉴藏(套装共2卷)》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碑帖鉴藏(套装共2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印刷很华丽,内容尚可,对于初学者入门普及碑帖知识来讲,算是不错的,上册内容较为充实,下册图章较多,也算图文并茂吧
  •   下册的内容全是印章,而且所收范围不是很广,用处不大。书名有点忽悠了!
  •   学术性不高,有拼凑之嫌,尤其是下册,整本书都是印章,与书名“碑帖鉴藏”不相符。
  •   此书上册內容一般.下册篇幅超过上册.都是其他工具书能査到的鉴藏家印鉴.而对每位的介诏却过于简略.如能补充其收藏过那些有代表性的善本碑帖目.並录几条题跋.则读者有幸了. 恕我直说.此书令人失望.不买也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