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余治国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阿姆斯特丹在战火中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说起,从金融角度看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大国的兴衰之谜。剖析法国大革命、印度殖民、普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等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力量。
作者简介
余治国,经济学者,香港财经学院客座教授,香港管理科学院、上海盛世愿景管理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代表作《巴菲特阴谋——股神为什么这么神》。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国兴衰背后的金融力量
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版图
谁是战争的支柱
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遮掩下的海外掠夺
荷兰:战争幕后的操纵者
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
法国之败,败在金融
拯救南海公司就是拯救英国
英国垄断金融的崛起
法国金融的倒退:约翰·劳的昙花一现
丘吉尔说:七年战争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独立战争:七年战争的延续
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大革命的阴霾
法兰西银行抢钱:拿破仑战功赫赫的背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雄起
第二章 英镑为王
“神圣同盟”:镇压一切革命运动
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犹太人投机和平
印度人的血泪,英国人的财富
炮舰与福寿膏
“汇丰银行”应运而生
英国 “金本位制”的确立
欧洲和平的基础:英镑霸权的确立
铁路热潮袭卷全球
铁路引发的年欧洲革命
南美泡沫,巴黎拯救了伦敦
“圣西门思想”:扭转法国命运
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
普法战争打出了一个国际金本位体系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美国的纸币浮沉
美国具有 “善骗”的传统
主权信贷工具助林肯打赢了内战
大发国难财的金融新贵
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
皮尔庞特·摩根:金融教父的成长历程
从英国买办到一手遮天
莱茵河资本主义
“黑船来日事件”:打破日本经济格局
日本财团的兴起
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
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
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英国之胜,胜在金融 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 法国要想达到将英国人从世界金融霸主的宝座上驱赶下来的终极目标,必须要和英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权或主导权。当时的法国采用的是金银复本位制,法国铸币厂向全体公民开放,自由铸造金币和银币,两者具有完全相等的地位。除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和法国的复本位制,欧洲其他国家的货币体系非常混乱,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均没有统一的货币体系。 为了与英国的金本位制相抗衡,法国人开始行动了。1865年,在拿破仑三世的倡议下,欧洲各国在巴黎召开了一次会议,目的是要在各国采用一种统一的、普遍通行的金银通用货币。金融家可以运用很高的操纵与交易技巧,通过金银之间的兑换来套取巨额利润。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内的金融家都极为支持法国人的复本位制国际体系。 巴黎会议直接导致了以法国为核心的拉丁货币同盟的诞生,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瑞士四国均采用以法国货币体系为基础的金银复本位制。自1866年8月1日开始,除意大利外,各国的基本货币都称为法郎,以法国的货币体系为基础,主币的含金量都定为0.29克黄金或者4.5克白银,可以在各国间等值流通。主币为面值100、50、20、10、5法郎的金币,同时发行5、2、1法郎和50、20分的银币。 1866年,罗马教皇国加入拉丁货币同盟。1868年,西班牙和希腊加入。甚至在普法战争之后,都有国家陆续加入。拉丁货币同盟成为19世纪的欧盟,而法郎则成了19世纪的欧元。统一货币给拉丁货币同盟的成员国之间的资本流通、金融往来和商业、旅游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法国则扩大了自己的金融主导权,因为欧洲各国都想把自己的货币与这种稳定的货币挂钩,以稳定币值。这对英国的金本位制与英镑霸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不仅如此,到了1867年,拿破仑三世雄心不已,为了扩大法郎影响力的范围,扩张法国的金融势力,他再次以拉丁货币同盟的名义召开了一次全球货币会议。拿破仑三世的本意是要建立以法郎与法兰西银行为核心的单一全球货币体系,彻底夺取英国人的金融领导权。这是在严重挑战英国人的底线。 英国人自然不会甘心,而此时的美国人也想分得一杯羹。英美各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美国人提出,美国要求法国发行面值25法郎的铸币,与美国5美元的鹰徽铸币、英国英镑无须任何货币兑换的中介就能完全等值地流通。全球采用这三种货币作为其他国家所有货币的基础。如果采用美国人的意见,法国现有的流通货币就必须进行重铸,将会耗费巨额的重铸成本,而拿破仑三世打造以法郎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如意算盘就要落空,于是,法国委婉地拒绝了美国人的建议。 英国代表内维尔·威尔逊则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他说:“现行的货币体系无论是对批发贸易还是对零售贸易都没有造成严重的问题,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反映了人们的日常交易习惯。只要公众还未决定赞成改革当前的货币体系,只要新的货币体系还未能无可争辩地表明自己有足够的优势,证明放弃现行的体系是有道理的,那么英国政府就不可能认为,自己有责任首先采取行动改革以便于欧洲大陆国家保持一致……(参加会议的代表)不能对任何可能约束本国政府的问题进行表决或发表任何误导人们相信大不列颠将接受1865年(拉丁货币同盟)公约的意见。” 英国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带头搅局,各国代表害怕得罪英国人,于是纷纷附和,表示参加会议只是为了倾听其他国家的意见,无法代表政府作出选择,只有在回国向本国政府汇报之后才能给出意见。会议达成的唯一共同意见不过是,最终决定下一次会议延迟到1868年2月15日。当时只有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挪威和瑞士表示反对,他们希望在1867年12月15日召开。 由于英国的阻挠,第二次会议却因战争的原因再未召开过。但法国人舍得一身剐,敢将皇帝拉下马,依然我行我素地继续按照本国的意愿维持拉丁货币同盟,与英国对抗。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法国实力逐渐变得越来越雄厚。拿破仑三世十分希望通过战争一扫1815年失败的阴霾重新称霸欧洲。就连他的妻子欧仁妮王后都曾直言不讳地说过:“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法国疯狂地进行对外殖民扩张,法兰西刺刀的寒光扫过了中国、东南亚、西非和太平洋地区。在欧洲,拿破仑三世联合英国向俄国宣战,引起克里米亚战争,成功打败俄国,好处尽归英国却从此得罪了俄国人。随后,法国击败奥地利并取而代之成为维护欧洲天主教权威的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并且还控制了卢森堡和德国南部的4个邦国。 但当时法国的实力不仅尚与英国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还正在被后来者赶超。普鲁士在威廉一世国王与“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其实力与法国已相差无几。拿破仑三世并非昏庸之君,他心中清楚法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强大,他曾这样说过,“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只有俾斯麦尊重现状,我才能保证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诸邦拉入北德意志联邦,我们的大炮就会自动发射”。北德意志联邦是德国的前身,实际上不过是普鲁士吞并其他德意志邦国的一个借口。其实,普鲁士的崛起早已引起法国朝野上下的惊恐。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后,当时的拿破仑三世政府的反对者、被马克思称为“矮子”的梯也尔也曾说过:“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