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顾保孜 珠海出版社 (2004-05出版) 作者:顾保孜
内容概要
《解放军著名军长大传奇》今古传奇双月号精华系列。革命前辈英雄传奇故事。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军长们在战火中脱颖而出。他们执行统帅意旨,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历经千锤百炼,锻造出千姿百态的精彩人生。
书籍目录
18军军长张国华12军军长李德生40军军长吴忠23军军长陶勇30军军长谢振华15军军长向守志27军军长尤太忠43军军长龙书金
章节摘录
书摘 合肥的形势影响到了全省,原来武斗较厉害的淮南,工人回到工厂上班了。毛泽东主席知道后,请正在我国访问的刚果(布)总理努马扎莱到淮南参观。刚果(布)总理开始有些顾虑,担心淮南不安全。但到了淮南后,参观市容、下煤矿,对安徽的稳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68年4月,安徽省革委会在艰难环境中成立,李德生任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后任省委第一书记。 形势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皖南重镇芜湖却是危机四伏。6月26日,终于爆发了“芜湖事件”。驻芜湖部队被冲击,一名解放军司机被打死,枪械800多支、子弹和炮弹lO万发、军车34辆被抢走。造反派冲击电台,砸开监狱、放走犯人。芜湖事件如解决不好,前段工作将功亏一篑。李德生决定亲赴芜湖。李德生刚到芜湖,造反派头头就来了个下马威:要李军长亲自接见,只许一个人来! 造反派据点设在一座二层楼上,门窗、楼梯都被堵了起来,只在窗户边放一架软梯,掩体上架着机枪、步枪。 警卫人员一见,死活不敢让军长一个人去冒险。虽说上面不是虎穴,但是,他们对上面的情况不了解,再说“文化大革命”以来,多少党的高级干部被打死整死,哪里还有什么法制可言?让军长单独和对方谈判,搞不好会出事的,怎么向中央交代? 一听大家的担忧,对部下从不高声责备的李德生有点生气了,说:“怕什么?如果我被打死了,坏人也就暴露了,群众就会觉悟了,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李德生不顾个人安危,爬上了软梯。 他的这个举动,让两派群众大为感动,也大大震撼了造反派头头。 “你们抢枪搞武斗,是违反中央的规定。立即缴出所有武器,拆除街垒。否则,我可以把这里轰成平地!” 慑于李军长的威望和胆识,造反派头头们害怕了,“我们听李军长的,愿意交出所有武器。”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派别组织都交出了武器。7月2日,全省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芜湖事件、声援驻军的群众运动,团结了群众,孤立了极少数打砸抢分子。 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稳定局势的一系列举措,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肯定,他的才干和品质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赏识。毛泽东后来在与李德生谈话时曾说:“你是12军的,是南京军区的。我了解你,不是通过南京军区,而是通过其他同志了解的。他们都说你不错。”应该说,毛泽东对李德生的了解和赏识是从他在安徽的表现开始的,而其中周恩来慧眼识英才的推荐和介绍最为关键。 大庭广众主席青睐得重用 忍辱负重林彪叛逃显才能 1968年10月13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李德生作为安徽省负责人列席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原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52.7%被剥夺了出席会议的权利。这次会议一项重要议程是“讨论通过‘九大’代表产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因此,它也是中央上层人事权力安排的一次预演。 毛泽东作了开幕式讲话后,周恩来宣布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突然插话说:“哪个是李德生?” 原来,在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对“李得胜”这个名字,毛泽东十分喜欢,认为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真理,有了正确的领导,用三年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其谐音“理得胜”,十分有意义。据说李敏、李讷皆取“李”姓,与此有关。所以当一听到“李德生”这个名字,毛泽东自然感到分外亲切。 周恩来介绍了李德生,并招手请他站起来。 毛泽东微笑着问道:“你这个同志,是哪个地方人?”当李德生回答是河南新县人、许世友与他同乡时,毛泽东又问李德生多大年纪。时年五十二三岁的李德生,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时代,毛泽东对这个年龄段的人十分看重(后来在中共“十大”时,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意图专门提名李德生作为“老中青三结合”“中”的代表当选副主席)。 这次大庭广众的“会见”,李德生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和良好的印象。半年后,1969年4月,李德生在“九大”被选为中央委员。 4月28日召开九届一中全会前,酝酿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员名单,李德生名字赫然在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列,这使他既无思想准备,又十分不安。他找到老领导许世友、陈锡联两位司令请教:“你们是了解我的,我干不了这个工作,请你们向毛主席、周总理说说,不要选我了。” 许、陈两位司令心中有数,都说:“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安排,我们怎么能去说这个话。” 果然,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投票后,当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再次点名:“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周恩来示意李德生站起来,并要他摘下帽子让毛泽东端详。 毛泽东眯着眼边看边问:“多大年纪了?” 李德生立正回答说:“53岁。” 毛泽东连着重复几遍:啊,53岁,53岁。心中若有所思。其实,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已经问过李德生的年龄了,这次又问起他的年龄,可见毛泽东对李德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周恩来亲自给李德生打电话,直截了当地说:“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调你到中央来工作。”离开下面,离开基层部队,李德生还真有点舍不得。 在周恩来面前,他也没顾忌,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好不要让他离开相依为命的部队,再说他也适合在下面工作。 周恩来在电话里笑了:这是中央的决定,也是工作的需要。同时,周恩来也理解李德生,理解他作为军人对军队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 李德生匆匆交代了一下工作,乘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当飞机穿进云层时,层层叠叠的云团朝着飞机压来,流走,又压来,又流走。这似乎象征了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正悄悄酝酿,飞速临近…… 长期在下面工作的李德生不知道此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担忧。 林彪成为写进党章里的接班人以后,他的势力范围随着野心的迅速膨胀而日益扩大。军委已被林彪和他的亲信把持,陆海空三军的军权都在他们手里。在他们的反党行为没有充分暴露以前,大家都不会也不敢随便乱加猜测。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果他们阴谋得逞,那么最先倒塌的就是钢铁长城。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林彪重兵在握是很担忧的,也是很警惕的。最后考虑用“掺沙子”的方法抑制林彪势力的增长。可是这“沙子”的人选并不是太好选的。老帅们受冷落,都没有出来工作;老将们受冲击,掺进去也不合适,搞不好更要受林彪的整。进军委工作的人首先要不会和林彪搞到一块去,并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反复考虑,最后决定了几个人,李德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李德生到京的当天,周恩来便把中央的决定告诉了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工作,同时兼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李德生心里有点紧张,这个担子太重了,怕做不好。 过了几天,周恩来高兴地通知他:主席要见见你。 被毛泽东点名请去面对面谈话,这在李德生是生平第一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