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

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李泽厚  页数:338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认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

书籍目录

前言论语 孔子对话录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今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2000多年来,对论语的注译可为汗牛充栋,但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并不多见,有巨大影响的则更不多。时下对于论语的品评,有三本著作不得不看,于丹的,李零的,李泽厚的。前于的应是大众化的,李零的应是从文献与考据入手兼济品味,而李泽厚的则偏重于思辨与反思。我认为,如果必须选两本,则应当是两位李姓的。如果只能选一本,则非李泽厚莫属。我以为,李泽厚在中国上世纪末期,哲学与思想界的学术成果巨大,对传统的反思与宏扬功不可没。而《论语今读》,也是他作为历史使命而写的作品,是为了让这本影响了华夏文明进程的书籍不要在当代被误读,被错解,而发自肺腑的解读。我以为,时下的论语热,相当多的注译本都是滥竽充数,真的要读,就读一下李泽厚的这本书吧。
  •   于丹读论语,那是给中学生看的。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有深度,有文采,耐咀嚼。值得珍藏,值得经常翻出来反复阅读、体会……
  •   写得很好。建议先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再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再读这本书,最后读李零的《丧家狗》,如此读来,论语才有味道。当然,如果有兴趣,可以再看易中天讲的百家讲坛《实话孔子》。中国人,《论语》不可不读。要读就要细读,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自己的感悟。
  •   李泽厚的书耐读
  •   这是关于《论语》的研究书籍中不错的一部。就像书名一样,是“今读”,因此读起来并不艰涩、抽象。而更像是一位长者和家长的谆谆教导,看后如沐春风,令人受益匪浅。
  •   这是一本很有益的书,提高对<<论语>>的认识,理解,正宗,还很实用.我是对于丹的书没什么兴趣的.建议再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会有所收获.
  •   大家的作品,推荐大家读,比什么于丹那样的无聊"心灵鸡汤"强多了
  •   veryinteresting.,andcharming
  •   感觉很好!感觉很好!感觉很好!
  •   好书,有深度,买了3本送人
  •   对于直接阅读四书集注等古代论语注有困难的读者不妨现试试读现代的优秀注解版本,由浅入深
  •   纸张挺好的,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思想有好处。不单是一本注释的书,值得买一本。
  •   毛泽东说过:"没有实践过就没有发言权",这本书我虽然买了但还没有看呢!只是从一本书上了解到这本书,应该很有教育意义
  •   买过他的美学四讲中国古代思想史
  •   还算可以的一本书,没事可以读读!
  •   第一次网上购物就选了当当网的商品,网上购物的经历可真是不错,这本书是学校老师规定的,虽然还没有看完,但内容一定不错吧
  •   有点儿厚,看的很累
  •   解读独到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物有所值。论述内容比较深刻。
  •   我还是喜欢用考据的方式治学,泛泛而谈终究不入其门吧
  •   对书的内容是很喜欢的,因为喜欢,所以才买了,而且还怂恿了同事一起买,结果书的质量让人很失望,其中一本书竟然重叠的印刷的地方多达7处,不仅让人怀疑这是否是盗版的了。
  •   看不懂,艰深晦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