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溪笔谈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广陵书社  作者:沈括  页数:全三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宋代笔记。北宋沈括(一○三一——一○九五)撰。沈括字存中,钱塘人,著名的自然学家、政治家、嘉佑进士。晚年居润州,筑罗溪园,举平生见闻,撰《罗溪笔记》。  全书共三十卷。包括《笔谈》二十六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难志、乐议二七门;《补笔谈》三卷,仅有其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所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木工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河工高超关于合龙堵口的先进方法,炼钢、炼钢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科技史料。作者正确解凹面镜的成像原理,月光来源,声波共振,太行山、雁荡山形成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在数学方面,总结出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隙积术”和求弧长近似公式的“会圆术”;对古生物、地下水、矿木、石油应用、药物的性状亦有载述。其关于历史现象部分,对农民起羲领袖李顺的事迹、赋役授民的实况、北宋时期西北和北方军事的利弊、典制礼仪的演变,也都有较翔实的记载。  本书,现生最早有南宋干道二年本。今仅存元、明覆刻干道本。通行正被续三编本首出《稗海》,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茶陵东山书院刊行本。本书此次出版,未收原注,其它则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番禺隗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并参照其它版本精心点校而成。

书籍目录

梦溪笔谈自序卷一 故事一卷二 故事二卷三 辨证一卷四 辨证二卷五 乐律一卷六 乐律二卷七 象数一卷八 象数二卷九 人事一卷十 人事二卷十一 官政一卷十二 官政二卷十三 权智卷十四 艺文一卷十五 艺文二卷十六 艺文三卷十七 书画卷十八 技艺卷十九 器用卷十二 神奇卷二十一 异事卷二十二 谬误卷二十三 讥谑卷二十四 杂志一卷二十五 杂志二卷二十六 药议补笔谈  重编被笔谈序 卷一    故事    辨证    乐律 卷二   象数   官政   权智   艺文    器用 卷三   异事   杂志   药议续笔谈十一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萝溪笔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此乃一部好书是也,不读此书人生一大憾事。
  •   有丝丝线装书的感觉
    没有注释,书有点儿扁长。。。
  •   冲着作者买的,古文哦——考验我的古文底子的时刻到来了。
  •   有些秀气了,感觉收藏价值远大于实用性
  •   没有想到是这种繁体竖排的,唉!
  •      因为地磁的南北跟地球的南北并非完全重合,指南针的“南方”跟我们实际定义的绝对南方的存在夹角,这就是地磁偏角。
      
      段落一: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在他的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中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段文字,一般作为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证据。
      
      既然要纠“偏”角,要确定一个绝对的“南”。怎么确定正南,沈括没提。但精通天文历算的沈括大概会用北极星定义南北,这跟现在的法子没什么差别。但“偏东”则有些无解了,沈括的观察记录应该来自开封跟杭州之间的地区,目前这些的确的磁偏角应该是稍微偏西,在-2到-10度之间,越往北走偏角越大。所以,他观察的偏东似乎跟目前数据不符合。
      
      但地磁偏角是动态的,北宋时候大陆的地磁是否偏东就要问地理专家去了。但光从这头一句话看,说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也还过得去。
      
      段落一通读: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妙在前人引用沈括的时候,故意去掉了最后一句话,更悬在一个“常”字,也就是说,经常会偏,但他似乎也不确定。而所谓偏东,他怀疑是水波扰动!这一来,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就有大大的疑问了。
      
      段落二: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再往下,沈括给出了纠偏的几个方案。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
      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第一,沈括建议是把磁针放指甲盖上,或者碗边上,只要表面光滑,都比水面强。
      第二,就一根丝把磁针用蜡粘好,吊起来。若无外界阻力(无风处),那么“则针常指南”。
      
      看这两句,沈括是不认为有地磁偏角的,起码“偏角”是可以纠正的。按照当代术语看,“偏东”在沈括看来是技术误差,通过制造更精密的设备(比如指甲盖啊,瓷碗啊,蚕丝之类)是可以避免的!看到这里,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彻底危险了。
      
      段落三: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第一句最妙,“指南、北者皆有之”。他的困惑,主要是钢针磁化时候的磁极问题。理论上指南和指北是一样的。沈括的时代因为没有地磁的概念,无论指南也好,指北也好,他都觉得很神奇。
      
      从全文分析看,沈括应该没有想去发现地磁偏角,连指南的现象,他都老实地说“莫可原其理”。我怀疑他大概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但以他的知识储备,是可能发现的,但他的思路却是朝着纠“偏”去的。不过,他大概开启了中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先河吧。
      
      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沈括是不会在意的。总之,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是张冠李戴在了他头上。爽爽总好,“蹴鞠”也是咱们发明的,虽然足球现在踢的实在马虎。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杂志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极品
      
      一个是大学同学,刚入学那会儿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大家都喜欢谈自己家乡怎么怎么样,我吹完自己老家人口很多以后,一个山东的小胖子接道:那不算什么,我们县有八千万人!一宿舍的人都被惊的下巴掉到了地上。小胖君这糗事被我们调侃了四年,这时候一般他都会接上一句:有什么的嘛!
      
      另一位极品是曾经的一同事,在甘肃出差,熟识的人不多,有空了同事之间扎堆吹吹牛,国与国之间的破事免不了要被提起,有位仁兄很严肃的跟我说:韩国现在还是日本的殖民地!我听了后一下子变得很迷茫,看了下周围的环境确认自己没有穿越后就准备骂他傻B,结果看他那一脸的严肃样儿,那表情就一个意思:不要反驳我,你反驳你就是傻B
      
      小胖君是很随和的一个人,错了对了不管怎么样也无所谓,为了多砍一个怪重修考试都错过,毕业后没拿到学位证回来补考还会把时间搞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般都会笑呵呵的回一句:有什么的嘛!
      
      而那位同事呢却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倒不是说会有雕版刻出来那样的表情,而是有莫名其妙的自尊心,短暂的接触后就知道这样的人伤不起,不仅伤不起,而且错不起。
      
      同样的没水准的话,小胖君说出来我们只觉得好玩,那同事说出来却只能觉得他是傻B,这大概就是随和的力量吧。
      
      扯了很多闲篇,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也是一本比较随和的书,比起板起脸来一板一眼说事的正史,听沈括这个胡子被老婆拔光的老头讲讲闲篇,要轻松的多。
      
      正史不仅味同嚼蜡,而且满纸谎话,史记就敢说三皇五帝全都是生而能言,刘小三出生也是紫光铺地,白龙盘其上。那些四处挖人家祖坟去求证某将军到底带了多少兵坑了多少人的考古学家倒是没什么可说,毕竟需要有历史这门课,会有一本叫《历史》的教科书去讲一些过去的事给孩子们听。而那些专门写一本书去八卦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有没有奸情的人,我想说省省吧,take it easy,君不见新闻有多假,历史就有多假,跟一件荒唐的事较真和理解宪法一样没有意义。
      
      于是我几乎找不到严肃的用武之地了,可能这仅仅是一个和卑鄙一样的贬义词
      
      还是听听沈老头讲故事,真真假假的都无所谓,读个乐子就好。
  •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4018.entry
      
      
      不解风情
      上学时也曾做梦横扫南大图书馆,后来竟发现此非昔日钱钟书之清华,即便别事不做,亦难以穷尽数百万藏书之半成,于是只览要旨,因此很多故事回想起来只有情节,别无它物
      此事大约来自梦溪笔谈,记不真了,只凭故事的内容和印象里的风格来猜,大约也只有沈公的梦溪笔谈方配收录
      有一方砚台,标价颇高。某人问及因何如此昂贵,对曰:砚台要石头温润的才好,这块砚台的石头就很润,对着它哈一口气就会凝出水来。其人一听大笑,道:我这一天不停的哈气,也不过就是一桶水而已嘛,能值几个钱
      读时觉得好笑,便与同在图书馆的书伴玩赏。她看罢,却道此人不解风情
      彼女子实在大杀风景,视此等机妙为无物,是为真真的不解风情
      母之,诚彼娘之非悦16:02:42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4)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故事
  •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4021.entry
      
      
      既然说到梦溪笔谈
      读书贵在横向联系,梦溪笔谈里的一个故事就颇有意思
      故事大约说的是给赶考的举子们算卦,有的先生一概说能考上,有的先生一概说考不上。前一类先生们因为说话好听,所以举子们都爱找他们算卦;而后一类先生们呢,因为当时考试的录取比例很低,所以大部分人都考不上,因此他们蒙对的机会很大,也会有一群忠实的粉丝明年还来找他们算
      不妨就此问出两个问题:
      1,怎么利用随机现象的概率
      2,长效收益和短期赢利怎么摆平
      故事说到这,不由的想起了做选择题,如果不会写,就一概选某一个答案,总会有对的。不过好象,一般都是默认选C16:13:2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5)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故事
  •     围棋,在东晋时就被称为“手谈”,刻画十分传神:对局者缄口不言,只手双指落棋,你来我往,几招之内便见高下,而对方的性情品格如何,也便胸有成竹。子圆盘方,知白守黑,更胜于促膝长谈。围棋又谓“坐隐”,对弈间,只棋局凸现,而无人事纷扰,故曰坐隐。两个别称,尽得魏晋风流,雅人高士,不亦乐乎?直追风生两腋,栩栩然之人,教我艳羡不已。
      然而士大夫也并非总如此潇洒脱略,除却魏晋,哪个失意文人在他的时代不是黯然的生活着呢。即便李太白那样耀眼,苏东坡那样释然,孟浩然寄情,王安石执拗,也还是默默隐忍着属于知识分子的寂寞,慢慢的萎谢了生命。不被制度接纳,不为权贵所喜,不再踏上仕途,不能发挥才干,知识便一无是处,反是拖累。
      看看手上这本《梦溪笔谈》吧,中国惟一又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又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的奇才——沈括最后的作品,一本无所不谈,无所不记,无所不感的杂谈式的笔记。天文,历算,星象医卜,律诗音乐,鱼贯而入,姿仪万方。
      沈括出身官宦世家,母亲也颇有文化修养。幼承庭训,阅遍家中藏书。后来仕途平顺,又在基层接触到社会实务,历练才干。中进士后,沈括先是做扬州司理参军,后来被推荐到京城编校昭文馆的书籍,又参与详定浑天仪。两年后补为昭文馆校勘。他因此而阅读了很多皇家藏书。又因帮助王安石新政变法,继而负责边境事务,得以游历祖国山川,考察农田水利,研究海陆变迁,记录能源,生物,气象等宝贵科学资料。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经历加上沈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就了他的大视野,大境界。
      幸与不幸的是,沈括在五十岁上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终至退出官场,隐老梦溪。在这个而立之年就常梦见的园林深斋里,他好像已经默认了这是宿命安排的往生之地,“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伴着垂垂老矣的悲哀,沈括不再与朋友往来,隐是隐了,却与谁谈?无法排遣晚年深深的寂寞,他与自己手握之笔相谈,想起来一件往事,便记下来,才有了这部今天仍蜚声世界的《梦溪笔谈》。其中滋味,谁人能晓?
      既是想到即写的内容,题目杂乱,乃属必然。可杂乱中有其自在的秩序,自得的意见,自立的精神与价值。可以说,它是士大夫文学的另类,是笔记体的奇葩,因其与自然科技,劳动智慧,物质文明的亲密接触而幸免于风月呻吟,自怜自伤,道学酸腐等种种文学流弊。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留下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数据,见证其发展水平;它证明了中国文人也能博大精深,知行合一,并不都是进而不求实际,空泛议论国事,退而吟风弄月,百无一用的书生。
      沈梦溪一身抱负,七尺才华,沉浸浓郁而终不得施展。在千年花木的荫影斑驳下,无奈倾心于笔砚的光阴里,在原本丰富多彩的人生只余下寂寞无味的短短8年中,是否也曾感激过宿命,赐予他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还留给他足够的书写时间,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是不是应该嫉妒他得到的太多,这份眷顾太厚呢?
      
  •   所以有一篇评论说这就是一部野史,调侃着看就好。
  •   地磁偏角确实是动态变化的,某一地区的磁偏角每年以一近似固定值均匀变化,很有可能是沈括那个时代测得的偏东变成了现在的偏西。。。在下能懂这一点
  •   后者其实太自卑了。所以伤不起。
  •   是的,自信的人才能随和
  •   真真假假的无所谓,读个乐子就好~
    我真心喜欢这句话。
    但我喜欢把这些历史当做一个个事件,慢慢推理,慢慢考究真伪。我享受这些推理过程乐趣。
    同样,也只是图个乐子。
  •   你的角度很有意思~~ 同样的没水准的话,小胖君说出来我们只觉得好玩,那同事说出来却只能觉得他是傻B,这大概就是随和的力量吧。
  •   里面的许多篇文章单看来,辞藻并不华美,措辞也不算严谨。可是放在一起,不禁叹为观止。沈括,一个怎样的人,有着那样逼人的才气,安静的自我世界。为他发出“得天独厚,却与谁谈?”的感叹时,又何尝不是给自己说的呢?有多少次的那么一瞬,我们酣畅淋漓的徜徉在他的世界时是那么渴望能够请他来倾听一句自己,可是,之间横亘着千年的阻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