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作者:郭自虎 选注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诗经》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在民歌的艺术特色上。双声叠韵的词汇,四言为主的句式,回环重叠的章法,赋比兴的手法,无一不是民歌天然本色的表现。《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文论中的“风雅”、“比兴”,无一不是《诗经》开创的优良传统。《诗经》的出现,《诗经》是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中国文学悠久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作者简介

主要来源于民歌和公卿列士献诗,经众手采集,整理,编定的结果,具有集体创作的特点.秦代焚书,诗经化为灰烬,至汉代靠口头诵记得以恢复,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大家,简称为齐诗,鲁诗,韩诗,毛诗,现在流传的《诗经》即根据毛诗刊编.

书籍目录

前方国风周南关雎卷耳桃夭芣苣召南摽有梅野有死*邶风柏舟谷风式微静女新台鄘风柏舟相鼠卫风硕人氓河广伯兮木瓜王风黍离君子于役兔爰郑风溱洧将仲子大叔于田狡童萚兮褰裳东门之*风雨子衿魏风园有桃陟岵伐檀硕鼠唐风蟋蟀绸缪鸨羽葛生秦风蒹葭晨风无衣权舆黄鸟……

章节摘录

书摘……书摘1    柏    舟①   泛彼柏舟②,亦泛其流①。   耿耿不寐④,如有隐忧⑤。   微我无酒⑥,以邀以游⑦。    我心匪鉴⑧,不可以茹⑨。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⑩。    薄言往恕(11),逢彼之怒(12)。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13)。    威仪棣棣(14),不可选也(15)。    忧心悄悄(16),愠于群小(17)。    觏闵既多(18),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19),寤辟有摽(20)。    日居月诸(21),胡迭而微(22)。   心之忧矣,如匪澣衣(23)。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24)。[注释]    ①《柏舟》:篇名。诗写一个人受制于“群小”,不能奋飞又不甘退让,满腔幽愤无处诉说。对这个人的身份和性别,旧说颇为分歧,或说君子失志,或说寡妇守节,或说妇人不得志于夫。现代专家多认为写妇女的家庭不幸,但也不能排斥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失意的幽愤。  ②泛:漂浮的样子。柏舟:柏木制的舟。  ③亦:语助词。其:语助词。流:河水的中流。以上两句,用漂浮的孤舟象征自己飘零的身世。  ④耿耿:不安的样子。不寐:睡不着。  ⑤隐忧:深忧。  ⑥微;非,不是。⑦以:语助词。以上两句说,不是没有酒,也不是不会玩,而是“酒”与“游”都不能解忧。  ⑧匪:非。鉴:镜子。  ⑨茹:容纳。以上两句写自己不能同流合污。意思是说,我的心不是镜子,不能不分美丑一并容纳。⑩据:依靠。  (11)薄言:语助词。恕:同“诉”。  (12)彼:指兄弟。以上六句写对那些丑恶的现象,不能接受,又无处诉说。  (13)以上四句说,石可任人转动,席可任人卷曲,我的意志不可动摇。  (14)威仪:尊严仪容。棣棣:从容宽厚的样子。  (15)选:择,挑拣。这里指改变,退让。以上六句写矢志不渝。  (16)悄悄:忧愁的样子。  (17)愠(yùn):怒。群小:一群小人。  (18)觏撬(gòu);同“遘”,遭遇。闵(mǐn):同“悯”,痛心。  (19)静官:静热,仔细地。  (20)寤:醒。辟:拊心。有:又。摽:捶击。这句是说,醒来越想越气,又是拊心,又是捶胸。  (21)居、诸:语助词。  (22)胡:何。迭:代,轮番。微:隐,昏暗。指日蚀、月蚀。以上两句说,日月是人世间最光辉的事物,为什么也交替昏暗,不能以光明照耀人间。  (23)匪:非,不。擀:同“浣(huàn)”,洗涤。以上两句说,布满愁云的心,好似布满尘垢的衣,穿在身上很不舒服。  (24)奋飞:举翼高飞。句意是无法摆脱困境。[评点]    《柏舟》五章,千迥百转,一往情深,反复地咏叹着身世之飘零,心中之愁苦。    五章一气呵成,开头以“柏舟”喻漂泊之怀,结尾以“奋飞”起无奈之叹,措词委婉,比兴工巧,悱恻的文笔,缠绵的情思,令人百读不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现存的《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本来只叫《诗》,或叫《诗三百》。《诗经》这个名称是到汉代才出现的,是汉代儒家对它的尊称。今天我们仍然称它为《诗经》,是依照习惯沿用旧称,并非承认它是经书。相反,五四以来的进步学者,写文章,出专著,目的就是要把它从经书的桎梏里解放出来,还它文学的本来面目。因此,你千万不要把它当做什么经书去读,而应该把它当成一本诗集去欣赏。    《诗经》里最早的诗大概在西周初年,最晚的诗大概在春秋中叶。上起西周,下至春秋中叶,大约有五六百年,这就是诗经产生的时代。《诗经》的作品除少数产生于江汉流域以外,绝大多数都产生在黄河流域的广大中原地区。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闻一多说,“地球上四个古民族——中国、印度、希腊、以色列在上古时代同时开始了歌唱”,而流传到今天的就只有《诗经》这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年代是那样的久远,地域是那样的辽阔,三百篇是怎样一篇一篇地结集?又是怎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呢?  关于歌谣的采集,先秦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据汉人推测,周有太师、行人之官。《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其目的是让“王者可以观民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虽然只是汉人根据汉乐府采诗情况的推测,但基本上还是可信的。不然,一百六十篇“国风”又是怎样一篇一篇地飞到太师手上的呢?    贵族文人作品的汇集是通过“献诗”的渠道。这在先秦史籍里有明确的记载。《国语-周语上》说,周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邵公谏曰: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烈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看来周代很早就有让公卿烈士献诗的制度。    《诗经》是怎样成书的呢?原来太师有“以乐语(诗)教国子(贵族子弟)”的任务,所以当民间歌谣和贵族献诗汇集以后,很快就编辑成书,作为太师教授国子的“乐语”课本,这就是《三百篇》。时间当在春秋中叶。    古代贵族教育非常重视诗乐,当时的诗乐传授者就是乐官(太师),所谓“学在官府”。“以乐语教国子”,就是要求贵族子弟学会“以钟鼓道志”,即用“乐语”表达思想感情。用音乐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古已有之的事,在初民生活中男女恋爱就是这样做的,《关雎》篇就有所谓“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保留着。要求贵族子弟以“钟鼓道志”,就是要他们学会借诗言志,借“诗经”的乐语来表达思想。这一点在外交场合特别重要。“乐语”就是外交辞令,不熟练地掌握乐语,在外交场合就无法讲话,也听不懂别人讲话。《左传》载申包胥哭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把《诗经》里《无衣》一唱,他就不哭了,为什么?因为《无衣》里说:“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意思说你来请救兵,我答应你。这就是借诗言志,它要求你熟悉三百篇里的每一个句子,不仅自己会用,还要懂得别人用时的意思。    到了孔子时代,学出私门,诗乐的教育更加受到重视。第一个私人办学的孔子,继承“以乐语教国子”的传统,把《诗三百》当作语文课来讲,说“不学诗,无以言”。不仅如此,还把它当政治伦理课教,说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甚至把它当做博物学来教授,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编辑推荐

《诗经》是最早的伟大概在西周初年,最晚的诗大概在春秋中叶。上起西周,下至春秋中叶,大约有五六百年,这就是诗经产生的时代。《诗经》的作品除少数产生于江汉流域以外,绝大多数都产生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原地区。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