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艺术丛书·空谷生幽兰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韦明铧、朱韫慧、陆苏华、 季培均 广陵书社 (2012-09出版)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扬州艺术丛书•空谷生幽兰:扬州昆曲艺术》分清曲、昆曲、书法、篆刻、舞蹈、琴筝、工艺美术七个专题,成七本专著。每一本专著中,对本门艺术的形成历史、形态特征、艺术特色、名剧名作名曲、各艺术流派的风格和杰出艺术家,都作了详尽介绍。

书籍目录

《扬州艺术丛书》序陆苏华/1 初入扬城——明后期昆曲传入扬州/1 金凤钿的故事/1 汪家昆班和徐家弋班/7 冯小青曲目/10 第二故乡——清前期扬州昆曲的繁盛/18 李斗与《扬州画舫录》/18 扬州的昆班/23 扬州的曲家/35 花雅之争——清中叶扬州剧坛的变局/43 焦循和《花部农谭》/43 《缀白裘》中的扬州色彩/51 花部之兴与雅部之衰/57 沦落风尘——清后期扬州昆曲的没落/61 《扬州梦》与扬州昆曲/61 《竹西花事小录》与扬州歌姬/66 《南徐看花吟》与扬州歌妓/71 丹青留影——清末扬州昆曲的印记/75 《三十六声粉铎图》及其作者/75 《夜雨秋灯录》里的戏曲史料/81 度曲人家——近代扬州昆曲世家举隅/84 耿家:留得琵琶伴遗老/84 谢家:莺声犹忆牡丹亭/96 王家:琴犹在人已邈曲未终/113 薪火相传——现代扬州昆曲的守望/121 耿鉴庭的《扬州昆曲丛谈》/121 扬州昆曲一百年/131 扬昆平议——后记/139 《扬州艺术丛书》跋袁秋年/147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种“戏曲进化论”的观点,在扬州学者笔下一再得到表述。如李详《学制斋骈文》卷二《刘葱石参议四十寿序》认为,“传奇”一词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传奇者,唐人小说之名,渐移为金元曲剧之目。”刘师培《论文杂记》认为戏曲的生产过程是:“中唐以还,由诗生词,由词生曲,而曲剧之体以兴。”他们都不把戏曲看成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指出戏曲除了娱乐与消遣的功能之外,还有道德和政治的讽喻作用。例如清代花部戏《清风亭》中不孝子张继保原来是自缢而死的,后改为被天雷打死。焦循在《花部农谭》里赞扬道:“改自缢为雷殛,以悚惧观者,真巨手也!”表明焦循是完全意识到戏剧的道德讽喻作用的。至于焦循对叶英所说评话《宗泽交印》的肯定,则表明焦循是看到了评话的政治讽喻作用的。《宗泽交印》反映宋金之间的民族斗争和宋朝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是一部政治色彩十分浓厚的评话。王船山的杂剧《龙舟会》系据唐李公佐传奇《谢小娥传》改编,剧中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把谢小娥的英雄行为与士大夫的失节行为作对比,谴责了民族斗争中的投降派。刘师培在《水调歌头•书王船山先生(龙舟会)杂剧后》一词中慷慨地写道:“子房椎,荆卿剑,伍胥箫。遐想中原豪侠,高义薄云霄。太息大仇未恤,安得骅骝三百,慷慨策平辽。一洗腥膻耻,沧海斩虬蛟。”明末王夫之的反清复明意识,正好引起了清末刘师培的排满光汉意识的共鸣。 焦循和扬州学派在曲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从客观上看,清代扬州是全国民间戏剧、曲艺的一个中心。许多最著名的戏剧家和曲艺家如孔尚任、蒋士铨、柳敬亭、王炳文等均在扬州频繁活动;南北最主要的剧种和曲种如昆腔、徽调、评弹、鼓书等均来扬州竞相演出:扬州城内的园林和街巷如棣园、容园、大东门街、弥陀寺巷等都设有戏台与书场;扬州城外的集镇和村庄如邵伯、宜陵、马家桥、僧道桥等都有农民自发组织的戏班。至于扬州盐商私人养蓄的剧团如徐班、黄班、张班、汪班、程班、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居然可以在皇帝面前一显身手,从而被称为“内班”。扬州曲坛这种高度繁荣的局面,给学者们提供了无数观剧品曲的机会,从而成为他们了解和研究戏剧曲艺的外部条件。

编辑推荐

《扬州艺术丛书•空谷生幽兰:扬州昆曲艺术》中的每一专辑,不仅有丰富详尽的文字资料,还配发了音像资料,无法拍摄形象资料的作品,都配有CD,供读者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扬州艺术丛书·空谷生幽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