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艺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天津古籍  作者:郝之辉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每字每句倾注了郝之辉先生五十余年的心历,每一位宗师的篇章都通向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处。我被郝先生作为中国画学传人的明道之境感动了。我体会到郝先生这部著录所内涵的意义是一部崇尚中国文化人格精神的印映;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进程的印映;是一部中国画自律性发展文脉的印映;是一部关于中国画基础教学规律的印映。郝先生这部课堂著录真实朴素地印录了一代宗师朴素自然的学术品质与高远的人格风范。我们的老一辈先生在中国画教学、创作中始终以扎扎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为本源,在中国画基础中下工夫。关于中国画基本功,李可染先生说:“在艺术学习中,基本功够不够,踏实不踏实,大大关系将来艺术的成就”;“基本功既是一种攻坚战,就必须有苦练坚毅不拔的精神,必须踏踏实实一点不容许投机取巧……”;叶浅予先生说:“作画的态度要求永远严肃认真,老老实实。”关于中国画造型基础,蒋兆和先生说:“……素描只是包括于国画写生中的一个因素,应当与白描、水墨等表现形式及其他国画技法相沟通,形成一套具有民族传统的掌握现代科学,有创造性的完整的国画写生法。”关于艺术规律,李苦禅先生说:“作画先不求好,先要求理,合自然之理。”关于中国画特点,李苦禅先生又说:“中国画特点——意匠。”郝先生著录中还有傅抱石、石鲁、李斛、李琦、张仃、黄永玉、罗工柳、刘凌沧、黄均、金维诺、常书鸿、段文杰老一辈先生的教学语录。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生们每一句话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的经历来品味和体会其中的求真之道。这部著录真实地显印出老一辈先生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体验进程里,以温柔敦厚的赤子之心立志教学,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不尚虚名,展现出一代宗师的自心光明,返璞归真,传道授业的平常心性。今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以老一辈开创的中国画教学传统和学术传统为基础,继承前辈奠定的“立足传统、紧跟时代、吞吐古今、涉猎中外、鼓励独创”的办学理念,在“传统为本、兼容并蓄”的教学思想中更深入体会老一辈先生人品、学品、画品的人文境界。作为后学,我坚信郝先生这部著录二十位宗师身影与心语的作品如群山清泉,将滋润众多中国画学子和中青年教员在中国画学的沃土中自然成长,提升后学关于人生、关于心性、关于基本功、关于治学、关于朴素、关于传统、关于创造的文化学养和人格素养。在此由衷地感谢郝之辉先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艺术奉献,向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田黎明

内容概要

  《跟大师学艺》在编辑的过程中,打破了笔记原有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科目分成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山水篇、花鸟篇、人物篇和工笔重彩篇。其间,读者不仅可以读到诸位大师讲述的山水技法、花鸟技法、人物技法、工笔重彩的技法,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大师对色彩的解读,并在大师的指引下对中国历代的名画、中国的木刻、敦煌壁画的历史、永乐宫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此外,编者郝之辉在书中穿插了自己与诸位先生交往的回忆,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大师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跟大师学艺》的编者郝之辉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期间(1957—1964),利用自己的速记功底,记录下了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张仃、黄永玉、李琦等诸位先生的讲课内容,前前后后共积累了四十多个笔记本。在珍存了半个世纪之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画家利用四年的时间将这些笔记整理成了一部书稿。  图文并茂是《跟大师学艺》的特色之一,读者在聆听大师讲课的同时,既可以欣赏到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欣赏到大师点评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鉴赏书画的能力。  笔记记录的年代正值大师们创作的旺盛期,也是鼎盛时期,他们流传下来的画作往往被印成画册,广飨读者,流传下来的讲义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这《跟大师学艺》能够被整理出来,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作者简介

郝之辉,1933年生于河北省晋州。1948年参军为十八兵团文工团团员。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等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代表作:《英雄黄继光》、民族文化宫《民族大团结万岁》(合作)、《朱总司令》、《骄阳颂》、《孙中山》、《季羡林》等。

书籍目录

前言山水篇李可染先生讲山水画中国画的特点再谈中国画的特点意境笔法问题山水画的加工与创作山水画课的一个单元附:郝之辉外出写生日记李可染先生晚年画语录傅抱石先生谈山水·风景画石鲁先生印象花鸟篇李可染先生讲齐白石的画附:拜访齐白石先生李苦禅先生讲花鸟画关于花鸟画关于书法写意花鸟课关于构图李苦禅先生画语录附:激情豪爽的李苦禅先生人物篇蒋兆和先生讲人物画素描蒋兆和先生画语录附:回忆恩师蒋兆和日记一则叶浅予先生讲课实录速写画语录谈速写之一谈速写之二任伯年和陈老莲的画中国画的构图中国画的色彩问题白描中国画的染高法“月份牌画”创作及其他附:艺术行路团半个世纪中国画回顾为人之道与学传统叶浅予在《叶浅予师生画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李琦先生讲人物画创作关于插图构图(创作课)李斛先生谈素描张仃先生讲民间年画黄永玉先生讲中国画与木刻罗工柳先生谈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工笔重彩篇刘凌沧先生讲工笔重彩关于重彩勾线中国画的颜色规律绢·矾绢永乐宫行陆鸿年先生讲永乐宫壁画黄均先生讲“界画”敦煌行刘凌沧先生介绍敦煌的情况金维诺先生谈敦煌常书鸿先生谈敦煌壁画艺术段文杰先生讲敦煌艺术附:敦煌莫高窟的几个重要洞窟附:吴作人董希文先生印象编后语

章节摘录

李可染先生讲山水画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幼年从同乡画家钱松龄(字食芝)学中国画,1923年考入上海美专,1929年进入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西画,并参加“一八艺社”进步版画活动,1938年从事抗日宣传,1945年到北平。他一面教学,一面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钻研民族绘画的技巧与理论。李可染早年多画人物、牧牛,20世纪50年代后专事创作山水画。1954年旅行写生,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逐步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气势磅礴,笔墨古朴。以意境、构图的新颖奇拔及气氛、层次深邃而著名。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作画格言。重师古人,更重师造化,对现代山水画影响很大。曾任中央美院教授,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被聘为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并获和平奖章。设有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国画的特点(1958年3月21日,记录于中央美术学院)关于中国画的特点,我说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熟悉对象,二是高度的意匠。认识有两个阶段,一是长期的观察,二是反复的描写。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认识,到什么程度呢?达到成竹在胸,全马在胸。中国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按照花鸟、风景、动物的规律,一切在画家手中成长,不能是临时的一时之见。齐白石老先生画虾,虾已在肚中,画一只虾如写一个字,一笔下去,章法、构图、形象、结构、空间、透视、体积、笔墨、水份,全都包括了、表现了。不能画时再找虾的头在哪儿?尾巴在哪儿。徐悲鸿有如此高超的素描功力,他说自己不敢画荷花。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和思想的根源,但不是艺术,它是原料,是带着杂质的矿石。没有它,炼不出精钢来。大自然的奥秘无穷尽,人将永远发掘不完。在认识的真实基础上,如何加工?则需要高度的意匠。意匠即是艺术手段,或艺术加工。中国人以为,作品中越没有意匠,艺术性会越低。意匠有三点:剪裁、夸张、组织。组织中最重要的是构图,那就是要更好地考虑如何去构思。这样才能深刻感人。中国人在艺术处理上是大胆地剪裁到最大限度,剪裁至零。任何自然主义的东西都是有剪裁的,否则,写抗日战争光名单就几百万字。中国任何艺术都有这一特点。比如京剧艺术。剪裁有被动的和主动的。我们只需要描写自然界中的一个部分,只有剪裁才能突出主题。剪裁到顶点,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就是零。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时,司马懿不必一直在表演,而是坐在那儿不动,兵也可以不动。剪裁要含蓄,要观众去想象。空白的重要性不比墨次要。布景中的沙漠不过如此,而想像中的则是无限。宇宙间的东西太多,画不完,我们只需要画所要画的。夸张,就是好的部分要尽量地表现,夸张,夸张到极致,夸张到满足。夸张是真实的,艺术必须夸张。古人说“愁肠万断”、“白发三千丈”、“怒发冲冠”,都是艺术的夸张语言。哪有真的是那样的,肠子因发愁成了一万段,三千丈的白头发,发怒时头发立起来,帽子都冲掉了。但艺术的夸张是真实的。夸张的重要之点,就是体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不必强调少女脸上的皱纹,夸张是艺术处理中很重要的手法,没有夸张就不能感动人。夸张好比抓痒痒,痒的地方多抓几下。千笔万笔不嫌多,一笔两笔不嫌少。夸张和剪裁是中国人的长处。这样,你就可以将平凡的题材画得伟大。一棵树干枝万叶,只要强调最美的一枝。在写生中,画要灵活处理。在画面完成7/10之前,怎么画由画家做主,画家看对象,决定取舍;而在7/10完成之后,就由画面作主了,画面应该怎样处理就要看画面的要求和需要了。这时,就不能再看对象是怎样,不能让画面去服从对象。关于组织,即构图。这是中国画最根本的画法。对描写的对象一定要组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年画《木兰归里图》,《长江万里图》,都是经过组织的,纯自然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见到这种景象,画面上不能受焦点透视的限制。中国画不限于你一时所见到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一经营位置。位置一定要经营。透视只求看得过去。意匠的高低,就是画家水平的高低,没有高超的意匠,你就只是一个不好的照相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沙子,艺术是金子。准确是造型的基础,只做到准确还不够,在准的基础上要有意匠,“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要很好地研究中国画的优点,从而对东方和世界艺术有所贡献。

编辑推荐

《跟大师学艺》: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编者郝之辉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期间(1957—1964),利用自己的速记功底,记录下了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张仃、黄永玉、李琦等诸位先生的讲课内容,前前后后共积累了四十多个笔记本。 《跟大师学艺》这部讲课实录始于1956年,从中央美院的教室到永乐宫、敦煌莫高窟的临摹现场,作者精心记录下了国画大师、敦煌艺术研究专家对绘画技巧的阐释、对艺术的感悟、还有对文化的解读,为读者奉献出一场艺术的盛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跟大师学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写意的内容多,工笔的很少。
  •   书画爱好者的福音,业余必看!
  •   不错,可以长知识额,,
  •   爸爸很喜欢的书,亚马逊的包装虽然简单,但很整洁,每次都满意
  •   笔记类别,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学画不必跟大师学,
  •   内容缺乏严谨性,如P53李唐的诗“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作者写成了“雨里烟雾雪里山,看虎容易画虎难”
  •   见书如见人,犹如大师在旁边指导,难得的好书
  •   《跟大师学艺》这部讲课实录始于1956年,从中央美院的教室到永乐宫、敦煌莫高窟的临摹现场,作者精心记录下了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蒋兆和、刘凌沧、张仃、黄永玉、常书鸿等大师的艺术之声。大师不世出,有心人亦难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本书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   蛮不错的书挺真的顶一下
  •   这本书乍看之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细细读来,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用心记录下的学习生活,似乎通过作者的文字看到了每一位大师,他们就在身边是你所见过的,似乎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了。里面所涉及的绘画知识技巧,都融在一个个生动的记述当中,即生动又具体,值得一看!
  •   学生课堂记录,此类书籍有一些,但关于美术(国画)的不多,尤显珍贵。
  •   书的价格忘记了,因为其价值不是价格所能衡量的
  •   书的内容太好了。但有8页是空白页,联系换货后很快收到新书,对卓越服务很满意。
  •   买的这几本书之前在图书馆就看过,很喜欢,书收到了,很快,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