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天津社科院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前言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最受欢迎、最能体现她富有改革意义的教育思想著作。这本书在全球以多种语言文字不断再版,充分表明她的声音终于在有关教育和人类潜能的辩论中受到世人关注。她对儿童发展和传统教育的研究,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及所有研究儿童和社会的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书是根据她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二战”期间她曾作为意大利人在那里逗留。《有吸收力的心灵》再现了蒙台梭利后期的部分教育思想。在这一时期,她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儿童理论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关注。令人吃惊的是,蒙台梭利的思想大大超前了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同行。例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  以上理论可以作为当前结构主义教育学家的理论依据。他们的理论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像蒙台梭利的影响力一样,结构主义教育已经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对小学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初中或高中教育是否会在它的影响下放弃以内容为中心、排斥引导、不加区别的教育模式,还有待观察。  如果说什么理论比蒙台梭利的“关注儿童及其行为(而不是教师)”这一理论更接近她的理论核心的话,那就是她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设置课程等活动中仅仅考虑课程本身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一目的,而忽略儿童个体的发展水平。在阅读有关教育改革的文章时,你就会发现,在标准化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蒙台梭利说:“教育不应该再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教育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需求。”  马克?伯恩斯坦的著作选集《发展的关键时期:跨学科视点》等书的出版再次证明,蒙台梭利所坚持的观点现已得到社会学家的广泛支持。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但?斯罗宾也写了一些有关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文章。他认为语言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使“儿童的大脑是以某种预先确定的方式依据人类语言的结构特点进行工作”的假设变得似是而非。他进而认为这一过程的间接证据来自于“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似乎是由其生物特性所决定的”这样一个事实。  斯罗宾这本著作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儿童的语言学习。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经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和清晰思考,形成了一种非常接近当前互动理论的模式。她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行为主义和模仿学习理论,与20年后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也截然不同。  蒙台梭利在谈到语言的发展(而非语言的教授)时说,语言的发展对于所有孩子来说都遵循固定的法则。她觉得每个孩子都在他们各自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句法和语法规则,不管它们是简单还是复杂。因为包括成年人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阐述语法规则。我们必须假设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在说话时好似他们已经理解了语法规则。  她同时表示,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影响我们区别发音的能力。例如,如果西班牙语中S和Z的区别在语言规则上像英语一样重要,儿童就会学习区分它们,并最终学会这两个字母的发音。但是,一个在西班牙语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可能会混淆这两个发音。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行为并非是有意识的,而是儿童的心理生来就具有无意识地在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能力。将来研究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提到的理论及她的其他理论的学者,可以研究早期的语言学习是如何,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蒙台梭利也用她的观点论证了她对儿童语言学习的描述。对于蒙台梭利来说,主动促使儿童学习语言是荒谬的。另外,她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理论非常相似,而与行为主义学者则完全不同。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任何语言(他们生活环境中的语言)的能力。儿童不是生来就具有学习某种特定语言的能力。依此推理,她在考虑上述观点的同时,认为儿童肯定对发音特别敏感。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很早就具有认知能力。这比当时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认知能力的年龄早得多。她认为,儿童在能够发声和模仿他人说话时的嘴形时就已经进入了这一时期。不管是这种能力还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都已经在婴儿时期形成了。  蒙台梭利对有关语言的各种行为及其表现分阶段进行了描述:最早阶段,也就是孩子大多不足8~10个月时,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还处于初始阶段;1周岁时,孩子非常想让别人知道他的需要和感觉;当孩子长到18个月时,他们发现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名称。不久之后,他们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个单词的句子”或“一些不规范的单词”了。蒙台梭利举了下面的例子:  孩子看到晚饭准备好了就会说“mupper”,意思是说“妈妈(mummie),我要吃饭(supper)”。这种语言的典型标志是单词被孩子改变了原样。这些单词通常由一些拟声发音组合而来,如狗叫的“汪汪”,或其他一些孩子自己发明的单词。  蒙台梭利对“阶段”以下的划分似乎还没有得到多少事实经验的支持。但正如斯罗宾在他的著作中讲的那样,蒙台梭利的直觉好像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蒙台梭利把2岁称作“词汇爆炸期”。在此之前,儿童有一个词汇量的激增期。2岁之后,儿童运用句子的能力快速增长,并且能把一些新学的单词有序地进行排列。此时,他们已经掌握了运用句法的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接受两种语言,比如父母各说一种语言,儿童心理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就会允许他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也就是他分别与父亲和母亲讲一种语言。  斯罗宾同他在伯克利的同事于1970年进行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学科实验——对儿童学习语法进行研究。这些儿童中有黑人也有白人,有来自贫困阶层的,也有来自中产阶级的,并且分别来自德国、俄罗斯、芬兰、肯尼亚和萨摩亚等不同国家。实验中,斯罗宾将“语法”一词定义为“与发声和语义有关的工具”。他的报告显示,语言通常的发展阶段与蒙台梭利所提出的阶段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对参与实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来说,咿呀学语时期在18个月左右结束。他还对说“一两个单词”的阶段进行了界定,称“两个单词”阶段大概在18~24个月开始。研究发现,说“两个单词”的阶段时间非常短,但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一时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两个单词”时期的普遍存在说明“语言学习工具”的成熟有一个“相当固定的阶段”。  斯罗宾像蒙台梭利一样,认识了语言复杂而又独特的过程及其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他认为,是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对语言进行了更新。蒙台梭利说:“如果儿童没有这种对语言的特殊感觉能力,无法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那么人类所做的工作就全是无用功。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从这一真实的视角来看待儿童,这非常重要。他使我们的一切行为变得有意义。儿童的行为是以人类文明为基础的。”  蒙台梭利不同意儿童像成年人一样学习语言。那些持成年人“刺激——反应”式语言学习理论观点的人目前仍然有一定的反响,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已变得越来越少。  诺姆?乔姆斯基可能会同意蒙台梭利的“语言并非以行为主义的认知方式来学习”的观点。他在1965年的著作中写道:“语法结构知识不能以从语言学、心理学或哲学等学科发展来的任何一种逐步诱导的应用方式来获得。很显然,语言学习看起来好像以儿童领会了他所学语言的生语语法为基础,通常这一理论看起来深奥而又抽象。它的许多概念和原则仅仅与长时间错综复杂的多种无意识的、类似于推理的步骤而得出的经验有些许联系。  研究实验也证明了语言“爆炸”的观点。阶段划分和非连续性发展的观点似乎也是对儿童语言发展最恰当的描述,尤其是在词汇量方面。另外,蒙台梭利也对她的整个转换语法观点进行了阐述,她说:“我们必须明白儿童是自己学习语法知识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对他们说话时可以不遵循语法规则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我们不帮助他们学习句子的理由”。总之,蒙台梭利早期语言学习的理论已经成型。如果你说这一理论还不够详细的话,那是因为它正处在逐步完善之中。  蒙台梭利的著作提出了一个仍将争论不休的话题:政府在支持家庭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诸如犯罪、暴力、吸毒以及学校教育的失败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家庭。蒙台梭利对于这些问题也明确表明了她的立场:“社会机器必须适应‘保护生命’这样一个新的观念的固有需求,动员所有人提供帮助。父母必须负起他们的责任。如果家庭不能负起这样的责任,社会就应该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指导,并对儿童的抚养提供帮助。  总之,《有吸收力的心灵》是一本颇具可读性的书。这本书明确地展示了蒙台梭利的观点与她的同行相比是多么超前。本书将她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她有关“如何确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以取代旧有方法”的论述结合了起来。今天,她的这一观点必将与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新理论继续共同发展和变化,同时保持她对儿童的关注和喜爱。  约翰·查汀·麦克尼寇尔博士  (美国蒙台梭利学会会长)

内容概要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博士最受欢迎,并且最能体现她理论创新意义的书。在这本《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我们处处能见到她那些至今仍然超前而且十分重要的思想。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育得到的,而且通过儿童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等。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在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精确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活中这个最早的然而却又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时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不仅表现出她深邃的洞察力,而且指出了成人应对此负责。她确实对目前人们已普遍接受的“教育自出生开始”的必要性赋予了实际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著名医生、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如今蒙氏教育法风靡全球,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

书籍目录

1.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儿童具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引导我们进入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革新这个世界,教育就必须将发展儿童的潜能作为目标。2.决定一生的教育 这就是教育,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从婴儿刚降生就开始的教育。它形成了一场和平革命,并且将所有事物集中和吸引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中心上来。3.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的智慧与成年人不同。4.新的途径 儿童的生命是连接两代成年人的一条连线,一端是创造者,另一端是被创造者,从一个成年人开始,到另一个成年人结束。5.造物的奇迹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包括人这一最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一个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就像许多原始的细胞一样,没有任何差别。6.胚胎学与行为 儿童不但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们的存在必定还有另一种目的,那就是创造和谐,为整个生物群体服务。儿童一生下来可能就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得到发挥。7.精神胚胎 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使得人类与动物之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也正是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的原因。8.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儿童要求独立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发展”的基本步骤。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儿童自然发展予以足够关心,儿童就会逐步达到独立。这不仅适用于心理方面,也适用于身体方面。9.生命之初 大脑通过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来促使自己成长。尤其在儿童刚刚出生之后,我们必须让儿童觉得周围环境是有趣而具有吸引力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给予特别关注。10.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就是一面墙,它把一群人圈在墙里,与外面的人隔离开来。这可能就是词语在人的头脑中有一种神秘作用的原因,它可以超越民族把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言是人们之间的纽带。11.语言对婴儿的召唤 儿童首先要学习的是事物的名称。自然的教育方式与我们所预期的完全相同。自然就是教师,儿童就是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了我们成年人认为很没意思的语言,但他们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12.发展障碍的影响 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的心理潜能,我们对此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13.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所有运动都有一个非常精密、微妙的机制。对于人类来说,所有这些东西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形成和完善的。14.智力与手 运动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遵循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而两种方式又都依赖于肌肉的使用。对儿童进行研究,我们必须遵循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手的发展,另一条是走路或者是保持平衡方面的发展。15.发展与模仿 大自然不仅赋予我们模仿能力,也赋予我们改变自己、然后逐步接近榜样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想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知道我们需要多大程度地向儿童提供帮助。16.从创造者到劳动者 突然间,儿童成了一个不需要帮助,能够自给自足的人。这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成年人现在只能充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儿童在这个小环境里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他们会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17.文化与想象 儿童对他们没有见到的事物的形象勾画,需要一种极其有序的特殊心理能力。如果大脑只能记住看到的东西,那么把儿童带到户外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了。18.儿童性格的形成 缺乏个性或个性缺陷都会自然消失,不需要成年人去进行说教。成年人对儿童的威胁、利诱都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19.让儿童正常发展 儿童做事没有规律,是因为以前曾经有人随意地强制他们有规律地去做事;儿童懒惰,是因为他们曾经被强制去进行工作;儿童们不听话,是因为以前他们曾经被强制听话。20.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 儿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出来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够不受打扰和阻碍,并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21.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 我们不能通过说教来防止孩子弄坏东西。如果一个孩子要得到一件东西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得到,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说教。但我们说教的有效性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久之后他们还会重新再来。只有工作和集中注意力才能为儿童带来知识和爱,才能把潜藏于儿童内心深处的美好东西挖掘出来。22.儿童与社会发展 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样也就会打断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绝大多数学校首先根据性别,然后根据年龄进行分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而且是很多罪恶的根源。23.社会的凝聚力 团体意识不是通过灌输方法得来的。它也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竞争,而是自然的产物。这是儿童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儿童只有通过他们的行为才能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向我们展示社会生活所必须经历的阶段。24.错误及改正方法 如果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惩罚,他已经没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约束的方法必须由老师来提供。但假设他们正在进行工作,我们不停地给他们奖赏或惩罚,这种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25.服从的三个阶段 有人认为,儿童天生就是不服管束的,并且有暴力倾向。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儿童做事情通常不服管束,不服管束就是其意志的表现。事实远非如此,这种行为并非儿童“有目的的行为”。26.纪律性和老师 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内心深处的纪律性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天具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纪律性。27.老师的准备工作 老师必须投入自己的精力,并且随着儿童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关注环境。环境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如果环境不好,儿童在身体上、智力上和心理上都不会有所发展,即使有所发展也不会长久。28.爱的源泉——儿童 我们要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就应该更多地对这种爱加以考虑,研究爱的内在涵义。儿童是人们温情和怜爱的汇聚之点。全人类都沐浴在对儿童的这种爱之中。儿童是爱的源泉,所有与儿童有关的话题都会与爱有关。

章节摘录

  第2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这就是教育,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从刚刚降生就开始的教育。它形成了一场和平革命,并且将所有事物集中和吸引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中心上来。  为了在文章开头就澄清“开始于降生的终生教育”这一命题,我有必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说明。甘地是世界著名的民族领袖。他曾表示,教育应该延伸至整个生命。不仅如此,他还说,教育的中心问题必须是捍卫生命。这是一个社会和精神领袖首次提出这一说法。另外,科学不仅认为终生接受教育是必要的,而且一个世纪的事实也证明,终生接受教育会使人获得成功。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采纳这一观点。  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注重方法、目标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却对人本身未做任何考虑。各个国家的官方教育方式中,没有一种方式是从出生开始就帮助人进行发展,并对这种发展提供保护的。今天的教育理念背离了生物学和社会生活规律。所有进行学习的人都被与社会隔离开来。大学学生被要求遵守学校的校规,还要一致按照当局所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学习。但直到最近,可以说,大学教育仍然没有将物质和社会生活的因素考虑进去。如果一个学生吃不饱或者听力、视觉有问题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那么他只能得低分。虽然现在身体方面的缺陷已经确实引起重视(仅仅出于生理保健的角度),却没有人关注不健全或不适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思想的威胁和损害。克莱帕瑞德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新教育”运动对课程设置的数量提出了置疑,并且努力减少课程数目,以减轻学生的大脑疲劳。可这一行动并未触及“儿童为什么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文化”这一问题。大部分官方教育机构只关心教学计划的完成。如果一个学生对社会的不公正或对自己深有感触的政治问题做出反应,有关权威机构就会发布命令,要求年轻人必须避开政治,专心于学习。思想受到严重桎梏和扭曲的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个性,无法对他们所处时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体制与社会生活相当疏远,其相差程度之甚仿佛社会生活及其所产生的问题与学生们毫无关系。教育界就像一个孤岛,里面人们的生活与世隔绝,并且准备终生这样隔绝下去。假如一个大学生因感染肺结核而死亡,大学(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在他生病时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在他生病时既不关心也不伤心,而这种关心和伤心的情绪会在葬礼上突然出现。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和悲哀。一些大学毕业生在他们进入社会时非常紧张,一切无所适从,成了家庭和朋友的负担。虽然如此,你也别期望教学机构接受这一观点。他们的这种超然态度已经为各种规定所证明。这些规定不允许教育考虑心理因素,只允许教育机构组织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发给学生文凭或授予学位。这就是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同时,研究社会问题的学者发现,大学毕业生和取得学校文凭的学生对未来的生活毫无准备,不仅如此,他们有效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也大打折扣。资料显示,有精神问题的人、罪犯和所谓异端人士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学家呼吁学校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可学校却对这些问题一点也不关心。学校属于一个古老的时代,不肯轻易改变它的传统。只有外界的压力才能对教育造成的缺陷进行改造和补救。不良教育方式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那么,从婴儿出生到六、七岁这一阶段又如何呢?所谓学校对这阶段并不感兴趣,这就出现了学前教育,也就是说这一教育阶段被排除于政府指导之外。确实,新生婴儿又能在学校中做些什么呢?无论在哪里,为学前儿童建立的组织很少依靠教育管理机构,而是由非官方组织进行管理。这些私人的管理模式往往具有慈善目的。保护儿童的心理还没有被作为社会问题来关注,另外社会还认为儿童属于家庭不属于政府。  虽然出生后头一年这一阶段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还没有人提出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实际措施的建议。人们仅仅认为应该对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因此有必要对母亲进行培训,但家庭毕竟不是学校的一部分,家庭属于社会。因此,人的个性及对人个性的关注被割裂开来。一方面,属于社会又隔离于社会的家庭受到忽视,另一方面,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校也不向社会敞开大门。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概念,没有对生命的社会关怀,有的只是对一个又一个细节的忽视;人们在这一问题上,今天求助于学校,明天求助于家庭,后天又转而求助于大学。大学也被看作是另一种类型的学校,被看作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甚至一些新近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已经认识到这种隔离状态的弊端,但他们的研究仍然处于象牙塔之外。因此,现在还没出现一个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真正帮助的系统。通过教育帮助人的发展不是一种新的概念,但这种概念在社会中还没能占有一席之地。人类文明必须迅速采取进一步措施,这一措施的构想已经形成。批评家很容易就可以指出我们现在状况的缺陷。研究学者已经可以知道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现在已经万事俱备,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付诸实施罢了。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就像从采石场采出的石头已经运到了指定的地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石头摆放在一起,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以上所有观点。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而应该与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根据这一理论,新生儿的教育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新生儿确实不能做任何事情,从常理上来讲,我们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仅仅是我们的观察对象,我们只能在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上帮助他们。我们所做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生命的规律。如果我们想为生命提供帮助,首先就应该了解生命的规律。但了解生命的规律还远远不够,仅仅了解生命的规律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心理学这一领域。  我们应当广泛宣传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并且权威地向世界宣布:“生命的规律就是如此这般,这些规律不应该被忽视,人们应该根据这一规律办事,这一规律就是人类生命的‘人权宣言’,是普遍适用的真理。”  如果社会认为教育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人必须接受教育,如果我们认可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这一理论,那么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就成了首要的事情。与教育被看作可有可无和被忽视的情况不同,权威机构应该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应该适应捍卫生命这一全新概念的固有需求。所有人都应该动员起来,父母应该负起责任。如果家庭无法履行责任,社会就应该进行干预,并负起抚养儿童的责任。如果教育意味着对个体的保护,如果家庭无法履行自己的责任,而社会又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社会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政府对儿童永远也不应该撒手不管。  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必须履行的职责,而不应该像以前那样与社会隔离开来。如果社会应该对人类个体进行有益的管理,如果教育确实能够向生命提供帮助,那么这种管理就不应该受到压制或抑制,社会必须提供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帮助。社会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投入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教育的需求。  有关儿童成长阶段的需求已经研究过了,研究结果已经见诸媒体。现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就应该尽职尽责地履行起它的教育责任,同时从社会发展中受益的教育也应该负起回报社会的责任。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儿童和他们家长的事情,同时也应该是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事情。它可以触发社会机体每一部分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今天,还有什么比教育更保守和滞后的吗?如果一个国家要节约开支,教育必然会成为第一个牺牲品。如果你问一个政府官员对教育有什么看法,他会说教育与他无关,他已经把抚养孩子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妻子,而他妻子又把这一责任转给了学校。在不远的将来,政府官员们再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回答,也不会对教育表现得漠不关心。  我们从对新生婴儿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的报告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所有人都认为,儿童的内在力量在适当的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儿童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对处于这一成长时期的儿童给予科学的关心和关注。也就是说不只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就像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也应当保护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

编辑推荐

  《有吸收力的心灵》——献给教育者和父母的有关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经典之作。在《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在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精确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活中这个最早的、却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不仅表现出她的深邃的洞察力,而且指出了成人对此应负的责任。她确实对目前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教育自出生开始”的必要性赋予了实际的意义。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最充分阐述蒙氏教育思想的经典之作与奠基石。玛利亚?蒙台梭利及其儿童教育方法传遍全球,如今影响更加深远。为应对教育危机,美国全国范围内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经久不衰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掀起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  这本书值得仔细阅读,因为作者提出的观点比起她当初似乎更加切合实际而有效!  ——《纽约时报》书评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一本颇具可读性的书,书中明确展示了蒙台梭利的观点与她的同行相比是多么超前。今天,她的这一观点必将与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新理论共同发展和变化,同时保持她对儿童的关注和喜爱。  ——约翰·查汀-麦克尼寇尔(美国蒙台梭利学会会长)  如果我将本书尊奉为有史以来出现的最重要著作(《圣经》除外),也许有些言过其实。然而,如果让我说出此书以外的对于人类未来的幸福价值的著作,恐怕我做不到。  ——克劳德·A·克莱蒙特(英国蒙台梭利师范学院校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有吸收力的心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5条)

 
 

  •   详细描写了孩子如何从身边的环境中吸收自己想要的知识,很专业.重点描述了孩子如何学习语言,想让孩子学习好语言或是第二门语言的家长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方法(因人而异,本人觉得条件有限,无法满足特别是第二门语言的学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某些问题,如何最有效的去解决.有时家长觉得重要的事情或方面,在孩子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他(她)只会对自己感兴趣或是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放入他(她)的注意力.
    孩子与孩子之间,特别是年龄差距在2-3岁间的孩子(如3岁左右的孩子与6岁的孩子),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安慰、相互帮助。低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从高年龄段的孩子(孩子间年龄段的差距不要太大,2-3岁就好)身上学到对自身有帮助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是正面的、有意义的、有效的、积极的。
    如果你是从事幼儿或儿童教育此书非常有用,对孩子教育有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也许会让你更好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   阅读了多个版本的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从翻译的通顺程度而言,只能够算中等,但是毕竟是蒙氏的书,每次阅读都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细微的观察,让人树立敬畏童年的理念
  •   我认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想学习些相关知识教育女儿。
  •   好喜欢蒙台梭利 所以就又买了本她的书
  •   一直很喜欢蒙台梭利的书~读后很有感触!
  •   对于蒙台梭利的书有时读不下去,好象太专业了,但是还是会受到很多启发的!
  •   还没有读完,记得读书时会讨论蒙台梭利,这时候为了孩子读一读
  •   有吸收力的心灵略注用于理论上的说教;童年的秘密实例也偏少啊~~~
  •   帮助成人理解儿童的世界,并因此而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要看的一本书。
  •   儿童教育经典,我是买来用于儿童心理学辅助读物的,确实很好
  •   刚开始接触小学教育,看了这本书,对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这本书主要是小学前的儿童研究成果,值得一读!
  •   蒙氏教育能让人找到童年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你给予孩子怎样的成长环境就会直接影响他成为怎样性格的人
  •   很棒的教育理念,读过深有感触!是本儿童教育的精品之作,强烈推荐!
  •   经典的儿童教育书籍,值得一看
  •   倘若中国的教育能更关注孩子的心灵,那么,那些高分败类就不会这么多了!
  •   蒙氏教育的书都不错···
  •   蒙氏教育就是好 啊
  •   经典!值得所有的家长和老师认真研读。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真正领会并贯彻其思想,那必是所有儿童之幸、国家之幸!
  •   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看这本书,看了很受教育!
  •   是一本值得所有关注儿童成长的人来细细阅读并思考的书!
  •   这本书很值得家长和教育者去细细的品读,能全面的了解儿童的心理,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
  •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
  •   很好一直想看的书,最近想好好研究一下蒙特梭利教育和奥尔夫音乐就买来看看
  •   这是一本让父母认知教育的好书,懂得教育从娃娃开始重要性、
  •   推荐,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
  •   还没看完,对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帮助。
  •   教育大师,没什么还说的,版本出色,翻译得好。
  •   很好 当当快递也很给力
  •   持续的学习,确实重要。
  •   确实需要用心读,是属于学术感觉的书
  •   只有知识,人类才有可能更幸福。
  •   经典!值得所有的家长和老师认真研读。
  •   非常棒的书,值得妈妈和老师看的
  •   家长和教育者值得一看
  •   很不错的书很有意思,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   建议从事幼教的老师,或者是初为人母的家长都认真阅读此书,对你们是有帮助的。
  •   看看在追加评价吧,具体内容还没有看。
  •   早教中心推荐的,看完来评价吧
  •   要培养好一个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此书有利于我们了解孩子。
  •   好书,值得看,有孩子的必备
  •   我觉得这四本书都蛮好的,外观也蛮好看的额,值得一看,值得一买。。。
  •   学习中..
  •   这是一本好书,让人记忆深刻容易理解,更尊重,理解孩子。
  •   还不错,原著看起来还行
  •   原著就是不一样
  •   这位女翻看中
  •   书不错,内容比较专业,看起来要花点耐心。慢慢消化
  •   买了很多蒙特梭利的书,都很好。比较系统。
  •   很不错的,书不错,价格优惠。。。
  •   书很好,就是有点抽象
  •   很好的书1
  •   很不错的图书,值得推荐,希望可以有收获。
  •   可以借鉴的理论,只是有些感觉过时。
  •   还没有看完,个人觉得太理论了,看起来很枯燥。
  •   应该不错,正在看
  •   亲子园老师介绍看的,用心的看,会有用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看了受益匪浅
  •   很不错,很有感觉的一本书
  •   认真阅读,对工作有帮助
  •   很一般,看不懂,不通俗.
  •   妈妈们加油!
  •   很不错,喜欢,推荐给老公看看
  •   read everyday..
  •   还是没读完
  •   这是一本好书让我感动,但有点深奥,需要反复研读
  •   zhenhao !
  •   很喜欢,很好看!
  •   不要寄希望通过早教机构培养个神童!人格健全、性格好才是关键,至于什么奥数,那都是毒药。
  •   很喜欢,真在认真看!
  •   内容写得非常精彩,对我又很大的帮助,我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   理论性很强,但是一定要看下去,会有收货的!
  •   他让我受益匪浅
  •   有待细看!
  •   读了总是受益匪浅 学到很多
  •   个人感觉书本读起来还是比较枯燥一点
  •   我看了好几本新出版的其他作者写的育儿书很多内容都来源于蒙台梭利的理论,然后再加一些事例来阐述。
  •   蒙氏教育的教科书,感觉还可以,有一定的借鉴性。
  •   在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   准备为儿子教育用的
  •   物美价廉、送货快;很好 不错的儿童早教书
  •   多读这些书,可以时刻提醒父母对孩子保持尊重,信任,耐心。放开。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自有成长的力量。
  •   听朋友推荐,给宝宝买的这书,怎么说呢,感觉有些西式的方法或许是创新,但真不见得适合自己的孩子,慢慢看,慢慢借鉴吧。一句话: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
  •   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需要耐心得看,仔细阅读后便会受益匪浅
  •   买来还没看几页,因为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如果可以读完它,收获会不小。没有看书习惯的人看了可能会很乏味。
  •   妈妈们值得学习一下
  •   有些深度,可能适合高学历的人群。尽管作者已经在努力简化了。
  •   有另外一种感觉与收获,值得品读。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经典原著:有吸收力的心灵
  •   经典就要好好学呀
  •   比别的网站实惠,一如既往的好
  •     1.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这种心理吸收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
      
      2.儿童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适应阶段。会适应时间、地域、风俗习惯,进而形成的情感是在婴儿时期由一种心理学家称为“记忆基质”的神秘精神力量所形成的。
      
      3.“星云”,婴儿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吸收知识的创造力。很多回归倾向是由于缺少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推动。
      
      4.6个月能坐起来,9个月能爬或打滚,10个月可以站立,12-13个月可以行走,15个月可以稳稳站立。不可违反规律提前。
      
      5.提供环境,鼓励帮助独立性逐渐提高的儿童。
      
      6.发现儿童对什么特别注意,并应该尽可能将儿童抱离到这个物体足够近的地方,让他们能够认真进行观察。
      
      7.哺乳期的延长有时一年半,有时2-3年,这与儿童营养无关。这样能够使母亲与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对儿童适应社会,完善自己提供帮助(个人觉得有替代延长哺乳的方式)。
      
      8.儿童首先要学习的是事物的名称。0-6岁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应提供良好的环境。
      
      9.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的心理潜能,要对此重视;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一生。
  •     读蒙氏的书(五本原著),应该从这本开始。而且,应该本着以下原则:
      1.不能按顺序浏览,不能每句话都去看。若如此我觉得甚少有人能坚持读完她的哪怕一本著作。翻译差是一个原因,有些句子不通顺,会使你百思不解。秘诀:着重读每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就能基本明白意思了。
      2. 蒙氏的著作打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由于写于近一个世纪前,很多当时的新思想,因其“新”故作者反复强调。现而今这些新思想大多成了普遍真理,作者的反复阐述让人觉得废话连篇。了解这个背景,就不要让这些干扰了你的情绪和对书的理解。
      3.读之前要预习,了解本书的主题思想。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不预习往往被搞得云里雾里,很久抓不到重点。
      4.要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掌握主旨为目的。蒙氏在这本书中最可贵的是独特的思想,了解大概就好了。
      5.不要试图找到可操作的建议(即便有也劝你别完全采纳,要结合现在的情况),这完全是一本思想启蒙著作。
      6.本书最大的好处是能让我们对一些庸俗的教育方法免疫。
      
      最主要的思想是:
      1. 儿童,0-3岁是最重要的阶段,确立的人的各项基本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这段时期的教育是一生中最关键的。
      2. 在这个阶段,成人要了解儿童的规律,帮助他构建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环境造就人。
      3. 儿童有独特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去了解世界,掌握新知识,并有能力完善自我。成人要做的只是为儿童创造合适的环境,严禁打扰、干涉他。
      4. 在这个时期,如果儿童的环境不利于他的发展,他可能会使他有“回归子宫倾向”,最终性格会有缺陷并影响终生。
      
      蒙氏讲的很细,分析人的语言、运动能力乃至性格的形成都是儿童自己通过努力,不断行动、实践,从外界环境中积累经验而获得的。成人应该作一个观察者,过多的行为就是干扰。我们应做的是改善儿童生长的环境,但少干扰儿童自己的成长过程。
      
      蒙氏仿佛是老庄一派的,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儿童有自然赋予的神奇能力,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独立。
      
      
  •   谢谢楼主这么好的介绍!
  •   读过了《童年的秘密》,和作者有同感:同意几大原则
  •   楼主讲的挺对的,不过我觉得翻译还可以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