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高航 页数:209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高航君的专著《声调寻绎》付梓在即,嘱我写几句话,我非常乐意,因为她研究这个课题的缘起、始末,我都很清楚;她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完成这一课题后的愉悦,我都曾分享。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曾描写过潜心学问时的状态:“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这是真正做学问的人才能道出的体会,也只有韩愈才能把它表达得这样生动形象,“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当高航君一心扑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之中,探寻了解汉语声调发展的钥匙时,其忘、遗、思、迷,戛戛其难的样子,至今仍在我的眼前浮现。 研究汉语的声调,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与“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这些音段成分相比,“声调”可谓是“玄之又玄”。刘复在《北平方音析数表》中称此五者为“头、颈、腹、尾、神”。一个“神”字,把“声调”的玄虚神秘形容无遗。六朝时人沈约发现了四声,得意得不得了。《梁书·沈约传》说:“(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在日释空海法师的《文镜秘府论》和安然《悉昙藏》中留有沈约《四声谱》的只言片语,从中可以看出,《四声谱》讲四声仅仅是列举例字,所以梁武帝仍然不明白什么是四声,他问周舍:“何谓四声?”周舍说:“‘天子圣哲’是也。”还只是用举例子来打马虎眼。后代学者,凡是说到声调的,无不含糊玄虚,难得要领。唐代的《元和韵谱》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内容概要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系有清乾隆初年,由朝廷组织文人、乐师集体修纂的一部记录用昆山腔歌唱的南北词曲谱总集,全书依宫、商、角、徵、羽次第分作5函,每函10册,凡82卷。 本书对《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用字声调进行检测,探究其中的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
高航,1975年生,辽宁铁岭市人。2004—2007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从事汉语史、汉语音韵学及对外汉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加中国音韵学会和天津市语言学会,为会员。近数年发表论文《等韵图在昆曲度曲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各声调调值拟测第三章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语音基础研究第四章 《九宫大成南词宫谱》各声调调值拟测第五章 《九宫大成南词宫谱》语音基础研究第六章 通过声调对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研究第七章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上声调值拟测示例第八章 专题研究第九章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一 北曲谱代表字附录二 南曲谱代表字附录三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序跋
章节摘录
本书将在三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为语料,试图拟测南北词宫谱中各声调的调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语音史中的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1.《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反映的曲调年代考证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称《九宫大成》,是乾隆初年、由朝廷组织的一批御用文人和宫廷乐师集体修撰的用昆山腔歌唱的南北曲谱集。《九宫大成》按照宫、商、角、徵、羽分作五函,每函十册,共八十二卷,曲词包括唐宋词、宋元诸宫调、南戏、元明清杂剧、散曲和传奇,是最早一部记录有南北曲曲谱的重要音乐文献。 《九宫大成》是在昆曲鼎盛时期主要靠搜集、整理旧谱、旧曲而成的一部编撰曲集。本书推测它所反映的是当时及稍前一段时期——清中叶至清初南北曲演唱的风貌。理由如下: 第一,《九宫大成》选用昆山腔作为曲律,新昆山腔产生于明嘉靖年间,兴于清乾隆初年。列为全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源于元代末年,是南戏声腔在江苏的一个支派。直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它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融合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点,并吸取海盐腔“体局静好”的特征,发展为一种细腻优雅的水磨腔。明万历初年,新昆山腔由江南流传到北京,得到统治者的欣赏,称为“官腔”。到清乾隆初年,昆曲已成为全国性的主要声腔剧种,被誉为“康乾盛世的音乐载体” 。 第二,《九宫大成》对曲牌格律的校勘、对例曲的选择都非常严格。如北词宫谱第八十卷,卷末注:“此套内之古神仗儿,较正格首二句各添三字,皆作上三下四七字句,且减去第七,七字一句,是为另一体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