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广陵书社 作者:(明)杨循吉等\|校注/国别:中国大陆 页数:524 译者:杨循吉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吴中小志丛刊》收录的志书篇幅都很小,最小的《半塘小志》仅数百字,最大的《石湖志》也仅四万五千字,这些志书的内容很有价值。但由于收录在一些怂书中,难于查找,单独成书又不很现实。为此特将其汇集整理,主要包括:加标点、作校注、附作者传、增主题词目录、增补相关内容,还添上了一些图片资料。 《吴中小志丛刊》分三大类(篇):掌故人物篇、风物山水篇、游记篇。其中有人物志《吴中往哲记》、《丹青志》、《成化间苏材小纂》。山水志《阳山志》、《寒山志》、《金山杂志》、《石湖志》等。风俗志《吴社编》、《吴风录》等。还有一些杂志《吴中旧事》、《平江记事》、《苏谈》、《吴中故语》等。除单篇册记或游记外,大多数志书前都有一个“标点说明”或“点校说明”,主要介绍作者版本或整理“凡例”在苏州西部诸山并非每山有志,故且以与方志起源之舆地较近的山记、游记姑妄代之。山记和游记主要辑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和崇祯《吴县志》。
书籍目录
《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总序《吴中小志丛刊》自序掌故人物篇 吴中旧事 平江记事 苏谈 吴中故语 吴中往哲记 丹青记 成化间苏材?纂 红兰逸乘风物山水篇 吴下田家志 吴社编 吴风录 阳山志 金山杂志 寒山志 光福诸山记 吴山十二图记 太湖诸山记 太湖七十二山记 洞庭山记 西洞庭志 石公记 穹窿山志 穹窿记 灵岩记 华山天池记 槎山记 石壁记 铜井山记 苏石小记 石湖志 ……游记篇
章节摘录
虎丘初名海涌山,吴王阖闾葬其地,下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棺三重,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槃郢鱼肠之剑在焉,发卒六十万人治之,葬三日,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世说》又云:秦始皇帝因循海右自沪渎经此山,欲发王坟,取其宝锷,忽有白虎出而拒之,始皇帝捉剑刺虎,虎奔去不见,乃改兹名。山去吴县西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三十丈,周二百一十丈。东晋成帝咸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献穆王殉同弟中书令珉舍宅为寺,始则一山中分二寺,就剑池东西建之。宋初合为一寺,山在寺中,门垣环绕,包罗胜概,先入寺门,而后登山,故张籍有诗云:"老僧只怕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后人有诗云:"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僧志闲亦云:"中原山寺几多般,未见将山寺里安。"盖以天下名山胜刹,皆山中藏寺,虎丘乃寺里登山,海内福地,未尝有也。至元间,云游僧秋江月到寺,题云:"平生只见山中寺,今日来看寺里山。"亦得古人余意。真娘,唐时名妓也,墓在虎丘剑池之西,往来游士多著篇咏,惟王黄州题刻甚佳,其诗云:"女命在乎色,士命在乎才。无才无色者,未死如尘灰。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香魂与腻骨,消散随黄埃。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无色固无名,丘冢空崔嵬。惟有真娘墓,客到情徘徊。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我非好色者,后人无相哈。"后来题咏甚多。至德中,举子谭彦良题一绝云:"虎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后人由是阁笔。 第22页海牙平章饮食,必仰首搅舌大嚼不已。或日虎食狼餐相也,余,以为不然。考之相书云,食为性命之本,饮食失节则气不和;举物当徐而有序,嚼物欲宽而有容;食粗者多肥,食细者多瘦;含物不欲言,食物不欲语;虎啖狼食,朱紫满门;昂口张吻,非吏即卒;食如鸟啄,家道贫薄。大抵食欲快而啜欲安,吞不欲鸣,此食之相也。仰首含物,磨牙搅舌,非吉非祥;马嚼鼠咀,贫贱饿死;嚼在舌头,饿死他州。后平章卒死锋镝之下。吴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种差大,壳以脆软,世称湖蟹第一。正月上元,渔人所藏看灯蟹,三四只重一角力风味殊胜,故陆龟蒙有《蟹志》,傅子翊作《蟹谱》,高似孙撰《蟹略》,皆发挥蟹族之风致也。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虾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考之《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召范蠡日:"吾与子谋吴,子日"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盖言蟹食稻也。蟹之害稻,自古为然,以五行占之,乃为兵象,是亦披坚执锐介甲之属。明年,海贼肖九六大肆剽掠,杀人流血。
编辑推荐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本书为《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丛书的一个介绍吴中地方文化的分册,本册收录的志书分掌故人物篇、风物山水篇、游记篇三大类,本书作者是,通过一些独特的视角与形式,来挖掘苏州深厚的历史,反思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代苏州人提供一些文化建设上的借鉴与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