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田耀农、 乔建中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田耀农 编 页数:52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音乐协会,是全国性的、专门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的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一九八○年,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创会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了十次年会扣三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传传统音乐学会三一十年论丈选》(一九八○——二○一○)将全面反映该会三十年来学术成长的历程,意义深远。
书籍目录
中国传统音乐活态资源的整合研究荆楚遗风——跳丧钢琴缝中的奥妙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琴曲《墨子悲丝》研究宋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论民间歌手论互助土族民歌中的“风搅雪”结构在田野中走近陈砀——关于陈砀及其《乐书》研究的民族音乐学方法选择与思考论传统器乐合奏艺术中的乐队型态及合奏思维“武当民歌村”吕家河民歌考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特殊音色现象探微论傩歌“哕哩嚏”的生殖崇拜内涵从《三教同声》看明代宗教音乐的存在情况论东北大鼓的兴衰皖南民间戏曲音乐即兴创作——“加滚”的艺术特征与仪式生境世俗音乐的道教化——关于全真道经韵音乐与世俗音乐关系的探讨论豫剧演唱谚诀的艺术特征从“使琉球录”看琉球宫廷舞蹈的发展变化《纳书楹曲谱》的记谱法与昆曲音乐“马奈锅庄”实地考察与研究白茆山歌结构规律的计算机分析西安鼓乐中的大乐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传统京剧京胡伴奏音乐的宫调研究“地方性知识”作用于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琴川泛新波,古琴奏和鸣——常熟虞山古琴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体验中的理解与见证——论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观念与方法论曲调框架哈尼族葬礼音乐在哈尼族音乐文化中的位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因而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都不以绝对的休止来表现静。当跳丧达到高潮时,人们竞自然而然进入“离形去智,物我两忘,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虽然歌声不止,舞蹈不息,但这时的运动反倒体现着安宁,产生出愈是动而愈显静的奇妙和谐。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歌舞者一旦进入这种流行与空寂,即动与静交触的境界,心灵便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巨大空间,这空间可以包容整个宇宙。“美,是在有限中看出无限。”不空,何以游目流观!(三)狂热的情感宣泄在一些原始村落中,土著歌手们常常因为自己忘情的歌唱而心血涌塞,昏厥在地,因为他们的歌唱“已成为自己的感性生命活动的内容,表现了人的强烈情感和欲望之火。”荆楚跳丧也具有这种狂热宣泄情感的特性。它的旋律和节奏与歌舞者的感情波动,意绪奔涌,甚至呼吸的疾徐,心跳的强弱紧密相连,充满了近于原生状态的生命体验。这与楚人的性格吻合。据史书记载,西楚一带,“其俗剽轻,易发怒”,“楚俗促急”。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楚人办事风风火火的性格。(见张正明:《楚文化史》)跳丧鼓的宣泄特征是由楚人的性格决定的,反过来又为楚人宣泄火热的情感提供最合适的氛围。人们在死者灵前放歌狂舞,挥汗如雨,大碗饮酒,如醉如痴,完全进入“离形去智,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有人曾撰文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庸性,如果这是针对中国文人音乐的主流而言,或许不无道理,而具有楚艺术精神的荆楚跳丧鼓对此恰恰是个极大的反动。欢乐则尽情欢乐,哀伤则无尽地哀伤。没有任何抑制情感爆发的清规戒律,人追求自由的本质在跳丧中得以无拘束地对象化。艺术给人的美的享受是与心境的自由程度成正比的,因为艺术“是从有限世界的黑暗与不可解中的解放”。(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当然,单纯的情感发泄不仅不可能成为真正美的艺术,有时甚至会产生破坏性。跳丧鼓的前述悲剧精神,又给这种狂热的情感宣泄注入了理性的内容,使其最终成为令人震撼的、悲壮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丧葬歌舞。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三十年论文选(1980-2010)(第3卷)》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