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美)戴维.A.怀特 页数:182 字数:180000 译者:洪友
Tag标签:无
前言
1993年开始,我在一些大学和学院从事多年哲学教学工作,面对的听众经常疲惫不堪、反应冷淡,此后我开始为芝加哥一些小学的6~8年级学生,以及一些中学生讲授哲学入门课程。芝加哥公学为这些课程提供了赞助。1993年以来,我还为西北大学超常儿童培养中心的4~9年级孩子讲授哲学课。 这些课程的主要讲授方式是分析整个学术史上一些重要哲学家的精辟论断,我和学生们在其中不时夹杂一些场面活跃的互动。一言以蔽之,我们争论得很激烈。事实上,有一件事始终珍藏在我的记忆里,一天,一位特别喜欢争论、悟性很强的6年级学生突然在快上课之前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真的很喜欢哲学,因为只有在上哲学课时,我们才能因为争论受到褒赏!” 这些稚气未脱的听众既不显得疲惫不堪,也不会反应冷淡。事实上,在花上7年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哲学问题之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能提出鞭辟入里的见解。如果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恰当的话题,这些孩子就能依据这些观点提出独到的看法。他们喜欢思考此类问题,喜欢表达内心的想法,为一己之见辩护,有时甚至措词激烈而又高瞻远瞩。他们的这种兴趣从对我的称呼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时以“嗨,学哲学的老大!”这种称谓和我打招呼)。我根本不算什么“老大”,但是学生们却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看法,这说明:对他们来说,在课堂上学哲学是很“冷酷”的一件事。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冷静观察问题之路的大门。哲学家一直以冷静的头脑思考世界,他们将哲学思考的精确性与发人深省的(有时甚至是狂热的)感悟能力巧妙结合起来,作为遵奉的思维模式。我们敦请所有10岁以上少年或成年人都读读这本书,并亲身参与能激起自己对哲学观点进行新奇思考的一些有益实践。但愿事实能够证明:对本书中所有问题的思考都能让你欣喜万分、学识渊博、其乐无穷。这是我对所有读者的普遍愿望。我还有一个自己的愿望,那就是:一旦这种欣喜的战栗感流过年轻读者的大脑,他们便能对这些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这种反应将使一位哲学教师的梦想真正实现!
内容概要
“公正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是时间?”“现在的你和5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吗?”“世上是否存在符合逻辑却毫无道理的东西?”如果你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哲学家的很好的潜质!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为10岁以上的青少年提供了熟知哲学之谜的机会。书中的40个问题促使孩子思考那些从古希腊以来各时代哲学家们始终讨论不休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包含有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青少年们能够深化对哲学概念和难题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能自得其乐。 本书特点:结构设计使青少年能独立使用,也可供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由大学哲学教授执笔,源于作者十几年哲学教学经验;每个问题都含有相应的教学指导;附有进一步解读每个问题的建议。
作者简介
戴维·A·怀特,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从1967年起在大学里开始讲授哲学。他在哲学、文学评论和教育理论等领域写过6本专著,发表了50多篇论文(其中包括正在发表的探讨哲学和天才学生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在《今日天才少年》杂志上)。1985年,他收到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寄
书籍目录
序言致谢前言第一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问题1 你是个公平、公正的人吗 问题2 怎样知道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问题3 在校努力学习是否该得到奖赏 问题4 是否应当任由琐事来烦扰我们 问题5 乐善好施是你的分内责任吗 问题6 玩比学习让你更快乐吗 问题7 你究竟该不该说谎 问题8 世上有没有应诉诸暴力解决 问题的时候 问题9 和别人一起时,你是否时常觉得怪异 问题10 我们在控制技术,还是技术在控制我们第二篇 客观地认知这一世界 问题11 你怎能确切地知道事物在运动 问题12 是什么使得你说真话 问题13 你能怀疑自己是否存在吗 问题14 当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时,如果周围没有任何事物,它是否在发出声音 问题15 你能肯定万有引力法则真是一条法则吗 问题16 了解某件事情时怎样说出来 问题17 别人能理解你的感受吗 问题18 你能对自己撒谎吗 问题19 你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还是外在表象来感知它们 问题20 计算机能思考吗第三篇 积极面对现实 问题21 你能什么也不想吗 问题22 世上有没有偶然发生的事物 问题23 当你不使用数字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24 数字和人一样真实吗 问题25 看着钟表时,看到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吗 问题26 如果宇宙源于“大爆炸”,“大爆炸”又源于何处 问题27 现在的你和五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吗 问题28 你有自由意志吗 问题29 万物都要依赖于所有其他事物而存在吗 问题30 不可能的事能否变成可能第四篇 学会有条有理地思考 问题31 要想让别人理解你,说与写是否很重要 问题32 你应该始终聆听别人的意见吗 问题33 你是否应该批评别人或反对别人的意见 问题34 为什么“因为”这个词如此重要 问题35 讲清发生某件事的根源何在是否很容易 问题36 如果有许多人都相信某件事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吗 问题37 两个错误能否相互抵消,使行为变得正确 问题38 “我在撒谎”这句话是对是错 问题39 世上是否存在符合逻辑却毫无道理的东西 问题40 “我纳闷的是?……”,给一个东西下定义意味着什么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重要?幸福?交友?在校学习拿高分?了解新事物?功成名就?腰缠万贯?出人头地?帮助他人?还是做事得体和正确? 你的价值观彰显出让你感兴趣的或你认为重要的一切事物自哲学诞生以来,价值观这个话题就令哲学家牵肠挂肚。结果,哲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描述价值观,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哲学的这一分支学科叫做伦理学。 在第一部分,你将学到一些与自身价值观有关的知识。我们将请你琢磨某些价值观(比如友谊)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到底对不对。有些价值观几乎为每个人所共有。不过。人们通常并不认可别人所持的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那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它们很重要? 问题1——柏拉图 你是个公平、公正的人吗 “请将它还给我。” “为什么?” “因为你从我这里借走了它,而那是我的。”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假设你从朋友那时借了个计算器,现在朋友希望你能归还。你怎样做才对呢? 1.阅读以下4个选项,考虑当时的情景,然后在提供的空白处写下代表你所作回答的字母: A.想办法说服朋友,让他相信你仍然需要它。 B.尽可能长时间地将其据为己有,毕竟你需要一个计算器嘛。 C.赶快归还——计算器是你朋友的,不是你的。 D.朋友哪里交不到?拿着计算器就是了。 在这里填上你的回答:_____。 请记住,这里的问题是“你怎样做才对呢?”而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打算怎样做?”如果你选择A或B,那么你似乎认为自己的利益更为重要,不侵犯这一条,你才会尊重朋友的利益或所有物。如果选择D.那么你更加珍视物质利益而不是友谊,起码可以推断你更珍视计算器“这种” 物而不是保持你与“这位”朋友的友谊。 多数人都会选择C。其原因从C项中可以看出:这个计算机不是你的。因此,就算你出于某种原因还想拿着它,只要这个计算器或者你借来的任何东西属于另一个人,你就应该好借好还。 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与公正有关的什么道理?其实就是说,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几乎和哲学本身一样古老。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时代以来,每个时代的哲学家一直都在问这个问题。然而,上面这个从柏拉图的对话《理想国》第一册中摘录的这个例子,却表示我们很容易给“公正”下定义:公正就是公平待人。简言之,公平就是公正,因此,无论借了什么,都始终应当按时归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好借好还才算得上公平。 这个定义是否无懈可击呢?不妨从几个方面对该例作一改变(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让苏格拉底所做的那样)。假设你家里有个成年人从一位朋友那里借了一件武器,在借武器的时间和朋友希望你家人归还武器期问,这位朋友却由于某种原因变得精神失常。现在.根据公正的最初定义,归还所借的东西应该是公平的(在本例中即指归还武器),因为该定义说,无论借了别人什么,都应当及时归还。但是,在本例中,你认为怎 样做才算公正呢? Ⅱ.以下有4个选项。请在下面提供的空白处写下代表你答案的字母。 E.始终拿着武器;那位朋友疯了,因此,一旦归还武器,你不知道这位朋友拿着它会干出什么来。 F.归还武器;毕竟那只归朋友所有。 G.向某位哲学家告知此事,请对方提出公正的正确定义。只要知道了这一合理的定义,你就会懂得应该怎样做。 H.想办法帮朋友寻找专业援助。 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以上答案: 1.答案H认为朋友更重要。尽管这种态度值得称道,但在本例中,它并不能真正有助于回答“怎样做才公正”这一问题(你真的知道这样做对朋友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参考问题2)。 2.从答案F中不难看出你理解了公正的最初定义,并且希望运用这一定义。但是,如果某个人精神不正常,而你却将他的武器还给他,这样做真的公正吗? 3.答案E消除了“疯子”拥有武器可能导致的有害后果。不过,如果某件武器属于另一个人,而你却将其据为己有,这又违背了我们对公正所下的定义。我们能否为了“行善”而做出不公正的事情?无论怎么讲。这多少都让人听起来不敢相信。 你是否选择了答案G?如果是,那么你可以请教的一位哲学家便是苏格拉底,他是柏拉图的老师,也是柏拉图的多数对话中主要人物。《理想国》一书中分析了公正的含义,但是这个分析却显得过于冗长,多达300页左右!因此,比较保险的说法似乎是:无论公正是什么,都并不好理解而且难以描述。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沿着柏拉图认为我们应该面对的方向开始前进。 我认为,社会的首要责任是公正。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政冶家) 阅读思考 1.除了对朋友之外,对敌人是否也应该公正? 2.你能做到对自己不公正吗? 3.如果上面第二问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能同时做到对自己公正吗?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公正始于我们自身,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那样我们就能做到一旦说话、行事或决策,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果我们通过思考“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希望怎样度过人生”这些问题来认识自己,那么最终就可能真正准确地揭示公正的本质内涵(至少是对它有更深入的认识)。 分析本书中其他问题时、你一定要将这一结论牢记于心。扪心自问某个问题尤其是某个哲学问题,之后又试图解答该问题时,你同时也在更多地了解自己。此外,如果柏拉图的观点没错,那么你也在更多地了解“公正”这个词的意义。 当然了,你同时也在向成为哲学家的道路迈进。 教学指导 苏格拉底用批判的态度评价了定义“公正”这个词的几种尝试。本章还介绍了怎样定义概念以及评判一个定义意味着什么。 1.该问题问在各个例子中“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应当加以强调。苏格拉底希望知道对该首先问题怎样回答。他并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会做什么。毕竟,在最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数人实际去做的事,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事。 2.学生做完实践活动1之后,让他们接着做实践活动2。之后,看看他们是否同意对答案E、F和H的3条评论。问学生这些回答是否相关、准确、公平。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问清原因何在。 3.正如序言中提到的那样,“深入思考”(下文称为FFT,即“深入思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包含的问题可用于另行讨论以及对概念(在本例中即公正)进一步发展。FFT1是没有限制的“开口”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答案,讨论中对公正这个概念的评论就是如此)。这个问题也许能用于学生在与朋友打交道时加深对公正重要性的认识(在友谊这个问题上,该问题还提供了一条联系问题二的纽带)。 4.FFT3中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持立场的简短讨论,显然只是对柏拉图在书中的对话里试图对“公正”表达怎样的态度,给出了最原汁原味的提示。 5.FFT2和FFT3可能会引起“能否对自己不公正”(这个问题也提供了另一条联系责任这一概念的天然纽带,这个概念出现在问题4里)的激烈争论。为了激起讨论,可以问学生能否想出一个对自己不公正的例子。如果可以,考试作弊或剽窃别人的文章算不算这种不公正的例子呢? 6.还有一点应该给予较多关注:问有没有学生想试着给“公正”下定义。要确保一点,就是这样的尝试要接受其他想效仿苏格拉底、当一个明智的哲学家的学生给出的认真评判。这样的讨论不仅会激烈,而且会硕果累累! 问题2——亚里士多德 怎样知道你的朋友 是什么样的人 以下言辞听起来有些耳熟: ·“她是我朋友。” ·“哦,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和你从此一刀两断!” 每个人都有朋友——起码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有朋友。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朋友的人不仅活得孤独,而且非常不快乐。有朋友似乎是人活一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人生的幸福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始终都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吗?正如哲学家所做的那样.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友谊”这个概念下个定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认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尼科马奇恩伦理学》一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儿子尼科马奇恩而得名)中,亚里士多德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友谊”的含义。不妨看看你是否赞同亚里士多德定义“友谊”这个词的方式,以及他描述的友谊类型。 以下是对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三种描绘。在每种描绘之后的空白处,写下“赞同”或“不赞同”,来表示你认为该例描绘的情况算不算友谊——如果你认为算,就写“赞同”;如果你认为不算,就写“不赞同”。 A.月如果约翰和吉姆在做作业时经常相互帮助,他们算朋友吗? ______________ B.如果玛丽和莉斯喜欢一起做一些开心的游戏,她们算朋友吗? ______________ C.皮埃尔和曼纽尔时常一起讨论一些重要问题。如果他们为了正确做事总是彼此帮助,他们算不算朋友? 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赞同”,那么你便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起码从友谊这个问题上看可如此分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有这三种关系都是友谊的例子。亚里士多德给友谊下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所有这三部分都必须存在于某种关系中,从而确保友谊的存在。以下便是亚里士多德给友谊下的定义:两个人之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视为彼此是朋友: 1.月每个人对另一个人都很亲切: 2.每个人都会由于以下3种动机中的某一种即有用、开心或道义,而希望善待对方。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从这3种动机中的任一种出发对待另一个人,都足以形成一种友谊; 3.每个人都知道对方是否对他或她亲切。换言之,如果玛丽对艾琳很亲切,但是艾琳却不知道玛丽有这种亲切的表示,那么玛丽和艾琳就不是朋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友谊有三种类型。亚里士多德所下定义的第二部分显示,每种类型的友谊都以有用、开心或道义这三种动机中的任意一种为基础(这些动机将人们相互联系起来)。在给出的三个例子中,例A是以有用为基础建立的友谊,例B是以快乐为基础建立的友谊,而例C则是以道义为基础建立的友谊。 朋友是一个与我面对面时我可以边思考边说话的人。 ——爱默生(随笔作家、诗人) 深入思考 1.如果你对所有三个例子都没有以“赞同”回答,那么就扪心自问为什么你认为这些例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不是友谊的体现。以下要点也许能帮你进一步查明为什么你不认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哲学家检验一个定义是否正确的方法之一,就是想办法想出该定义的某个“反例”。反例能满足该定义的所有规定要素,但它描述的例子却与将要定义的概念不相符。这种例子之所以称为“反”例,是因为它尽管也处在定义范围之内,但运转方式却与定义的根本要点“相背离”。如果你能针对某个定义想出一个反例,那么这一定义可能就不完整,甚至可能完全错误。 (注意:对问题一的讨论含有苏格拉底提供的一个反例,这个反例证明对公正的原始定义是不正确的。) 以下两点提示或许有助于你为亚里士多德的友谊定义提供一个反例: a.希望别人对你“亲切”是什么意思?例如,如果你对某个熟人说“嗨”,那么是否在希望此人亲切回应? b.你能在5分钟之内交个朋友吗?时间因素对于建立友谊有何重要性? 3.评价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定义还有一种方式。你的友谊有多大比例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之上?有多大比例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又有多大比例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 4.如果形成某种友谊的基础是有用或快乐。那么你认为这种友谊会维持多久? 5.朋友和熟人有什么区别? 教学指导 亚里士多德对友谊提出了一个定义,而且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友谊。 1.在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立场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给“友谊”下定义。他们肯定会兴致勃勃地相互之间对别人的定义评头论足,而且会苛刻地来评判。任由这种讨论一直进行下去,直到足以激起他们从哲学角度对某个既定定义(如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的欲望。 2.在继续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前,花点时间让学生介绍他们对例A至例C中暗含的三种友谊持赞成意见还是反对意见的理由。这种初步摸底做法可以加深他们在开始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时产生的批判意识。 3.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有一种友谊是基于有用性建立的,小伙子往往觉得这种廉洁不能代表友谊的真正方式。因为他们认为你此时不过在“利用”别人。不过要注意,基于有用性建立的友谊确实满足了亚里士多德对友谊所下定义的所有三个要求。每一方此时都在利用另一方,这没有错,但是每一方都知道自己也在被对方利用。基于有用性建立的友谊不带有任何欺骗性;如果带有欺骗性,那么这样的友谊就会违背友谊的首要条件,从而与信誉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实际上就在利用对方作为实现某一目的的手段,这显然不是友谊。 4.关于FFT3:如果有些学生声称自己的部分友谊建立在德行基础上。那么问题就成了“什么是德行?”学生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对于这一点要有思想准备。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奇恩伦理学》中花大量时间分 析这个概念,但是他所持立场可以概括为“因正确的原因做正确的事情”。 然而,这个口号提出的问题无疑比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因此,对老师来说,比较公平的回答是指出:在哲学界,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一次说清楚。尽管德行问题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在此处讨论,因为现在谈论的主题是友谊。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友谊建立在道德品质基础上,因为世上真正善良而正直的人几乎没有,当然,这是从他对美德的理解出发。
编辑推荐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冷静观察问题之路的大门。哲学家一直以冷静的头脑思考世界,他们将哲学思考的精确性与发人深省的(有时甚至是狂热的)感悟能力巧妙结合起来,作为遵奉的思维模式。我们敦请所有10岁以上少年或成年人都读读这《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并亲身参与能激起自己对哲学观点进行新奇思考的一些有益实践。但愿事实能够证明:对《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中所有问题的思考都能让你欣喜万分、学识渊博、其乐无穷。 西方最受欢迎的中小学生哲学读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康德、萨特、波伏娃、笛卡尔、休谟等世界哲学圣人提出的40个著名哲学命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