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1 出版社:广陵书社 作者:释印顺 页数:279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菩提达摩传来而发展成的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光辉的一页。然有关达摩禅的原义、发展经过,也就是从印度禅而成为中国禅的演化历程,过去禅者的传述,显得疏略而不够充分。一般所知道的禅宗。现在仅有临济宗与曹洞宗(闽南偶有云门宗的名目)。临济义玄(866年卒),洞山本寂(869年卒),是九世纪的大禅师。一般所知的禅宗史籍,主要是依据《宝林传》(撰于801年)而成的《景德传灯录》(1004年上呈),《传法正宗记》(1061年上呈)等。一般传说的禅史与禅宗,都是会昌法难(845年)前后形成的中国禅宗。然从印度来的初祖达摩(五世纪在北魏传禅),到被推尊为六祖的曹溪慧能(713年卒),到慧能下第三传的百丈怀海(814年卒),药山惟俨(828年卒),天皇道悟(807年卒),约有三百五十年,正是达摩禅的不断发展,逐渐适应而成为中国禅的时代。这是中印文化融合的禅,或者称誉为东方文化的精髓,是值得大家来重视与研究的。 达摩到会昌法难间三百五十年的禅宗实况,一向依据洪州道一门下的传说。荷泽神会门下的传说,如《圆觉经大疏钞》等,虽多少保存,而没有受到重视。传说久了,也就成为唯一的信史。到近代,禅宗史的研究进入一新的阶段,主要是由于新资料的发现。1912年,日本《形字续藏》出版,刊布了《中华传心地师资承袭图》(甲编十五套),《曹溪大师别传》(乙编十九套),这是曹溪门下荷泽宗的传说。同时,敦煌石窟所藏的唐代写本,也大量被发现了。
内容概要
晚清民国初年以来,中国学术思想界风气大开,西学盛行,国学复兴。佛教学术研究一度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近代佛学丛刊》所选著作,内容涵盖佛教通史、专门史、佛学总论、宗派概述、佛经译释、人物传记诸领域,作者均为一时名家。列入首辑书目的有蒋维乔《中国佛教史》、释印顺《中国禅宗史》、释妙舟《蒙藏佛教史》、谢无量《佛学大纲》、黄忏华《佛学概论》、吕潋《佛教研究法》、杨文会《佛教宗派详注》、黄忏华《佛教各宗大意》、丁福保《佛经精华录笺注》和陈垣《释氏疑年录》等。 此次整理出版,尽量以民国原刊本作底本,对原本中明显的排印错误作了订正。如蒋维乔著《中国佛教史》中,人名、年号、著作等间有错讹,均径予改正。
书籍目录
“近代佛学丛刊”出版说明自序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 第二节 道信与入道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 第一节 甚么是南宗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 第五节 入灭前后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 第二节 敦煌本坛经的成立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 第三节 南顿北渐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
章节摘录
“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兀兀如愚如聋相似,稍有亲分。”(大正5l·250上一中)这都是“壁观”的意义,是凝心、安心、住心的譬喻。从依言教的闻而思,到不依言教的思而修。“与真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就是如智不二的般若现证。理人是见道,是成圣;依大乘法说,就是(分证)成佛。然而,悟了还要行人——发行。前三行是“顺物”.称法行是“方便”,这都是从实际的事行去进修,而不是从心性去解说的。前三行是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的进修。修道者是人。是生活在人间的。无论是个人,是佛教,都要注重人与人的和谐.所以佛的律制,特别重视“息世讥嫌”。悟道者不是处身旷野,“静观万物皆自得”——自得其乐就好了。人是生活在人间的,要本着自悟的境地,无怨憎,不骄侈,不贪着,而做到自他无碍,皆大欢喜。这是“防护讥嫌”的“顺物”.也就是不违世俗,恒顺众生,从克己中去利他的。称法行是“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而行六度。行菩萨大行而无所行,摄化众生而不取众生相,“三轮体空”,从利他中销融自己的妄想习气。这样的处世修行,才能真正地自利、利他,才能庄严无上菩提。达摩从印度来,所传的教授,精要简明,充分显出了印度大乘法门的真面目。中国的禅者,虽禀承达摩的禅法,而专重“理入”,终于形成了偏重理悟的中国禅宗。据昙林说,这一教授,达摩是以此开示道育、慧可的。这一教授,宗与教,“深信含生同一真性”,是《楞伽经》所说的。前三行所引的经文,都出于《阿含经》及《法句》。称法行所引的“经云”,是《维摩诘经》。“三空”是三轮体空,是《般若经》义。《维摩诘经》及《般若经》,都是江南佛教所特别重视的。达摩传《楞伽》的如来(藏)禅,而引用《般若》与《维摩诘经》,可能与达摩的曾在江南留住有关。 《楞伽师资记》说:还有一部十二三纸的《释楞伽要义》,现已佚失。从前传人日本的,有《大乘楞伽正宗诀》一卷,也许就是这一部。当时,还有被认为伪造的三卷本《达摩论》,内容不明。现在,被传说为达摩造而流传下来的,也还不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