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贾达群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贾达群 编
内容概要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2009年10月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无疑可以看成是近年来中国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规模上看,作为一次单一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参与会议的学者人数恐怕从未有如此之多。几代学者共聚一堂、研究学问,我国音乐分析界一派学术繁荣景象可见一斑;而从讨论的问题上看,围绕着音乐分析学这个核心概念本身以及在此概念基础上所辐射出的各种话题,更是充分显示了学者们对于我国音乐分析学科如何构建、如何发展和创新所倾注的极大的热情。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分析事业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创作观念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今天中国的音乐分析学科,无论是在学科理论的价值重构、学科内涵的深入挖掘、学科发展的疆界不断拓展,抑或是在研究对象的不断发现、研究方法的不断整合及创新等诸方面,的确到了需要我们一起积极深入地思考的时候了。无疑,这套沉甸甸的《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就是学者们积极思考的结晶。音乐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某种分析的技术或方法的运用来对音乐文本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进而去寻找音乐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聚焦可以是多维的,解读也可以是多元的。既可能是对作品构成技术逻辑的观察,也可能是对语言组织所引发的风格的把握与辨识;既可以是对作品个体表现内容和意义的深入揣摩,也可以是对作品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的价值发现。
书籍目录
序“解密”的“解读”:另一种序——为赵晓生《BACH解密》而作 洛 秦/ 1上册关于音级集合的两个简便计算法 罗忠镕/1自由曲式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杨儒怀/8谈谈音乐分析学的多元化建构 于润洋/17“音乐分析”漫议——在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郑英烈/21音乐形式与意义的探究——在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高为杰/26俄罗斯圣彼得堡现代音乐分析学派 尼娜.阿福宁娜著 明 虹译/30秦文琛《幽歌Ⅱ号》的音乐结构及其他(缩写稿) 李吉提/34《音乐活性构造——对音乐分析学的一个新视角》大纲 赵晓生/48音乐分析学中的价值核心与分析方法 姚恒璐/61概念解读:与音乐分析有关的一些基础性看法 彭志敏/72音乐分析学的任务与使命 贾达群/77音乐分析学:一个需要思考和发展的学科 张巍/82欧洲中世纪词乐结构的类型 王丹丹 钱亦平/87再谈《音乐的分析与创作》——在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高佳佳/108……下册谭盾歌剧之多重结构力研究 杨和平/1音乐体裁的审美寓意——以叙事曲“语法”及“语义”含义分析为例 李小诺/16试论前古典时期奏鸣风格与协奏风格的相互影响 邹彦/29频谱音乐的曲式原则 肖武雄/47浅释构成织体的结构要素——以钢琴作品为例 王庆/68民间传统戏曲音调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贾达群《蜀韵》的创作技法 段文晶/81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概览 卢璐/101亨策“移动和弦”的结构与功能 冶鸿德/108和声分析——音乐分析的基础 王晡/124曲式结构图与符号的科学运用 李方/126西方音乐作品分析的“中国角度” 陈新凤/128基于音阶的琵琶单音主管协和度分析 邓志勇/130尺度控制——音乐结构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 扈滨/132音级集合的移位反演与不变关系 齐研/134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节奏思维特色研究 张友刚/136关于大型歌剧《太阳雪》与说、唱、剧《解放》音乐创作上的异同分析——分会发言概述 胡净波/141……
章节摘录
插图:3.音乐分析的目的性不明确为写而写,是很多人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当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功利性”目的上,就与学术的探讨无缘相比了。论文的题目应当是“结论式”标题,从一开始就直接说明了写作目的,明确了分析的“价值”所在,是论文写作的基本保证。由于有些论文的写作不当,本身就可能导致“无结论的论文”产生,由此写作出流水账式的文章;可以说,一篇论文精彩的分析和写作过程本身,就可以体现出分析者的思维智慧和艺术品位。4.音乐分析信息的匮乏在任何专业领域都存在着从学习借鉴到发展建设自己的过程和阶段。不了解世界上先进国家的音乐分析领域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其选题、取材、分析方法和论文的结构方式诸多方面的特点,就不可能有力的发展我们自己。借此为契机才能引申和建立中国特有的音乐分析体系,由此为线索才能谈到借鉴、引进、交流的良性发展道路。这一过程同样是艰巨、细致、耗时的工作。可以说,善于搜集和利用信息的人,才能在自身建设和学科建设中始终处于探索状态,保证可持续性发展和“举一反三”的头脑。分析总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分析者个人的主观意志,主要看其主观意志是否符合音乐基本原则的客观特性。所谓“基本的分析原则”,指的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共同遵守的作曲技术理论原则。例如,起承转合的提法;单一和弦与功能和声进行的关系、调性布局的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奏鸣原则的细节、变形与变奏的概念、集合分析中音程含量的三种关系,诸如此类等等。分析原则的偏差也会导致分析结论的争议,这是在教学中所应及时纠正的重要方面。以坚实的分析原则为基础,以实证的论述为分析的出发点,加以适当对症的分析方法和精炼的陈述归纳,才能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以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方式引证音乐分析时,其结论一定要关联落实到音乐的范畴,才会做到引经据典地达到音乐分析的目的。在音乐分析中特别要防止杜撰新名词而无实质性内容的做法,脱离音乐创作的规律、无原则地推理、演绎得出所谓的分析结论。由此会导致人们对于音乐作品在认识上的种种误解,甚至会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产生副作用,因而使人感到这种分析没有存在的价值。能够“自圆其说”是对音乐分析结论的最低要求;“逻辑求证、经久推敲”才是音乐分析的上乘追求。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共有的技法现象和创作形态是我们应当首先关注的重要方面,而音乐分析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现象、形态的层面继续探究带有自身逻辑的结构价值。音乐分析的结论要落实在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落脚点上,分析的结论是分析中的焦点,没有结论的研究是徒劳的凑数;只有那些具有实践的意义和思辨逻辑的研究结论才能够达到广义认识的目的。音乐分析应当既在感官上具有美感价值,又在实证上具有逻辑的感召力.一篇好的分析论文,既是广义音乐评论的物质基础,又可以独立成章、意趣并存,在其写作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分析结论目标,富于种种哲理思想、美感取向的挑战,因而充满了思维的魅力和智慧的启迪。
编辑推荐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套装上下册)》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下)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